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尝试小说的线索教学石家庄市一中 魏平(050011)高中语文课本收录古今中外小说达 18 篇之多,可见小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阅读小说作品的典型篇目,又是指导学生鉴赏评价文学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把握小说作品的整体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思维规律,是一个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小说作品的教学程序与其它体裁的作品区别不大。一般是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起始,然后程式化地划分段落,分析人物,归纳主题等。用这样的格式去讲课,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则支离破碎了。由于文学形象缺乏立
2、体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不能集中而丰满地屹立在学生的感知中,所以,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这个人物所揭出的社会性也只能靠老师的讲解,而老师把费了很大心思才挖掘出来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时,学生却反应茫然,收获甚微。为了弥补小说教学的不足,我初步尝试了“线索教学法” 。“线索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线索启示法” ,即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为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确立的一条教学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这条主线为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教学环节均由这条主线连带而出,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个整体。这条主线可以是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也可以是一事一物,一情一感;是辐射相关内容的聚焦点。鲁迅先生的祝福是篇长
3、课文,倒叙手法的运用,回忆性的介绍描述,越发增加了对祥林嫂这一悲剧命运理解的难度。若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划分段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要以段落中的内容为佐证。这样的教学过程零乱而浪费。因为段落的划分没有与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段落划分成了教学中孤立的一部分。我讲祝福使用了线索教学法,让学生以祥林嫂悲苦的一生为主线整理故事情节,冲破自然段落的束缚,理出祥林嫂一生的遭遇。经师生共同研究,编写的情节提纲有两种方案。直叙方案开端 出逃受劫 到鲁家忍辱负重祥 遭劫难绳索缠身 林 嫂 发展被迫改嫁 进贺家以死抗争 交好运日子和顺 悲 苦 的 高潮 备受摧残 天降祸夫丧子亡 一 受鄙视精神失常生 遭愚弄枉捐门坎
4、被委弃沦为乞丐结局 末路惨死 痛苦中希望破灭祝福时悲惨死去倒叙方案:祥 冰天雪地的孤魂 颤颤微微疑惑鬼神 林 孤苦零仃横尸路旁 嫂 含辛茹苦的奴隶 安安分分辛苦劳作 悲 惊惊慌慌被劫回村 苦 随意买卖的商品 哭哭闹闹拼死抗婚的 糊里糊涂偶交好运 一 迟钝麻木的乞丐 凄凄切切夫丧子亡生 木木怔怔数说痴心虔虔诚诚捐买门坎孤孤零零被踢出门 这样的情节提纲很清楚地展示了主人公一生的悲惨经历,给学生以完成的艺术形象,人物的基本性格及心理状态,无不在情节提纲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减少了专门分析人物性格的环节,使段落划分与把握人物的形象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祥林嫂这一文学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并引起强烈的共鸣之
5、后,教师再由“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 “是什么原因使祥林嫂处在生死两难的境地?”等提问,很自然的引入对主人公悲剧社会根源的分析,使主题思想和作品的社会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水到渠成。再如阿Q正传节选,容量大,难度大,主人公貌似喜剧实则悲剧的性格不易被学生所把握。弄不好,课上得散乱不说,留在学生印象中的也仅仅是一个可笑的阿Q形象。为了使学生真正读懂阿Q,我抛开传统的分段形式,使用了以阿Q的革命活动为主线的线索教学法,让学生先编写阿Q的革命活动提纲,是学生在阿Q从神往革命到摹仿革命再到告发“革命”的所谓革命活动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在阿Q对革命的渴望和无知中感悟作品批判的深刻性,这样既避免了与教学重点无关的内容介绍,又完整了阿Q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总之,小说的线索教学,目的就在于避免一些割裂的教学环节,完整艺术形象,使段落情节能真正的成为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