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文言词语及作者背景等)。2、品读文章凝练含蓄的语言,赏析文中写景的句子。难点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重点学习过程一、巩固复习1、填空本文作者( ),字( )号( ),谥号( ),( )朝著名的( )家、( )家。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的词风。我们还学过他的: 。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五人: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 (2)遂至承天寺 ( )(3)水中藻荇交横( ) (4)盖竹柏影也 ( ) (
2、5)相与步与中庭 (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新课学习1、与苏轼对话(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2、与苏轼共赏月色(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2)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 ?(3)第二段描写月光的手法妙在哪?3、觅苏轼知音(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说说句中的“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3、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3)“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4)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三、拓展延伸积累三个古诗词中与“月”有关的句子。四、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 、以物喻人2、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填空题。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4、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