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
2、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
3、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 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
4、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5、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 ,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
6、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 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
7、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
8、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 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 2 课 关注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人物,对五官比例有一定的了解,体验人物的各种表现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对人物的发现和观察,尝试用多种表现方法描绘。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的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人物多角度观察,运用一定的肖像画知识大胆肯定地描绘身边的人,描绘时关注人物的神韵。 三、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人物作品、图书资料、课件
9、。 四、教学要点 头部比例:正面看,头顶至下颌底部的 1/2 处是眼睛的位置。自发际线至下颌底部分为三等份,第一等份自发际线至眉线;第二等份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颌底部,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停”。 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称为“五眼”。两内眼角间的距离为一眼的宽度,外眼角至发际线的边缘也为一眼的宽度,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个外眼角与鼻尖的 连线为等边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瞳孔之间的宽度。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 1/2 以下的位置。 眼睛:包括眼眶、眼帘和眼球三部分,上眼帘的弧度大于下眼帘,眼球是个球体,有眼白、褐色的虹膜和虹膜中央黑色的瞳孔组成。随着头的转
10、动,眼睛可见部分逐渐变小,眼球也由正对变成侧对,可以看到明显的弧线。两眼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一个眼睛的长度。 鼻:分为鼻根、鼻梁、鼻尖、鼻翼四部分。鼻子上端由鼻骨形成,下半部由软骨组成,鼻骨与鼻软骨相接处,在外形上稍呈突起状。 随着头部运动,其角度发生一些变化,产生各种透视关系,分别为平视、仰视 和俯视。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关注不同的视角下人物的透视变化,避免先入为主的概念性绘画。 在表现手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艺术家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为创作作铺垫。 本课的明线是人物肖像画的学习,以“情”为隐线串联起各项活
11、动。作业的安排应引导描绘身边的同学或熟悉的人。完成后可以考虑以相册的形式展示,还可以在肖像画上写上祝福语互相赠送,传递友谊。本课的教学应关注人文情境的营造,因为彼此熟悉,富有感情,才使我们乐于去看、去画。 一 、我的朋友在哪里 闭上眼睛听音乐,回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二、我眼中的你 1. 因为我们很熟悉 ,了解彼此的性格和表情 ,所以描绘起来更加惟妙惟肖。拿画笔先简单勾勒一下好朋友最有意思的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 2. 探讨在绘画时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角度、五官还是其他方面。 共同分析:画人物时应从哪儿入手,怎么把人物画得生动,五官的比例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形式画? 3. 在动手画之前,
12、首先要仔细观察他们各自额角的宽窄、五官的形状、距离的细微差别造成的相貌上的不同。比较两张照片,以眼睛为例,运用范例教学法触类旁 通。 4. 哪个角度最能体现所要描绘的同学或好朋友的特征呢?仔细观察。 三、我帮你,你帮我 师生一起交流从哪儿起笔,可以选择从整体出发,先画头部的外形,再画细节;也可以从某个你觉得有特点的局部开始,逐渐画出全部。无论选哪种方法,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画,这样所画的人物才会鲜活生动。 1. 很多画家都热衷于表现自己身边熟悉的家人、朋友,以抒发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请同学们感受不同画家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体会艺术家塑造人物时所用的不同艺术手法。 同一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人物五
13、官所发生的透视变化也非常有趣。 2. 欣 赏作品: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喜欢的风格,最想学习的画家风格。 五、画一个你,画一个我 在音乐友谊天长地久的音乐声中选择自己的同学或熟悉的人进行创作。 六、快乐的心灵之旅 1. 在完成的作品上写上祝福语或古人描写友情的诗句。可以在作品的四边画上花纹作装饰,或者在画的四边贴上硬纸板作为画框,送给同学。还可以把作品串成一本全班集体相册留念。 2. 集体观摹。仔细看看眼前的这些作品,你能认出画中的同学吗?作品都抓住了同学们的哪些特征来画的呢?可以从线条、结构等方面互相点评。 七、拓展与延伸 看着全班的相册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困惑,对于身边的你、我、他是否有新的感受
14、呢?细细地观察,相信不只会看到相貌上的细微变化,还能体会到彼此的友谊和关爱。 第 3 课 在临摹中感受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 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3.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4. 教学内容要点
15、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 五、教学 设计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 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 新授 1. 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
16、6 7 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
17、,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 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 2)出示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4. 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
18、的生 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 凡高整个 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 1
19、890 年 1 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 5. 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
20、身画的基本过程: (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变体画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色彩)的创作方法。 6. 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7.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
21、意识。 第 4 课 动感生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动态人物画作品,体会绘画人物的神韵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人体运动时具体结构变化 的研究和探索,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比例、动态的基本知识,感受人体结构、动态美。 技能目标:选定某一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或写实或装饰的画法,创作一幅描写我们动态生活的作品。情感目标:通过动态人物的学习,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人物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体的运动美,体会人物的神韵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魅力。并学会借助动态线快速描绘人物,有主题地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
22、有主题地创作动态人物作品。 三、教学准备 各种动态人物资料、图片、纸、笔、色彩颜料等。 四、教学要点 速写:速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方式。动态人物的创意:抓住动态人物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是写实也可以装饰的),完成有主题、有场景、有故事的动态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欣赏与尝试 1. 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一组做作业的女孩,大家用语言描述画中女孩的情景。 2. 师生一起欣赏逛街端着一篮石头的男孩等作品,发现用速写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身体运动的变化、画中人 的情绪与生活状态,也揭示了画家的思想。 3. 师生一起用速
23、写的手法,选择身边的同学,初步尝试描绘同学的瞬间动作。 4. 在自我尝试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自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活动二:寻找与发现 报纸上的照片、杂志上的插图以及影视中的影像都是我们速写的资源。 1. 回忆所学知识关于人体比例和动态的基本规律。 2. 师生讨论:如何捕捉精彩的瞬间?描绘动态的人物注重的是形体还是运动的感觉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适合自己呢? 3. 带着问题共同欣赏各种风格与主题的动态人物速写作品。 4. 师生重点研究分析电视中的拳击比赛,发现一:作者把人物当成移动的影子,分成几块变化的形状,靠近分开,再随性加画伸缩的拳脚,用线和块面相结合,抓住快速的印象,完成了这一组生
24、动有气势的拳击比赛。发现二:我们要画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像什么,还要关注它在做什么,要去感受形体产生的各种动作。 5.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欣赏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并派代表向全班介绍。 活动三:构思与创作 1. 先确定描绘的内容和主题。以身边同学为对象或根据生活照片画出动态人物,也可以以运动场上的同学为描绘对象。 2. 讨论表达的方式方法,可 以独立完成某个瞬间,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动态组合为有趣的画面合作完成。 3. 抓住自己的感受进行人物速写与创作。 活动四:展评与交流举行作品发布会,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交流心得。 活动五:拓展与延伸十四五岁,正是好动的年龄,我们奔跑、我们跳跃,到处是我们青春的
25、身影。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快乐的身影。 影像的利用:瑞士画家贾克梅蒂常常以照片、杂志、书页、录像为基础进行创作。在无止境的、令人又痴迷又焦虑、筋疲力尽的对于感觉和视觉的研究过程中,贾克梅蒂画了一遍又一遍,画几笔,又画几笔,一直牢骚不断。头像座位已经不再具有任何意义,甚至作为绘画它也不能说明什么。唯一具有其自身生命和意义的,是贾克梅蒂所进行的不懈斗争。 德加画中的许多瞬间变化的舞女也来自摄影。 19 世纪中期起,摄影刚刚流行,德加也成为摄影爱好者,并且利用照片画面,德加往往采用当时尚属新颖的“特写”式“新闻照片”式的构图,德加的摄影技术证明了形象同观察的时空有密切关系。如此来构图,世界可以是歪斜
26、的、倒置的、片段的。这正是德加追求的窥视效果。如此作画,必须在不断流动的时空中抓住景物的瞬间状态。 构图中的人物关系:构图或布局是创作人物画之前最先要考虑的,是指在画面之内各种物象的安排。构图形式有两大特征:一类是包含传统绘画的要素,是有规律的构图形式;而另一类则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构图形式,形成新的画面构成理论。 构建骨架,第一种是动态的,“势”是方向性较强、最有聚集的力;第二种是静态,一般呈上下方向,表现在左右两侧的力往往是均衡的。 想象的空间:克里姆特是一位对人生有着独特体会和探索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死亡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描绘,把绘画上升到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27、的 层次,把绘画的装饰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因素,并开拓出了一种新的人物绘画表现形式。 第 5 课 仕女簪花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饰文化 的发展与继承。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彩色胶泥、彩色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品。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中国传统饰
28、物的种类: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中国传统饰物的独特审美:饰物虽小却凝聚智慧,能以小见大,微中见奇。饰物是整体着装的点睛,映衬出人们着装之灵气,反映出佩戴者的审美品味和时尚意识,同时也是等级地位的某种标识,审美文化的折射。 教学过程与方法 新授课程 1. 欣赏解析 簪花仕女图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在观察中你发现了哪些别致的妆饰? 仔细观察簪花仕女图,会发现仕女眉毛位置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的双眉,且呈蚕蛾的形状。“蛾眉”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流行的画眉方式。“簪花”仕女发髻上插着硕大的花朵,展现盛唐时期的审美富丽、丰腴。 2. 分析理解 簪花者牡丹花玉簪(那珍珠流苏似乎不停摇晃,加强了整个人物
29、的动感)金花子斜格纹样朱色长裙、朱色披帛。 簪花者凤鸟金步摇团花的朱色长裙。 簪花者莲花发簪红格子纱衫。 簪花者海棠花金质云团纹项圈朱红披风。 簪花者芍药花赭褐色纱衫、紫色团花的朱色长裙 。 3. 分析小结 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板书小结。纹饰图案内容相当丰富,团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变化多端。饰品中的吉祥纹样则代表了人们幸福美满的愿望。 学生尝试勾一勾吉祥纹饰。 4. 讨论分析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 插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