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2887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告第 427 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l342009。自 2010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421、803、8 01 3、90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 H 月 j 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汁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Z007125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2、,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一 IL-;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蓬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 315 弄 ll 号邮政编码:200232j。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公司江苏中兴建没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

3、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袁宏伟豢琏刊萼隶辱蓦示喜蔫家凌陈伟锋名术冯其林昧嫱讳王新文钱光人陈钧颐薪著华生更差河象青笺【】冗查审范规本目 次1 总则l2 术语-。 。 一 23 基本规定34 收集与运输441 源头减量、收集442 运输i5 转运调配56 再生利用 77 回填lO8 填埋ll9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 l3本规范用词说明“1 5引用标准名录l6附:条文说明l761 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

4、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利用、回填、填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103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4 建筑垃圾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O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等进行建设、改造、装修、拆除、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202 转运调配 tr

5、ansfer and distribution将建筑垃圾集中在特定场所临时分类堆放待根据需要定向外运的行为。203 回填 backfiII利用现有低洼地块或即将开发利用但地坪标高低于使用要求的地块以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替代部分土方,弥补地坪标高的行为。2O4 建筑垃圾处理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treatmerit对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调配、处置的全过程。3 基本规定301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纳入当地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302 建筑垃圾应按不同的产生源、种类、性质进行分别堆放、分流收运,分别处理。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严禁混入生活垃

6、圾与危险废物。303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应行驶至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304 建筑垃圾类型与处置方式宜按表 304 的规定确定。表 304 建筑垃圾类型与处置方式建筑垃圾类型处置方式工程渣土 回填:作为生话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用土;填埋1其他建筑废物 分类并用于生产再生建筑材料;填埋注:其他建筑废物包括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305 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均应配备计量设施。4 收集与运输41 源头减量、收集411 建筑垃圾减量应从源头实施,并宜就地利用和回收。412 建筑垃圾宜按不同的种类和特性逐步实现分类收集。收集方式应与末端处置方式相适应。

7、42 运 输421 建筑垃圾运输应采用封闭方式,不得遗洒、不得超载。422 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宜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 30mm;2 厢盖与车厢前、后栏板缝隙不应大于 50ram;3 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 lOmm。423 建筑垃圾运输工具应外观整洁、标志齐全,车辆底盘、车轮应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424 建筑垃圾水上运输宜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集装箱的环保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 集装箱后盖门应能够紧密闭合、防止垃圾散落;2 集装箱内壁应保持平整,减少垃圾残余量,便于清洁。425 建筑垃圾采用散

8、装水上运输形式时,应在运输工具表面有效苫盖,垃圾不得裸露和散落。426 建筑垃圾转运码头宜与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合建,并宜根据船舶运输形式选择装卸工艺及配置设备。此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时,应配备集装箱桥式起重机、专用叉车和专用运输车等;2 当采用散装运输形式时宜配备卸料平台和散装卸料机构等。5 转运调配501 暂时不具备回填出路且具有回填利用或资源化再生价直的建筑垃圾可进入转运调配场。502 转运调配场的配置应符合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规定,选址应根据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及资源化利用要求确定:503 转运调配场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

9、、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可按设计总调配量与设计日处理能力分为大、巾、小型三类。504 新建的转运调配场用地应符合表 504 的规定。表 504 转运调配场用地指标类型设计总调配量(mo)设计日处理能力(t,d)用地面积(H1:)与相邻建筑间隔(111)绿化隔离带宽度(n1)大型 20)()02000 181)00 , j?u中型 50001500,200 60r、 l 0 0 l8 r)uu 、,30 5小型 2000,5000 500 :juuuu。20 lO注:l 表 f】用地不啦奢垃墩分党、铤源网收等其他功能 Jj 地;2 用地面积应禽转运洞配场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

10、离带仉不啦舍梭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化和园林用地;3 与相邻建筑间隔应自转运桶配场边界起计算。505 转运调配场堆放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2 建筑垃圾堆放区宜保证 5d 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建筑垃圾堆放高度高于周围地坪不宜超过 3m;3 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地坪标高不小于1 5tin,堆放区四倒应设置排水沟,并应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4 堆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506 生产管理区应布置在分类堆放区的 L 风向,并宜设置办公用房等设施。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宜设置作业设备与运输车辆的维修车间等设施。507

11、 转运调配场应配备装载机、推土机等作业机械,配备机械数量应与作业需求相适应。508 转运调配场总平面布置及绿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 的有关规定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可根据需要增设资源化利用设施。6 再生利用601 建筑垃圾作为生产再生建筑材料的原料时,应符合相应的再生建筑材料标准。602 分选处理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施工现场、转运调配场、填埋场或资源化处理厂进行。603 分选工艺应根据后续处理功能要求和处理对象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组合的设备。分选工艺宜以机械分选为主、人工分选为辅。604 分选工艺根据原料品质,可采用单级或多级串联方式,也可采用多条生产线并联方式。

12、605 废旧建筑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建筑混凝土可用于生产再生骨料,主要产品应包括混凝土用再生细骨料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2 废旧建筑混凝土生产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工艺可包括破碎、分选、清洗等环节;3 再生混凝土骨料质量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有关规定。606 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块可用于生产公路路面和桥涵工程用再生骨料;2 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的工艺宜按照本规范第 605 条的有关规定选用;3 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用于公路工程时,应预先按照现行行业

13、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于路面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的规定;2)用于桥涵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 的规定。6O7 再生砖和砌块生产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中废砖瓦及混凝土可用于制造再生砖和砌块,基本生产工艺可包括分选、破碎、计量配料、搅拌、振压成型、养护、检验出厂等环节;2 生产再生砖和再生砌块的胶凝材料宜选用水泥;3 再生砖的性能及用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 422、 蒸

14、压灰砂砖GB ll945、 蒸压灰砂空心砖JcT 637 的有关规定:4 再生砌块的性能及用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 8239、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l5229、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ll968、 装饰混凝土砌块JCT 641 的规定。608 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中废沥青可用于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骨料温度应控制在 180l90,沥青温度应控制在 145lj5,搅拌时间应为 32s37s;生产过程中,应将新旧骨料混合后再加入新沥青拌合至颜色均匀一致后出料,再生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应为 l40l 60;2 沥青

15、路面资源化再生时,应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旧沥青的比例应小于 25;3 使用再生沥青铺路时,沥青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l3F l5180、 道路石油沥青SH 0522、 建筑石油沥青GBT l 叫的规定。609 其他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微粉可作为原材料取代石英砂,并可按照相关工艺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各项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ll968 的相关规定;2 废木材再生前应分离附着在木材上的金属、玻璃、塑料等物质;经防腐处理的术材应视防腐剂毒性及含量进行妥善处理;3 废弃的管道应按材质分类,金属(含复合管中金属)应进入金属

16、回收利用途径;化学化合物管道、管件应进入塑料回收利用途径;4 钢架、钢梁、钢屋面与钢墙体宜按拆除后的板、型材分类,板类(去除可能混杂的保温夹层)可直接送有关部门处理;5 建筑垃圾中碎砖、碎混凝土块、碎石及水泥拌合物等可用作载体桩原材料载体桩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载体桩设计规程JGJT l3j 的规定。7 回 填701 局部标高低于规划使用要求的地坪可用建筑垃圾回填,回填宜优先选择开挖土方。702 回填地块应根据规划用途选用适宜的回填原料和采用相应的压实措施。703 回填前宜对低洼地进行清理,当低洼地含水量大时,宜采取排水、清淤等处理措施以利于加固基底土体。704 雨期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

17、止地面水流人回填点内部,并应避免边坡塌方。705 在回填现场主要出入口宜设置洗车台,外出车辆宜冲洗干净后进人城市道路。8 填 埋801 建筑垃圾填埋场选址前应收集当地建设规划、周边社会发展情况、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道路、交通运输、给水排水及供电条件等基础资料。802 建筑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符合当地城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要求。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具有自然低洼地势的山坳、采石场废坑等地点并应满足交通方便、运距合理的要求。803 建筑垃圾填埋场选址严禁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 洪泛区和泄洪道;3 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

18、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804 建筑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2 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3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805 填埋场主体设施可包括:计量设施、填埋库区没施、防渗系统、雨水污水分流设施、场区道路、垃圾坝、污水处理设施。806 填埋场配套设施可包括: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设施、给水排水设施、生活和管理设施、设备维修设施、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设施、通信及监控没施、停车场等。807 建筑垃圾填埋区应根据规划限高、地基瓜载力、车辆作业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分层厚度、堆高高度、边坡坡度并应

19、进行整体稳定性核算。808 填埋场应配备推铺及降尘洒水设备,作业时宜洒水防止扬尘污染。809 工程泥浆经干化后含水率低于 40时方可进入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8010 工程渣土、装修垃圾宜分区填埋。80Il 工程渣土填埋区设计应采取雨水导排、污水收集与处理、封场利用等措施。8012 装修垃圾填埋区设f 一宜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l7 的规定,采取地基与防渗处理、雨水导排、污水收集与处理、封场利用等措施。8013 填埋场地应在填埋前、后取得水、气、噪声等环境本底数据。8014 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应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l

20、6889 的有关规定执行。8015 填埋场地在作业期间应进行地质沉降监测。8016 填埋场封场工程应包括堆体稳定、地表水导排、植被类型选择与分布等内容,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ll2 的有关规定。9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901 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不得进入建筑垃圾回填点、建筑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902 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处理、处置场所应有雨水、污水分流设施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周边环境。903 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粉尘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运输、倾倒、填埋、压实等过程产生的灰尘,可通过配备洒水车、在堆体表面覆盖塑料布及绿化等方式来控制粉

21、尘产生量;2 建筑垃圾资源化厂处理车间中宜采用密封设备系统、局部抽吸的方式控制粉尘外泄。904 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应选取低噪声运输车辆,车辆在车厢开肩、关闭、卸料时产生的噪声不应超过 82dB(A);2 宜通过建立缓冲带、设置噪声屏障控制转运凋配场、填埋场和资源化处理厂噪声;3 噪声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车间,宜采取隔声罩、隔声间或者在车问建筑内墙附加吸声材料等方式降低噪声。905 从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单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卫生专业培训。906 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应按照作业需求配置作业机械并应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职业病防护用品。

22、907 建筑垃圾处理作业现场应设置劳动防护用品贮存室并应定期进行盘库和补充;对使用过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有破损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908 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应设道路行车指示、安全标志及环境卫生设施标志。909 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的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除应满足以上规定外尚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2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l342009条文说明制订说明t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l34 200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 年 11 月 9 F1 以第 427 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建筑垃圾再生

24、利用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范的参考。目 次: 总则一术语 基本规定;收集与运输二 1 源头减挝、收集;!运输=转运调配;再生利用j 回填)填埋一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如姐”一招船船筋髓勰约1 总 则101 本条主要说明了制定本规范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本规范的提出是为了落实城市建筑

25、垃圾管理规定 x使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准确地指导和监控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以保护环境,提高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102 本条阐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内容覆盖了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所有环节。103 本条阐明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应与时俱进,结合实践,不断完善。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积极推广,并同时保持审慎的态度。既不可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应用避免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104 本条强调了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除了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同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本条定义了建筑垃圾,强调了建筑垃圾的性状。202

26、 本条定义了建筑垃圾转运调配。转运调配场属于建筑垃圾中转场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建筑垃圾预处理功能以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203 本条定义了建筑垃圾回填。建筑垃圾回填为建筑垃圾处理的一种类型,既满足了城市建设对土方的需求,也节省了处置建筑垃圾所需的土地资源。3 基本规定301 本条阐明建筑垃圾管理应有专业规划指导。302 本条阐明在收运、处置的全过程中建筑垃圾应与其他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做到源头分类、分别收集、分流运输。303 本条阐明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时间、路线、处置地点的要求。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应与交通部门共同确定中心城区范围内允许、限制和禁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路线核发准运证;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携带准运证,按准运证规定路线、时间行驶。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时,可参考采用联单制,即分别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建筑垃圾填埋或处置单位填写确认,并由建筑垃圾移出地、移人地相关单位及运输单位保管,以便日后主管单位检查该建筑垃圾的产生源、运输去向、接受或处理单位。304 本条阐明建筑垃圾依成分不同宜采取的处理措施。4 收集与运输41 源头减量、收集411 本条阐明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减量化原则。它要求从建设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1 通过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物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