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1782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文言文断句导学 (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步骤(一) 导入:趣味断句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后妻又是怎样断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

2、译:略)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规律一:1、找名词(或代词) ,定句读。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

3、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翻译: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眼睛小了可以修大,大了就不能修小。 ”办事也是这样。做那种日后还 2能补救的事,办起来就很少会

4、失败了。 当堂练习:练习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曰 /子非吾友也!练习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规律二:凭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白” “语” “道” “谓” “对” “云” “言” 等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练习 1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5、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例 1: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 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翻译: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问:“ 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

6、规律三: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2、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3、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4、有些常用的关联词 如“苟” “虽” “纵”“ 是故 ” “则” “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以”“ 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

7、“曰”后冒, “哉”后叹, “夫” “盖”大都在句前。 “于” “而”一般在句间,“矣” “耳”后面画圆圈。 “耶” “乎”经常表疑问, “也” “者”作用要停顿。3例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思路点拨:文中有虚词的地方往往需要停顿,可据此断句。当堂练习: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

8、赵之务,宜若奉漏瓮(2)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1)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例 1、具 告 沛 公 /沛 公 大 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思路点拨:古人十分讲究行文的音乐美和文辞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使用修辞

9、手法和一些特定的句式。我们可据此定句逗。当堂练习:练习 1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练习 2: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10、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堂断句练习:练习 1:积善多者/虽有一恶 /是为过失/未足以亡/ 积恶多者/虽有一善/ 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4练习 2、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 “不亦乎”、 “何之有”, “孰与乎” “为所”、 “受于” , “无乃乎”, “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堂练习:练习 1、晏平仲婴

11、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二、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 ,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凭对话、引文定句读4、据修辞,定句断。5、依总分,定句读。6、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做 前 : 古 文 断 句 莫 畏 难 , 仔 细 琢 磨 只 等 闲 。 文 段 休 问 长 与 短 , 熟 读 精 思 是 关 键 。内 容 大 意 全 理 解 , 始 可 动 手 把 句 断 。 联 系 全 文 前 后 看 ,先

12、 易 后 难 细 分 辨 。做 中 : 词 性 词 义 要 精 研 , 句 法 结 构 帮 助 判 。 紧 抓 “曰 ”“云 ”“言 ”, 对 话 标 志 易 发 现 。常 用 虚 词 是 标 志 , 更 有 规 律 供 参 看 。 排 比 对 偶 与 反 复 ,修 辞 提 供 好 条 件 。做 后 : 题 目 做 完 回 头 看 , 根 据 要 求 细 检 验 。 打 牢 基 础 看 课 本 ,培 养 语 感 读 经 典 ;操 千 曲 , 观 千 剑 , 断 句 也 要 常 实 践 。 方 法 在 手 心 不 慌 ,灵 活 运 用 把 分 赚 !八、牛刀小试1、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敢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宝 也/ 不 若 人有其宝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