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8954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2、 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四、课时安排:1、水滴里

2、的生物 1 课时2、做酸奶 1 课时3、馒头发霉了 1 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课时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3、认识微

3、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你观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4、巩固学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三、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四、

4、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 3037 度保温 8 小时左右。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5、巩固学习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一、课题:3、馒

5、头发霉了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2、了解没的功与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

6、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5、巩固学习: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1、课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三、教学准备:洋葱、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

7、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1)介绍细胞的发现。(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介绍白细胞的功能。4、巩固: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单元名称:第二课: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

8、: 1-5 课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单元课时安排:每课一教时共 5 教时。课题:1 地球的形状教学

9、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

10、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二、巩固练习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布置预习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课题:2 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

1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2、制作地貌模型。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

12、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二、巩固练习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课题:3 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准备:地球内

13、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14、先做里面,再做外面。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二、巩固练习说说地球内部构造。课题:4、火山和地震二、教学目标: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了解火山。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5、。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2、认识地震。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3、巩固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课题:5、地表的变迁二、教学目标: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

16、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17、。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做模拟实验。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6、巩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

18、是物质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四、课时安排:1、我们周围的变化 1 课时2、铁钉生锈了 1 课时3、变色花 1 课时4、洗衣服的学问 1 课时一、课题:1、我们周围的变化二、教学目标: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

19、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三、教学重点、难点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四、教学准备: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五、教学过程:1、导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20、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2、研究物质的变化。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讨

21、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4、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更全面的认识。一、课题:2、铁钉生锈了二、教学目标: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

22、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四、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五、教学过程:1、导入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

23、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4、了解防锈的方法。怎样防止铁生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5、巩固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怎样防止铁的生锈?一、课题:2、变色花二、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

24、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四、教学准备: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 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6、巩固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一、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二、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