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567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版培训201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PPT由质管办 陈明军 康可上 提供,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共有4个血清学,其毒力及致病性DENV-2,31,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对同型病毒持久免疫,对异性病毒感染不能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性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发生ADE等免疫反应,导致严重表现。流行于热带亚热带,我国南方及成人多发。,本病的潜伏期为3-15天,一般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重症及非重症的临床表现。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多数为普通登革热,少数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个别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急性起病,首发高热,24h内

2、可达40。部分病例双峰热型。发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明显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期一般持续27天。皮疹:第3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部分患者在退热后病情加重或高热持续不缓解,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在病程第38天,重症预警指征的发生标志着极期的开始。 常伴有进行性WBC减少和PLT快速下降。,部分出现血浆渗出表现,如球结膜水肿,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低蛋白血症等。HCT升高的幅度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血

3、浆渗出严重可引起休克,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MODS、DIC。少数无明显血浆渗出,但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部分病例尤其是老人伴基础疾病患者,如发生休克未及时处理,可发生重要器官损害。可出现脑病表现(如剧烈头痛、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颈强直等),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等。,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WBC计数开始上升,PLT计数逐渐恢复。,0 1 2 3 4 5 6 7 8 9 10,40,发病天数,体温,临床表现

4、,出血,休克,器官损害,血浆渗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清学和病毒学,IgM/IgG,病毒血症期,发热期,极期,恢复期,病程,38,36,热退期,双峰热,有预警征,无预警征,有预警征,1.严重血浆渗漏2.严重出血3.严重器官损害,疑似登革热于登革热流行区居住/旅行发热且满足2个如下标准:1.恶心、呕吐2.皮疹3.周身疼痛4.束臂试验阳性5.白细胞减少6.预警征中任何一个 实验室确诊登革热,预警征1.严重腹痛2.持续呕吐3.临床液体积聚4.粘膜出血5.嗜睡,焦躁不安6.肝肿大超过2cm7. HCT增加8. 血小板显著下降,1.严重血浆渗漏 休克(DSS) 伴呼吸困难的液体积聚

5、2. 严重出血 通过临床医生评估3.严重器官损害 AST/ALT1000U/L 意识障碍、肾衰等,登革热预警征,重症登革热,登革热预警征的诊断标准,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标准,WHO.2012.Handbook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engue.,1. 65岁以上老人; 2. 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二次感染患者; 4. 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 孕妇或婴幼儿等。,退热后病情恶化;严重腹部疼痛;持续呕吐;四肢湿冷;昏睡或易怒/烦躁不安;明显出血倾向;肝肿大2cm;少尿等,血小板快速下降(小于5

6、0109/L);红细胞比容升高(HCT20%);,中毒性肝炎;急性心肌炎;二重感染;输液过量;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精神异常;急性血管内溶血等。,1.血常规:WBC减少,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以中粒细胞下降为主。PLT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出血严重者HGB下降。2. 尿常规:可见蛋白、红细胞、管型等。3.血生化:ALT/ AST升高常发生极期或恢复期;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渗出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可降低等。4.凝血功能: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PT及APTT时间延长,重症病例凝血因子、和减少。,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院应尽快检测,或送CDC检测。 急

7、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进行病毒分离。ELISA及金标法检测Ig M/IgG 抗体,用于诊断或初次/再次感染判别。,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后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发病1周以后检出IgG抗体,可维持数年。发病1周内,在患者检出高水平的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也可结合捕获法检测的IgM/IgG比值进行综合判断。,CT或胸片可发现胸水或心包积液 ,部分病例有间质性肺炎表现。B超可见肝脾肿大,重症病例的B超可发现胆囊壁一过性增厚,腹腔积液、盆腔积液。CT和MRI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皮下组织渗出等。,流行病学资料:疫区

8、,蚊叮咬史; 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病原学检测阳性:IgM/G抗体、NS1及病毒核酸等排除其他诊断,疑似诊断:有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WBC或PLT减少等。临床诊断: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实验室确诊:疑似或临床诊断+ 急性期NS1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倍以上升高等。,与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脑病表现的病例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第一步 综合评估: 1.病史,包括症

9、状、流行病学、过去史和家族史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体检和意识状态评估 3.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和登革热特异性检查 第二步 诊断,病程和病情严重性评估: 第三步 处理: 1. 传染病疫情报告 2. 根据临床表现和其它情况分组治疗:A居家治疗B 住院治疗C 紧急处理和尽快转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疫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防蚊隔离、早治疗。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并发症治疗中医辨证治疗,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 红细胞压积等;,1.退热:物理降温为主,高热用扑热息痛,慎用阿司

10、匹林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汤或果汁,慎用碳酸饮料;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处理。 门诊及急诊病人,应每天观察病情、口服补液量和液体丢失量、尿量及出血、血常规等。发现症状无改善或热退后恶化、明显出血、少尿、气短等应立即住院。,补液原则是在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可给于平衡盐等晶体液,渗出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尿量达约0.5ml/kg/小时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补液时间为2448小时。,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局部止血。 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疗;严重出血者,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应输注血小板。,在循环支持治疗及出血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补液过量时应及时停止补液,必要时应用速尿等治疗。合并感染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顽固性休克或重要脏器衰竭转ICU治疗。,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 解除防蚊隔离标准: 病程超过5天,且热退24h以上可解除。2. 出院标准: 热退24h以上且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