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16924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物理力和物理的平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第一讲 力的处理一、矢量的运算1、加法表达: a+ b = c 。名词: 为“和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 1 所示。和矢量大小:c = cosab22 ,其中 为 a和 b的夹角。和矢量方向: c在 a、 之间,和 a夹角 = arcsin cosa2in22、减法表达: = b 。名词: c为“被减数矢量”,为“减数矢量”, a为“差矢量”。法则:三角形法则。如图 2 所示。将被减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差矢量大小:a = cosb2 ,其中 为 c和 b的夹角。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得。

2、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 R ,周期为 T ,求它在 41T 内和在 2T 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解说:如图 3 所示,A 到 B 点对应 41T 的过程,A 到 C 点对应 21T 的过程。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 v、 B和。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a= tv0得: ABa= At,ACa= Atv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两个差矢量 1v= B A , 2v= C A,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 3 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 2的“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 Av= B = C = TR2,且: 1v

3、 = 2A= TR, 2v = 2 A= TR4所以: ABa= 1tv= 4 = 28, ACa= 2t= 4= 28。(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这两个加速度是否相等,匀速率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答:否;不是。3、乘法矢量的乘法有两种:叉乘和点乘,和代数的乘法有着质的不同。 叉乘表达: ab = c名词: 称“矢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矢量。叉积的大小:c = absin,其中 为 a和 b的夹角。意义:的大小对应由 a和 b作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叉积的方向:垂直 和 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 4 所示。显然, ab a,但有: b= a 点乘表达: = c名词:c 称

4、“矢量的点积”,它不再是一个矢量,而是一个标量。点积的大小:c = abcos,其中 为 a和 b的夹角。二、共点力的合成1、平行四边形法则与矢量表达式2、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与分力的求法余弦定理(或分割成 Rt)解合力的大小正弦定理解方向三、力的分解1、按效果分解2、按需要正交分解第二讲 物体的平衡一、共点力平衡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2、条件: F= 0 ,或 x = 0 , yF = 0例题:如图 5 所示,长为 L 、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解说:直接用三力共点的知识解题,几何关系比较简单。答案:距棒的左端 L/4 处。(

5、学生活动)思考:放在斜面上的均质长方体,按实际情况分析受力,斜面的支持力会通过长方体的重心吗?解:将各处的支持力归纳成一个 N ,则长方体受三个力( G 、f 、N)必共点,由此推知,N 不可能通过长方体的重心。正确受力情形如图 6 所示(通常的受力图是将受力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时,N 就过重心了)。答:不会。二、转动平衡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2、条件: M= 0 ,或 M+ =M- 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满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3、非共点力的合成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行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第三讲 习题课1

6、、如图 7 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 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 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 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解说:法一,平行四边形动态处理。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 G 和N1 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 8 的左图和中图所示。由于 G 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 N1的方向不可变,当 增大导致 N2 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 N1 的方向变化如图 8 的右图所示。显然,随着 增大,N1 单调减小,而 N2 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 N2垂直 N1 时,N2 取极小值,且 N2min = Gsin。法二,函数法。看图

7、 8 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sinN2= iG,即:N2 = sin, 在 0 到 180之间取值,N2 的极值讨论是很容易的。答案:当 = 90时,甲板的弹力最小。2、把一个重为 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 F 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壁上,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 9 所示,则在 t = 0 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f 的变化图线是图 10 中的哪一个?解说:静力学旨在解决静态问题和准静态过程的问题,但本题是一个例外。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平衡方程不再适用。如何避开牛顿第二定律,是本题授课时的难点。静力学的知识,本题在于区分两种摩擦的不同判据。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得

8、:支持力 N 持续增大。物体在运动时,滑动摩擦力 f = N ,必持续增大。但物体在静止后静摩擦力 f G ,与 N 没有关系。对运动过程加以分析,物体必有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据物理常识,加速时,f G ,而在减速时 f G 。答案:B 。3、如图 11 所示,一个重量为 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自由长度为L(L2R),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 A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 B 点。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解说: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矢量总是可以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讨论,解三角形的典型思路有三种: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或本来

9、就是直角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利用力学矢量三角形和某空间位置三角形相似。本题旨在贯彻第三种思路。分析小球受力矢量平移,如图 12 所示,其中 F 表示弹簧弹力,N 表示大环的支持力。(学生活动)思考:支持力 N 可不可以沿图 12 中的反方向?(正交分解看水平方向平衡不可以。)容易判断,图中的灰色矢量三角形和空间位置三角形 AOB 是相似的,所以: RABGF由胡克定律:F = k( - R) 几何关系: = 2Rcos 解以上三式即可。答案:arccos )GkR(2L。(学生活动)思考:若将弹簧换成劲度系数 k较大的弹簧,其它条件不变,则弹簧弹力怎么变?环的支持力怎么变?答:变小;不

10、变。(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 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 13所示的 A 位置开始缓慢拉至 B 位置。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 T 和球面支持力 N 怎样变化?解:和上题完全相同。答:T 变小,N 不变。4、如图 14 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 O 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 A 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 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 B 点与斜面接触,已知 A 到 B 的圆心角也为 30。试求球体的重心 C 到球心 O 的距离。解说:练习三力共点的应用。根据在平面上的平衡,可知重心 C

11、在 OA 连线上。根据在斜面上的平衡,支持力、重力和静摩擦力共点,可以画出重心的具体位置。几何计算比较简单。答案: 3R 。(学生活动)反馈练习:静摩擦足够,将长为 a 、厚为 b 的砖块码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最多能码多少块?解:三力共点知识应用。答:ctgba。4、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 O 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 和 m2 ,已知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 45 和 30,如图 15 所示。则m1 : m2为多少?解说:本题考查正弦定理、或力矩平衡解静力学问题。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矢量平移,如图 16 所示。首先注意

12、,图 16 中的灰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设为 。而且,两球相互作用的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可用同一字母表示,设为 F 。对左边的矢量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singm1= 45iF同理,对右边的矢量三角形,有: singm2= 30iF解两式即可。答案:1 : 2 。(学生活动)思考:解本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答:有将模型看成用轻杆连成的两小球,而将 O 点看成转轴,两球的重力对 O 的力矩必然是平衡的。这种方法更直接、简便。应用:若原题中绳长不等,而是 l1 :l2 = 3 :2 ,其它条件不变,m1 与 m2 的比值又将是多少?解:此时用共点力平衡更加复杂(多一个正弦定理方程)

13、,而用力矩平衡则几乎和“思考”完全相同。答:2 :3 。5、如图 17 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均质金属球上固定着一根长为 L 的轻质细杆,细杆的左端用铰链与墙壁相连,球下边垫上一块木板后,细杆恰好水平,而木板下面是光滑的水平面。由于金属球和木板之间有摩擦(已知摩擦因素为 ),所以要将木板从球下面向右抽出时,至少需要大小为 F 的水平拉力。试问:现要将木板继续向左插进一些,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推力?解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力矩平衡的例题。以球和杆为对象,研究其对转轴 O 的转动平衡,设木板拉出时给球体的摩擦力为 f ,支持力为 N ,重力为 G ,力矩平衡方程为:f R + N(R + L)= G(

14、R + L) 球和板已相对滑动,故:f = N 解可得:f = )(再看木板的平衡,F = f 。同理,木板插进去时,球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 f= RL)(G= F。答案:FRL。第四讲 摩擦角及其它一、摩擦角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 R 表示,亦称接触反力。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 m 表示。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m = arctg( 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ms = arctgs(s 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通常处理为 m = ms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

15、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当物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讲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处理,称整体法。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三、应用1、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 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解说:这是一个能显示摩擦角解题优越性的题目。可以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

16、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法一,正交分解。(学生分析受力列方程得结果。)法二,用摩擦角解题。引进全反力 R ,对物体两个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 18 中的左图和中间图(注意:重力 G 是不变的,而全反力 R 的方向不变、F 的大小不变),m 指摩擦角。再将两图重叠成图 18 的右图。由于灰色的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 3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必垂直底边故有:m = 15。最后,= tgm 。答案:0.268 。(学生活动)思考:如果 F 的大小是可以选择的,那么能维持物体匀速前进的最小 F 值是多少?解:见图 18,右图中虚线的长度即 Fmin ,所以,Fmin = Gsi

17、nm 。答:Gsin15(其中 G 为物体的重量)。2、如图 19 所示,质量 m = 5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斜面上,并用一平行斜面的、大小 F = 30N 的推力推物体,使物体能够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终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 M = 10kg ,倾角为 30,重力加速度 g = 10m/s2 ,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解说:本题旨在显示整体法的解题的优越性。法一,隔离法。简要介绍法二,整体法。注意,滑块和斜面随有相对运动,但从平衡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做整体的受力分析时,内力不加考虑。受力分析比较简单,列水平方向平衡方程很容易解地面摩擦力。答案:26.0

18、N 。(学生活动)地面给斜面体的支持力是多少?解:略。答:135N 。应用:如图 20 所示,一上表面粗糙的斜面体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另一质量为 m 的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一推力 F 作用在滑块上,使之能沿斜面匀速上滑,且要求斜面体静止不动,就必须施加一个大小为 P = 4mgsincos 的水平推力作用于斜面体。使满足题意的这个 F 的大小和方向。解说: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静力学题,可以动用一切可能的工具解题。法一:隔离法。由第一个物理情景易得,斜面于滑块的摩擦因素= tg对第二个物理情景,分别隔离滑块和斜面体分析受力,并将 F 沿斜面、垂直斜面分解成 Fx 和 F

19、y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两对相互作用力只用两个字母表示(N 表示正压力和弹力,f 表示摩擦力),如图 21 所示。对滑块,我们可以考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平衡Fx = f + mgsinFy + mgcos= N且 f = N = Ntg综合以上三式得到:Fx = Fytg+ 2mgsin 对斜面体,只看水平方向平衡就行了P = fcos+ Nsin即:4mgsincos=Ncos+ Nsin代入 值,化简得:Fy = mgcos 代入可得:Fx = 3mgsin最后由 F =2yx解 F 的大小,由 tg= xyF解 F 的方向(设 为 F 和斜面的夹角)。答案:大小为 F = mg 2sin81,方向和斜面夹角 = arctg(ctg31)指向斜面内部。法二:引入摩擦角和整体法观念。仍然沿用“法一”中关于 F 的方向设置(见图 21 中的 角)。先看整体的水平方向平衡,有:Fcos(- ) = P 再隔离滑块,分析受力时引进全反力 R 和摩擦角 ,由于简化后只有三个力(R、mg 和F),可以将矢量平移后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 22 所示。在图 22 右边的矢量三角形中,有: )sin(F= )(90sinmg= )cos(g注意:= arctg= arctg(tg) = 解式可得 F 和 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