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丁岩近年来,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宗教问题的争论已成为中国社会理论界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1,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2。二、马克思哲学下的宗教在马克思看来,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们的鸦片 3。 ”(一)宗教产生的根源马克思认为, “古代的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和它
2、们一起成长 4。 ”“反宗教的批判的依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5。 ”这充分说明了宗教产生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存在。第一、从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来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间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 6”。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宗教产生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1 页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三卷 第 666-667 页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2 页4马克思恩
3、格斯全集 第十九卷 第 333 页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1 页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81-82 页1的自然根源在于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自然的力量,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人类在最原始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也无法提出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想法,面对自然规律和现象只能无助的求助于幻想的“错误认识” ,宗教则相应产生。第二、从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来看马克思认为“至今(19 世纪 80 代)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马克思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归咎于世俗基础,而这种世俗基础主要
4、表现为残酷的阶级剥削,社会的盲目分工和私有制等一系列的矛盾。同时,马克思着重强调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它的根源在于颠倒的世界。马克思在 1843 年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因此,我们用自由公民的世俗桎梏来说明他们的宗教桎梏 2。”第三、从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来看首先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3。这个是宗教产生的认知的根源,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异己力量认识的错误而导致的。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但是由于情绪方面的紧张、压力、焦虑以及心理知
5、识的不足而产生宗教信仰。 “宗教是那些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需要的人创立的 4。 ”这是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最后,由于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272 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 第 425 页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四卷 第 254 页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五卷 第 552 页 2部分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心主义,这就为宗教的产生提供认识论根源。(二)宗教的分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宗教大体有两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因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而形成的自然宗教 1以及阶级社会形成后由世俗生活的异化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利用的人为宗教 2。第一、自然宗教自
6、然宗教,即崇拜自然事物和自然力的宗教。这种人类原始社会中的最初宗教形态以自然崇拜为其基本特征。即把日、月、山、河、风、雪、雷、雨等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视为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意志和巨大威力的神圣存在,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依赖之感,视其为信仰对象而加以敬拜或祈求,由此构成人类最早的宗教崇拜形式。第二、人为宗教恩格斯人为,人为宗教就是“以人为因素为主而发展起来的宗教” 3,指与自发宗教相对的、较高的宗教历史形态。在评价人为宗教时,马克思认为“至于人为的宗教,虽然充满了虔诚的狂热,但在其创立的时候便免不了欺骗和伪造历史 4。 ”根据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其发生与
7、发展,也决定于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恩格斯以基督教为例,指出它是通过自然淘汰逐渐形成为世界宗教,而不是“用皇帝的敕令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宗教产生于人类社会,与人有着根本的联系,任何宗教活动都少不了人的参与,因而人作为进行宗教活动的主体而带有的能动性,对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82 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九卷 第 327 页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九卷 第 327 页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九卷 第 327 页3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反作用。恩格斯基于这一观点,辩证地指出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也“多少是人工造成的” 。(三)宗教的本质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要追
8、寻宗教的本质,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这个本质 1”。我们不能也没有条件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宗教的本质,因此,要探寻宗教的本质,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第一、从宗教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看把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作为宗教的本质和宗教定义的先决前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指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2”,正是由于马克思的这句话,一些研究学者就认为把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作为宗教的本质和宗教定义的先决前提的有道理的,有理有据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信仰者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虽然对其宗教生活非常重要,但其不能作为宗教的
9、本质论断。因为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不是宗教所独有的,其他的意识形态也可流露和表述出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第二、从宗教的社会功能来看宗教的社会功能乃是宗教本质之核心所在和宗教定义的关键因素。马克思指出,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的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第 170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1 页 4它的狂热,它的道德上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的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1”。“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
10、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们的鸦片 2”。由于列宁曾把这句名言即宗教是人们的鸦片视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3”,因此,不少学者把鸦片看着是宗教的本质。很显然,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宗教消极的一面,而不能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宗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作用,是不利于我们尊重国内外各兄弟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感情和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第三、从宗教信仰的客体对象来看从宗教信仰的客体对象,即敬“神”意义上来理解宗教的本质和概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
11、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4”。这一表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符合宗教的本质,也是学界里最为推崇的一种观点。但是,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在揭示宗教观念的本质上是很科学的,不足之处只在于它没有涉及宗教还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体系 5。在认真分析上述三种有关宗教问题的经典论述之基础上,现学术界对宗教本质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宗教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2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12、版 第一卷 第 2 页 3列宁全集第十七卷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三卷 第 666-667 页5 吕大吉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 第 96 页5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体系 1。所以说,宗教在本质上是虚幻的。但是,光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宗教的本质显然是不够的,研究宗教的本质,不仅要探索其反映的经济状况,其发挥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而且要深入全面地探索人类的文化本质问题。(四)宗教的作用宗教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无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文明的洗礼,它逐渐形成体系,出现了众多的教派,但其本质和社会作用未发生质的变化。第一、在人类历史上,
13、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是这个世界借以求的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是虚幻的幸福,是虚幻的花朵 2。 ”宗教是被统治者利用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对被统治者在思想上的一种镇压和奴役。可以说,宗教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对人们起着唯心的麻醉作用,它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与科学真理是背道而驰的,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必然联系,它对信教群众来说仍然是一种精神麻醉剂。第二、当社会一步步的走向文明,人们对宗教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人”的权利逐渐被显现,对“人”的尊重越来越被重视,这时,宗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成为了灵魂上的自由。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巨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 吕大吉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 第 95 页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 版 第一卷 第 2 页61. 吕大吉:“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 , 中国社会科学1987 年第 5 期2. 邓亦武:“从和谐社会的构建看我国宗教政策” ,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 3 月3. 宗教的本质德) 费尔巴哈著;王太庆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 宗教与文化 郑志明编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05. 宗教的自然史 (英) 大卫休谟著;徐晓宏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