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207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9世纪,中国在外来因素下由封闭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时期有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比较著名的如利玛窦、马礼逊、李提摩太、丁韪良、司徒雷登等。其中丁韪良是1850年来到宁波,1916年去世于北京,一生的主要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60多年中除去传教生活,他还曾担任同文馆的总教习,翻译万国公法,编撰格物入门,受总理衙门之托考察各国教育情况,后又曾担任京师大学堂的西学总教习,是晚清来华传教士中对中国影响较大者之一,是比较值得研究的人物。丁韪良在华期间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他在宁波十年的传教活动,包括

2、布道、译书、著书、教学等方面。自20世纪初以来陆续有学者对丁韪良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丁韪良的宗教观、在同文馆的活动、与京师大学堂的关系等领域,或是对丁韪良一生进行简要论述,而对他早期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进行专门独立研究的的不多。本文将全面考察丁韪良在宁波期间的传教活动,分析其特点和影响,以期对丁韪良在宁波十年的传教活动有较客观较理性的论述与评价。通过对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的述评,让我们对更好地了解这位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之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也是早期来宁波的传教士代表人物。从而分析丁韪良传教活动的特点和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19世纪末

3、20世纪初传教士来华情况及由此产生的对近代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的理解。这对于研究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和基督教会都有一定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丁韪良的生平2丁韪良在宁波传教十年间的活动21丁韪良来宁波传教的背景22来宁波初期的活动221学习语言222宁波土语的拉丁化223传教与教育、译书、著书231开设洋学堂232宗教书籍的翻译233天道溯原24扩大传教的“两个机会”241丁韪良与太平天国运动四封辩护信242丁韪良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3对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的评价31传教对象及其反应32传教方法的灵活性33十年传教活动的影响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考

4、察丁韪良从1850年开始在宁波传教十年期间的具体活动,分析他活动的特点和影响。作为一个传教士,初到宁波时,他以传播基督教教义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在此期间他对于教育、译书等方面的工作从本质上讲也是为传教服务的,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当然也不能淡化他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资料法围绕着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从宁波大学图书馆借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图书馆的数据库,检索197920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和发行的中文期刊,然后认真阅读,为研究设计、调查实施和撰写研究报告奠定了基础。认真阅读丁韪良的回忆录与他传,以期了解真实全面地了解丁韪良在宁波地区传教十

5、年间的活动。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以掌握的材料进行归纳推理,较准确地分析出丁韪良的传教活动的特点、影响,以期能比较客观真实的进行评价。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至12月查阅资料,选题申报表,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2010年12月论文开题。进一步查找资料,向老师汇报有关情况,填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开题论证记录表。2010年12月至2010年1月中期汇报,交流资料收集、思考等情况。32011年1月至2月撰写初稿,汇报论文进度。2011年2月底提交论文初稿。2011年3月二稿,进一步完善论文。2011年4月至5月定稿,装订并提交论文,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丁韪良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

6、版社,20042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丁韪良,沈弘译中国觉醒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5傅德元丁韪良研究述评19172008J汉江论坛,2008(3)6王美秀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M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邸笑飞丁韪良早期科学活动及科学辅教观基于长老会档案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8曹刚华,张美华清末传教士丁韪良早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读天道溯源札记J历史教学问题,2005(6)9林治平丁韪良的生平与志事M商务印书馆,197510王维俭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J浙江学刊,198

7、7(3)11赵志辉丁韪良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J东南文化,1994(4)12ACYCLEOFCATHYORCHINASOUTHANDNORTHWITHPERSONALREMINISCENCESMNEWYORKFLEMINGHREVELL,189613COVELLRWAPMARTINPIO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14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15丁韪良天道溯原M天津公园印书处,民国2年(1913)16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指导教师审核意

8、见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围绕论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论文写作思路明晰,写作时间安排合理,同意开题。4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一、材料来源本文利用从宁波大学图书馆借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图书馆的数据库来检索197920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和发行的中文期刊,从相关成果中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并以丁韪良的回忆录花甲忆记、王文兵的丁韪良与中国等专著入手,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另外,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大量其他的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详细书目可参见“参考文献”一节。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大量阅读、分析,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二、研究历史及现状虽然从

9、19世纪初期起,中国国内就开始关注到丁韪良这一中西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在30年代的学术界,丁韪良并非研究重点。而且在1980年以前,由于中美关系恶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丁韪良的评价是以批判、否定为主。例如50年时,一位清华大学教授丁则良就多次发表文章指责丁韪良,指出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列举义和团时犯的三条罪行。这些体现当时的主要观点认为丁韪良是直接参与了侵略。进入80年代后,伴随改革开放,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丁韪良的研究角度变得多样性,观点开始转向“文化侵略说”,例如顾长声发表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在期间,王维俭曾浙江学刊上发表了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90年代

10、以后,随着对同文馆和国家法研究的深入,对丁韪良的专项研究以及总体研究也有所展开,包括95年王美秀的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研究介绍丁韪良对中国儒、道、佛“三教”的看法,08年王文兵的丁韪良与中国比较系统地叙述丁韪良的一生,以及对丁韪良中英文著作的整理等其他工作。在台湾地区主要有70年林治平发表的丁韪良的生平与志事,这是比较全面的有关丁韪良的中文传记,重点探讨他的传道方法,但未涉及他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言论。而后台湾也有出版过丁韪良英文著述中某些文章的中文版,但效果不佳。6而国外,虽然丁韪良在世时即相当有名,但最初对丁韪良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他主要出现在一些名人录或传记辞典中,且对他的资料记载常有错误。从

11、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才陆续关注丁韪良的生平以著述,如彼德杜斯在论述他的传教方式时注意到家庭背景对个人的重要性,同时杜斯是最早应用美国教会档案研究丁韪良的西方人。这一时期还有件事情就是西方世界又一次对丁韪良的文章目录进行了汇编。其后比较著名的是78年柯饶富丁韪良中国进步的开拓者,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丁韪良在中国活动以及带来的进步影响,特别是对同文馆时期活动的描述,但缺乏对这一时期丁韪良转变的差异性的研究,并且过分强调他的进步作用,未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对作用性。由此看来,国内外对丁韪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西学东渐,他在同文馆的活动,或是关注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性上,却少有人专门、独立地研究丁韪良

12、早期在宁波十年传教的活动,即使有涉及也是简要叙述带过。而我认为这十年对于丁韪良的一生是比较重要的,宁波时期他为传教所做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反过来对他的影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是巨大的。同时这个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来华情况及由此产生的对近代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的理解。三、发展动向和趋势综观目前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地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与信仰的接触也越来越紧密,独立研究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是有必要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丁韪良是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之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也是早期来宁波的传教士代表人物。在全面考察丁韪良在宁波期间的传教活动的基础上,

13、分析丁韪良传教活动的特点和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来华情况及由此产生的对近代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的理解是有帮助的。这对于研究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和基督教会都有一定意义。从现实的角度看,宁波在近代历史画卷上或多或少留下些痕迹,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文化方面。作为中国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外来文化对宁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宁波基督教的传播,研究早期传教活动有利于引导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参考文献71丁韪良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

14、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丁韪良,沈弘译中国觉醒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5傅德元丁韪良研究述评19172008J汉江论坛,2008(3)6王美秀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邸笑飞丁韪良早期科学活动及科学辅教观基于长老会档案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8曹刚华,张美华清末传教士丁韪良早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读天道溯源札记J历史教学问题,2005(6)9林治平丁韪良的生平与志事M商务印书馆,197510王维俭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J浙江学刊,1987(3)11赵志辉丁韪良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J东南文化,1994(4)12ACYCLEOFCAT

15、HYORCHINASOUTHANDNORTHWITHPERSONALREMINISCENCESMNEWYORKFLEMINGHREVELL,189613COVELLRWAPMARTINPIO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14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15丁韪良天道溯原M天津公园印书处,民国2年(1913)16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8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述评9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16、、丁韪良来宁波传教的背景12(一)美国长老会初传宁波12(二)丁韪良其人13二、丁韪良在宁波传教十年间的活动14(一)来宁波初期的活动141、学习语言142、宁波土语的拉丁化15(二)传教活动的深入教育、译书、著书161、开设洋学堂162、宗教书籍的翻译173、天道溯原17(三)传教活动的扩大丁韪良在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活动191、丁韪良与太平天国运动192、丁韪良与第二次鸦片战争21三、对丁韪良在宁波十年传教活动的评价22(一)以灵活的传教方式扩展传教阶层221、传教方法的灵活性222、传教对象阶层的扩展22(二)客观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23参考文献24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丁韪

17、良(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是近代来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本文通过对他在宁波十年的传教活动,包括布道、译书、著书、教学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他的传教特点和影响,论证了他主观上宣扬“中国基督教化”,客观上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关键词】丁韪良;宁波;传教活动;述评【ABSTRACT】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AMEMBEROFAMERICANPRESBYTERIANMISSIONWHOCAMETOCHINAINMODERNTIMESTHROUGHTORESEARCHINTOHISMISS

18、IONARYACTIVITIESINNINGBOTENYEARS,INCLUDINGSERMON,TRANSLATION,AUTHORINGBOOKS,TEACHINGANDSOON,THISARTICLEEXPOUNDSTHE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EOFHISMISSIONARYACTIVITIESDEMONSTRATETHAT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SUBJECTIVELYPUBLICIZED“CHRISTIANIZEDCHINA“,OBJECTIVELYFORCULTURALEXCHANGEBETWEENCONTRIBUTI

19、ON【KEYWORDS】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NINGBOMISSIONARYACTIVITIESCOMMENTARY引言丁韪良作为近代来华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但国内外对丁韪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西学东渐,他在同文馆的活动,或是关注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性上,却少有人专门、独立地研究丁韪良早期在宁波十年传教的活动,即使有涉及也是简要叙述带过。而笔者认为这十年对于丁韪良的一生是比较重要的,宁波时期他为传教所做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反过来对他的影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是巨大的。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来华情况,及由此产生的

20、对近代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的理解。本文以丁韪良在宁波十年的传教活动,包括布道、译书、著书、教学等方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传教特点和影响,客观地叙述他为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也不回避他主观上宣扬“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一、丁韪良来宁波传教的背景(一)美国长老会初传宁波此时的宁波由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已经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对华扩张和基督教会活动的重要地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条约虽然确定了西方在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但是对于传教问题并没有做出任何规定。英国只是通过条约为传教士提供庇护,并未取得传教和习教的合法权利。也就是说,虽然传教士可以在通商口岸进行各种活动,但从法律角度

21、看,他们是非法的1。直到1844年7月3号,中美双方签订望厦条约,美国才为本国的侨民取得了习教权。其中条约的第17、18条的规定“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使美国人能在通商口岸信奉上帝、举行宗教仪式,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宗教问题上最早获得的条约权利2。美国长老会于1817年建立传教会,1837年在纽约成立国外传道部,以“走向全世界,1田力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2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M中华书局,2006,第68页把福音传给每个人”为口号,3以“进入中国”为主要目标。1838年美国长老会第一次派遣传教士到新加坡,1842年起派遣传教士陆续进入澳门、广州、

22、厦门、宁波和上海等地。麦嘉缔(DBMACCARTEE)于1844年6月20日首先到达宁波进行传教,他是第一个来宁波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此后又有柯理(RICHARDCOLE)、娄理华(WALTERLOWRIE)、克陛存(WILLIAMCULBERTSON)等人前来。考虑到美国长老会在华传教士在澳门会议上的决定“占领宁波作为我们国外传道部在中国的主要总堂,即主要的布道会”4,1845年5月长老会宁波教会正式成立,由七位成员组成,这是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个基督教新教教会。为了更好地宣扬基督教义,宁波长老会在江北岸设立了两所男女寄宿学校,设立了街头讲道所、印刷所、施药房等。虽然传教士们付出的努力很多,但

23、事实上收获微小,前来加入的教徒并不多。而宁波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后,成为教会渗入中国内陆的一个跳板,它是美国长老会在华活动的主要据点。所以长老会外国传道部决定改派丁韪良来宁波是有一定依据可循的。(二)丁韪良其人丁韪良(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年4月10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利沃尼亚的一个基督教世家,其英文名源于两位传教士英雄。他字德三,号冠西,其“韪良”是WILLIAM的音译,而“丁”则是MARTIN后半部分的发音5。16岁时他与兄长孟丁元一起进入布卢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后前往新奥尔巴尼神学院学习。期间,他曾经在是否成为一名传教士的问题

24、上有过动摇,但家庭氛围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最终促使他回到传教这条路上来。无论是其父威廉马丁(WILLIAMMARTIN)在印第安纳边疆的宗教开拓的成功,还是年少时长姐对非洲冒险经历的描述,都激起了丁韪良想要在一片新天地中传播基督教的渴望。他曾说“鸦片战争中英国大炮的轰鸣激起我将中国作为传教地的兴趣”6。毕业时丁韪良主动申请到中国或日本传教,并最终被美国长老会委派到中国传教。1850年4月10日,丁韪良携妻子,与兄嫂以及其他传教士乘船从波士顿出发,在经过了3RESPEER,PRESBYTERIANFOREIGNMISSIONS(1901),P11144王维俭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J浙江学刊,1

25、987(3)第99页5“冠西”系恭亲王奕所送,具体时间不详;“德三”是丁韪良在同文馆时期著书时所喜用,王文兵从丁韪良的三要录中推测其意为知主、知人、知耶稣。参见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2页6MARTIN,WAPTHEAWAKENINGOFCHINAMPUBLISHERPROJECTGUTENBERG,2005,P155134天的海上航行后正式抵达中国香港,他们在广州、澳门停留几天后,在5月7号登上“澳门号”三桅帆船,经过厦门、福州,6月26日到达宁波,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宁波生活。1851年2月至5月,丁韪良在宁波南门内外创办两所走读学校。1854年出版天道溯原。

26、1858年在天津条约谈判期间,他为美国公使列威廉(WILLIAMBREED)担任谈判修约的官话翻译员。1859年受雇于美国新公使华若翰,他在英法联军与满清政府就大沽口军事冲突的外交谈判中担任翻译。1860年1月31日,他携家眷离开宁波回美国休假。1862年返回中国后,他又担任过同文馆总教习、京师大学堂西学总教习、湖北济美学堂总教习、湖北仕学院的讲友7。同时翻译、写作了大量书籍,包括万国公法8、格物入门9、富国策和觉醒中的中国等,自称“在国际法领域内,除此之外还没有什么著作被译成这两个国家的文字”10。丁韪良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是在中国度过的,他在华六十二年间(中途有四年离开)向中国宣传基督教教义、

27、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国外介绍中国的文学、历史地理和宗教。1916年12月17日,丁韪良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二、丁韪良在宁波传教十年间的活动(一)来宁波初期的活动1、学习语言到达宁波后,丁韪良满怀热情地想要开展他的传教事业,不过他立刻就遇上了任何一位来华传教士都会苦闷的问题语言。虽然早前,丁韪良在其父的教育下学习过希腊语和希伯来语11,但毕竟是两码事。因此丁韪良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中文,先从宁波方言学起。他曾先后聘请包括路介臣在内的两位宁波当地人轮番上课,使自己沉浸在宁波方言的氛围里,“几天以后,迷雾开始消散,而我们随后的学习进展从一个使人厌倦的任务变成了令人兴奋的消遣。”

28、12三个月后,他就基本可以听懂老师的话,接着开始学习书面语,从传教小册子和故7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3页8傅德元丁韪良万国公法翻译蓝本及意图新探J2008(1)第45页,指出万国公法的翻译蓝本是惠顿国际法原理1855年美国波士顿出版的英文第六版9MARTIN,WAPACYCLEOFCATHYORCHINASOUTHANDNORTHWITHPERSONALREMINISCENCESMNEWYORKFLEMINGHREVELL,1896,P23523610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60页11COVELLRWAPMARTINPIO

29、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P1312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7页事书开始,然后在五年内通读了构成中国文化基础的九部主要的著作,即四书五经13。初到宁波时,丁韪良是借住在长老会成员克陛存(WILLIAMCULBERTSON)家中(后者不久迁往上海),此处位于宁波老城外的河岸边,地理位置虽佳,但与老城里的中国居民相隔离。丁韪良认为搬到老城有利于增进与当地人的融合交流,方便当地人了解传教士,吸引群众入会,在他的坚持下,长老会同意他搬到城里正在兴建的大教堂旁的小屋居住。此后,丁韪

30、良开始和当地官绅接触,或有其他外省人来拜访,这使他认识到光学方言是不够的,“幸遇宁波人曹子鱼者,生长于西安,官话土话,无不熟悉,吾之获益于彼者良多”14。到1854年,丁韪良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宁波方言和北方官话,这为他的传教及其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宁波土语的拉丁化在学习宁波方言时,丁韪良发现宁波话只有口语,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而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语音的音值很不确定,为此他还举例一个居住在福州的英国朋友在学了一两个月汉语后,某日早晨让他的厨子去买18颗“YANGMI”“杨梅”,而厨子回来时气喘吁吁地挑着一担羊尾巴这种既大又肥的羊尾巴被视为珍馐佳肴,一面还表示歉意,因为他在街上跑了大半天也

31、只找到12条羊尾巴15。为此,丁韪良把德语中的,或者说是欧洲语言中的元音作为基础,加上其他一些变音符号,编出来一套音标,用来复制口语16。并且在1851年1月他发明了用拉丁字母注音的方式学习宁波土语的方法17。这套方法使丁韪良学习汉语的速度大大提高,“学习汉语六个月之后,我第一次试着用汉语来布道又过了六个月,我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词汇量在汉语学习满一年半以后,我撰写了第一首、也是我最好的一首赞美诗”18。同年7月初,丁韪良提出在长老会开设的男女寄宿学校中推广这套方法,理由是以科学和西方文学来充实和培养学生心灵,这只需会口语就够了;同时能增加妇女的识字能力,促进她们对圣经的真正理解。此时在长老会内部

32、是存在不同声音的,以麦嘉缔为代表,认为中国人只要勤奋就能学好繁体字系统,就能通过认字学好口语,又举了土语拉丁化在新加坡实验失败的案例。虽然如此,但到1852秋的宁波长老年会上还是通过动议,批准使用这13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31页14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33页15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8页16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9页17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39页18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

33、31页种方法,每天教授两小时。在1854年的长老年会上,又通过决议让拉丁化的新土语文本成为教育体系的中心,而中文仅仅只在较聪明的学生中使用19。虽然丁韪良自认为宣传这套方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基督教文明,传教士兰金也认为这是“基督教化的字母”20,但事实上,丁韪良把在中国非基督徒中推广拉丁化拼音体系的前景看得太过美好。后来在麦嘉缔的抗议说明中曾提到,只有两名中国成年人学会这个方法,而九成的女仆都不会用,这一实验结果转变了美国长老会传道部的态度。丁韪良却在回忆录里,把其他人反对用拼音字母记录口语的理由之一,说成是它往往影响传教士们对古书的研究21。即使在1854年7月寄给纽约国外传道部的信中丁韪

34、良已经认识到希望的落空,可在晚年时仍旧存有一丝希冀。虽然宁波土话拉丁化的成效不大,但出于宗教目的,在向下层中国人推广的活动中,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对20世纪初中国人在语言方面的改革发展有导向作用。(二)传教活动的深入教育、译书、著书丁韪良在中国“传道设学”的方式最早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丁韪良的父亲认为“基督教与教育应在社会的发展中携手并进”22。他的学校为印第安纳边疆成功地培育出宗教领袖,有助于丁韪良后来在中国将教育作为传教工作的主要部分的理念。同时,丁韪良在青年时代到印第安纳大学、新奥尔巴尼神学院的学习经历和在路易斯维尔的一所长老会教区学校的从教体验也使得他将基督教信仰与西方世俗科学相结

35、合,这也可以从1849年5月他题为“物理科学之于传教士的用处”的毕业演说中窥见一二23。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也传播西学,如马礼逊学堂开设算术、代数、几何、天文、地理等课程,差会对于这种非宗教活动是比较宽容的。1、开设洋学堂在丁韪良到宁波之前,长老会就已经建立了两所男女寄宿学校,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1851年2月,丁韪良在离住处不远的宁波南门外开设了一所日校,同年5月,在南门内又开设了另一所日校。两所学校各约20名学生。同年9月,迫于当地民众的反对,他关闭了其中一所日校。在教育过程中,基督教与世俗文明间的内在关系第一次为他所强调,他说“文19CHINALETTERS,IV,NINGPO,MCCAR

36、TEETOBOARD,24,OCT5,1854QUOTEDFROMCOVELL,P6420COVELLRWAPMARTINPIO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21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31页22COVELLRWAPMARTINPIO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P923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29页明的第一次跳动来自于福音的引人,(文明的)未来进步的每一个阶梯都

37、可以被视作是福音影响的标志”。他认为教科书使人们“与其在最好的异教下生活不如在最坏阶段的基督教下生活。一旦异教含有真正宗教的大部分原则,这种差距就会缩小”。为此在学堂教育中,除了使用郭士腊(KFAGUTZLAFF)等传教士撰写的书籍以外,丁韪良自己也编写了几部有关地理方面的教科书。如1852年刊印的DILISHUELINVAENKOHKWUKYINGZTIYIUTINKONGTSING,共四册,185页;1853年出版关于地球图和地理知识回答的DIGYIUDUNGDATSIUDIDUPENGKOH,PENGSANG,PENGFU,SAENFOHDIDU,WAYIU,SINGKYINGDIDU,

38、LINDILIVENGTHEDIMINGTSIAOYINGWAENTSLIAHATLASANDGEOGRAPHICALCATECHISM,共十页。1854年时他还写了算术书籍SONFAHKAETONG,共63页24。以科学辅助传教不是丁韪良首创的,然而随着中国大门被打开,差会对这些非宗教活动的态度有所转变,包括传教士传播科学,进行教育活动,甚至是进行医疗活动以及编撰向西方介绍中国情况的非宗教性期刊书籍等工作都受到质疑25。因为差会派遣传教士的根本性目的是宣传基督教,而不是传播西学,在差会眼中,某些传教士的这些行为已经偏离了这传播福音的宗旨。2、宗教书籍的翻译出于布道需要,丁韪良用文言文和罗马字

39、母拼音的宁波话翻译、撰写了许多宗教宣传材料。1853年丁韪良担任翻译约翰福音和马太福音;1854年编写天道溯原;1857年用宁波土语翻译出版了赞美诗的大部分;1858年撰写三要录、喻道传和保罗垂训;1859年编写公会政治、福音道理灵经问答;1860年撰写救世要论等。这一时期的丁韪良按照西方学者柯文对新教传教士的划分方法应当“属灵”。可事实上,有研究学者发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美国北长老会档案的微缩胶卷,其中有丁韪良信件大约120封,主要是他在1850至1868年隶属教会时所写。这些信件提供了丁韪良在宁波和北京活动的新资料,包含了他提倡以科学辅助传教的思想和一些细节活动26。3、天道溯原24王文兵

40、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38页25邸笑飞丁韪良早期科学活动及科学辅教观基于长老会档案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第67页26邸笑飞丁韪良早期科学活动及科学辅教观基于长老会档案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第66页1854年,“由于感到需要有一本为基督教教义辩护或提供证据的论著”27,丁韪良开始动手写天道溯原,其内容和形式是源自他的观点和他与听众的讨论,是清末民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阐释基督教教义的著作。此书的版本很多,原为文言文,1854年在宁波初版,书分三卷,上卷六章,中卷七章,下卷九章,共77页,有序言两篇。1858年出第二版,上卷增加“五

41、行”一章,下卷增加“三位一体”一章,共91页,其中保留四明企真子即范蓉埭所作的序,另一篇序改换由唐傅中所写。1860年出第三版,共118页。以上提到的都是在宁波出版的。到1912年,已有用中文、日文和朝鲜文出版的大约有30至40版28。各个版本之间稍有差异。天道溯原本身也成为新来华传教士语言培训的必读书籍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巡游牧师的试读期必修课程。天道溯原能取得较大影响的原因除了一些教会学校把此书作为培养基督教教徒的材料外,最主要的还是本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丁韪良在书中一开始就借用儒家“道之大原出于天”(语出中庸)的说法,把基督教的“道”和中国自然神学中的“天”联系在一起,接着又偷换概念

42、,把“天”解释为基督教的“神”、“上帝”、“父”,使人产生错觉,即“天道”就是基督教。天道溯原的上卷从建立在西方近代科学基础上的自然神学的角度,分别以日月星辰、五行、生物、灵魂等论证上帝存在的“真实性”。特别是前三章的形式安排借鉴了佩里的自然神学。天道溯原的中卷属于基督教启示神学,主要内容是以基督教圣经教义本身的证据来证明基督教的合理性。其前两卷的中心意思是“天地、人物皆证天上有造物之主”,而下卷主要讨论基督教圣经的基本信条和教义,可供布道问答时用。丁韪良在天道溯原中的创造性在于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内容融入了当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话语形式,以此来减少传播福音时的压力。如上文提到的“天”与“道”的

43、关系,以及直接把一些儒家经典的话引用进来。同时在内容上,丁韪良也企图把基督教的教义解释得更加适应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借中国话以及中国原有的自然神学来论证和表达基督教教义的方法,使得本书能够取得比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丁韪良用文言文书写天道溯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传教对象阶层的改变,因为当时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普遍使用此种书面语言,而通过这种方法,他希望能将基督教宣传到上层人士中去29。27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41页28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47页29王文兵丁韪良与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4960页(三)传

44、教活动的扩大丁韪良在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活动虽然丁韪良和其他传教士做了努力,但事实上加入基督教的教徒并不是很多。在宁波长老会的报告中提到,至1860年为止仅有教徒151名,其中16名被雇为卖基督教善本的小贩、教师和解经者,其中3人是牧师。长老会建立的两所男女寄宿学校还在,宁波市中心还剩一所日校。这与赫德早年日记中附带的自创小说中的情节类似“他们真正、真诚的信徒的数目不确定也许很小,而且在被认为是信徒的人中,可能有一些属于那样一类人,他们之所以被吸引来信奉任何信仰,或侍奉任何人,只是出于谋生的指望。传教士到底做了什么好事,无法肯定。他们无疑教导了几个人关于真正的上帝的知识,而且他们的教育

45、可能使几个人停止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进行的错误崇拜,同时避免了许多信仰或崇拜异教神邸时才有的举动。”因此可以看作是对当时宁波传教实际情况的描述。如此缓慢的推进过程,使得许多传教士寄希望于上帝,希望上帝以某种神秘力量帮助他们迅速打开中国的大门,很多传教士因此都卷入了强迫中国打开大门的这一过程,丁韪良也不例外。1、丁韪良与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以洪秀全为天王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到1853年,已占领作为旧国都的南京,改名天京。“然而当人们得知这些起义者是基督教徒时不仅仅是为了夺取帝国,而且是对中国的异教主义发动圣战他们便激动不已传教士们则讨论起它对于传播基督教信仰可能会产生的意义”。同样的,这

46、一事件在宁波长老会中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持乐观看法的克陛存,在前往南京与起义军亲自接触时淡化了热情;兰金和倪维思持适度乐观的态度,觉得太平天国对迷信思想的破坏会让中国人转而信仰福音;怀牧师(JOSEPHWIGHT)保持中立,认为太平天国好不到哪去;麦嘉缔则是不相信起义运动能够取得胜利;而丁韪良“决心亲眼看一下被太平军占领的南京”30。此行之前,持反对意见的麦嘉缔指出,起义者不加区别的屠杀政策与基督教精神相对立,传教士不应卷入反对一个反对国家主权的起义,应等待时机。同时美国驻华专员马沙利(HUMPHREYMARSHALL)也不断强调1848年8月通过的国会法案“(美国在华侨民)针对中国政府的谋杀

47、、起义或叛乱,或者是有意于颠覆中国政府将是极大的罪过,可处以死刑”31。尽管如此还是没能阻止丁韪良前往南京的脚30丁韪良著沈弘等译花甲忆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86页31COVELLRWAPMARTINPIONEEROFPROGRESSINCHINAM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1978,P82步。为了避开马沙利的警戒线,1853年6月,丁韪良选择一个雷阵雨天从吴淞口登船出发,但由于清军的阻挠和海盗的骚扰,最终未能接近镇江,而是中途返回了上海。事实上这件事情也没能瞒过被马沙利和长老会的外国传道部,长老会的外国传道部告诫传教士要观望在目前冲突的状态下,

48、传教士访问起义者的营地是不成熟的。这样做必定会表现出与他们中的哪一方在一起传教士在外表和实际上保持严格的中立是目前最聪明的做法32。而丁韪良后来也是承认自己的莽撞的,因为当时的情况的确很危险,“假如他们不嫌麻烦地搜查一下的话,也许会在我身上找到一个危险的文件这就是我主动提出为叛军首领服务的一封信。”33此后一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丁韪良一直是在替太平天国辩护的。从1856年4月到1857年6月他曾连续四次致信前美国驻华高级专员、时任美国总检察长的顾盛(CALEBCUSHING),强烈呼吁列强支持太平天国并保持中立。第一封信阐述他对太平天国的看法,认为“他们绝非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一个组

49、织相当良好的实体,不屈不挠地展示出勃勃生机”,断言清政府会倒台并列举了四点理由;第二封信的立足点放在为太平天国辩护上,试图把太平天国说成是基督教的兄弟,认为太平天国表达的基督教信仰或许不真实,但比“缺乏宗教原则,绝对与福音对立的”道教和儒教要好,还试图消除外商对太平天国的担虑。到1857年夏,丁韪良的另两封信中又表现出他的态度变化从鼓吹对对立双方都不支持的消极中立到鼓吹两方都要支持的积极的中立。这四封信在北华捷报上发表后,丁韪良认为“这些信札改变了舆论的走向,并且推延了干涉的日期”。丁韪良一直不认同所谓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支持伤害了基督教在华的事业,这可以从他1906年写觉醒中的中国时仍然为之辩护里看出,但其1910年出版的中文自传花甲忆记里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太平天国首领的愚昧无知应对其惨败负主要责任”34。而前后看法反差如此之大,可能是随着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本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改变了。丁韪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虽未直接参与,但通过他主张利用太平天国来实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