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1214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物理(上)半期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 2011 级物理试题 命题人:高升 审题人:胡庞林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和第卷 (非选择题)两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请将第卷选择题 的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第卷的题目请直接解答在第卷对应题号的方框内,答在界外概不给分。第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10 小题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第卷规定位置上。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

2、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 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对桌面的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对 桌面的 压力是由于 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 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书对桌面的压力跟桌面 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书对 桌面的 压力就是书 所受的重力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几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2A、时间 和时 刻的区别在于 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B、5 秒内指的是 4s 末到 5s 末这 1s 的时间C

3、、第 3s 末和第 4s 初是同一时刻D、作息 时间 表上的数字指的是 时间4、如图所示,人竖直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匀速斜向下运 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同的合外力5、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 为 g 的下落运动 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重力加速度 g 与纬度、海

4、拔高度有关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落地速度也大D、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成正比7、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对线段OA、AB、BC、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OA 段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B、AB 段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C、CD 段表示的运 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4h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30km8、如图所示,物体用轻绳通过轻小且不计摩擦力的滑轮悬挂起来,物体静止。 现将 B 点稍向右移一点,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较( )A绳子拉力变大B绳子拉力变小C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 变大D两侧绳 子 对滑轮的合力 变小 9、关于合力和分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力大小B、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两个分力大小C、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但不能比两个分力都小D、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10、已知长为 L 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的 1/3 时,它沿斜面已下滑的距离是( )A、 B、 C、 D、 393L6L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5 小题共 20 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请

6、将答案填写在第卷规定位置上。11、一个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x=5t+5t2(x 以 m 为单位,t 以 s 为单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4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 2.5m/s B、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10m/s2C、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 10m/s D、这个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一致12、第 29 届奥运会已于 2008 年 8 月在北京举行,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某运动员进行 10m 跳台比 赛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 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C从最高点落到水

7、面的过 程中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 短,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D从最高点落到水面的过 程中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13、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不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而有弹力时未必有摩擦力C摩擦力的大小与弹 力的大小总是成正比D弹力有 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而摩擦力总是阻力14、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 2 s 末和 6 s 末C.乙在前 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D

8、.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15、甲、乙、丙三个 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水平地面上做直 线运动,如图所示。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受地面的弹力最小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小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FFF甲 乙 丙5三、实验题。 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共 10 分,2、2、3、3 分)16、“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具体测算加速度前的主要步骤有:A、将打点 计时 器固定在长 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低压交流电源;

9、B、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 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砝码 ;D、把小 车停在靠近打点 计时 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E、断开电源,取下 纸带;F、换上 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以上有 1 步骤有错误的是( ),改正确后是: ; 如图为实验中物体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 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

10、有效数字)。四、计算、论述题,共 40 分。 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答案,没有 过程的不能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能得分。17、一弹簧原长 18cm,当受到 6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变为 21cm,若此弹簧受x1 x2 x3 x4 x5 S6A6到的拉力在增加 3.6N,此时弹簧的总长度是多少厘米?18、质量为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 当拉力大小为 5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 当拉力大小为 12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

11、多大?3 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 5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19、三个力共同作用在 O 点,如 图,F 1 与 F2、F2 与 F3 之间的夹角均为 60,F1=10N, F2=20N ,F3=30N.求三个力的合力的。来源:学#科#网20、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经过相距 27m 的 A、B 两点所用时间为 2s,汽车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15m/s。求:(1)A、B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2)汽车经过 A 点时的速度大小;(3)A 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4)汽车从出发点到 A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21、在平直公路上,一自行车与同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此 时自行车的速度是 v1=6m/s,汽车的速度是 v2=10m/s,此后自行 车匀速运动,汽 车作匀减速运动,7加速度的大小是 a=0.5m/s2.求:(1)自行车经多长时间追上汽车?(2)自行车追上汽 车时,汽车速度多大?(3)自行车追上汽 车前,二者间最大距离为多少?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 2011 级物理试题答题卷三实验题16、( ); m/s,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17188192092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