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8833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聚焦核心 引领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策略的研究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小学 斯通 15257584178内容摘要:核心问题是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的体现教其教学理念、承载教学主要目标、串联课堂教学主线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重视数量,轻视质量;情境繁多,内容松散;目标模糊,欠缺指导等。本文针对目前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借鉴优质课堂案例,提出了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关注目标,引领突破;前后衔接,贯穿始终;点燃导线,迸发生成等,期望通过核心问题的精心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也为今后更多的教师设计课堂核心问题提供借鉴。关键词:核心问题 设

2、计策略 问题教学 高效一、直面现实研究核心问题设计策略之缘起随着课改的推进,营造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个教育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核心问题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如何设计优质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孔子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循循善诱” ,宋代朱熹认为“教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为长进” ,可见他更加注重教学中的质疑。现代教育中,国内外教师更是都认为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领课堂,落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抓手。核心问题是教师在

3、钻研教材、教法,了解雪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能够最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承载教学主要目标、串联课堂教学主线的问题。它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尝试自主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它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生成资源,为师生的教学互动工作搭建宽广的平台。由此可见,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实际问题教学中,师生一问一答中似乎学生的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但课后的检测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课堂观察研究,笔者发现目前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教学问题频频出现:(1)情境枯燥,兴趣不足【镜头一】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是四

4、年级上册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因此掌握了改写省略的一般方法,在探究新知环节老师是这样设计核心问题的:“ 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 1000000000 颗行星。(1)谁愿意先读读这个数?(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整节课而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很低。全班 40 人,只有 12 人有课堂发言,仅占总人数的 30%,整节课有举手的学生也只有 21 人,只占 52%。作为一节较为基础的概念课,这样的课堂参与度显然是不理想的。(二)机械死板,目标不明【镜头二】在一节面积与周长的复习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5、“妈妈想给卧室铺上地毯,卧室的地面长 6 米,宽 4 米,她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毯?小明要用 16 米的篱笆围一个正方形的围栏,围栏的面积是多少?如果他用这些篱笆围成长是 6 米的围栏,面积是多少?”复习课,老师往往会采用狂轰烂炸的方式,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象这样的问题,学生利用公式求解,问题即可解决。这仅仅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要求,除了让学生熟练技能之外,几乎不可能有高水平思维的参与。二、分析诊断剖析问题教学成效欠缺之成因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核心问题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核心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目前,采用问题教学成效并不明显,

6、这源于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上存在以下问题:(一)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将时间还给学生,要一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互动,让学生自己来尝试探究解决问题,于是有些教师就希望通过增加课堂提问的数量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看似发言率很高,其实在大量质量低下,无效提问的“狂轰滥炸”下,学生“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失去了自主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失去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二)情境繁多,内容松散许多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创设了很多的情境,设置了不少的问题,学生只能在不断游离的教学情境中作肤浅的思考,看似整节课都在高频率的问答,其实都

7、是教师在牵引,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空间。问题设计不够精致,欠斟酌。(三)目标模糊,欠缺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会在方法指导、思维点拨、实践探究等重要教学环节中,“蜻蜓点水”“简单带过”,结果误导了学生的思维方向。三、追本逐末探寻核心问题设计之策略(一)关注目标,引领突破核心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教学的主要目标,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这节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整理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前后

8、衔接,贯穿始终核心问题的设计要贯穿教学的关键环节,整合相关问题,突破教学瓶颈。1.超级“变变变”灵活变式提升理解以“运算定律复习”一课为例,一般的常规教学设计是先复习运算定律,然后呈现几组练习,请学生练习。据以往的经验表明,这样按部就班的教学环节设计,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教学效果欠佳。这时,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将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践运用合二为一,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呢?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习 1、呈现被遮住一部分的两道数学题目。8.7513 8.75+1.25师:你想选拿到题目做?为什么?生:加法。因为加法计算简便。师:你们都这样觉得吗?生:我选乘

9、法,因为后面可能是乘法分配率那样更简便。2、把 8.75+1.25 改成 8.751.25。师:你想选哪道题目做?为什么?生 1:选 8.7513,因为 13 和 1.25 比,13 是整数,而且只有 2 个数字,乘起来计算方便。生 2:我选第二个,因为如果后面是乘 8 的话,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计算 1.258=103、去掉遮挡,呈现习题。8.7513+1.2513 8.75+1.2513师:你想选哪道题目做?为什么?生:第一个,用乘法分配率很方便。一个问题,三次设问,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使本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机融合为一体。2.“恍然大悟”预设伏笔加深感悟 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难以突破的重点,教

10、师不妨在设计教学时做好伏笔,相当于将问题降低难度,提前让学生感知,那么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水到渠成。(3)点燃导线,迸发生成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要促成教学资源的生成,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一课为例,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如何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主动参与,产生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妨可以运用这样的核心问题设计策略:1. 投石激浪-设计开放性问题核心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巧妙地问题设计能促进学生形成多样的思考过程得出多样的思考成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成中不断挖掘,利用学生的资源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素材。2、思维碰撞-设计互动性问题思辨力也是数学中非常重

11、要的思维能力之一,这在我们的概念板块教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数学很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生活中很少有,因此这是学生学习一大障碍。(四)先扶后放,指令清晰目标清晰,思维开放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在探究新知中获得数学概念的基点。教师经过加工细化,逐步深入的设计问题,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没有前期铺垫将会造成学生盲目的探究,即便获得的知识也只是停留在经验结构中肤浅的层面。1.巧设路标设计系列性问题以分数加减法做例子,此前,学生就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为以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供了知识准备。分数加减法同

12、样是分数加减法,还可以这样设计核心问题。教学第一个板块,老师动态展示了以下图片:图 1假设长方形是单位“1”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各部分的大小,教师可以放慢节奏,给学生理解和感悟的时间,将问题设计成三个步骤:(1)看图编题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分数编出部分加、减算式;(2)分析对比将算式进行分类,一类是同分母加减一类是异分母加减;(3)方法解答以一道异分母的算式为例,思考不同的算法。在明确了任务和目标之后,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导铺垫,留有足够思考感悟的空间,使学生能在更完整的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模型,为知识建构夯实基础。2.触类旁通设计同一类问题在开放性的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抛弃原有的教学方法和

13、思路,才能突破瓶颈。教师需要把握知识内在的结构关联,形成整体综合的教学设计。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打破常规,系统的设计同类课的问题。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几个内容都是将运算定律的。常规教案是这样设计的:案例乘法分配率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形成猜想第二环节:自主探索、举例验证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灵活运用但是如果每个定律都按照这样的程序上,那么 2、3 次下来,学生不会觉得有意思了。因此,教师可以做一些改变,从一节课的设计转换为一类课的设计,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合并在一起上,可以尝试提出猜想的递进式设计加法交换律-归纳推

14、理猜想、结合律-直觉猜想、乘法交换率结合律-类比猜想等等。(五)因材施问,分层设计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那么如果设计的问题一刀切则不能体现生本理念。然而我们的核心问题往往比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比较强,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会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无从下手,最终会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进行分层:1.难度分层以往的课堂,很多教师往往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都去尝试解决,但是这样的问题往往没有针对性,题目的难度可能只处于一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剩下的学生则没有机会真正的尝试和探索。2量度分层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可以根据学情适当的在量上进行分层,有些学生只要能解决基础任务就够了,不必加深

15、拓展,而有些能力强,完成任务速度快的孩子可以给他更多拓展的任务,让他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四、实施成效展示核心问题设计策略之成效(一)轻负高质,成就了学生成功体验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目标明确,设计巧妙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二)反思探究,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核心问题设计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提问与解答构成了课堂基本环节,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设计的课堂问题和教学环节

16、,反省自身的教学问题,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同类型的问题教学比较的研究,那么势必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五、亦行亦思启迪后续教学问题之思考(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设计的问题都是为学生服务,仅有老师精彩的设计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学生灵活的思维力,那么老师设计的再好,学生也未必能消化,因此后续还要继续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营造优质课堂。(二)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教师作为核心问题提问者需要具备提问的技巧,何时追问,何时留白都需要心中有数,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教师提问的语音语调、关键词的咬字发音、表情肢体动作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发问的效果。后续还应该继续研究怎样提问的策略。【参考文献】1丁念金问题教学的基本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设,2014.32刘金虎,何刚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操作M,全球教育展望,2014,13郑兵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数学体验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3.12,4傅玲燕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原则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10,5陈哲明课堂取舍与核心问题的选择J2011.2,6.杨锋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2013.5,7.杨春梅杨泽忠探析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J20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