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1313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复习-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后限时练(二十七)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5 分)1(2013江苏)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解析 贮藏中的种子中含结合水,并不是不含水分,A 项错误;细胞壁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使细胞的渗透压在一定的范 围内, B 项错误;在高渗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可排出多余的盐降低渗透压, C 项正确;缺水时,动物体通 过负反馈调节使机体减少 对水的散失答案 C

2、2如图为动物某一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激素 X 是促性腺激素,激素 Y 为雌性激素B激素 Y 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该生理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长期注射激素 Y 会导致性腺衰退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激素 X 是促性腺激素,激素 Y 为雌性激素;激素 Y 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长期注射激素 Y,使其含量长期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体内激素 X 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性腺衰退。答案 B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

3、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下丘 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2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 项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 过多则会使下丘 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B、D 项都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体温,C 项正确。答案 A4已知激素

4、 A 的生成途径为:基因 AmRNA激素 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 A 仅存在于特定的内分泌腺细胞中B与激素 A 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在通向肝脏的血液中一定存在激素 AD激素 A 的生成说明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过程,以及蛋白 质类 激素的合成,意在考 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基因 A 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故 A 项错误。核糖体为无膜的细胞器,故 B 项错误。图示显示基因是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而控制性状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 C5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

5、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 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 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目的是 “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实验对象是“小鼠 ”,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 ”,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 导致能量供 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 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

6、糖的作用。答案 A6(2014豫东、豫北十校高中阶段考试)人体或动物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可用下图表示,对其分析和解读不正确的是( )A若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cde 来实现,则属于体液调节B寒冷环境的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 abde 来实现,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C若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bde 来实现,则 d 为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D长途运输过程中,动物长时间昏睡不动, c 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一直不变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 对知识点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胰 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使葡萄糖氧化分解增 强,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体温调节过程3为神经

7、体液调节;动物长时间昏睡不动,也会不断消耗血糖使其下降,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上升,故 D 项错误。答案 D7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如图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B雌性激素只能被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均与图 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D若图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解析 不同激素的受体存在部位不同,如胰岛素、生 长激素等蛋白 质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故

8、 C 项错误。答案 C8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请据如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注 图中() 表示促进,( ) 表示抑制。A图中是胰岛 B 细胞,是胰岛 A 细胞,是肾上腺B所分泌的物质和所分泌的物质 在功能上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C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 体液调节D所分泌的物质若增加,则将抑制 分泌物质解析 是胰岛 A 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答案 D9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如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

9、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属于传出神经C若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解析 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有固醇类和肽类(蛋白质) 等,前者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垂体接受的来自下丘脑的化学信号分子有多种,不一定是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性腺分泌的固醇类激素是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发挥效应的;因此只有 B 项正确

10、。 答案 B10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 的环境中,产热为 a1,散热为 b1;处于 30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 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 30 环境相比,人处于 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 b1a2,b1b2,故 B 项错误。 答案 B11如图甲表示人体内 ADH(一种激素) 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 100 mL清水后的排尿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5AA

11、DH 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B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 ADH 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 发挥作用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C若“” 、 “”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 a、b 、c 分别为“” 、 “” 、 “”D若“” 、 “”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 AB 结果的调节是:ADH 合成、释放量“”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排尿量“”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该激素 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 脑神 经分泌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血浆渗透压发生变化,引起下丘 脑合成 ADH 的量发生变化,下丘脑为神经细胞,此 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 发挥作用,影响肾小管

12、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属于激素调节。 ADH 的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 a 为“”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吸收增加,血 浆渗透压下降,故 b 为“” ;高血 浆渗透压能促进 ADH 的释放,故 c 为“” 。AB 过程中, 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ADH 的合成、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减少,排尿量增加。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12(14 分)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_。 “寒冷下丘脑肾上腺 ”的调节是_调节,肾上腺在此调节中属于_;“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_调节

13、,下丘脑有关细胞在此调节中属于_。(2)从图中分析,激素 A、B 、 C、D 分别是_、_、_、_,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_激素( 填字母代号) 作用的受体。(3)神经调节具有_、_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 _、_的优势,体温的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 (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肾上腺是效应器。 “甲状腺内环境 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能反 馈性抑制下丘脑的分泌。(2)由题图看出,B 作用于甲状腺,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D 是肾上腺分泌的,是 肾上腺素。垂体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4、作用的靶器官。6(3)神经调节快速准确,体液调节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答案 (1)下丘脑 神经 效应器 体液 靶细胞(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A 和 C(3)快速 准确 持续时间长 作用范围广13(12 分)(2013 山东理综)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继而促进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

15、供能物质是 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肌肉细胞中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解析 (1)长跑比赛中,运 动员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 脑。(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以 维持体内的水 盐平衡。(3)长跑比赛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主要通过氧

16、化分解血糖提供能量。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TP。血糖含量降低 时,胰高血糖素和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 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 乳酸14(19 分)(2014 沈阳质量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7

17、材料一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材料二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 为 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 用“ ”表示)。尽管所有孕 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 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 发生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1)细胞中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是_。参与肝细胞合成 SHBG 过程的 RNA 有_。(2)器官甲是_。 “器官甲垂体器官乙雌激素 ”的过程体现了雌激素分泌的_调节。 “器官甲胰腺血糖”

18、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3)SHBG 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 作用。(4)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增加、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 _(增强、减弱)。(5)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_ 。研究表明 SHBG 含量_(高、低)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最终造成的结果。解析 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为内质网;参与 SHBG 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卵巢,体现的是雌激素的调节过程,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雌激素促进SHBG 分泌,而胰岛素抑制 SHBG 分泌,两者表 现为拮抗。答案 (1)内质网 mRNA、tRNA、rRNA(2)下丘脑 分级 神经体液调节(3)拮抗(4)减少 减弱(5)葡萄糖(或答 “血糖”) 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