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楠森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问题及要点整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836-1848)问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一、时代背景二、思想背景(1) 、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 、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
2、义学说 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 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 16 页到 17 页问题 3: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 16 页到 17 页问题 4:简答 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 22 页到 23 页问题 6: 马克思 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这突出地表
3、现在:恩格斯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 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
4、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而且,1843-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具体来说,有(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 人类解放” 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 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问题 7: 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如下: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
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
6、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马克思还认为,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
7、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
8、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第三、 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说: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 “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他说:“共产主义是私
9、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 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采,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 1844 年 8 月还认为费尔巴哈的
10、未来哲学原理和信仰的本质等著作, ”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因此, 手稿既是马克思对科学世界观的富有成果的探索,又不是这种探索的完成。问题 7: 论述如何理解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如下:如果说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用以解答历史之谜的是异化劳动理论,在此之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那么,处于两者之间的神圣家族 则是由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哲学揭露了它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指出:鲍威尔一伙虽然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诩为真正克服了黑格尔哲学
11、的人,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用所谓“无限的自我意识”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走向公开的主观唯心主义。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鲍威尔一伙的这套谬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是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庸俗化的复活而已。第三为了彻底批判鲍威尔一伙和黑格尔的思辫唯心主义,马克思还深刻地揭露了它的认识论根源,指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通过诡辩,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鲍威尔一伙的思辨唯心主义时,还揭露了它在实践上的危害性。鲍威尔一伙把具体的现实变为观念的宾词,把自我意识变为世界的本质,把
12、历史变为精神的发展,因此他们也就把人的一切活动和实践统统归结为批判思维过程,从而“把现实的、客观的、在我身外存在着的链条变成只是观念的、只是主观的、只是在我身内存在着的链条,因而也就是把切外部的感性的斗争都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 ”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一系列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露骨的历史唯心主义。鲍威尔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历史除了自我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世界历史归根到底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鲍威尔一伙的论战中,强调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只有在物质生产方式中才能
13、了解历史。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观点,马克思和思格斯从物质生产是历史发源地的思想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们在驳斥鲍威尔乘诬蔑“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言论时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同物质利益的关系。指出, “思想 一旦离开 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历史经验表明, “任何得到历史承认的群众的利益,当它最初出现于世界历史舞台时,总是在 思想或 观念中远远超出自己的实际界限,很容易使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混淆起来。 ”3、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鲍威
14、尔一伙敌视群众,尤其敌视无产阶级。马克思和思格斯驳斥了这种谬论,他们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雇佣工人的非人生活状况之后指出,问题不在于无产阶级是否具有历史创造者的意识,而在于无产阶级所处的客观历史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使它必定要认识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揭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被此对立而又相互制约的运动,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客观必然性。问题 8:简答: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答案要点如下:1845 年春天,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1846 年与恩
15、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两篇论著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新世界观探索中发生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已经形成。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在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概括之后指出,这是他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在布鲁塞尔继续进行研究所得出的“总的结果” ,并讲到当时恩格斯也已“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他“一样的结果” ;于是他和恩格斯就“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革命变革。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
16、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成的标志不能只是它的个别观点或原理的出现,而是指它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确立。按照这种理解,把提纲和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恰当的。问题 9:简答: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观点?(超级重要)回答要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也把实践引入历史观,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首先在于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在关于费尔巴
17、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马克思首先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于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它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曾将自己的正在阐发的新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
18、主义” 。但这并不意味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原。问题 10:简答:如何理解生活决定意识?回答要点: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所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问题 11:简答:马克思批判蒲鲁东思想的要点是什么?答案:参见 55 到 57 页问题 12:简答:共产党宣言的哲学任务是什么?答案:1847 年 2 月在伦敦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恩格斯
19、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列宁曾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列宁的这一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宣言的哲学意义。首先, 宣言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二, 宣言闪耀着历史辩证法的光辉。第三, 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问题 13:简答:马克思恩格斯对 1848 年革命的分析?答案:
20、 1、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生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马克思、恩格斯对 1848 年革命表现了最大的热情和关注,亲身投入了这次革命,筹办革命刊物,组织工人运动,参加武装起义,为革命作了大量工作;同时还结合革命进程,撰写了许多光辉的历史文献,如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等,这些著作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革命的性质、发展、演变和后果作出精辟的科学分析和深刻的理论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历史地位。2、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法国革命和德国革
21、命时深刻地运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他们把所有制形式确定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耸立在它上面国家、法和各种意识形态确定为社会的上层建筑。3、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马克思在 1852 年 3 月给约魏德迈的封信中提出了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三条新贡献:第一,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第二,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对历史人物的科学分折。针对唯心史观总是用英雄人物来塑造历史和解释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的演变和历史人物的作用,重新作出正确的评论,借以科学地说明历史为唯物史观的进步发展扫
22、清障碍。5、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对 1848 年革命实践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论断:首先,充分估计了革命的作用。马克思考察了法国革命,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其次,是尖锐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要求。第三,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和总体上作出了不断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论断。问题 14:简答:资本论是如何做到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的?答案:资本论伟大的哲学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把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应用于一门具体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在阐述资本论的创作宗旨时所说的那样:“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
23、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列宁认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1、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为具体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马克思首先对一般的劳动过程进行了考察。他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劳动过程,分析物质生产并阐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这本身就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极为重要的理论内容。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马克思十分重视劳动资料的作用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方面。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给劳动者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却又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2、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25、建筑的辩证关系时,特别探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权关系。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和法律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其服务的。马克思不仅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也着重研究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权力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3、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在对商品拜物教等资本主义会特有的思想意识的分析过程中,马克思更进一步论证了这一原则。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
26、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4、论证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是无法调和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代替也同样根源于这一矛盾。5、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为创作资本论而写的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按照“前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一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趋势的思想。问题 15:简答:简述资本论的方法?答案: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
27、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都应用于门科学”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 ” 2、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论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是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符合的。马克思指出:“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 ”3、 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第一,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
28、体现。 资参论正是从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开始,逐步深人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第二, 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运用了质量统一的分析方法,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第三, 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深刻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综上所述,在资本沦中,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和逻辑。问题 16:名词解释:商品拜物教(超级重要)答案:79 页问题 17: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1871 年
29、3 月 18 日爆发的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及其所建立的政权巴黎公社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以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开展理论工作,写出法兰西内战等光辉的历史文献。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公社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伟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早在考察阶级斗争的历史和 1848 年欧洲革命时就看到资产阶级的“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马克思又把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概括为巴黎公社的原则,巴黎公社的普遍意义也正在这里。2、以人民的武装代替反动军队。清除“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 , “但是,在实行这种改变以前必须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
30、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3、以公社的公仆制度代替官僚制度。马克思在这里总结公社经验而提出的“社会公仆”或“勤务员”的观念,是千百年来传统观念的革命变革,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4、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首先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让教士重新过私人的清修生活,靠信徒的施舍而不是靠国家的支持。同时,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使教育和科学都能从宗教和剥削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5、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公社的伟大目标是解放劳动和改造社会。 “一方面取缔国家寄
31、生虫的非生产性活动和胡作非为,从根源上杜绝把巨量国民产品浪费于供养国家这个魔怪,另一方面,公社的工作人员执行实际的行政管理职务,不论是地方的还是全国的,只领取工人的工资。 ”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具体如下:巴黎公社的失败,固然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同时也是和主观原因分不开的。1、公社失败在政治上、组织上的教训。从政治上、组织上看,巴黎公社还不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它是由多数派的布朗基主义者和少数派的蒲鲁东主义者组成的公社委员会领导的。组织领导上的松散、不统一,使革命事业失去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公社失败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教训。组成公社领导的布朗基派和蒲鲁东派都不是真
32、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尤其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必然乘虚而入,侵袭革命队伍,危害革命事业。3、巴黎公社失败的哲学分析。在一个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中,有一个如何理解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问题, “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末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 问题 18: 恩格斯在如何
33、在对杜林的论战中全面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答: 1、反对杜林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粉碎了杜林的进攻,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反杜林论是第一部完整地、系统地、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2、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杜林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先验主义中,科学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批判“模式论”原则
34、在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科学地论述了关于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则与实际的基本理论。第二,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批判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和运动观。3、批判“终极真理论” ,论述认识的辩证法。杜林在世界观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决定了他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非辩证性,把人的认识片面化、绝对化。恩格斯辩证地分析了人的认识能力。 “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 ,这一矛盾贯穿于人类认识过程的始终。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不在于幻
35、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4、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首先,对人类认识史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指出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从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对立,辩证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希腊的朴素的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其次,恩格斯论述了辨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三,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歪曲辩证法的本质和功能时,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具意义。5、两种对立的历史观。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史观及其先验主义方法时,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首先,关于观察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
36、依据唯物史观,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道德观、平等观,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则。第三,批判杜林的暴力论,科学地阐明了经济与政治、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问题 19: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回答: 1873 年 5 月,恩格斯决定撰写一部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著作。 自然辩证法手稿包括以下内容:1、导言: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界本身发展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物质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2、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它们揭示和表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论证了辩证法的普遍性、客观性;阐明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揭示了辩证逻辑和
37、认识论的基本理论。3、关于物质各种运动形式的学说: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亡,提出了关于物质运动形式的学说,把物质运动形式分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社会和思维,并揭示了各种运动形式转化的规律。4、关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飞跃的理论;它揭示了劳动对人类和类社会的最后决定作用。恩格斯把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历史辩证法的研究结合起来,论证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辩证转化,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论断,实现了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突破。恩格斯认为,直立行走能力的形成,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步。人的历史和动物的历史根本不同。动物仅
38、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们愈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就离开动物愈远。5、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重申了反杜林论中关于辩证法的科学表述,并且对辩证法的对象、内容、规律和范畴作了科学的规定。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问题 20: 名词解释 :农村公社二重性回答:教材 122页问题 21: 名词
39、解释 :卡夫丁峡谷回答:教材 123页问题 22: 恩格斯如何论述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回答: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揭示了旧的一定死亡,新的一定会诞生。氏族制度的瓦解,阶级社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这位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分离、于是产生了两个新因素。 一是交换从偶然性因素变成经常性的了。二是商品交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剩余生产,因而出现了占有他人劳动、剥削的可能。这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从而产生了奴隶制。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导致生产率不断增长,奴隶成
40、为普遍现象,社会进步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的划分,整个氏族制度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文明时代开始。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最后确立,出现寄生阶级,阶级分化日趋尖锐,氏族制度为阶级分裂所摧毁,代替它的是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国家与氏族制度的自治机关有原则的、本质的不同。第一,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组织社会,而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统治下的居民;第二,国家体现阶级职能,有暴力机关及其物质附属物,如军队、警察和监狱等。这是氏族织织所没有的。第三,国家向居民收取捐税和公债;第四,镇压、剥削和压迫是阶级统治的具体表现。所有这些特点,都是适应私有制利阶级统治的需要。国家是伴随私有制、
41、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问题 23: 恩格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回答要点: “全部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及其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参见教材 131 页。 (超级重要)问题 24: 历史合力论(名词解释)答案:参见教材 135 页。 (超级重要)问题 25:狄慈根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贡献?回答: 约瑟夫.狄兹根(1828-1888) 是出生于德国的工人哲学家,他是一个制革工人,靠坚持自学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2、家。他独立撰写的人脑活动的本质一书,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他独立研究的成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关怀下,他写了一些有价值的哲学著作,如论逻辑书简 、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 、 哲学的成果等。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狄兹根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提出“宇宙万有”学说。在认识论方面,他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人的表象、思想、概念部起源于物质世界。他正确地认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为感性经验是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理性认识不能脱离经验, “理性科学常常把理性和经验当作两件有区别的,不具备共同性质的东西。因此我必须强调:正象没有经验就没有理性一样没有理性也就没有经验
43、。 ”狄慈自称是“一个辩证法的哲学家” ,把唯物辩证法称作无产阶级的逻辑思想,强调辩证法的客观性,认为黑格尔辩证法虽然伟大但是唯心主义的和不彻底的。狄慈根把世界的运动和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认识世界的思考方法。在其哲学著作中,始终贯彻对事物的矛盾分析。狄慈根初步论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相统一的观点。问题 26:梅林对伦理社会主义的批判?回答: 梅林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马克思主义活动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马克思夫义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梅林在巴黎公社后,为了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活跃在哲学论坛上,先后批判和揭露了资产阶级哲学流
44、派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及其危害,批判了毕希纳、福格特和摩莱肖特的庸俗唯物主义;揭露了叔本华、哈特曼和尼采的反动唯意志论,反击了新康德主义的进攻等等。他指出,庸俗唯物主义“不仅落后于德国唯心主义,而且退回到法国唯物主义的较早阶段。 ”他指责庸俗唯物主义不值得正确区别哲学概念,根本不懂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 “他们在思维上栽了跟斗,正象唯心主义在存在上栽了跟斗一样, “庸俗准物主义在理论上的错误的根本点就是混淆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意识、思想等同于物质,从而抹杀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展开内容参见教材 139 页。问题 27:论述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回答:
45、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第二国际领导人之。普列汉诺夫撰写了大量论著来宣传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反对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批判民粹主义的错误理论,培养了整整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语) ,对列宁影响很大,也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在他的著作中特别重要的有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 (1883 年)、 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 年)、 唯物主义史论丛 ,(1893 年)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1895 年) 、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 年)等。1、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立地位。恩格斯没有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词,但用“唯物主义” 、
46、 “唯物辩证法” 、 “辩证法”等词来称呼他和马克思所创立的世界观的地方则是很多的。第一个把它称做“辩证唯物主义”的是约狄慈根,第二个把它称为“辨证唯物主义”的则是普列汉诺夫。他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这种世界观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 。但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涉及到历史,所以恩格斯有时将它叫做历史的。这个形容语不是说明唯物主义的特征,而只表明应用它去解释的那些领域之一。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普列汉诺夫指出:“现代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坚决拥护者。唯物主义是他的整个学说的基础。 ”为了论证马克思的哲学是彻底的唯物
47、主义一无论,他根据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追溯了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是与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以来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传统一致的。他既反对把一切员终归结为精神的唯心主义,也反对把精神与物质割裂开来的二元论,指出:“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排除了精神和物质、神和自然界的二元论,它认为自然就是原始狩猎部落所说的客观灵魂、精灵的活动等现象的基础。 ”他也反对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的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明确肯定“一切自在之物都是物质的。 ”3阐发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但决没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混同于旧唯物主义。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唯
48、物主义的哲学,而且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他认为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当时有一种流行观念,认为辩证法只是一种思维方法,只存在于思维中,普列汉诺夫则把唯物辩证法看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认为辩证过程首先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然后才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才有辩证思维, “既然我们的概念是自然界中所进行的过程的反映 ,那末它们就不能没有辩证法的要素。谁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着辩证的过程,谁也就不得不承认主观辩证法” 。普列汉诺夫对于准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也进行过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也是关于发展的学说。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是事物的内在矛盾, “任何现象在下述意义上都
49、是矛盾的,即它从它本身中发展着那些早晚要结束其存在的成份,把它变为它本身的对立物。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当时新康德主义甚为流行,一些人甚至企图以康德哲学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普列汉诺夫除了肯定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之外,还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反驳了不可知论。他完全同意恩格斯关于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驳斥的观点,并以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来比喻客观事物与认识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不可知论也是违背任何人的生活实践的。他认为:(1)观念与对象是可以符合的, (2)二者又是有差异的,不能等同。5.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哲学史上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把唯物主义原理庸俗化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与这种观点根本对立助。但人类社会毕竟是地球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生存和发展也一刻离不开地理环境,应该充分估计地理环境的影响,那么,这个影响究竞有多大呢?普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