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主管的知人与容人,广州简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JMCC, Judger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主讲 郝锋钢,2018/7/27,2,成功主管的知人与容人,导论第一部分 人的生物节律第二部分 性格的形成第三部分 知人之明第四部分 容人之量,2018/7/27,3,21世纪是压力时代,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压力,人格因素与压力,家庭压力,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 问题的能力,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高血压人格抑郁型人格敏感型人格酒精型人格,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A行为模式,2
2、018/7/27,4,您在管理中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的员工总是没有原则?为什么有的员工总是“听不得一点点反对意见” ?为什么有的员工不能批评一句?为什么有的员工批评再多都没关系? ,2018/7/27,5,知己知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进一步了解别人,才能使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孙子兵法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2018/7/27,6,第一部分,人的生理节律,2018/7/27,7,1、血型说,2018/7/27,8,2、体形说,2018/7/27,9,3、体液说,2018/7/27,10,4、日周节律,人体的生理功能所显示
3、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称为生理节律。人体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24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circadian rhythm)。昼夜变化是人们经受的最急骤的变化,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对于一天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绘成所示曲线如下图。,2018/7/27,11,日周节律曲线,2018/7/27,12,、 PSI周期节律,德国医生佛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提出了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28天。 奥地利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智商的基础上,发现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33天。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
4、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2018/7/27,13,智力、情绪、体力钟,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2018/7/27,14,高潮期 低潮期,0 7 14 21 28,2018/7/27,15,第二部分,性
5、格的形成和形态,2018/7/27,16,1、俄底浦斯情结,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即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人称mama boy).,2018/7/27,17,恋母情结的来源,恋母情结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
6、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俄底浦斯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2018/7/27,18,恋母情结的本质,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7、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2018/7/27,19,恋母情结的性格取向,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2018/7/27,20,2、什么是自恋?,心理学家
8、弗洛伊德认为,自恋者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心理能量) ,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事实上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是人自身的本能反应。,2018/7/27,21,房间里总是挂满自己的照片 在人前夸夸其谈,对什么事情总爱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有知识有层次的人,总在人多的地方唱歌,希望得到喝彩 随身携带镜子梳子,不时地照,不时地梳每天记
9、日记,读者通常只有自己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经常不由自主的告诉自己,我真帅,我真聪明等等 喜欢指使他人,把自己当皇帝缺乏同情心。,自恋者的表现,自恋的表现形式,2018/7/27,22,自恋虽然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是过分的自恋还是会导致种种不良影响,并且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这对于自恋者和旁观者都没有好处。自恋者应学会放弃单一的自我标准,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扩大自已的兴趣范围,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走出小小的自我。有时自恋是由自卑引起的,而自卑者的表现也会比较明显,我们需要多关心一下自卑者,防止他们将自卑的心理发展成自恋。,自恋与自卑,2018/7/27,23,那西赛斯,那西赛
10、斯,古希腊的一位英俊王子,据说他爱上了小溪里自己的影子,不屑于美丽多情的少女ECHO的爱慕。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恋”和“他人恋”成反比。人的力必多是一定的,投注到他人的能量少一些,投注到自身的能量当然就会多一些。,2018/7/27,24,3、性格的家庭影响,1.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 2.家长的职业 3.家庭子女的多少 4.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是否有父母、或只有父或母,或由继父或继母哺养),2018/7/27,25,家庭的气氛,父母的困难处境及其忧伤的言语与苦恼表情使孩子沉默寡言、消极悲观,甚至玩世不恭或者锻炼得坚强、懂事和早熟)6.儿童在家庭中的作用(孪生姐妹)7.双亲的教养态度母亲
11、的亲密、温暖、柔和、密切及她的社会观点对儿童的社会化十分重要,2018/7/27,26,母亲的态度与儿童的性格1,母亲态度 儿童性格支配的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照管过甚 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保护的 缺乏社会性、深思、亲切、情绪安定溺爱的 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顺应的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粗暴忽视 冷酷、攻击、情绪不安、创造力强,2018/7/27,27,母亲的态度与儿童的性格2,拒绝的 神经质、粗暴、企图引人注意、冷淡残酷的 执拗、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民主的 独立、爽直、协作、亲切、社交专制的 依赖、反抗、自我中心、大胆的,2018/7/27,28,4 、人格障
12、碍,人格障碍的特点 1. 早年开始 2. 严重的人格缺陷:人格偏离正常,不协调,与他人格格不入。 3. 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或强或低,或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 4. 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由偶然的动机、本能驱使,自制力差 5. 缺乏自知力 6. 人格偏离的相对稳定性 7. 矫正困难,2018/7/27,29,人格障碍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广泛猜疑;病态嫉妒;过分自负;归咎别人,自己正确;记恨别人,不宽容;固执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冷漠;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规则与义务;人际关系保持不长;易产生暴力行为;易责怪他人不能吸取教训3.癔症型人格障碍 行为夸张;暗示性高;自我
13、中心;渴 望表扬和同情;需要引人注意4.冲动型人格障碍 行为不可预测;爆发难以自控,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5.强迫型人格障碍 完美无缺;要求别人也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反复考虑、检查、拘谨吝啬,缺乏友谊往来,2018/7/27,30,变态心理,概念:个体在感知、情感、行为、人格等心理活动方面的异常表现。 医学心理学所讲的变态心理一般是指心理过程异常、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和成瘾等。,2018/7/27,31,5、九型人格,2018/7/27,32,三分法哲学,老子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皆负阴抱阳,中气以为和。,2018/7/27,33,三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模式
14、,腹中心(本能),脑中心(思想),心中心(情绪),1完美型,2助人型,3成就型,4感觉型,思想型5,忠诚型6,活跃型7,领袖型8,9和平型,2018/7/27,34,每种中心的人的共同特点,思想中心(5,6,7)- 以脑部为中心的人,永远依赖思想来回应事件,喜欢搜集资料、讲道理,藉思考与反省运作,平常不是感到安全就是感到焦虑。情感中心(4,3,2)-以心部为中心的人,反应来源于情绪、感觉和感情,喜欢人及感受上的运作,对人不是认同就是敌意。本能中心 (1, 9, 8)- 以腹部为中心的人,脚踏实地,最在乎生存问题,喜欢解决问题,看重事实、藉本能和习惯运作,平常不是压抑就是攻击。,2018/7/2
15、7,35,人的深层动机:权力,认同和理想,2018/7/27,36,九型人格形象比喻,2018/7/27,37,第三部分,知人之明,2018/7/27,38,姜子牙六韬中的观人术,第一, 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第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智;第三,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第四,告之以难以观其勇;第五,醉之以酒以观其性;第六,临之以利以观其廉;第七,期之以事以观其信;,2018/7/27,39,李悝之“识人五视”,居视其所亲: 看其平时生活起居亲近哪些人;富视其所与: 看其富裕时怎么花钱;达视其所举: 看其身居高位、有权势时推举重用什么样的人;穷视其所不为: 看其恶运时是能否守信用,不拿原则做交易;贫视其所
16、不取: 看其贫困时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2018/7/27,40,唐太宗帝范,明主之用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桶,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已有如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愚智勇怯,兼而用之。,2018/7/27,41,刘劭“八观识人法”,“八观”出自刘劭的人物志,是一个系统的人才考量方法。“八观”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一观”和“三观”指志向,“二观”和“四观”指行为,“五观”和“六观”指德性,“七观”和“八观”指才智,可对人才进行全面测评和考察。其基本特点是,它并不是在抽象地研究人才,而是立足于社会和现
17、实,努力把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才成长的规律统一起来。,2018/7/27,42,1、“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在人的情性中所具有的善、恶因素如果配合不当,就会出现“恶情夺正”和“善情救恶”两种情况。“恶情夺正”,是指性情恶的一面战胜了善的一面,从而使好的品德和行为无法表现出来。比如说,有“慈而不仁者”,见到可怜者便流泪,而当要把自己的东西给予时却又舍不得;有“仁而不恤者”,看到危险与急迫情况便有恻隐之心,而要投身去救助时却畏惧起来;还有“厉而不刚者”,遇到空谈大义时便表现出严厉之情,而涉及私利时则又顾忌起来了。所谓“善情救恶”,是指“好心做坏事”。总之,通过观察“恶情夺正”和“善
18、情救恶”,就可以察明一个人是否有疏漏与杂乱之性情。,2018/7/27,43,2、“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人的性情深藏于复杂外表之中,不易识别,但通过观察一个人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后的谈吐、神色变化,就能知晓其性情特征。从“观其辞旨”和“察其应赞”两个方面来说明。“观其辞旨”是指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意旨,把握其性情和能力,辨析善恶。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言辞和悦而神色不悦,说明其心中充满矛盾,在违心而论;如果一个人虽言辞乖张,然而表情诚实可信,说明其辞不达意;如果一个人言未发而已显怒色,那是愤怒填胸的缘故。“察其应赞”是指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应答与评判,考究其智慧能否与其所言相称。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心有忧
19、患而现于言表,说明其修养不足而胸无主见;暴烈急燥之情现于言表,说明其内心混乱等。,2018/7/27,44,3、“观其至质,以知其名,人的性情能在两方面达到最高境界,这两种最好之质相生互发,便能美名远扬。例如,骨骼直正、气色清朗,就具有仁和礼的品性,从而仁爱之名远扬;气质清醇、筋力强劲,就具有义和礼的品性,从而刚烈之名远扬;智力相兼而精于道理,就具有义和智的品性,从而才能之名远扬;智慧正直而强毅诚恳,就具有智、仁、勇、信的品性,从而就有了能担当重任的美名。 仁义礼智信集于一身,就会成就美好的品德。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便可知其名声产生的原因以及名实是否得当。,2018/7/27,45,4
20、、“观其所由,以辨依似”,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判断其是否为似是而非的人。比如说,轻易承诺看似刚烈,实则缺少诚信;表面上举重若轻看似能力强,实则难有效用;锐意进取看似精干,实则很快会退缩;常常呵责他人看似能够明察,实则心烦意乱;斥责他人又施以恩惠看似能施惠于人,实则难有成就;表面顺从看似忠诚,实则阳奉阴违等,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情况。还有许多“似非而是”的情况,如“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只有辨明了性情所依附的假象,那么这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情况就可以知晓了。,2018/7/27,46,5、“观其爱敬,以知通塞”,人的性情在“爱”和“敬”两方
21、面最为显著。如果爱心少于敬意,则缺少节操者会前来依附,而众人却不拥戴;而如果爱心多于敬意,即使缺少节操者不喜欢,而热衷于节操者却可为之效命。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爱敬是否诚挚,就可以知道其日后是否通达。,2018/7/27,47,6、“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人之常情通常有六个方面的表现(即“六机”):(1)“杼其所欲则喜”,即投其所好则满意。(2)“不杼其所欲则怨”,即不投其所好则愤怒。(3)“以自伐历之则恶”,即自我矜夸会遭人厌恶。(4)“以谦损下之则悦”,即谦逊礼让会使人高兴。(5)“犯其所乏则婟”,即把别人对自己短处的批驳当成鄙视自己。(6)“以恶犯婟则妒”,即凭借己所长而驳斥他人之短,会导
22、致嫉妒和仇恨。因此,洞悉人之常情,就可以判明一个人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情况和原因。,2018/7/27,48,7、“观其所短,以知所长”,人虽然都有其短处,但是正是有了这些缺点,才使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耿直之人如果不斥责邪恶,就无法显示其耿直;既然喜欢其耿直,就不要责备其直言不讳。刚正之人如果态度不严厉,就不能成就其刚正之名;既然喜欢其刚正,就不要非议其严厉。和蔼之人如果不有所畏惧,就无法保持其和蔼;既然喜欢其和蔼,就不要非议其畏惧之心。有节操的人如果不有所拘泥,就无法坚守其节操;既然喜欢其节操,就不要非议其拘泥,等等。因此,有时通过观察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短处,就可以推知其长处。,201
23、8/7/27,49,8、“观其聪明,以知所达”,智慧产生于明达事理。事理越明达,则见识越长远。如果不聪明智慧,则无事能成就。比如说,喜爱声名而无其实则显得空疏,喜爱论辩而不达礼则显得烦琐,喜爱法令而无远虑则显得苛刻,喜爱法术而无充实的计谋则显得造作。总之,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明了其日后所能成就事业的情况。,2018/7/27,50,七缪:识人过程中的常见谬误,识人过程中人们常犯的七种谬误或偏颇。,2018/7/27,51,1、“察誉,有偏颇之缪”,这是指在察访士人名声时往往会犯偏听偏信的错误。比如说,人以为是,就符合其说;人以为非,则改变初衷(即使对其人不感到厌恶,也不免会在心底里
24、产生嫌疑)。不仅如此,在察访士人之时,往往会由于爱憎之情参杂其间,而发生失误判断。因此,对奇异之材,不能仅凭众人舆论而定夺。,2018/7/27,52,2、“接物,有爱恶之惑”,这是指由于爱憎情感的影响而导致的鉴识人才错误。爱善疾恶,是人之常情。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虽然错了,但坏人身上仍然有其优点。如果这种优点正好顺应了自己的长处,则会不自觉地增进情感、拉近距离。而好人肯定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果用对方的缺点对照自己的优点,或者用对方的优点对照自己的缺点,则会不自觉地意气相违,忽略对方的优点,进而从整体上否定其人。,2018/7/27,53,3、“度心,有大小之误”,
25、这是指揣度人的心志时,有对其心志大小认识不足的错误。这里的“心”是指处事状态。刘劭从“心”与“志”的角度把人分为四类:心地谦和而志向远大的人;心地高傲而志向远的人;心地高傲而胸无大志的人;心地谦虚而胸无大志的人。一般人观察人,仅因其心地谦和而认为鄙陋无成,或仅因其雄心勃勃而认为大有可为。这都是不明了心地和志向大小的关系而造成的误解。,2018/7/27,54,4、 “品质,有早晚之疑”,这是指品评士人的材质时,有难以分辨早慧与晚成的错误。早智的人往往反映敏捷但见解肤浅;大器晚成的人虽反应迟缓,但见识奇特;终生愚昧的人各方面都表现出才智不足;而最终成就事业的人则思虑周密,游刃有余。总之,只有善于
26、认识这些不同类别的人及其特点,才能正确认识人。,2018/7/27,55,5、“变类,有同体之嫌”,这是指辨别人才时,对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复杂关系往往认识不清。比如:同类中的名望相当者,很少能相互让步。因为性情相同而才能有大小差异的人,往往会相互提携、举荐;性情相同而势均力敌的人,则会相互竞争、陷害:“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还有,耿直之人慷慨激昂,喜欢别人也为人耿直,却不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揭露;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别人直率真诚,却不能接受对自己也直言不讳;热衷功名的人,喜欢别人也积极进取,却不甘心让别人也超越自己。因此,不难理解,有的人帮助正直而又诋毁正直,有
27、的人赞赏明达而又诋毁明达。总之,同一类型的人之间其关系也错综复杂,若搞不清楚,便容易陷入误区。,2018/7/27,56,6、“论材,有申压之诡”,这是指忽略士人所处环境而评论其才干而导致失误。各人生活情形有异:上等之才,能行人所不能行,通达时能获得劳苦功高而谦虚谨慎的美称;失意之际则有穷且益坚光明磊落的气节,不会受到提拔和打压的影响。而中等之才则随时浮沉,与世荣辱,如果富贵得势而又能布施恩惠,受惠者会极力颂扬他,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也能行成而名立;而如果身处贫贱,欲施而无财,欲援而无势,亲戚不能恤,朋友不见济,这样恩爱也渐渐疏远,怨恨言论便纷至沓来,虽无罪过,也会无缘无故遭到废弃,走向沦落
28、。总之,同样的才能,在仕途中有人提拔,就会高官显名;而如果受到压制、拖累,官位声名就会稍显逊色。一般人的观察,不推究其根本原因,只抓住各人现在的情况,而不考虑整个社会关系和经济状况,因而难免发生失误。,2018/7/27,57,7、“观奇,有二尤之失”,这是指观察奇才时往往会被两种特别的情况所误导。一般而言,对相貌气质清雅者的观察,很少发生失误。最常见的失误发生在如下两种特殊之人(“二尤”)身上:一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即微妙难测的人,含蓄深沉,外表没有矫饰;二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即夸夸其谈、外表华丽者,往往败絮其中。人们寻求奇才,往往不是以精细的眼光探测其玄机,明确其奇妙特异之处,
29、而往往以貌取人,或以直率袒露为华而不实,或将诈伪粉饰信以为真。,2018/7/27,58,曾国藩之知人善用,曾国藩之所以“成功”,可能有诸多原因,但他能够网罗人才,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郭嵩焘为曾国藩作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木樾说藩国藩“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左宗棠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2018/7/27,59,曾国藩的相人术,清史稿说曾国藩
30、每次接见幕客,注视良长却一言不发,被接见者精神不免紧张,悚然不安。客走后,曾国藩记其优劣,从没有差错。又说“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世传曾国藩还颇精于相术,并著有相书冰鉴,他在运用相书的理论察颜闻声、评判人品方面堪称一绝。曾国藩颇精于相术。他所编写的相人口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而在相人十二字法中又论述了六美六恶,提出“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縜”。,2018/7/27,60,第四部分,容人之量,2018/7/27,61,“谦让进取”的
31、处世之道,人物志除对识人、用人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外,还专门论述了一种“谦让进取”的处世之道。1、刘劭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所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伐”。就是说,善德以不自夸为大,贤名因自夸受损。二是“不争”,即谦虚礼让、甘于处下,才能够在宦海顺遂进取;相反,自负骄傲,侵犯欺凌,则会最终毁败。刘劭认为,这也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的言行举止不敢超越礼仪准则,思想情志不敢背离法规原则;勤于反省而受益,谦虚礼让而避怨。相反,小人们则自矜凌人,从而遭到他人的陷害、诋毁;一旦势均力敌,将互不相让而两败俱伤。,2018/7/27,62,好胜之人的心理特征,高亢奋进而不能自省,往往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
32、留滞;以谦让礼下为卑屈,以超越同辈为杰出;以退让为耻辱,以欺凌上级为高强。这种行为如果遇到贤人,会得到恭顺谦让;遇到残暴者,则会造成相互怨恨(或怨恨对方轻视自己,或嫉妒对方胜过自己),进而产生仇隙争端。这种争胜的心理都是由于内心不够宽容、苛求别人所造成的。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消除这种“怨疾”心理的方法:如果我才薄而对方轻视我,那是我理亏而对方理直;我贤能而对方不知,那么我被轻视就不是我的过错;对方贤能而居于我之上,那是由于我的德行还赶不上对方;如果彼此德行相等而对方居我之前,那应当是我的德才还略有欠缺;况且,两人的德才优劣难分,则以能谦让者为优秀。,2018/7/27,63,以屈求伸,人都想求胜
33、,因而都喜欢别人的谦虚态度。因此,应该以谦虚退让的自我修养作为一种进攻敌人、保护自己的法宝,做到静止时凝神静思,行动时恭顺虔敬,这样未能形成战斗就可以战胜敌人,能使敌人降服而不构成仇怨。即:“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就是说,作为一名君子,应该明白这种“以屈为伸”、“卑让胜敌”的道理,做到“含辱不辞”、“下之不疑”,等到最后,就会转祸为福,化敌为友。,2018/7/27,64,不争之争,由于君子能容忍小人的猜忌,所以就不会有大的争斗;而小人由于不能忍小忿,最终会招致极大的失败和屈辱。从这种意义上讲,不自夸,本身就是对自我名声的夸耀;不争夺,本身就是对名
34、利的占有;忍让敌手,那是为了战胜对手;居于人下,那是为了居于人上:“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总之,如老子所言:“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018/7/27,65,加强自身修养建设,下等人,无功而自矜,愚而好胜,缓己急人;中等人,有功而骄傲自满,贤而尚人,急己急人;上等人,功大而不自夸,贤而能让,急己宽人。就是说:只有确实能够看清争夺之途的险恶,能够洞见“物势之反”之道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达到这个境界,就跃入有修养的行列,从而能驾驭社会心理倾向,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总之,“不伐”、“不争”处世法则,并非无原则的消极退让,而是更高层次的“进取”体现,这种“以屈求伸”使人更易实现进取。,2018/7/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