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模式学生团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它肩负着联系青年、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的使命,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学生团支部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将班委会和团支委进行优化整合,让他们能够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形成“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提升班团工作成效,值得思考。 高校学生团支部建立在班级上。随着共青团的不断发展,团员人数不断增加,高中毕业时非团员比例极低,因此进入大学后,班上几乎所有同学既是班级成员,又是团支部成员。班级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在大学生的身心
2、健康发展和思想意识培养方面一直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负责具体事务的班委会而言,团支部就显得功能弱化,地位尴尬。因此,如何将班级和团支部进行一体化整合,协同工作,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班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团员思想意识不到位,团员身份不明确。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员是一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光荣使命,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中学时期学业压力巨大,团员入团后很少上团课,很少过团组织生活,几乎不进行民主评议,导致广大团员的思想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将自己与普通群众区分开来。进入大学后,出
3、于加强团员教育的目的,虽然各级团委对学生团支部活动进行了规范性要求,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团员的错误认识。 基层团干工作职责不明,缺乏责任担当。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学生团支部的标配是设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志愿工作委员、素质拓展委员各 1 名。以上设置均是出于与学院分团委、学校团委设置对应,方便开展各项工作的目的,因此团干部更多的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组织布置的任务,并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就像团支部书记只有在主持团组织生活时才有存在感一样,组织委员、志愿工作委员和素质拓展委员就仅仅是分别在团费收缴、志愿服务时间认定和素质拓展学分认定方面发挥作用。 团支部活动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团员共鸣。高校学生
4、团支部活动团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团组织生活的团员青年较少,更多的主要是辅导员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大家参加,并通过现场点名签到的形式考勤,对团员进行约束。笔者曾对所在学院的团员干部和普通团员青年进行过座谈与个别访谈,从对话中了解到,团员青年不愿意参加团组织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团支部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团员共鸣、激发团员兴趣,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也并无多大裨益。甚至很多活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召集团员拍个照便草草结束,在团员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班团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班团一体化”是“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的简称,是为“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改进团
5、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增强团员先进性光荣感,严格入团程序,加强团员意识教育” ,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而应运而生的。 “班团一体化”有助于激发团员热情。普通团员不愿意参加团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并未将自己真正融入到班级团支部这样一个集体中,缺乏对团支部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行“班团一体化” ,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让普通团员青年也能认识到自己是团支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们愿意在组织中学习、工作,参与团支部和班级事务的管理,愿意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将班级事务和团支部工作当作与自己密不可分的事情,激发热情,主动
6、参与。 “班团一体化”有助于提升支部活力。在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中,人为地将班委会与团支部割裂开来,各自为战,缺乏统筹,造成班委会与团支部发展不均衡,团支部活力下降。 “班团一体化”能够优化班级管理,明确团支部工作职责,发动更多人参与团支部的建设与活动的开展,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优化工作流程,凸显工作成效,提升支部活力,让支部活动更加贴近团员青年,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达到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发展青年的目的。 “班团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工作开展。班长及其领导的班委会主要负责与团员青年眼前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务,受关注程度较高,而团支部更多的主要是一些意识形态类的工作
7、,容易被轻视甚至忽略,这就导致了团支部功能的弱化,团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 “班团一体化”通过改进团支部工作制度,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团员的权利义务,消除团支部工作开中的障碍,调动团学干部工作热情,促进团支部工作开展。 “班团一体化”新模式探索 要治愈高校学生团支部存在的顽疾, “班团一体化”是一剂良药。但是要运行“班团一体化”机制,发挥其作用,必须要各级党组织、团组织的高度重视,上下一心,在各方面密切配合,锐意改革。 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要想让团员青年自觉、主动加入到“班团一体化”建设和团支部活动中去,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让团员青年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各种途
8、径和渠道,让团员青年搞清楚高校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让他们始终保有共产主义信念,认同共青团员身份,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不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凸显团员青年的政治性和先进性。 增加对团支部建设的经费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保障,要大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团支部活动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各级党政需加大对团支部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团支部活动能顺利进行。而要增加投入,又离不开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的重视。 完善团支部工作机制,规范团组织生活。高校团委要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从巩固和优化基层团支部建设出发,结合学校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
9、基层团支部建设方案。各学院分团委、团总支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文件,并指导团支部完善工作机制,编订工作手册。此外,还应该对各团支部的团组织生活进行规范,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奖惩机制,逐步实现高校基层团组织各项活动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找到团员青年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共青团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联系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使命,要使共青团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更精准地为团员青年服务,首先必须了解当代团员青年。高校各级团组织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对 95 后大学生团员进行深入了解,找到他们地特点,搞清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有针对性地迎合团员青年需求,充分调动其参与活动
10、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团员青年的参与度。还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密切班委会团支部关系,提升班团工作成效。首先,要明确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职责。根据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团支部主要负责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对团员的思想引领,充当的是思想引领者的角色;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的具体事务,充当的是工作执行者的角色。二者的工作看似独立,互不相关,实则却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班委?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机构,要在自觉接受团支部监督指导的前提下开展各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委会应该同团支部协同工作,
11、密切配合。部分高校在班团一体化建设工作试点中采用团支书兼任班长或者由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做法。事实证明,此举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极大调动团支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将“五四”评优、推优入党等权利下放给基层团支部,让包括团支书在内的团支委有充分的发言权和主动权,改变以往由学生会主席团甚至辅导员个人就确定名额的情况。 建立健全班团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班委和团支委的指导与监督。学院分团委或团总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对基层团支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班委团支委能上能下制度,落实奖惩办法,切实提升班级活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学院要成立各级监督体系,多角度全方面对班团工作进行监督,并定期举行相关培训和业务学习,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开展工作,指导内容除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外,还应该包括内部分工与协调。(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