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28932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基础)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没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 劳动资源 、劳动能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 ) ”资料。A、消费 B、物质 C、需求 D、资源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 )的稀缺性。A、消费 B、物质 C、需求 D、资源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 力等于( )A、劳动结果 B、支付能力 C、支付手段 D、劳动能力5、一定社会发展

2、阶段所能够拥有的( )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A、劳动能力 B、 劳动手段 C、 劳动量 D、劳动资料6、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 )的差额部分。A、生产费用 B、总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人工费用7、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是( )研究方法。A、规范 B、实证 C、体系 D、认识客观现象8、实证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 B、是怎样的 C 是什么 D、实在的9、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 )现象。A、市场经济 B、市场主体 C、劳动力假说 D、劳动力市场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的问题。A、

3、应该是什么 B 、是怎样 C、是什么 D 、实际11、总人口劳参率等于劳动力除以( )再乘以百分之百。A、总人口 B、总劳动力 C、可能劳动力 D、有能力劳动者12、 ( )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总量 C、劳动力需求 D 、劳动力市场13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 ) 。A、供给无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14、 (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A、劳动力参与率 B 、劳

4、动力周期 C、劳动力需求 D、劳动力供给15、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 )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 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 参加工作人口比例16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得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 劳动力供给 B 劳动力需求 C 劳动力供给量 D 劳动力需求量17、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A、Es0 C、Es 11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s 1 B、Es 2 D、Es2 C、Es 1 20、对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s 1 B、Es 0 D、Es0 B、1 D、

5、Ed 2 B、Ed1 D、Ed2 B、Ed1 D、EdMP D、AP1 C、Ed1 D、Ed=057、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 )A、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C、二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D、三级劳动力参与假说58、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 )A、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B、消费资源的稀缺性C、消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C、资源的稀缺性59、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的基本假设A、市场经济 B、经济行为 C、经济决策 D、经济分析60、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调节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

6、、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6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62、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 )A、劳动工资率 B、劳动市场的供求矛盾C、劳动资源的配置 D、劳动力调配63、从( )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A、生产要素 B、服务要素C、使用成本要素 D、收入64、 ( ) ,只是揭示经济实现内置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A、证实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B、实证研究方法C、实证研究方法与哲

7、学中的实证主义有渊源关系D、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65、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 )A、劳动力需求量 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C、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66、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需求的运动决定( )形成的理论A、商品的均衡 B、商品的产量 C、商品的构成 D、商品价格67、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 )在其所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A、A马歇尔 B 、亨利明茨伯格 C、斯迪克兰 D、汤姆森68、 (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A、总需求 B、总需求价格 C、总供给 D、总供给价格69、从以下所

8、述中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需要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需求。其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总需求=总供给+总消费需求 B、总需求=服务需求+投资需求C、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D、总需求=对产品需求+投资品需求70、 (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71、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 )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常失业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存在长期失业者72、 ( )是指政府

9、已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宏观经济政策73、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三个制度结构会受到( )保护A。 、宪法 B、劳动法 C、法律 D、国务院条例7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D、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75、夸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缩紧性的货币政策,在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中属于( )A、收入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货币锁紧政策76、 ( )是政

10、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参考答案1、A,1 2、B,1 3、D,1 4、B,1 5 、C,1 6、B,27、B,3 8、C,3 9、D,3 10、A,4 11、A,5 12、A,513、B,6 14、C,7 15、C,5 16、C,6 7、D,6 18、B,619、C,6 20、A,6 21、A,6 22、D,8 23、C,8 24、C,925、D,9 26、C,6 27、D,9 28、B,10 29、B,10 30、B,10 31、A,11 32、B,10 33、B,11 3

11、4、C,11 35、B,11 36、C,1137、A,12 38、B,12 39、D,12 40、C,12 41、B,16 42、A,1943、B,15 44、C,16 45、C,16 46、C,20 47、C,21 48、A,2349、A,25 50、B,26 51、B,26 52、D,26 53、C,16 54、B,255、D,21 56、A,9 57、A,7 58、D,1 59、D,2 60、B,361、B,3 62、C,3 63、D,3 64、A,3 65、C,6 66、D,1467、A,15 68、C,18 69、C,19 70、D,21 71、A,22 72、B,2573、C,24

12、 74、C,25 75、B,25 76、D,25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劳动经济学提到,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是( )A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B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属性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 )A企业 B供给者 C个人 D需求者 E政府3.利润最大的含义就是( )A “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 B “差额“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C利润最大化

13、不过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 D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的变形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入的变化4.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 )A研究 B分析 C预测 D执行 E总结5 劳动力市场上, ( )分别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A居民户 B企业 C劳动者 D公司 E政府6.( )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 B 交换的商品和劳动力C 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 D 交换的商品相比E 具有显著的特殊性7.劳动经济学的任务是( )A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的稀缺C劳动力需求 D.工资E就业决定机制8.劳动经济学主要有( )的研究方法A劳动力市场 B.劳动科学 C

14、.劳动供给 D.实证 E.规范9.实证研究方法具有( )特点A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的逻辑 B.研究现象自身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C研究现象自身认识客观的规律 D.可根据经验和实施进行检验E.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10.证实研究方法的步骤是( )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 D.提出理论设想11.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 )A信息障碍 B.体制障碍 C.市场缺陷 D.管理障碍 E.物价障碍1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

15、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 )A能从事劳动的人 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 C.在一定年龄之内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 E. 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13.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C.单位供给弹性 D.供给富有弹性E.供给缺乏弹性14. 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出生率下降 D.科学技术进步 E.经济结构升级15.我国在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 )A一 B.二 C.三 D.四 E.二、三16.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 )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

16、为时一种等价交换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E消耗最低费用中劳动的交换体现17.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 )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B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的途径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定清晰条件下的必然产物D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交换的途径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18.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是( )A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

17、变动C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 D.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关系E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1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 )A劳动力资源的分配 B.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C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D.充分就业E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不同20. 我国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包括 ( )A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B.人口年龄结构组合的供给影响C人口城乡结构 D.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E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1.所谓工资就是( )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C由需求价格决定的 D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不相等的趋势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

18、率22.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A小时工资率 B.日工资率 C.基本工资率 D.加班工资率 E.计时工资率23.福利的基本构成包括( )A各类保险 B.工作餐 C.优惠的商品 D.失业保险 E.折价的商品24.具备( )可以成为就业A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B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C所参加的劳动对社会有益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E从有酬劳动中获得的可以是经营收入2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 )失业A摩擦性 B.技术性 C.结构性 D.季节性 E.需求不足性26.请说出现代就业与失业状态的过程( )A就业状态失业

19、状态 B.就业状态非劳动力 C.失业状态就业状态 D.失业状态非劳动力E非劳动力就业状态,非劳动力失业状态27 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 )A物质的 B.家庭的 C.社会的 D.安全的 E.精神的28、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 )A最低劳动标准 B.最低社会保障 C.工会 D职工代表大会 E.保障基本生活标准29.收入政策广义的说法是( )A包括有关政策经济调控的手段 B.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的条件下C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D包括在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 E.社会收入分配政策3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

20、.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C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3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有( )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 B.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32.对收入平等化得主要政策措施有( )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 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D.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3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E.就业与失业34.对劳

21、动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 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 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3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 )阶段AMP 递减 B.MP 递增 C.总产量绝对减少 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3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 AP 递增 B.第一阶段 AP 递减 C.第二阶段 MP 递减D第二阶段 MP 递增 E.第三阶段 MP 为负值3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 B.VMP=M

22、PP C.MC=W D.MP=W E.VMP=MC3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3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E.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4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货币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货币工资=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4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A福利支付以劳

23、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 E.公平性42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 )A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 C.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43.企业实行实物支付的主要原因是( )A实物支付可以变相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保险金C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D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E实物支付时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44.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 E.消费=投资45.失业类型分为(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

24、失业 E.阶段性失业46.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47.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48.事业的度量公式是( )A.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B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C.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就业人数)100%D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能力人数)100%E.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100%49.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25、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50.政府支出包括( )A.赠与 B.政府购买 C.税收 D.转移支付 E.政府呆坏账51.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工会52.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入政策5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A扩大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54.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 D.调整贴现率 E.公开市场业务5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增加货币供应量 B.降低利率 C.刺激投资和消费 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56.调节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