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教材表述变化看教育意识形态控制的淡化以高中历史人教版抗日战争内容为例分析姓名:任俊环 学号:2008111023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育新理念无论在教材的编订、教学活动的实践、学生学习的检测等方面都有体现,其中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 4 个版本: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等。教材在内容上力求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尤其是和之前的表述相比较,本文试图从人教版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分析教育一元意识形态控制的弱化。关键字:抗日战争 历史 真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它离不开人的社会环境,因为在纯自然的环境中,教育根本就不会存在的。自然中没有文化,故结合不起社会团体;没有社会的人,也就没有传递文化的人
2、,故也就没有接受文化的受教育者。因此倘若教育脱离了社会的基础,教育的实施就好像是浮萍一样,不但没有根而且没有发展可言。 121 世纪历史教科书坚持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全部教学环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历史教育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拥护,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科书也长期为其服务。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教科书与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同样是社会控制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软工具” ,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形式” 。 2如 20 世纪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认
3、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不论抗战前期、中期还是反攻阶段,都强调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采取单纯依靠军队而不发动人民的片面抗战路线等等,而对于国民党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基本不提。这不仅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还造成国共两党长期的互相诋毁,不利于国家统一,同时也泯灭了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1徐宗林, 现代教育思潮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2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 137 页然而,进入新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意识形态的控制开始淡化,逐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避免形成定论。从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中来看,也
4、体现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人教版 2003 年版、2004 年版和 2007 年版的表述,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史实评价比较的社会学研究中比较了 3 个不同版本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陈述。这里我想从 2004 年版本的内容着重分析一下这种变化。人教版 2004 年历史必修 1 的抗日战争内容,前期防御阶段时把国民党和共产党统称为“中国军队” 。国民党组织的几次大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教材在表述上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太原会战中由共产党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从而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合作。教材中还提到了国民党军官谢晋元率部的英勇抵抗,肯定国民党军队做出的
5、巨大努力和牺牲。如“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1这里的“中国守军”主要是国名当第二十九路。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这里明确提到国民政府组织的几次大的会战,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外,教材还列举了两个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事迹,如“营长姚子青率领守城勇士,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 ,激战两昼夜,最后在肉搏巷战中全部壮烈牺牲。1
6、0 月,日军攻入上海市区,副团长谢晋元率 800 名官兵,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 ”前不久听了一堂课,一个老师用一个表格完整、清晰、准确地表达了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抵抗。战场 战役 战略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版国民党 正面战场国外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共产党 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持久战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给了日本军队沉重的打击,还激烈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斗志。教学设计中也提到了蒋介石为此发给中共的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
7、奖。 ” 蒋介石致电朱德和彭德怀,1940可见,教材的表述为教师教学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努力和合作,正所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强侮” 。事实上,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整个八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 22 次,重要战斗 1117 次,小战斗 3.89 万余次,毙伤日军 85.9万余人,自己付出 322 万多人的重大伤亡。 1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教材也一改从前忽略抗
8、日战争在二战期间的重要地位,开始提及中国远征军。国民党政府为保证盟国援华军用物资的安全顺利入境,曾于 1942 年 2 月至6 月以 3 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救出被困英军 7000 余人。1943 年 11 月至 l945 年 3 月,又先后以 8 个军共 22 个师的兵力,在滇西、缅北地区与美军共同对日实施战略反攻作战,歼灭了日军第十八、五十六师团大部和击溃另两个师团各一部,毙伤日军 4.8 万余人,并收复了缅北的中心城市密支那,解放缅甸领土 8 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 8.3 万平方公1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2 年版,
9、里。缅北、滇西反攻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印、滇缅公路,打破了日军大本营妄想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合作精神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这是正面战场在此阶段中唯一引以为荣,扬威异域的一次对日作战,应该充分肯定。2004 年版的教材是这样表述的:“除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国外战场。1942 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进攻,又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英军一部被日军在缅甸包围。经过激战,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 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略日军。 ”虽然教材在此并没有给予
10、太多关于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一带作战的详情,也没有提及中国远征军对抗战、二战胜利的重大作用,但是从内容上来说,补充了以往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对此有所知晓。2003 版将“抗日战争”这一章内容分为三节,分别叙述日军、国民党和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表现。对国民党用了“反动”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字眼,并认为正面战场的失利“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恶果” 。而 2004 版和 2007 版将“国民党”和“共产党”统称为“中国军队”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对敌抗争叙述为“中国军队”的抗争,且不再把失利归于国民党及其政策,2007 版更是对国民党使用了“英勇抗战”的积极评价。2003 版对抗日
11、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国民党的评价是负面的,而 2004 版和 2007 版的评价是正面的甚至是积极的。此外,2007 年版的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注重从“人性”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观。如学思之窗“日本侵略者也有家庭,也有妻子儿女,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但是,他们侵入中国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极其残忍丧失人性的屠杀。他们把一位青年拉到街上,剥光衣服,用硫酸浇到身上,再逼令其行走,直到倒地而死;把俘虏的士兵捆在柱子上,用锥子刺成血人,再用刺刀穿透喉咙;把难民捆起来,当成拼刺刀的靶子活活刺死;还轮奸孕妇,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等。 ”还插入了日本军人与其家人在一起的和谐幸福
12、图片,最后提出一个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 1相比之下,2007 年版在内容上增加了“本课要旨”一栏,内容:“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应用抗战;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岭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从栏目 1、2、4 中的表述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对立色彩已经很淡化,意识形态控制也减弱,对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也给予了很高很客观的评价。课后的思考题设置的也发生了变化。2004 年
13、版的教材在本课测评中的问题是:“1.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通过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不对的史实,叙述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而 2007 年版的教材只有一个问题:“从 1931 年至 1945 年 8 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2强调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看待抵御侵略的过程,国共是一家,都是中国军队中国人民,而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历史是“常构常新”的,课程知识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事实上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历史,是政府根据社会控制的需要进行意义建构的产物,这些意义被进行重新解释、淡化或改变形式,以支持有效主流文化的另外一些
14、要素或至少不与之冲突。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政府意志影响下编写的教科书对国民党的历史评价有所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地位进行了再认识,也对历史进行了客观审视和重新反思。21 世纪历史教科书引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吸收了前沿学术成果,以新视角透射历史现象,以新史料映证历史规律,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人教版教材连续三次修订,其史实表述、评价态度等逐渐摒弃了政治舆论色彩,让学生通过史实学习形成自己的结论,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整个过程。而教育意识形态控制的淡化,给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15、,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版1同上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版3 迈克尔W阿普尔 .意识形态与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 5 页4 新理念历史教学论 ,杜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45 页参考文献:1. 徐宗林, 现代教育思潮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年,2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3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2 年,4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5 新理念历史教学论 ,杜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