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 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二、形成,(一)直观的观察阶段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
2、火、土、金、水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所以有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周传)的认识。,木曰曲直,曲 弯曲;直伸直;能屈能伸。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曰炎上,炎 热、光 明、向 上、升 腾。,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 受纳,稼,穑,土爰稼穑(s ),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金曰从革,肃杀、清洁收敛、沉降,水曰润下,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肃杀、清洁、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
3、、闭藏,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五方与五行,南,北,东,西,四、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的关系,特殊状态下的关系,一般状态下的关系,五行制化,五行相生,五行母子相及,五行相侮,五行相乘,五行相克,(一)一般状态下的关系,1、五行相生 (1)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
4、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2)次序:木火土金水木,木,火,土,金,水,生,生,(3)关系: “生我”者为母母子关系 “我生”者为子,(4)举例:,生,木,火,“生我”,“母”,(我),“子”,(我),“我生”,(我 ),木,火,土,生,生,“生我”,“子”,“母”,“我生”,2、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2)次序:木土水火金木,水,木,火,金,土,克,克,(3)关系: “克我”者为“所不胜”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我克”者为“所胜”,(4)举例:,克,木,“所不胜”,“克我”,(我),“我克”,(我),“所胜”,土,木,土,克
5、,克,“所不胜”,“我克”,“克我”,“所胜”,水,(我),3、五行制化 (1)概念: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推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木,火,土,克,生,金,水,(2)类型: 生中有克(以相生为主) 克中有生(以相克为主),木,火,土,克,生,生,生中有克,金,水,火,克,生,克,克中有生,1、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2)次序:同相克即木土水火金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水,木,火,金,土,(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乘,乘,水,木,
6、火,金,土,克,侮,2、五行相侮(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为“反克”。(2)次序:反相克,即木金火水土木。,侮,五 行 乘 侮 关 系 图,金,木,土,木强,木 弱,气,有余,金克木,木克土,其,不及,制 己 所 胜,侮 所 不 胜,(所不胜),(所 胜),(木旺侮金),(木强乘土),(木弱金乘),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木弱土侮),己所胜,轻而侮之,3、五行的母子相及(1)概念: 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子行异常影响其母行, 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母病及子同相生序(2)次序: 子病及母反相生序,(3)规律: 母病及子
7、:母虚子虚“母子两虚” 子亢母盛“子令母实” 子病及母 子弱母虚“子累母虚” 子亢损母“子盗母气”,(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二)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或特性。2、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3、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4、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1、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或特性,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类
8、比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火性温热,以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类比脾胃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类比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类比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2、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中心,与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筋、脉、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耳),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
9、脏腑结构系统。,3、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加以横向联系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肺属金、脾属土、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4、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阴,可以防止心火之
10、亢烈;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本脏之气太盛,则受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 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如肝有病: 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为相乘, 病传至
11、肺,为相侮 。,肝,心,脾,肺,肾,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侮,乘,(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用五行学说阐释病机,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 水不涵木:,肾阴虚 肝阴虚肝肾阴虚,子病犯母, 脾气虚 ,心血虚心脾两虚,相 乘, 木郁乘土:,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肝气乘脾,相 侮, 木火刑金:,肝气郁结 日久化火肝火犯肺,1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2四诊与五行合参,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 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为平; 若反见浮脉,则属克色之脉,为逆; 若得沉脉,则属生色之脉,为顺。,(三)指导疾病的诊断,(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2、,1、控制疾病的传变,五脏中某一脏有病,可能传及其他四脏。故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2、确定治则治法,依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木,火,土,金,水,滋,涵,益,补,培,生,生相,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和培土制水法四种。,(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水,木,火,金,土,抑,扶,培,制,补,泻,佐,平,治则: 抑强 扶弱,治法,5、指导精神疗法,中医称此为以情胜情法。,五行归类怒(木)喜(火)思(土)悲忧(金)惊恐(水),五行相克悲胜怒(金克木)恐胜喜(水克火)怒胜思(木克土)喜胜悲(火克金)思胜恐(土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