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基础.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32712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疾病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脊髓疾病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脊髓疾病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脊髓疾病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脊髓疾病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脊髓疾病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一、脊髓解剖,(一)、外部结构脊髓是脑干向下的延续,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至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全长4245cm。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对脊神经: 颈段C 8对 胸段T 12对 腰段L 5对 骶段S 5对 尾神经 1对,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脊髓被分成31个节段,长度相当于椎管的2/3。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的脊椎高。 颈髓:高于相应颈椎 1 节椎体上、中胸髓:高于相应胸椎 2 节椎体下胸髓:高于相应胸椎 3 节椎体腰髓:相当于胸 1012 水平骶髓:相当于胸 12 和腰 1 水平,脊髓的两个膨大: 颈膨大:

2、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马尾: 腰段的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形成马尾,由L2尾节共10对神经根组成。,脊髓的被膜,硬脊膜:致密的结缔组织,厚而坚韧 在S2水平形成盲端。蛛网膜:半透明,疏松的胶原纤维 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软脊膜:富有血管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硬膜外腔: 硬脊膜外面与脊椎骨膜之间的间隙,其中有静脉丛与脂肪组织硬膜下腔: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其间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二)、内部结构: 1.灰质: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 前角、后角、侧角前角: 下

3、运动神经元 (支配同侧肌肉)后角: 痛觉、温觉、部分触觉 第级感觉神经元 (传递感觉冲动),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交感神经细胞 - 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C8T1:脊髓交感中枢 - 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 眼眶肌 - 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S2S4:脊髓副交感中枢 - 支配膀胱、直肠、性腺功能,2.白质:上行传导束(感觉)+下行传导束(运动) 前索、侧索、后索前索: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后索: 薄束、楔束,1)上行束: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传递对侧躯体痛温觉、部分触觉至大脑皮层(传导束型感觉异常) 体表

4、平面较脊髓受累节段低23节段,薄束(T4以下): 传递同侧下半身的深感觉、精细触觉楔束(T4以上): 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精细触觉,2) 下行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传递对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至同侧前角细胞 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3)传导束排列顺序侧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外内:SLTC后索:(薄束、楔束) 内外:SLTC 临床定位意义髓外病变: 从下上发展髓内病变: 从上下发展,(三)、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 (1)脊髓前动脉: 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每1cm分

5、出3-4支沟连合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区域。 这些动脉系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脊髓后动脉: 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全长后外侧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横断面的后1/3区域。 脊髓后动脉并未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管,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较好,故极少发生供血障碍。,(3)根动脉: 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动脉等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统称为根动脉。 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根前动脉与根后动脉,分别与脊髓前动脉与脊髓后动脉吻合,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 该环发出的分支为脊髓

6、表面结构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供血。 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但C6、T9、L2三处的根动脉较粗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 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缺血时,循环最不充足的节段常在相邻的两条根动脉分布区交界处,即T4、L1最易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脊髓的静脉 脊髓的静脉回流经根前静脉、根后静脉引流至椎静脉丛,后者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腔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相通,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及盆腔静脉多处相通。 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入颅。,二、脊髓损害的临

7、床表现,(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 灰质(Gray Matter) 前角损害:表现同侧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显著减低或丧失,腱反射消失) 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后角损害:表现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侧角损害:脊髓空洞、髓内肿瘤C8L2损害: 血管舒缩障碍、泌汗障碍、营养障碍C8T1损害: 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小、面部无汗 Horner征 S2S4损害: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真性尿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2.白质(White Matter) 前索损害: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出

8、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 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 后索损害: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识别性 触觉障碍(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或几何图形)。 刺激性病变出现相应支配区的电击样剧痛。 侧索损害:病变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3.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受累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深感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 能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 双侧触觉保留 多见于慢性髓外压迫 由于后角细胞发出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再经灰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故产生对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受损节段水平低。,(二)、脊髓横贯性损害:表

9、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完全性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尿便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 急性期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26周后(休克期后)中枢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反射性排尿(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1)高颈段(C1C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躯干多无汗、伴有枕或后颈部疼痛,咳嗽、转颈时加重,可有该区感觉丧失。C3C5损害: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

10、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副神经核受累:出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引起转颈和 耸肩无力及肌萎缩,有些病变可由枕骨大孔波及后颅凹,引起延髓和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眩晕和眼球震颤等,甚至波及延髓的心血管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占位性病变可阻塞小脑延髓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2)颈膨大(C5T2):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肩部及上肢可有放射性根痛、括约肌障碍,C8T1侧角受损时可见Horner征,表现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面部出汗减少。,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

11、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变在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变在C7。,(3)胸髓(T3T12):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尿便障碍,出汗异常、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T4、5节段是血供薄弱区和易发病部位。,上、中、下腹壁反射对应的脊髓反射中枢分别位于T78、T910、T1112节段,故腹壁反射消失也有助于定位。 T1011病变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上半部肌力正常,当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为Beevor征,(4)腰膨大(L1S2):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丧失、尿便障碍、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 S1-2时踝反射消失, S1-3受损出现阳痿,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区在腹股沟或下背部, 下段受损时根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5)脊髓圆锥(S35和尾节):不出现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故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6)马尾: 其病变与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损害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性,多见明显的根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尿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