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土中国乡土本色1.从土里长出过光辉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2.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3.耕种活动既不向分工专业方向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在一起的需要了4.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5.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 “习”出来的礼俗6.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原则文字下乡1.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2.文字本身比较易于走样,所以需要文法和艺术来否定和限制词,字之间的意思3.因此在每个特殊团体的中,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4.
2、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社会共同的经验积累,也就是文化5.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6.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7.乡土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差序格局1.这里所谓的“私”的问题却是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2.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3.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4.西洋社会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的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5.在差序格局中,
3、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6.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额,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7.西洋社会,在私有的父亲外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天父”,就是团体8.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9.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10.在差序格局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11.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
4、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12.家必须是延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男女有别1.感情通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2.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3.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4.完全的道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无所隔,这就不能求之于生理上早已划下鸿沟的男女之间5.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6.友谊是可以停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
5、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7.男女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8.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面发展9.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礼治秩序1.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制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2.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3.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4.
6、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这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也就渐渐有了敬畏之感5.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额,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6.礼治是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无讼1.每个人知礼是社会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2.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3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
7、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无为政治1.权力是冲突持续的过程,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被支配的一方已经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2.干涉别人一方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干涉一方面来说是义务3.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续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长老统治1.强制发生了权力2.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3.我们不承认未成年人有意志,也就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进入同意秩序的事实4.教化的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冶出合于在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5.
8、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6.教化权力长老统治血缘和地域1.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2.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3.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4.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5.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6.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7.商业买卖和契约的完成依靠冷静的考虑,不是情感,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名实的分离1.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2.环境变动的速率和领导阶层适应变动的速率配得上才不
9、致发生流血的革命3.在思想争斗中,主要的是阵线,反对变成了对垒4.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和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从欲望到需要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2.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很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地做盲目的实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3.时势权力是从知识中获得的,乡土社会靠的是经验,他们不比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
10、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论绅士1.在专制体制下,人民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2.中国传统的官吏并不想改革社会制度,因为他们一旦把皇权的威胁消除了,或推远了,他们就不能靠这种制度得到经济的特权论“知识阶级”1.知者并不是指聪明人,智力高的人,或是见闻极广的人,而是指明白道理的人,道理就是规范2.自然知识治于人,规范知识治人3.规范知识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 了解传统的知识,指导着“在下者”怎样应付环境4.有资格读书的必须有闲暇,只有地主们有闲暇,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5.社会上不同的阶级因为他们不同的地位,需要和能力吸收了不同性质的知识
11、,而使上述两种知识分离在两种人里面6.传统社会里的知识阶级是一个没有技术知识的阶级,他们在文字上费工夫,在艺技上求表现,但是和技术无光,中国文字是最不适宜于表达技术知识的文字7.文化的传播是收到社会结构的限制的8.现代的只是积极有了不加以实用的技术知识,但是没有适合于现在社会的规范知识9.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否还有前途,要看他们是否能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使自然知识,技术知识,规范知识能总合成一体,而把他们所有的知识和技术用来服务人民,使知识不成为一个社会阶级的独占品,也就是说打破这知识成为阶级的旧形态论师儒1.道统并不是实际政治的主流,而是由士大夫阶层所维护的政治规范体系2.在西洋政治意识中,权力
12、不从天上来就得从人间来,人间即是民间3.事归正统,而理则归道统4.政统和道统,一是主动,一是被动;站在被动的地位才会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舍是有权的,行藏是无权的5.素王的后裔是师儒6.只要在一个世界上,道统和政统实际上是无法各行其是的7.在到了道统被压迫得没有翻身的时候,这个天却被请出来干涉人事了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灾异成了改统的根据,但没有改变皇权的性质10.士大夫既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他们降而为官僚,更降而为文饰天下太平的司仪喝彩之流。他们并不是积极想夺取政权为己用的革命者,而是以屈服于政权以谋取自己安全和分润一些“皇恩”的帮闲和帮凶而已,在政治命运上说,他们很早就是
13、个失败者了农村土地权的外流1.可是在学术工作上想贪图方便,时常要吃亏的2.我国的传统市镇,它不是工业中心,而是一辈官僚,地主的集合所,和农村货物的交易场3.靠近都市的农村,凡有传统手工业的,抵挡不住现代工业的竞争,容易发生金融竭蹶土地继承和农场的分碎1.不要说这样的小农场上机器用不得,连最简单的技术改良都无从着手2.靠了单系继承农场少了一个被分割离散的机会,若是我们想要免除农场因人口压力而分碎,就得把继承土地的权利交给特定的少数人农田的经营和所有1.话是合法的,可是合法的并不一定能做得通2.耕者有其田变相提倡小农制的政策3.分散所有和集合经营是可以并行推进的抗战和农村劳动力1.在一个佃农充斥的
14、农村中,决不能储藏着没有加以利用的劳力2.有田的人的劳力在战前并没有充分利用在农业里,他们是农村中储藏着的劳动力3.内地多山的自然环境,缓冲了农村中劳力缺乏的可能性农民的离地1.技术未改,劳力减少,结果却发生了所谓的“熟荒” 不是可耕之地荒废了,就是因为劳力不足,农作物流于粗放。农田产量,下降不已2.要农民离地,必须在农业的生产要素中,加以重新的配合 以资本来代替劳力3.以资本代替劳力,最重要的方式是 “农业现代化”我们要的是人口还是人力1.生育孩子可以说是“ 人力的再生产”,从整个社会着眼,生育便是人力的储蓄2.节约储蓄延迟的是我们的消费,人力储蓄延迟我们的生产3.若使已生的孩子能有充分的机
15、会来长大为有用的人,婴儿的保育,产妇的看护,营养的改良,教育的推广,均得尽力去办4.现在要解决的是人手问题,不是人口问题生活到反抗1.生活费用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一定时间内,为谋生活上的消费所支出货币的总数2.生活程度是根据生活费用用物价指数修正之后的数目3.养童养媳是有代价的,就是媳妇没有女家的保障,地位跌落,儿子没有舅舅,社会上丧失了不少方便4.社会舆论所以能发生制裁的效力是靠了被制裁者的“羞恶之心”5.社会上资源有限,若让每个人不择手段地争取享受,一定会使一部分人的享受压迫下去6.没有羞恶观念的人,是个不受舆论制裁的人,没有正当的生活标准的社会,是一个在解体,在崩溃中的社会7.无论相差的基
16、础是什么,只要社会上共同接受这相差的基础,这种社会结构总是能维持下去,若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于通行的“正当“标准的基础发生了怀疑,不再给传统的荣辱观念所支配时,这社会就会发生革命,在反抗时,他们以前认为“已足”的生活程度为“不足”了,只有在这时候“衣食足”才提到了荣辱之外,不再受传统的社会标准所控制8.反抗线的划定并不在绝对的生活程度而是在相对的生活程度,换而言之,是一个分配形态中所发生不平等的事实,即是“不患贫而患不均”9.荣辱不分,衣食足的标准是不能定的,这里是社会组织崩溃的起点,是我们亟宜自问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增加生产与土地利用1.林肯解放了他们奴隶的名义,棉花田却还不曾宽恕他们奴隶的实质2.中国农业的出路不是在使一担谷子的地面出两担谷,而是使一块地的地面出几块钱3.粮食问题的解决使在囤积的绝迹,洋米的来源的开辟和运输机构的调整货币在农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