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 ”的内在含义。3、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知道“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一位 81 岁的老人,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2、习的课文,指课题,齐读。 青山不老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纠正或表扬齐读。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预习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
3、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请大家默读链接导语,划出其中问题,课件出示: 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 )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 )理解“了不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生讲)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生自读感受)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 ,重点引导把握这
4、4 个数字(将数字圈红):点拨: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十二亩,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370012=308 个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 15 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 ,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 23 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生写,师巡回了解情况。(2 )反馈,共同评议。(此处采取 2 自然段和第 3 自
5、然段平行教学的方式,学生说到哪里就教学哪里)第 2 自然段的教学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 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A、学生说后,课件出示。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第二句话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点拨 A 点红 “肆虐” , 什么叫“肆虐”?任意地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
6、程度我们来看看?点红: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关键把握“县志” (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志:文字记录;县志:真实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稍加拓展记录学校事件的(校志) ;记录三国时期事件的(三国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B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2 )图片,资料帮助理解。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师读(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
7、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 12 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看到这样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d、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教学第一段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
8、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 15 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 ,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 8 条沟,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第 3 自然段的教学本段教学模式:学生找到,反馈(如: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
9、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是啊,孤单一人,重点把握:“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 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 7 个方面。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1 )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2 ) 15 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
10、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3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
11、,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同学们理解的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师(引)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2、阅读相关文章。板书: 青山不老大环境 恶劣小环境 艰苦无私奉献青 山 不 老东冶中心校古河完小 陈鲜丽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对比的表达方法。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3、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探究老人在什么
13、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准备:歌曲就恋这把热土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老师看到东冶完小六(1)班的同学们,觉得各个都特别亲切。知道为什么吗?生:(齐)不知道。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因为老师也是东冶人,也曾经在这里工作过,曾经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学生。他们已经升入初中。生:(惊讶)哇!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的歌曲,名叫就恋这把热土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歌曲就恋这把热土 ,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一、揭题示标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园?
14、在我们山西的晋西北地区,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青山不老 ,走近这位朴实的老人,了解他不凡的人生业绩。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二、先学后教一 紧扣对比,明白“奇迹” 。师:通过自学,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植树造林 15 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那么,这位老人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学导航来学习课文。(一) 出示:自学导航一 紧扣对比,明白“奇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文,一边勾画,一边思考:
15、这位老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事例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通过对比,领悟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3、细读第 3、4 自然段,思考:这位平凡的老农,15 年如一日的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为了植树造林,付出了什么?方法: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时间:8 分钟。 )学生先阅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所学。(二)交流点拔师:(关注问题一)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生:概括叙述课文主要内容。师:文中有一句话集中反应了老人的事迹,你找到了吗?生:(起立,读)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
16、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板书:了不起的奇迹)你可真会读书!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你能发现文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吗?交流对比一:大环境的恶劣与小环境的幽雅生:老师,我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人改造后的幽雅的生活环境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请听我的朗读:(课件出示 2 自然段)师:你读得绘声绘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晋西北那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去。 (板书:险恶)哪位同学愿意和这个同学对比读?一人读老人改造后幽雅的生活环境部分,一人读描写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板书:幽雅)生 1 与生 2 对比读第 1 自然段与第 2
17、 自然段。师:你们两个人的朗读不分伯仲,同样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谁愿意读这一处对比描写?生 3 与生 4 对比读第 1 自然段与第 2 自然段。师:感谢这两位同学的精彩朗读,他们用朗读为我们呈现大环境之险恶和小环境之幽雅、清新。现在,请班级中两个小组来对比读这一处对比描写。组 1 与组 2 对比读。师:(小结)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创造出“杨柳依依,绿意盎然,涛声过树梢,叶间闪波光”的优美的世外桃园,这样的对比,我们也不禁要赞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生:(读板书)了不起的奇迹预设交流对比之二:艰辛的生活与不凡的业绩师:文中除了这一处对比,哪儿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生 1:我发现还将老人植树
18、造林绿化荒山时的苦日子与他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业绩相对比。师:你可真善于思考!(板书:生活艰辛业绩不凡)是呀,老人 15 年如一日的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为了植树造林,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课文中对老人的哪一处描写触动了你的心?生 2:我读了“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这两句话,觉得老人的生活真是太清苦了。他居住的房子是那么的简陋,每天还得烧火做饭,这样枯燥的日子,十五年他是怎样挺过来的呀?真让人不可思议!生 3:我补充,我也从这儿读懂了老人。每天陪伴他的只有那一杆旱烟锅,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梦想,绿化荒山 15 年,
19、令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生 4:(深情并茂的朗读)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读到这儿,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亲爱的老伴,陪伴了他大半辈子,临终时刻,他却一心忙于栽树,满腔热血撒荒山,连最后一眼都没见上。这样的大爱世间少有啊!师:从你深情地朗读中,可以看出老人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公无私的品格感染了你。生 5:(读) “他已经 81 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为了绿满山头,他放弃了和女儿同住,到城里享清福的机会。他都 81 岁了,为什么不愿停下来歇一歇呢?生 6:我同意
20、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还要补充联系后面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同学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体会到老人植树是为了大家,不是为了他自己。 师:是呀!他为什么不愿意歇一歇呢?他与恶劣环境抗争到底的矢志不渝令人震撼。亲情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弦,他的女儿几次三番的劝说难道都不能让他动摇吗?(课件出示)真情依依:老人的女儿劝说老人离开深山,女儿是如何劝说的?老人又是如何劝说女儿的?(口语交际,时间 5 分钟)学生小组内角色扮演,一人扮父亲,一人扮女儿进行言语交际。师:现在,我们听听老人的女儿是如何劝自己的老父亲的,老人又会怎样婉拒女儿的请求呢?哪一个小组
21、的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XX 小组的两名同学上前展示:生 1:爸爸,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就随我一同到城里去安度晚年吧?生 2:女儿,爸爸不能走啊,这里的荒山秃岭还等着我去绿化呢。生 1:爸,您老就歇歇吧!剩下的事情让后辈儿孙去完成吧?生 2:不,我不能走。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师:感谢这一小组的大胆畅想,特别是这位男同学,说出了老人的心声。还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XX 小组的两名同学上前展示:生 1:爸,您劳累了一辈子,改变了这片荒山的面貌。您这种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善举百姓们会铭记在心的。就放下手中的铁锹,和我一起去享享清福吧?生 2:女儿呀,爸爸做的这点不
22、算什么。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我要绿化了家乡的沟沟坎坎,造出更多的防风林带,造出更多的防风林网。我就算拼尽最后一点力气,也要家乡绿满山头。师:从同学们的个性表达中,我们触摸到了老人那颗热爱故土、立志治理黄山的滚烫的赤子之心。让我们一起在读声中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幕。引读训练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引读 1):15 年来,他组织七位老汉治理荒山,已有 5 人离世,但生:(读)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引读 2):15 年来,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静静地走了,他悲痛欲绝,但生:(读)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