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设计方应成庐江县第三中学1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 教材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
2、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五、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2)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
3、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六、课前准备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2、查阅“文化”的含义。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学过程2(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
4、点拨一、文化“万花筒” X k b 1 . c o m探究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教师:1、文化的形式有哪些?2、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
5、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2)文化素养的表现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
6、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探究二:1、文化是什么?2、归纳文化的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w w w .x k b 1.c o m(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本节课作为文化生活的入门课,主要是激
7、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文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从而真正理解并把握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动学生去搜集整理,去分析归纳,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者的关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作业。九、板书设计一、文化“万花筒”二、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文化又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三、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形式多样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8、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机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难点、疑点、探究点、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已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4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
9、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 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五、教学方法1、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
10、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六、课前准备1、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1)你
11、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5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
12、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2)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
13、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盖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14、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X k b 1 . c o m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阐述了如下道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如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这些不同的社会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探究活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如何相互交融的?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
15、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6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让我们体会和感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发展前景。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主要说明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引导同学们明确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竞争形势,从而增强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2.发展
16、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探究活动三:根据上面的材料(见课本,此略),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
17、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么关系,文化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作业。九、板书设计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3、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
18、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机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难点、疑点、探究点、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已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7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一、教材分析第二课包括两框,即“感受文化影响”和“ 文化塑造人生”。本课说明的主题就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节课着重讲述第一框,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包括三个目,即“ 文化影响面面观” 、 “潜移默化的影响” 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说明文化影响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展示教材图片能够感受到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对人们实践
19、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较深的影响(2)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核材料能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2.能力目标(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2、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
20、的角度看文化。这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五、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 powerpoint 课件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8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让学生看回顾第一课所讲的内容,说明第一课所讲的文化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
21、角度去理解的。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出示教材 P13 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两个问题: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景导入,感受文化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活动探究”P13 的内容(图文并茂)情景问题: 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情景问题:让学生阅读“活动探究”情景,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合作、探究,在学生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派代表完成这些问题,突出了学生
22、的主体地位。设计意图:1、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感悟到道理越辩越明,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第一幅画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这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探究一: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活动探究”P15 的内容(图文并茂)情景问题:
23、 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活动探究”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或看法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意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2)人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探究二: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9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课堂探究: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
24、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是哪部作品里面的?这部著作和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用合作、探究形式分组讨论,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获得探究结果:(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 ,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
25、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感受文化的影响”的知识点。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九、板书设计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1)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2)人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十、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同学们大多对里面的事例有亲身体验或者比较熟悉。关键是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