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课改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河南省也实行了几年新课改,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新课程:一、培养目标的变化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 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 、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 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 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上述宗旨确立了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 与社会、
2、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 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 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 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 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2、教材设置的变化: 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出现了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
3、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新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栏目。对于教材中的实验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了,对概念的处理,书后习题主要设置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难度都不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设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讨论整理些小论文的题目,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好处。三、关注倾向发生变化: 新课程从旧教材的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现在的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
4、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从各方面的变化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1. 从以往旧教材的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系统性的培养过渡到新课程的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每章节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考点。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即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的设置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再
5、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相同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2. 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必修加选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3. 从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确定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成绩高
6、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学生。而新课程的学分制则给以学生多样的评价方案使得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或感兴趣的科目,而不感兴趣的科目则可以少选一点。这就给学生的发展多了一点“自由”。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再是教师满堂讲,学生就是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就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和教师具有平等地位的探讨者和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4.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
7、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化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新标准的执行者也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转变角色,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师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在未来的课程中,知识将由三部分构成,即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
8、师本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组成,这必将改革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仅只是传授知识,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应当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激励,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二)、转变教学方式长期以来,主导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教师力求把教材承载的知识结论
9、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认真地听老师讲,并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下来,花许多功夫去读背,然后做大量的练习,考试时再复述出来,而且往往只是按标准答案复现,根本没有丝毫灵活的余地。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听讲记忆再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一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造成中学基础化学教育“费时低效、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只有改革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意贴近学生
10、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科学素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中,在良好的环境中,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学习和使用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投影仪、
11、报刊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电视、音像等多种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化学的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课程改革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感觉,学生是很欢喜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大大增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之处。不过,学生最主要的现实目标是高考,是能够在高考中取胜,如果在平时课堂上热情高涨,而在高考中败北,那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我们做老师的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目前只是课程改革了,而高考没有变,高考与课改脱节,如果高考一套,课改一套,那么课改只能流于形式,我们教师也无法理解课改实质,只能白白的增加老师与学生的负担。我们教师为了课改平时实施素质教育,而为了应对高考又要进行应试教育,角色的转变让谁都觉得累。我们也实行了半年的新课改,教师的负担显然是增加了,因为教师遭遇了最大的挑战,精神压力更大了,老师们都会有一种感觉:教高一比较高三还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