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种群和群落1 种 群 是 指 生 活 在 同 一 地 点 的 同 种 生 物 的 一 群 个 体 。 种 群 中 的 个 体 通 过 繁 殖 将 各 自 的 基 因 传 递 给 后 代 。 下 列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2. 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灾害而被分隔为两个群体,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不同。经过 600 万年后,把这两个群体重新放到一起,它们最可能会A陷入对相同食物的竞争 B占据相同的生态位 C出现生殖隔离 D具有不同的交配季节3. 下 图 表 示
2、 在 一 个 生 态 系 统 中 , 甲 、 乙 、 丙 三 个 种 群 数 量 变 化 的 相 互 关 系 。 下 列 据 图 所 做 出 的 判 断 正 确 的 是A 甲 为 生 产 者 , 乙 、 丙 均 为 消 费 者B 甲 乙 丙 构 成 的 是 一 条 食 物 链C 甲 与 乙 、 乙 与 丙 之 间 为 捕 食 关 系D 甲 种 群 自 身 耗 能 占 其 同 化 量 比 例 最 小4.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
3、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 J 型增长5. 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D 群 落 甲 中 任 一 物 种 的 消 失 必 会 破 坏 整 个 系 统 稳 定 性6. 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
4、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7. 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影响虹鳉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B狗鱼、虹鳉、花鳉之间存在着捕食或竞争关系C乙中的花鳉转移到甲中与虹鳉和狗鱼共同培养一定提高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D甲中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导致种群中早熟基因频率逐渐增加8. 如图为某种淡水浮游动物垂直移栖的统计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处的个体相对数,据图分析
5、错误的是:A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岸边B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可能与温度有关C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可能与溶解氧含量有关D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可能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9. 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2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A.只有一项 B.只有两项 C.只有三项 D.全部正确10.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
6、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 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 型11.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能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
7、硅藻的数量12.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 J 型增长13.图 2 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上层。下列哪项解释是正确的A提高光强度对硅藻有破坏作用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含量C提高光强度促使营养物上涌到海面 D提高光强度增加了分解者活力,结果是无机养分降低14.下表是一个相对
8、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 B C D 1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3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6.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B.t2t 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
9、.t 3t 5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 t2,乙种群为 t417.下图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C图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若图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d 点时进行捕捞的最大捕捞量应大于 K/21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10、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19.生活在一个池塘的两个种群(a、b)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与 b 有捕食关系,二者数量的变化相互制约Ba 与 b 有竞争关系,b 的适应性更强C种群数量1/2 K 时,a 为 J 型增长、b 为 S 型增长D若 a 为鱼类,则在 1/2K 时能长期获得较高捕捞量20.某地乌鸦连续 10 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 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 6 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逻辑斯蒂型增长B第 5 年和第
11、 7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 3 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 3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21.右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22.图 4 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B.在 300C 时水螅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 15 天左右最大C.在 100C、20 0C 时水螅
12、种群呈“J”型增长,且 20oC 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D.实验结果表明,20 0C 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423.图 2 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b、c 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 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 abc 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 abe 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 abc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24.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
13、,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上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 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25.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 1907 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05 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 4000 头左右主要是有捕食者 B1925 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 K 值是保持在 100000 头C1927 年后,鹿的数量迅
14、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7.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
15、调查。(2)已知各有虫植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 图可知,从 20012006 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增长,在_年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 A、B 两组,A 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 组_,结果 A 组抗虫性显著高于 B 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5(4)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知,山坡地沙棘一平方米叶片一昼夜能积累糖类_mg(原子量 C:12,H:1,O:16)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
16、作用是_,因此光合色素含量越高,沙棘的光合速率越高,树的长势越好,越有利于抗虫。(5)昆虫是变温动物,幼虫的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高能够促进沙棘植株的_,使沙棘树温降低,抑制沙棘木蠹蛾的生长发育。(6)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28.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 21 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
17、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太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2)图 22 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性。(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_。(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 23 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_。(5)我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取得眼见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 _,并可能危害到_生物。(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 23 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
18、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草食鱼类可以_,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29.请分析下列两项研究结果,回答问题:(1)某地被人为引入一种外来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下表是在引入后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获得表中数据可采用 法。请确定引入植物,并将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绘在所给坐标系中(要求:在纵坐标上填写具体数值,在曲线上用字母表示引入植物)。 引入该植物造成的后果在生态学上称为生物入侵,原因是 。(2)在试验田中划出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相同的区域
19、,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大豆。待成熟后统计平均单株结豆荚数、每个豆荚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上右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 。主要原因是 。6图 5 结果还反映出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所结种子数量 。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量应做到 。3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 A、B、C 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度最大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 方 向发展,直至
20、达到 为止。(3)如果地点 A、B、C 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 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 光能的是地点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 C 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31.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式对全球发出警告,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业,现在每天有 1000 只各种鲸、海豚及其它海洋哺乳动物命丧渔网。图 5 为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21、(1)上世纪初,在南半球开发前估计有长须鲸 490000 头,由于大肆滥捕, 使其数量锐减。从图中可以看出,捕杀长须鲸最高峰出现在两个时间段,第二个时间段每年的捕获量约为多头左右。(2)如果要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法进行。影 响种群密度的自然因素包括:、 、 ;影响种群密度的人为因素主要有:。(3)据调查,长须鲸在北太平洋以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为食;冬春季常出现于我国黄、渤海以磷虾为主要食物。如果长须鲸的食物中,带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明显的/不明显的) ,因为海洋生态系统。(4)当种群长期处于不利条件下,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退,甚至灭亡。鲸属
22、于容易出现衰退甚至灭亡的种群,因为鲸具有的特点(至少回答出两点) 。(5)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 年以后,长须鲸的捕获量降至为零,最可能的原因是人类采取了的保护措施。32.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分析下表可知: 。 。7(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法对林地植被的
23、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生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上右表: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 。造成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是 。33.农田施肥不仅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影响农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进而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多样性。下表为长期不同处理下土壤杂草种子库的主要组成,请分析回答:注: “0”表示杂草种子在处理区没有出现,不考虑不同种子萌发率的差异。(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处理区的杂草物种组成是不同的,但优势种是相同的,即是 。在 处理区的物种丰富度最
24、大。在各处理区 种子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上述处理对该物种没有明显的选择作用。 (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 和 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多样性。(3)此农田生态系统若没有人工管理将会出现 现象。在自然情况下,这一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物种 、结构 、功能完善,直至达到 。34.研究小组对某地群落进行调查,获得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1)图 1 表示群落中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据图可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量时,应选取样方的面积为 。(2)调查时选取了 5 个适宜面积的样方,获得数据见右上表。AJ 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 多样性。样方 1 中 B 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主要是由 和 引起的。样方
25、 1 与样方 2 的差异是由 引起的。(3)图 2 是某种取食农作物的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该种群在 30 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此后该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病原体感染 B基因发生致死性突变C定期喷洒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 D改变农作物种类35.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漂浮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水生植物种类湖泊采样区域紫背浮萍水鳖 菱 荇菜金鱼藻穗花狐尾藻 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伊乐藻养殖区 1 + + + + +养殖区 2 + +
26、+ + +航道区 1 + + + + + +采样点航道区 2 + + + + + + + +表中“+”表示出现, “+”表示优势种8(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 等环境资源。(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爆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 ,使水质净化。(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 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
27、可用于 、 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3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 A、B、C 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度最大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2) 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 方向发展,直至达到 为止。(3) 如果地点 A、B、C 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
28、,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 C 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37.薇甘菊为入侵我国的植物,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1)研究证实外源细胞分裂素能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其实验过程是用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同时用 处理的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作为对照。几天后,观察到经 处理的菟丝子茎形成了吸器。(2)有学者欲进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素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的机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能通过钙调素起作用。已知三氟啦嗪可与钙调素结合,抑制钙调素功能,荧光显微
29、镜可观察到二者形成复合物的荧光。实验过程如下:组编号 1 2 3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即 将产生吸器的茎 自然缠绕的即将产 生吸器的茎 未经缠绕的 菟丝子茎对茎进行切片浸泡于 水溶液处理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 荧光较强烈 荧光较强烈 未见荧光 每组取茎切片用 水溶液浸泡,并设置蒸馏水浸泡的茎切片作为对照。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即将形成吸器的细胞含有丰富的 。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通过 诱导吸器的产生,若用三氟啦嗪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会 细胞分裂素的诱导作用。 (3)薇甘菊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曲线。9(4)田野菟丝子形成吸器后,自身导管和筛管与薇甘菊的导管和筛管相
30、连,但两者并没有成为一个个体,更不属于一个物种,理由是:自然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 。若田野菟丝子专一生长在薇甘菊上,薇甘菊入侵区生长菟丝子后,会 薇甘菊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会 。(5)薇 甘菊生性喜 光,善于攀 援,生长迅 速,致使入 侵区许多植 物被其覆盖。 薇甘菊与被 其覆盖的绿 色植物之间是关系。38.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在北京、江苏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下表为某湿地 1986-2011 年麋鹿数量统计(单位:头) 。请回答问题:注:* 表示没有收集到数据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
31、7 1998数量 39 35 50 63 76 94 119 151 186 230 253 299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数量 * * * * 648 706 819 1007 1169 * * 1618 1789(1)从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麋鹿属于 。(2)1986-2011 年间,该湿地麋鹿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这段时间内,有利于麋鹿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 。(3)该湿地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中,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生长于离岸较远
32、的地方。这些不同生物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 结构。(4)调查发现,互花米草是该湿地的外来物种,一度疯长,如不加以控制,将引起本地 多样性的降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散养麋鹿后发现,麋鹿喜食互花米草,在该地利用此法控制互花米草疯长的优点是 ,增加了湿地生态系统 结构的复杂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39.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是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之一。某研究小组为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选择了紫茎泽兰入侵的四种不同生态环境即阔叶林林缘、云南松林、路旁坡地及阔叶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下图表示部分调查的结果。请分析回答:(1)调查紫茎泽兰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图一
33、为四种生境中紫茎泽兰种群汇总后的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由此推测在未来 5 年内该种群的发展趋势为 。(2)图二表示紫茎泽兰在不同生境中的存活曲线。由图可知紫茎泽兰在 年龄段出现死亡高峰,推测可10能是由于 、 等的结果;据图推测紫茎泽兰对四种生境的入侵顺序为 。(3)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研究发现,用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控制紫茎泽兰有一定的成效,这种方法利用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4)如果让紫茎泽兰在入侵地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 ( )A基因库的变化相同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34、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专题 种群和群落1 C 2. C 3. C 4. B 5. C 6. C 7. D 8. A 9. D 10.B 11.D 12.B 13.B 14. 15.D 16.C17.D 18.C 19.D 20. 21.D 22.D 23.A 24.B 25.B 26.C27.(1)样方(取样调查) (2)S 型 2001 (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 ,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 (4)21600 吸收、传递光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5)蒸腾作用 (6)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
35、28.(1)无机盐浓度 注:“无机盐浓度”为得分点,若增加“温度”因素不扣分。 (2)抵抗力稳定(其他答案不得分) (3)大量的蓝藻死亡后,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 注:答案必须指向对死亡蓝藻的分解,其他的指向不得分。 (4)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5)污染水体(或环境) 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 (6)竞争 捕食藻类29.(1)样方(取样调查) 标注具体数值、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及 C 均正确 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 (2) 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 种植密度增加使平均单株能利用的资源量减少,导致结荚数量减少(合理给分)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 (合理给分) 合理密植 30.(1)A (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顶极群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