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344854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属于路面维修工程,工程内容为拆除旧混凝土路面,新建混凝土路面,路段全长 290米,宽 4米,与道路接口长 18米,宽 21米,混凝土路面厚度 15厘米。其中水泥混凝土旧路面拆除新建共计 1538平米。拆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局部切割后,用破碎锤对路面进行破碎,拆除下的废旧混凝土固体物料按业主指定地点堆放或外弃,禁止任意抛弃混凝土垃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拆除作业要完全,杜绝残留物质夹杂于路基当中。采用挖掘机装车,自些卸汽车运输清理。一、施工准备机械配备为:破碎锤 1台、挖掘机 1台,压路机 1台,10t 运输机 2台,洒水车 1台。二、施工步骤1、拆除老路面,根据现

2、场情况,组织施工,先用切割机对未损坏路面进行分割,在用破碎锤实施点对点的打孔后进行破碎。2、组织挖掘机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装车,运至指定地点。3、采用全路面结构层更换措施,将整段路面结构层挖除,对路基碾压。4、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三、水泥砼路面施工: 砼路面施工步骤测量、放线及立模中心线测设:将中心桩引至路面中心线上,用 3540cm长的钢钎每10cm一根立于中心线上,并且设计高程线位置上用一根长尼龙绳带出路面中心线。立模线测设:由经纬仪每 20cm测出一组垂直于中心线的两边边桩,从中心线两侧垂直量取图纸规定尺寸作为立模线,控制每块钢模位置。高程控制:首先在紧靠立模线内侧每 1

3、0cm立一根 3540cm钢钎,根据施工水准点测出每根钢钎的顶高程,再算出每根钢钎位置路面设计高程与钢钎顶高程差值,从钢钎顶向下用小钢尺量出路面高程线位置,将每根钢钎上高出路面高程 510cm位置用一根尼龙绳带出路面立模线上路面高程线(+5+10mm) ,如此线结合水平尺控制每块钢模的顶高程。立模:严格按照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根据立模线及高程线的控制方法立出钢模,并对顶高程(+5+10mm)断面尺寸(深度) 、轴线偏位、直、度、稳固情况等进行自检,再申报复检。钢筋制作及安放严格按图纸规定尺寸、规格及放置位置执行,每班施工前将所用钢筋置于所用位置的钢模外侧,钢筋不到位不得施工。拌和场出料采用商品

4、砼,安排专人负责,对每车砼料做到质量、数量上的严格把关。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确保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运料用混凝土搅拌站罐车运输,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车数根据施工工程量制定,将砼出料至浇筑完毕时间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最长时间不得超出砼初凝时间。现场浇筑前场浇筑,由混凝土罐车根据顺序铺料,高出钢模式顶 35cm,用两台振动棒呈梅花型振捣,平板振动器、振动梁振动,振动梁振动速度为1.21.5m/min,不能中途停留,振实提浆后,用括尺将上部不平部分刮去,进行粗光,再用铝合金靠尺靠板面,发现有高出或低洼处进行找补,直至合格,然后再精光,精光 23小时,用手压板面无印痕,可进行洒水养生,养护期间 3天内

5、不得通车行人。当砼达到设计强度 2530%时,进行锯缝,依据上述测量放线定出的中心线垂线进行切缝,确保切缝的直顺,并垂直于路面中心线。四、安全工作措施为保证施工路段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施工,采取有力保障措施:1在施工路段两头设置醒目交通安全警示牌, “施工路段,车辆慢行”;施工现场范围杜绝有围观市民或是停留的社会人员,保障现场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2施工路段前后各一名专职安全员,中间施工员负责现场安全,通讯指联系,前后加强沟通,对现场的弃土运输车辆及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单线通行塞车情况。3采取压缩场地的方式,运输车辆紧跟挖掘机,前挖后装,弃物一并运输到指定弃土场,路段两旁如有大块石头,应

6、该集中堆放,不占用通车路段。4、旧路面挖除的地段应立即恢复好地面的平整,并做好适当压实工作; 有必要的地段修筑好道路两旁的排水,防止路面被冲刷影响通行安全。5、加强施工期的安全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对过往司机、人员 及时提醒。五、文明施工、环保措施1、路段所有清除的废渣用加遮盖物的运输车运至指定地点,沿线不得将任何废渣倒至其路旁和其它禁止堆放的地方,注意保证老路拆除后的路面正常通行。2、废弃禁止随意堆砌,有必要进行合理护砌;保证不造成任何水土流失和杜绝污染自然环境事件的发生。3、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遮盖,配备好洒水车,运输道路经常保持湿润,避免尘土飞扬造成周边生活环境受污染;构建施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