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应用按法的记载。按法的刺激量较强,常作为重点治疗手法用于全身各部。应用时可与揉法一起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1、作用: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解疼散结,矫正畸形。2、应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痹、头痛、痛经、肢体酸痛麻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功能性脊柱侧弯及后突畸形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指按法:以手指为着力部位,操作接触面积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掌按法:以掌面为着力部位,接粗面积较大,常用于脚背及腹部。肘按法:以肘后尺骨鹰嘴突起为着力部位,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坚实的部位,常用于腰臀部。按法也是小儿推拿八法和自
2、我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二)点法 用指峰或屈指后的指间关节突起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用力按压的手法成为点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的指尖或指间关节突起,或食、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为着力部位自然着力。2,、前臂静止性发力,逐渐下压。要领及注意五项1、点取部位、穴位要准确,压力方向尽可能垂直于体表。2、用力应平稳、持久,不可偏歪、移动。发力、撤力都应缓慢进行,不可变化太快。3、力度的大小一般以局部有得力感为度,并根据并根据病情维持最大力度13 分钟,不可久点。4、手法的刺激量和时间应根据受术者的体制、病情、耐受力等情况上灵活掌握。5、点法与按法的操作要领相似,区别在于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感应
3、强。临床运用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是刺激穴位的主要手法之一。1、作用:解疼止痛、开通闭塞、舒筋活络、补泄经气、调整脏腑。2、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牙痛、急慢性扭挫伤、半身不遂等病症。由于点法刺激较强,是常用的中医急救手法之一,但不宜多用、久用。应用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刺激太大而发生损伤。点法常与揉法组成点揉的复合手法。(三)捏法: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挤捏起一定部位的手法成为捏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与食、中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或以拇指指面与食指第二节的周侧面着力。2、以掌指关节活动为主,捏起一定部位的皮肉,再放下,重复上述动作并循序移
4、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以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2、挤捏的力量不宜太大,以捏起皮肉为度。3、用力对称、平稳、均匀、柔和,不可生硬死板。4、捏起、放下的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移动不可断断续续或跳跃。临床运用捏法轻快柔和,多用于头部、颈项、四肢和脊柱部。捏法也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尤其是用于脊柱部位的“捏脊法” ,广泛地用于小儿脾胃病症的治疗及小儿保健。1、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2、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口眼歪斜、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软组织损伤等病症。(四)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拿取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手法称为拿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对称自然着力。2、以前臂发力,带动腕
5、关节,做提拿或对称挤捏。要领及注意事项1、拿取部位、穴位要准确。2、操作时拇指与食、中指或其余四指应对称用力、指间关节不宜弯曲,避免内扣动作。3、推拿的动作应缓和而连贯,不可突然用力,做到活而有力,重而不滞。4、提拿时,指面应吸定,不可在提放中让皮肉在之下滑出。5、用于急救而拿取某些穴位时,应缓慢用力,对称挤压,以产生酸胀感为度,而不必“捏而提起” ,如拿合谷、拿内关。临床运用:拿法是成人和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自明清以来,随着小二推拿的兴起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捏而提起谓之拿” ,故拿法是在捏法的基础上再向上提起,手法的力度比捏法强,适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1、作用: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
6、筋通络,缓解痉挛。2 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筋肉痉挛急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三指拿法: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及小儿推拿,如拿颈部、肩部。五指拿法: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肩背、小腿等。拿法因其刺激较强,常与揉法组成拿揉的复合手法,如颈项部的拿揉风池穴,肩背部的拿揉肩井穴。拿法做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以三指拿法应用较多,如小儿推拿的总手法-“拿肩井穴” 。(五)捻法:用手指捏住一定部位,做快速捻转搓揉的手法成为捻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与食、中指的指面,或与食指的第二节指骨挠侧面相对用力,捏住被操作的手指或脚
7、趾。2、以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做快速地捻转搓揉。要领及注意事项。1、手指对称着力,不能捏得太紧,以带动变术部位旋转而不出现摩擦为度。2、捻动时要轻快灵活,不可呆滞。3、在局部的移动要缓慢、连贯。临床运用:捻法轻快柔和,适用于四指小关节。1、作用: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2、应用:多做为辅助手法配合治疗急、慢性损伤所导致的指间关节酸痛、肿胀、肌腱僵硬、萎缩、屈伸不利等病症。捻法常与搓法、抖法、勒法等一起用于四肢部治疗的结束阶段。(六)拨法:以拇指深按于一定部位做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动作结构1、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自然附着。2、前臂用力,拇指下压至局部有酸胀感,再做与相应
8、软组织走向相垂直的单方向或往返拨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拨动的方向应与按压的方向垂直。2、在拨动中,腕关节应相对放松,使拨动有力而不失柔和。3、拨动时不要与受术部位发生摩擦。临床运用:拨法刺激量较大,是治疗筋伤的常用手法。1、作用:舒筋活血,解疼止痛,分解粘连。2、应用: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关节扭挫伤等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七)拧法:挟持一定部位的皮肤,做一扯一放的手法称为拧法。民间又叫“扯法” 、 “揪法” 。动作结构1、拇指与屈曲后的食指第二节指骨挠侧相对着力,或屈曲后食指第二节指骨的尺侧与中指第二节指骨的挠侧面相对用力,挟持一定部位的皮肤。2、以腕关节的活动为主,将皮肤扯起,然
9、后迅速放开,反复的一扯一放。要领及注意事项1、挟持的力量要合适,既能将皮肤扯起,又不用力太大。2、操作部位要相对集中,不能偏移。反复在同一部位扯放,直至局部出现瘀斑为度。3、操作时指面可蘸水,以保持湿润。临床运用1、作用:解表透毒,清热解毒。2、应用:民间也称为“扯痧” ,常用于治疗头痛、中暑、发热及“痧症” 。(八)挤法:以指端对称性向中间挤按的手法称为挤法。动作结构1、以一手的拇、食指或两手的拇指对称着力。2、两指对称用力向中间挤按。要领及注意事项1、用力要对称。2、挤按皮肤以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为度,但不可挤破皮肤。3、挤按筋结以可消散为度,但对于时间较久的筋结,不可强行挤破。临床应用1、作
10、用 清热透毒,软坚散结。2、应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腱鞘节肿五、叩击类手法以手或特定的工具在体表进行有节律的叩击,使局部产生震荡感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常用的有拍法、击法、扣法。(一)拍法以虚掌或拍子在体表进行拍打的手法称为拍法。动作结构1、五指并拢,掌握关节微屈,将掌心空出。2、以肘关节屈伸为主,带动腕关节的协调活动,以虚掌拍击体表。要领及注意事项1、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在前臂的带动下协调活动。2、操作中应保持虚掌不变,平整的拍击体表,可闻及清脆的空气爆鸣声。不能出现拖抽的动作。3、拍击的动作要均匀、灵活、连贯、快起快落,不可在操作的部位出现停顿,以免影响震荡效应。4、拍击的刺激量应根据受
11、术者的体质、病情及耐受力而灵活掌握。临床应用 拍法轻快柔和,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手法,适用于腰背、四肢和保健推拿。1、作用 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振奋阳气、缓解痉挛、消除疲乏。2、应用 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各种劳损、局部感觉迟钝及肌肉痉挛等病症。(二)击法 以指端、掌侧、拳背及特制工具在体表有节律地击打的手法称为击法。动作结构1、指端、掌侧、拳背及特制的工具自然着力于一定部位。2、以肘关节的座伸为主,带动腕关节的活动,进行有节律地击打。要领及注意事项1、腕关节应充分放松,活动要连续、协调,接触面积应平整,不能出现拖抽的动作。2、击打的动作要均匀、灵活、连贯、快起快落,不可在操作部位出现停
12、顿,以免影响震荡效应。3、击打时应避开骨性突起部位。4、击法和拍法的动作相似,不同的是拍法以虚掌拍击,击法以实体击打,击法的刺激量强于拍法。临床应根据受术者的体质、病情及耐受力而灵活掌握其刺激量。临床运用1、作用 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祛瘀止痛、兴奋阳气。2、应用 常用本法配合治疗风湿痹痛,坐骨心痛、软组织损伤、下肢麻木、局部陈伤劳损、感觉障碍、肌肉痉挛和头痛等病症。击法也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临床常用的操作有:(1) 指端击法 掌指关节微屈,以五指指端着力,多用于头顶部。(2) 掌侧击法 五指自然分开伸直,以手掌和小指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头顶、颈项和四肢部。(3) 拳侧击法 手握空
13、拳,以屈曲后的小指和小鱼际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和下肢部。(4) 拳背击法 手握空拳,以拳背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部。(5) 掌根击法 腕关节微背伸,以掌根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部。(6) 合掌击法、两手相合,十指相对并自然分开,各掌指关节微屈,将掌心空出,以两掌及小指的尺侧为着力部,也可将两手无名指和小指相扣,以两中指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头顶部和肩背部。(7) 棒击法 用特制的棒(如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常用于腰、背、臂及四肢部。附:桑枝棒的制法:用鲜桑枝 12 根,长 40cm,直径约 0.5cm(也可较细的铁丝加棉花充实代桑枝)去皮阴干后,捆扎成束,用线密绕一层。然后用棉纸层层卷紧
14、,每卷一层均要用线扎紧,手握住感觉粗细合适为度。外面再用布裹紧,用线缝好。(三)扣法 以手掌的小指侧端或空拳的尺侧在体表轻快而有节律地叩击体表的手法称为扣法。动作结构:1、五指伸直,自然分开或手握空拳,腕关节微背伸。2、前臂主动活动为主,带动腕关节活动。3、用手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尺侧部进行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要领及注意事项1、腕关节应充分放松,活动要连续、协调。2、叩击动作应轻快、灵活、均匀连贯、快起快落,可闻及清脆的空气爆鸣声,两手可交替操作。3、扣法与击法动作相似,但刺激量较击法轻,所谓“轻击为扣” 。临床运用1、作用 舒筋通脉,调和气血,消除疲乏。2、应用 扣法多用于肩背、腰骶和四肢部酸痛
15、、疲乏治疗的结束阶段,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法和保健推拿手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使关节做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临床常用的有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一)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环转的手法称为摇法。动作结构1、两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两端或同时固定一端。2、以关节的近端为中心做环转活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被操作的关节应充分放松,必要时可先用揉、衮、拿揉、按揉等手法放松局部。2、环转的速度应缓慢、幅度可由小逐渐增大。3、用力手稳、因势利导,适可而止,切忌使用暴力。4、环转的方向及幅度应在被操作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并要参照病理受限情况。5、诊断要明确,对年老体弱者慎用,对关节畸形或关节本身有
16、病变者,如关节结核、肿瘤、化脓性关节炎、颈椎齿状突发育不全等一律禁用。临床运用 摇法从容缓和,常用于四肢关节、颈项及腰部。1、作用 疏经通络、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分解粘连。2、应用 常用于治疗痹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1) 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取坐位,头微前倾,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两手微向上用力做环转活动。(2) 肩部摇法 受术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扶住受术者肩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常用的有握手摇法(小幅度摇法) ,托肘摇法(中幅度摇法)和云手摇法(大幅度摇法) 。(3) 肘关节摇法 受术者屈肘约 90,术者一手托肘后,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4) 腕及掌指关节摇法 一手握关节近端,一手握关节远端做环转运动。(5) 腰部摇法 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取俯卧位,腰部放松,术者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扶其腰侧或双侧膝关节上方,环转摇动腰部。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取仰卧位,腰部放松,双下肢屈膝屈髋,术者一手扶按其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扶住踝关节,做腰部环转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