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40393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 摘 要: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传统思维、文化传统及社会历史的影响,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发生语言迁移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语言迁移的影响及基本的对策。 关键词: 英语 语言迁移 原因 对策 一、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有不利的、干扰外语学习的一面,但也有着有利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不同 英汉文字属于不同语系,并 有许多结构上的不同。后世所有的字母文字都来源于苏尔美人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后来,在中国产生了约定成俗的象形文字,但这种文

2、字并没有发展到字母阶段。 汉字是象形文字,意和象总是连在一起,汉字的词素具有视觉的象形性。另外,汉字与英文的发音不同,英文中的音调和连续对学习者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在英汉句子结构中有相似性,但不同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在发音时把 books 读作 bukes,在拼写时,受汉语发音等因素影响,很容易拼错单词。造句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很大,汉语中没有英语中那样时态,习惯汉语表达的 学生在写英文句子时,常常因为考虑时态而耗费时间,或忽略了对时态的选择。这样就造成了英文表达不准确、不到位,2 重点不突出。其原因是受汉语的影响,没有能够深入领会不同时态的含义。还有中国学生反义疑问句使用少,这些都是汉语习

3、惯影响的明显表现。 (二)思维方式不同 除中西方的文字不同外,思维方式差异也是一大原因。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它与文化密切相关。例如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实际上是汉语写作的思维方式,这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另外,英汉语言分别遵循两套不同的篇章结构原则,英语的“形 合” 是“ 意合”的逻辑前提,而汉语却可以“形散” 而“神不散”。如果按照中文式的布局写出的英文文章,英国人很可能看不明白或找不出中心大意。这些不同的思维观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帮助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掌握英语知识。尤其在英文写作中,要培养英文思维,克服汉语思维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水平,写出好的英语文章。

4、 (三)文化背景不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也不能忽略。宗教的影响是明显的,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英美基督教文化差异巨大。只有揭示了东西方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才能找出民族间的深 层文化差异,才能区分英文表达和汉语表达的不同,以便更好地交流。 Cummins 认为:“在具体语言背景下进行交流,交流者能够积极地表达思想,并且对语义的理解是通过大 量 的 同 期 语 言 提 示 ( paralingustic cues )和情景语言提示( situational cues) 来完成的。相反,在没有具体背景的交流中交流者只能依靠语言本身来获得思想。”在英语学习中,通常是脱离背景的,这就要求学

5、习者必须注意两种文化的差异,更大程度地获得背景知识,以3 达到充分理解原文的目的。例如中国人比较敬重老人,强调老的价值,而西方人 并没有这样明显的表现。如果用老字称呼西方的老人,会引起误会。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敬。由于文化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如果以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去理解英美国家的英语文章,可能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惑。 二、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 中式英语主要是由英语和中文在词语意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 (一)词语意义 由于词汇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中式英语的现象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归纳如下: 1.在学习词汇时,只根据字典中对应的汉语

6、解释生硬地掌 握某一单词,并不深究英汉两种词义内部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结果只能闹笑话。比如因为知道“ eat” 是 “吃”的意思,“吃中饭”就被说成“ eat lunch”( 应为“ have lunch”)。再如“爱人”,在中文意思除了表示所爱的人还可以表示伴侣、配偶,而看上去相对应的英语词义 ,实际含义却是“情人”。 2.词的外延,内涵不清。外延是词的字面意义,而内涵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中式英语的现象在于只抓住了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词的内涵。不了解词的语体色彩是褒还是贬,是书面还是口头,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等。Politician 和 statesman 两个词直译过来都是“政治家”。前者 带

7、有明显的贬义,更适合译为“政客”,而 statesman 则是中性,有时还偏褒义。4 掌握这类词汇,就必须对英语的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中文说做梦,显然是不容易实现的,很多时候带有空想的含义,而英文中的“ dream” 则更偏向于中文中的“理想”,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意义完全不同。 (二)表达方式 同一事物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同一事物其表达方式有同有异,最易产生干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这一现象较多地体现在词形错误, 虚词用法错误,结构错误等。中文中动词无时态之分,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 “正在”“将要”等或利用虚词“着” “了” “过”等时态助词来体现,动词本身并无变化。英

8、语则不同,时间的表达是通过动词的时和体来体现的。这种语法表达上的差异,使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导致不正确的用法。比如“我去年去黄山了。”被说成“ I have been to Huangshan last year.”。英语的虚词也是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包括冠词、介词、助动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等。常常一词之差,意思就天差地别。 比如“ She was with a child”(她带着一个孩子),而“ She was with child.(她怀着孕。)” (三)文化方面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文化规约准确具体地使用该语言,进行跨文化交

9、际。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目的语文化上,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换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语言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影响学习者对该语言及文化的 认知和掌握。因此,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提高语言综合素质5 的根本途径。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式英语在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对英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硬套汉语习惯就会产生如下中式英语现象: 1.不了解英语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习惯而造成的错误。如“ How much can you earn in one mo

10、nth?”这样涉及他人隐私的问题可能在中国并不越界,但在西方就非常不礼貌了。再如面对女士的时候询问“ How old are you?”,一定会被对方讨厌。 2.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对英语中的比喻和成语的生成及使用产生误解。如“胆小如鼠”应为“ chicken hearted”而不是“ as timid as a mouse” ;“ Kick the bucket” 意为“过世”,而不是“踢桶”。 3.缺乏对英语典故的理解而造成误解。与中国的成语一样,英语中有不少词汇都有出处,比如圣经或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还有一部分来自文学作品,都有其文化历史背景。如果不知道拜伦的长诗唐璜,就理解不了“ He

11、 is Don Juan.”意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三、正 确对待母语的干扰,促进英语学习迁移 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待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学习者的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促进和干扰两方面的双重作用。外语学习或教学完全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肯定这种影响的有利方面,利用本族语作为学习或教学的手段,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摆脱对本族语的依赖而走向独立 ;二是重视这种影响的不利方面,在主观上完全排除本族语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介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采取恰当的措施,为学生直接运用外语创造条件。 6 具体来讲,可以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 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其表达方式上

12、的异同。针对学生在基础阶段倾向于利用母语来学习外语的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一些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与母语迁移的关系,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母语和外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会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式,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实现交际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背景之间差异对比分析,对培养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变换不 同的教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为学习者更顺利更成功地实现正迁移创造条件,减少或防止干扰发生,以强化学习英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赋宁 .英语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彭庆华 .英语习语研究 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