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32345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孔子,名,字,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和。思想核心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的基本面是。论语是一部的散文著作。主要是编纂的记录的著作。,丘,仲尼,儒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者,礼,仁,“克己复礼”,语录体,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四书: 大学、中庸、孟子、 论语五经: 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诗经 六艺:1、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2、即六经:诗、书、礼、易、 乐 、春秋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

2、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导语,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3、孔子对弟子

3、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阅读1-3则,【原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注释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多:只,仅仅。见:表明。,【译文】 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

4、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上天不降生仲尼,(人类)万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个圣人,说出了很多真理,指导人们的行为思想道德,才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义廉耻之说,使中国古人不至于不知礼仪廉耻,不知礼教教化,使中国古代的人脱离原始性,不断地向人的特有本质发展。走出

5、原始和愚昧的境地。,2.【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释】 “知”通“智”,聪明,智慧。阶:名作动,踩着台阶。而:表修饰斯:就。道之斯行: “道”通“导”,引导。绥(随):安抚。和:团结协力。,端木赐,译文: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

6、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

7、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贤(才德)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敬仰,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

8、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坚:坚实深奥。循循:有次序。 诱:引导。 博:使广博。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办法。,【译文】 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才德无与论比,崇拜之情淋漓

9、尽致,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评析: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学习9-13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

10、】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二、学习第九则1、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2、如果原文改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文是一种对比,更能衬托出颜回的有才德,也更好地表达出对颜回的赞叹的情味。,学习第十则1、重点字词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则何以哉尔何如如或知尔如五六十如会同,非曰

11、能之端章甫舍瑟而作 何伤乎春服既成莫春者 吾与点也,因为,通“已”,停止,怎么样,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或者,能做什么,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站起来,妨碍,穿好,“暮”,赞成,2、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样的态度?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3、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 (1)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是如何治国平天下。 他批评子路,是因为他“率尔而对”,“其言不让”。即他不讲“礼”。在孔子看来,没有礼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冉有、公西华二人尽管态度谦逊,

12、但所谈的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是不那么感兴趣了。,(2)而曾皙没有谈到治国大事,但他给我们勾画一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画面的,构画一幅和谐大同、太平盛世的图景,充分表现了曾皙仁爱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 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所以孔子由衷地发现赞叹曾皙的话。 孔子不满子路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遇非礼乃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

13、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原文】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注释疾:重病。牖:窗户。斯:这样。也:句中语气词,表舒缓语气。,【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

14、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原文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评析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

15、不太一样?,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原文 13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着他的人说:“您太悲痛了!”孔子说:“真的很悲痛吗?不为这样的人极度悲痛又为谁极度悲痛呢?”,评析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

16、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有类于此。 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颜渊其人,好学,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

17、见其止也。”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子曰:“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悟性,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

18、的看法。”,境界高,安贫乐道 自由洒脱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19、:,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后,孔门弟子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厚葬。”孔门弟子厚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亲,我却不能够视他如儿子。厚葬,这不是我的主张,是这些门生做的呀!”,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 颜路:“颜无繇(),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椁:音,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从大夫之后

20、: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

21、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阅读4-8则,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

22、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2、隐:隐瞒。3、吾无隐

23、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评析 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

24、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1、之:到去。2、弦歌:弹琴唱歌。3、焉:怎么。4、诸:“之于”5、使:使唤。6、戏:开玩笑。,【译文】 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 当时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字子游)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言偃这话对啊!我前面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

25、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就改的品质,【原文】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注释: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 假如的话。,【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

26、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

27、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的人。,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1)第5则到8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和怎样的师生关系?举例分析下。 明确: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 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子贡眼中的孔子: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颜渊眼中的孔子:4、

2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拓展延伸,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孔子的自我认识:(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1)贤哉,

29、回也!贤哉,回也! (2)吾与点也。(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4)天丧予!天丧予!,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五、当堂检测: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结构助词“的(2)夫子之得邦家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或主谓间取独(3)仰之弥高-代词,代孔子(4)天厌之-代词“我”;代词翻译为“这样的”; (5)亡之,命矣夫语气助词 (7)子之武城_-动词“到”。 2、“焉”字意义与用法:(1)割鸡焉用宰牛刀!- 、“焉”:怎么(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副词词缀,表示状态(3)愿为小相焉句末语气词。3、固定结构:(1)

30、二三子以我为隐乎?“认为” (2)予所否者,天厌之。假如的话,4、小结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晚年整理研究文献,根据你自己的认识,说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他

31、人-如丘陵-可逾贤(才德)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敬仰,师生关系之一:尊师,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第四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还表现了什么?(1)谦虚与执着(2)表现了公西华对老师的崇敬,才德无与论比,崇拜之情淋漓尽致,第5则到8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和怎样的师生关系?举例分析下。 明确: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 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之二:平等,(2)9、1113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11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牛伯的关爱(手法:反复)。 9

32、、12、13则表现孔子与弟子颜渊情感深厚(手法:反复、语言细节描写、神态细节),师生关系之三:亦师亦友,课外资料,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

33、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34、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六、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