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30879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术前讨论制度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8、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3、会诊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7、 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2、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

2、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3、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 ICU 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4、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5、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6、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

3、持。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7、急诊科和 ICU 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8、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 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9、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

4、,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不少于 12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 23 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2、对重危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 光片子、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病情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

5、示。4、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5、查房内容: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危重病例,审查对新入院、疑难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副主任医师对新入院的一般病人在首次查房时应提及包括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四方面的内容,对疑难病例应提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意义及明确诊断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对已发出“病危”通知的病人,应自当天起连续三天,每天进行查房,查房需提及当前的主

6、要矛盾以及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措施和方法。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征求他们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科问题。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的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6、院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

7、,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三、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1 )脏器功能衰竭(心、脑、肾、肝、呼衰) 。(2 )各种复杂的或新开展的大手术。(3 )各种严重的创伤、烧伤,多脏器功能损伤。一级护理病情严重或病情不稳定需严密监测和观察者。二级护理病情基本稳定者。三级护理病情稳定者。 特别护理要求(1 )专人护理或转入 ICU。(2 )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人量。(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人的重要生理、心理反应。(4 )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5 )做好基础和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一级护理要求(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

8、医嘱和病情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出人量。(2 )观察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了解心理需求,做好身心整体护理。(3 )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4 )做好与疾病有关的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5 )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二级护理要求(1 )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生理、心理反应,做好身心护理。(2 )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3 )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预防护理并发症。三级护理要求(l)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2 )了解病人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四、术前讨论制度1、对重大、疑难(四、特类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科研项目手术,较大的毁损性手术,年龄 75 岁以上的病人手术

9、,必须进行术前讨论。2、术前讨论要作详细记录,必须明确手术指征,制定手术方案、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3、术前病历讨论过后必须要有本科室主任签名确认。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入院后五日内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内讨论;入院后八日内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2、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五日内完成科室内讨论;仍不能控制的,八日内完成全院讨论。3、门诊病例讨论:凡是在我院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4、医技病例讨论:凡疑难病例,或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报告有疑问,要组织讨论,必要时复验,并由副主任医(技)师审核签发。5、危重病例讨论:病危病

10、重的病人要在 24 小时内完成科室内讨论;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求提请医务处组织全院会诊,医务处组织在 24 小时内完成院级讨论。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凡死亡病例,一般在死后一周内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解剖出结果后进行讨论,但不应迟于二周。2、死亡病历讨论要作详细记录,包括入院经过、治疗经过、病情恶化原因、死亡病因、死亡时间等。死亡原因不明的要注明。3、如死亡病历为传染病病历,要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院防保科、医务处,一类传染病还要上报院部领导。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

11、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12、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抢救房间要进行终末消毒。6、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并及时办理各种签字手续,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7、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处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8、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

13、的后勤工作。9、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后勤保障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八、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1、一、二类手术由分管的主治医师审批(主治医师不在时,由指定高年资住院医师审批)决定安排手术人员。 2、三、四类手术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审批并安排参加手术人员。3、使用植入介入医疗器械需所在科室主任审批签字。4、毁损性手术、重大特类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应由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处登记、审查,业务院长批准。 手术分类 (一) 甲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二) 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

14、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三) 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四) 丁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手术医师分级1 住院医师2 主治医师3 副主任医师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 3 年以内,或博土后从事临床工作 2 年以上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 3 年以上者。4 主任医师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练掌握丁类手术并逐步开展丙类手术。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及一些甲类手术。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

15、,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甲类 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手术审批权限(一) 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二) 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5、同一病人 24 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16、6、高风险手术。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8、大器官移植。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科 )审核,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 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 相关审批手续。外藉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此外,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各级医院手术范围1、三级医院:可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乙类手术,应注意质量水平的提高,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准备和处理。2、二级医院:完成乙丙丁各

17、类手术,侧重乙丙类手术,应注意质量水平的提高,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准备和处理。二级甲等医院有条件的可开展部分甲类手术。3、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开展部分丙类手术。九、医疗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 ,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

18、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1、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2、有关科室查对制度检验

19、科查对制度(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复核结果。(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血库查对制度(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 ”,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 24 小时,以备必要查对。病理科查对制度(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

20、本、固定液。(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放射线科查对制度(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片号、部位及目的。(2)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理疗科及针灸室查对制度(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种类、剂量、时间。(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数和质量,取针时查对针数和有无断针。特检科室查对制度(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2)诊

21、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复核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结果。药房查对制度(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3)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 ”: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十、病历书写制度1、新入院的病员必须在 24 小时内完成一份完整的病历,一般由住院医师书写签字。如

22、病历由实习进修医师书写,应经本院注册执业医师审查签字。2、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正意见并签名。3、科内或全院性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应做详细记录,请他科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记录并签名。4、手术病员术前准备、术前讨论,均应详细地填入病程记录内,另附手术记录单。各种告知书、诊疗通知书、术后首次病情记录、特殊检查告知书等,应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5、凡移交病员均需由交班医师作出交班小结填入病程记录内,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负责填入病程记录内。6

23、、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员,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转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7、各科检查报告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的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应附于病历上。8、出院总结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总结包括病历摘要及各种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医嘱应包括出院带药、随访时间和注意事项, (有条件时应建立随诊制度)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名。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名。做病理解剖的应有详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例讨论也应做详细记录。9、病历一律用钢笔书写

24、,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伪造、涂改、倒填、剪贴,书写医师应签全名。十一、值班、交接班制度(1 ) 、医师值班交接班及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医师值班。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任二线,副主任医师可参加第三线值班。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的交班,交班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3、医师下班前,应将新病人及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写

25、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7、值班医师若有事需暂时离开,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护理人员请叫时立即前往诊视。8、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得到休息时,过后酌情予以适当补休。9、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10、值班医师每晚 9:30 与值

26、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2 )有关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1、药房、检验、放射、心电图室等科室的值班人员,应提前 15 分钟到岗,坚守岗位,不得擅 离职守。2、做好所用器械和仪器等交班工作并记入值班本。3、尽职尽责,完成班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4、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科室,应向院总值班说明去向,以便寻找,避免影响工作。十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Hb100g/L,HCt30且无其他明显输血指征,不得输血。2、各种输血表格、输血前实验室检查项目必须填写完整、齐全。3、一次性备血 2000ML 以上必须开输血会诊单。4、急诊病人输血前,临床医师必

27、须及时采集 ALT、HbSAg 、抗 HIV、抗 HCV、梅毒等的血标本,输血后在输血申请单上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或通知血库。5、按卫生部规定,禁止直系亲属在医院内进行献血。6、经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和输血风险,并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十三、会诊制度1、凡遇到需会诊的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主管医师陪同会诊医师检诊病人,并做简要病史介绍。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二十四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让病员到专科检查。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叫随到,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及时到达会诊地点。4、科内会诊

28、: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 5、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详细介绍病史。参加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病人,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会诊意见要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认真贯彻落

29、实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2、对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申报制度,申报内容须包括该项目可行性分析、风险预测、防范措施等。3、建立医疗技术科研审批制度。使用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由主刀医师谈话签字,使用支持、维护生命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医务处审批。毁损性手术、重大特类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处登记、审查,业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4、新开展的每一项新技术、新项目均应有相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的支持。当新技术、新项目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条件成熟重新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5、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

30、网络直报机制。项目负责人应对新开展技术开展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预测,一旦意外发生,应通过网络直报预警系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6、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7、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十五、医患沟通制度1、落实各种告知、谈话、签字、登记制度。2、医患沟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沟通,有床边沟通、分级沟通、书面沟通、实物对照沟通等。3、

31、沟通要求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有沟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沟通内容、沟通结果。4、做到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来电、来人投诉,认真、耐心、仔细地听取病人及家属反映的内容,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告知在调查后确定时间进行沟通和反馈。5、积极向相关科室及当事医生调查投诉内容,在此基础上及时与投诉人进行沟通解释,在沟通解释时可以通知当事医生参加,真正做到通过医患沟通来化解医患矛盾。6、一次沟通解释病人及家属不满意,耐心组织多次进行反复沟通解释。7、如多次沟通解释仍不满意,积极引导通过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协商解决。如不满意,及时引导申请行政调解。8、行政调解仍不满意,积极引导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十六、转院、

32、转科制度1、医院因限于设备技术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2、如估计转院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在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或客观病历资料复印件随病员转去。3、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填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按联系的时间转科。转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转入科接收病人后及时写好转入记录,及时开出转入医嘱,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室。十七、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确定患者接受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项目必须经科主治医

33、师及以上医师的同意,必要时应经过科室大查房和科室主任同意 2.患者的主管医师或其上级医师应主动将进行该项检查或治疗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向病人家属或关系人讲清楚,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并给予积极的配合。3.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关系人同意并签名,对神智清楚、精神状态正常的患者签名应属有效。如需实施保护性医疗或因故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名。应紧急施行的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经本科室主任同意并报医政科审批后方可施行4.对于那些必须进行的手术和

34、特殊检查治疗项目,经反复说明后仍不同意者,除上报医政科外,应在病历中记录并请病人家属及关系人签名备案。5.特殊病人的手术、检查或治疗申请应逐级上报医政科,必要时上报主管院长批准。6.医保病人的贵重检查、特殊治疗(特别是自费部分的诊治项目) 、转诊等均需履行病人签名并逐级上报审批规定。7.因特殊情况,按自动出院处理的病人,主管医师应同患者及家属交代各项有关事宜,并由其在出院小结上签名备案,必要时由医政科审批。8.手术、麻醉等项目按规定在专用表格上签名,其他的特殊治疗项目在病程记录上及各专用表格上签名9.对违反上述各项规定者,应给予批评教育;由此造成的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其科室应承担调解主要责任,如

35、涉及法律问题或造成经济损失,将按相关规定另行处罚。十八、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1.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系统的要求,建立相应报告制度与运行机制。2. 医院内部建立与完善医疗不良事件和事故监测网络体系。重点是医疗及护理差错、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所致不良事件等项目的监测、报告、登记、处理制度。3.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时,当事人应立即按程序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并报告主管院长,由医院上报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可根据事件的情况采用书面、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报告4. 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督查、督办,确保报告程序畅通。5. 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者,视情节予以处理。6. 医疗机构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7 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1 ) 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2 ) 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3 )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