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理论与护理.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710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5.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化理论与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老化理论与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老化理论与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老化理论与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老化理论与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老化理论与护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李霞,老化指的是机体从发育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细胞分裂、生长和功能丧失,最后表现出种种进行性衰退性变化,最终死亡自从人类研究衰老机制以来,迄今提出衰老学说不下几十种,现列举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几种学说,前 言,学习指南,应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解释老化现象了解衰老理论新进展,正确应用衰老理论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南有助于护理过程中评估老年患者健康状况,了解其需求,拟定适合老年个体的护理计划,提供完善的护理措施,提供其生活质量,目 录,1,第一节 老化理论,老化的生物学理论,老化的心理学理论,老化的社会学理论,2,3,老化的生物学理论,衰老发生的原因和

2、机制的研究是现代老年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最艰巨的课题。若能阐明衰老的机制,就能揭示衰老的本质,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延缓衰老,实现健康地生活到大自然所赐于人类的最高寿命,(一)老化的生物学理论,(一)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遗传程序衰老学说基因突变论细胞定时老化理论免疫理论交联理论细胞耗损理论,神经-内分泌理论自由基理论端粒-端粒酶假说差错灾难理论长寿和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1.基因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物体的老化过程像计算机编码的程控一样,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基因到底是如何控制衰老过程的?到底有没有衰老基因?对这些问题,现在还远远没有解决代表学说:遗传程序衰老学说

3、细胞定时老化论基因突变论,1.基因理论,(1)遗传程序衰老学说,该学说认为衰老由遗传程序决定,而这种遗传程序像是由一个“生物钟” 来控制,近代生物学家认为该生物钟就是细胞核内的DNA,它控制着生物个体的衰老及自然寿限,(2)基因突变论,认为老化是体细胞突变或细胞DNA复制错误引起的损伤,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的改变、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老年人的心智功能及行为表现不同于成年人例如:老年人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人格改变等现象,(3)细胞定时老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期限,并以细胞分化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此理论

4、用以解释不同物种由其遗传基因决定了该物种的最高寿命,人类的基因,其最长生命期限被设定为110年,在这110年之中,正常细胞分裂约50次,达到了分裂最高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就开始退化、衰老,人就开始老化,最终死亡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大致相同的最高寿命:鼠类的最高寿命始终是1200天左右。单卵双胎者,其寿命大致相同同一种动物的寿命和衰老速度不一样。如:人类长寿家族的子女常常长寿(长寿基因),(3)细胞定时老化理论,随着增龄 免疫功能下降 突变的细胞增加 T细胞识别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和肿瘤T细胞功能低下 不能有效抑制B细胞 体内自身抗体的增加 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老年人易患恶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19

5、62年 Walford 提出机理:免疫系统介导的主动破坏,2、免疫理论,免疫理论可以解释老年人对某些疾病易感性的改变,应用这些知识,护士在老年护理工作中能有意识的防范感染,并注意观察老年人早期出现的感染症状,2、免疫理论,3.交联理论,1968年Bjorksten(比约克斯坦)提出 Bjorksten原是蛋白胶体科学家,在长期的蛋白胶体研究工作中他深入地研究了蛋白质物质的氧化交联的原理和必然性,以及交联度、交联速率等变化规律,3.交联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机体长期暴露于含有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体内的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共价键联合成难以分解的聚合物生物大

6、分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交联导致衰老蛋白质(包括酶)和DNA 的交联也导致衰老,正常时:细胞分子呈分离状态,即使分子串联人体也可以修复 老年时:串联的分子附在DNA的分子上 损害 细胞突变 胶原蛋白失去弹性 主要表现:组织失水、皮肤松垂、骨骼变脆、还有动脉硬化等,3.交联理论,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全身各器官、各系统功能全面逐渐地降低,并伴有固定分裂后细胞(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等)分期分批地死亡但胶原学说的倡导者并未圆满地用交联学说的理论予以解释,3.交联理论,4.细胞耗损理论,19世纪末,Weismann提出该理论细胞老化现象的产生起自受损的细胞耗损细胞太多,来不及修复 衰老组织细胞耗损后不能再生

7、死亡细胞损耗损因 素:内因:细胞定时老化的规律外因:环境因素,如酗酒、吸烟、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或肌肉紧张等,5.神经-内分泌理论,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一系列过程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完成的下丘脑老年性改变细胞受体数量减少、反应减退与神经内分泌调控有关的酶的合成功能减退神经递质含量及代谢的改变内分泌功能与代谢减退生理改变 衰老、死亡,6.自由基理论,该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机体被自由基损伤所致自由基:是分子或原子轨道上具有单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的总称生物体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超氧自由基是机体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破坏生物膜,形成脂褐

8、素在人体内如脑细胞、神经元、心肌、骨骼肌、肝脏和皮肤中堆积 引起DNA 突变, 使蛋白质结构破坏、胶原蛋白变性和交联、酶失活,从而破坏激素及免疫系统,6.自由基理论,当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抗氧化物减少,而接触产生游离放射物质的几率增加,导致体内游离放射物质增加。当人体不能及时清除过剩的游离放射物质时,导致脂褐质沉积,细胞损伤增加。老化现象随之出现,正常情况下,体内有多种消除氧自由基的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SOD含量减少或活性降低与物种寿限有关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一些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肺气肿、关节炎、

9、肝硬化和糖尿病等)也是自由基反应的产物,6.自由基理论,7.端粒-端粒酶假说,1973年,由Olovnikov提出该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的长度时,便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就导致细胞的衰老甚至死亡,端粒:是由DNA重复序列与特异性结合蛋白构成的复合体,具有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及保护染色体不分解和染色体重排及末端不相互融合的作用防止染色体末端被DNA酶酶切(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与其它DNA分子结合使染色体末端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持完整性,7.端粒-端粒酶假说,端粒酶(Telomerase):端粒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以自身的RN

10、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的DNA链末端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目前认为肿瘤细胞端粒酶表达,使染色体端粒维持稳定长度,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持续增殖,获得永生化,7.端粒-端粒酶假说,8.差错灾难理论,Medvedev和Orgel提出认为老化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从DNA复制到最终形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积累的结果体内各种蛋白质在生物生命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随年龄增加,错误的蛋白质越积越多,破坏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机体的老化与死亡,但更多的学者实验研究不支持差错灾难学说。许多实验证明,老龄细胞中不存在差错蛋白此外,差

11、错灾难学说的要害是认为衰老是因偶然不幸因素造成的,难以解释动物寿命的相对稳定性,8.差错灾难理论,9.长寿与衰老理论,该理论不仅研究长寿的原因,更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讨影响长寿的因素: 遗传、环境、运动、饮食、社会、心理解释老化、健康观与健康行为的关系 衰老过程伴随疾病:同样程度的疾病发生在中年期, 不会成为致死因素,影响长寿的因素,外在因素:遗传因素,物理环境,终生参与运动,适量饮酒,维持性生活至高龄,饮食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内在因素:日常生活规律,健康的信仰,家庭和睦,自由和独立,积极的人生观等,9.长寿与衰老理论,10.预期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该理论强调:对老年人提供的优质护理应着重于

12、维护其功能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仅仅关注个体疾病、伤残程度转向促使个体恢复因疾病失去的健康对护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最大限度恢复和维持老年个体的功能状态和独立性,协助其延长寿命与维护功能健康,生物老化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生物老化过程不同于病理过程生物老化可增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老化生物学理论的启示,老化生物学理论与护理,指导老年人正确面对老化甚至死亡(基因程控理论)指导护士有意识地防范感染,注意观察老年人早期出现的感染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免疫理论)帮助护理人员正确理解老年人多疑、忧郁、孤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特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神经内分泌理论),指导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13、减少老年病人心理和生理压力提供了依据(细胞损耗理论)整体观看待老年护理工作的问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关心延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更应关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协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生活方式,通过处理好家庭关系、调整性格、心理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健康行为,促进生活质量提高(长寿和衰老理论),老化生物学理论与护理,老化的心理学理论,早期的老化理论大多只注重在生物学观点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初,才逐渐出现社会及心理方面的理论发展。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有关老化理论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二)老化心理学理论,主要解释: 1、老化过程对老年人认知思考、智力行为、学习动机的影响 2、护理

14、不仅关注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关注心理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二)老化心理学理论,指导意义: 帮助理解老年人的行为表现有利于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老化心理学理论,1.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老年人属于成熟的个体,对高层次的需要更为迫切,所以,该理论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中心论点是:人类受许多基本需要的支配,这些需要引导人类发生行为,直至需要获得满足这些需要有先后层次的倾向,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出现对高层次需要的需求,人一生中的需要在各层次中不断变化,总是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努力,1.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在马斯洛提出他的理论后

15、不久,卡利什在介于生理与安全需要之间加入另一需要层次。这个新的层次包括活动、操纵、探险、好奇以及性的需要老年人如果不能发展自己的环境及操纵外界的事物,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上便无法达到成功老化,甚至出现离退休综合征(指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1.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对护理的启示,该理论特别适用于老年人,有利于对住院老人、居家老人的指导老年人属于成熟的个体、对高层次的需求迫切成功老化的个体能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分清护理问题轻重缓急有利于收集、评估资料、解决健康问题预测未来需要,1.马斯

16、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2.自我概念理论,强调:自我包括思想、情感和行为三方面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与评价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加上生理健康的衰退,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与评价减弱,出现老化心态,由于人类能意识到自己意识的存在,不仅能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反省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目标,也能产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确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等一系列能动性活动。到了老年,由于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丧失或减少,加上生理健康衰退,致使自我概念减弱,老化心态也随之出现,2.自我概念理论,对护理的启示,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多重改变,自我概念也随之不同护理人员要协助老年人适应扮演角色的改变,使得老年人

17、对自己角色功能作出正确的认知与评价,2.自我概念理论,3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艾瑞克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他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于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变化过程,此过程有八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成功地解决每一个阶段的危机,人格才会顺利发展,3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人格发展理论life-course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ies,年纪大的老年人就是处在晚年发展阶段,是一

18、个人回顾和评价自己一生的时期。如果对自己的一生评价是自我整合,则将展现出人生智慧,对老年生活具有适应且满足的生活态度,若是对以往懊悔,失去完整自我,则对老年生活就会产生失望、愤怒与惊恐的不适应现象与行为表现,他把人生出生到死亡分为8个阶段: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晚年期发展自我整合是老年阶段的任务自我整合是指以成熟的心态接纳自己的生命,作出自我肯定。老年人若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将具有圆满的生活态度,更加适应晚年生活;若以绝望的心态面对,将失去完整自我,对晚年生活产生悲观失望、愤怒不安等行为表现,3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自我整合分四种“怀旧型态”,证明能

19、力存在型:以前可以,现在也应该可以做得到设定界限型:对周围改变的环境或事物,重新调整心理界限不朽的过去型:将过去的事带入现在的情境中,像是再次活在过去(保留房间原样、对着老照片不断自言自语)重复型:再三并自得其乐述说自己最得意的往事(想当年),3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护理的启示,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护士理解老人的行为表现。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还是应该应用相关理论对老人进行指导可以协助老年人完成生命总结回顾的过程:老年人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回顾和终结自己的一生,护士应该协助老年人完成此过程,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护士通过列出一些老年人较为敏感且愿意回答的问题,来帮助老人回顾过去,使得

20、老年人坦然接受它们的存在,肯定自己的生命历程的价值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隐退理论 角色理论活跃理论持续理论 次文化理论年龄阶层理论,1.隐退理论,E.Cumming和W.Henry于1961年提出强调: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从社会上退出,即成功老化的必由之路。就像选手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选手一样,自己从社会角色与社会跑场中隐退,是一种有制度、有秩序、平稳的权利与义务的转移该理论主张社会平衡状态的维持,决定于社会与老年人退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彼此有益的过程,隐退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1.隐退理论,该理论存在的缺陷

21、是很容易使人将老年人等同为无能、无权、无力的人,使社会对老年人的漠视合情化、歧视合理化、排斥合法化,1.隐退理论,隐退理论对护理的启示,最好的关爱应该是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从社会角色中逐步脱离开来,不再像中年期或青年期那样奋斗拼搏注意评估正在经历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支持与指导,以维持其平衡,角色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引进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人在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出生时,只扮演子女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扮演的角色也在随之增多,如学生、职员、丈夫或妻子、父

22、母等等,由于角色性质各有不同,表现的行为也各不相同,2.角色理论,2.角色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扮演角色也会增加,由于角色性质的不同,表现的行为也会不同在退休前,一个人的成熟社会化行为主要是功能性角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功能性角色逐渐由情感角色取代,从“积极型角色”向“休息型角色”转变,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则逐渐 变为保守谦和老年人若能对角色理论有所认识,并对角色改变的自然过程有所认识并接受,将有助于其对老年生活的适应,老年人角色的转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从职业角色类型向休息角色类型转移从各个领域中主体地位,向这些系统以外的从属地位转变从紧张、固定、繁忙、有规律的劳动型角色,向自由、松散、消闲、

23、无秩序的休闲型社会角色过渡从结交甚广、活动频繁的社会角色,向交际圈缩小、活动渐少的社会角色的转变,2.角色理论,老化的社会学理论帮助护士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这个角度看待老年人,以及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2.角色理论,3.活跃理论,1963年,Havighurst等提出“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与周围客观事物交流与改造的过程强调:社会活动是生活的基础,是老年人认识自我、获得社会角色、寻找生活意义的主要途径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生活的满意度,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失去原有角色功能,这使老年人逐渐失去生活的信心与意义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有一种

24、“不服老”、“越活越年轻”的感觉,常常有一种急迫的“发挥余热”的冲动。终日无所事事对他们来说,不是享福,而是受罪老年人若能保持较佳的参与社会活动的状态,就可能充分地保持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力,弥补其原有角色功能变化所带来的失去价值与意义落差,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3.活跃理论,3.活跃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老年时仍然期望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形态,维持原有的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活跃理论对护理的启示,助于护理人员辨别想要维持社会活动角色的老年人,评估其身心

25、能力是否足以从事某项活动,帮助老年人选择力所能及且感兴趣的活动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增强生活的自信心,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就会增加,自如地适应老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4.持续理论,1968年,Neugarten 等提出注重:老年人的个体性差异,对个性的研究为理论基础探讨:老年人在社会文化约束晚年生活的行为时,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适持续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及行为特征是由环境影响与社会增强结果塑造出来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将兴趣、爱好、特点、品味、关系及人生目标等纳入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步入老年期后,他们对所经历的个人及人际关系的调适,表现出有助于调适过去生活经验能力的行为,强调

26、:成功老化与老年人人格改变有关人们进入老年期后会觉得自我精力、自我形态以及性别角色知觉降低;男性倾向于被照顾、忍耐的角色,而女性则倾向于扮演较具领导性的角色,男女角色在进入老年期后似乎发生了对调,这些都是人格改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人格随老化持续性动态改变,个体能适时改变人格,适应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则能较成功地适应老化过程,4.持续理论,持续理论护理的启示,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老年人的发展及人格行为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协助老年人适应这些变化提供依据,5.次文化理论,1962年,美国学者Rose提出认为老年人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如生活信念、习俗、价值观及道德规范等,行成一类次文化团体。个人的社会地位

27、是由过去的职业、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健康状态或患病情形等认定的同一文化团体的群体间的相互支持和认同能促进适应成功老化随着社会老龄化,次文化团体也随之壮大,如我国的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社团、老年志愿者团体等,次文化理论对护理的启示,有助于护理人员认识到老年人拥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信念、习俗、价值观及道德规范等文化特征,其护理措施可能有别于青年人或中年人。老年人本身已经与主流社会产生了疏离,如过分强调老年次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唤醒社会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关注,但是也可能会将老年人从主流社会进一步推开,加剧老年人与主流社会的疏离感,加重他们的心理落差,6.年龄阶层理论,1972年,美国学者MW.

28、Riley等提出,该理论认为:它利用社会学中阶级、分层、社会化、角色等理论,把人群按一定年龄间隔分成不同的年龄阶层。同一年代出生的人,年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经历相近新的年龄层群体不断出生,置身的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的感受不同,主要观点有:同一年代出生的人拥有相近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经历不同年龄层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的感受不同不同年龄及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可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一个人都从属于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随其成长过程,不断从一个年龄群体转入另外一个年龄群体,不同年龄群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寄托的期望,所承担的责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个体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社会的变化与老化过程之

29、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老年人的行为与人格的特点是一种群体相互影响的社会化结果,6.年龄阶层理论,年龄阶层理论对护理的启示,不同社会存在的阶级制度不同,社会对老年人的角色期望与行为也有所不同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基本资料与成长文化背景,做到护理的个别化,老化理论与护理学习总结,学习各种老化理论的同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与局限性,不同理论是以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老年人群来研究、了解影响老年行为表现模式的因素与原因提供护理服务时,要慎重考虑、选用何种理论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南,应用不同的概念于不同的老年人使用理论的同时,需不断验证其实用性动态关注老化理论的发展,谢谢大家!,正常老化的特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李霞,

30、人类生命周期中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表现出机体各器官功能不断退化直到死亡的过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凡是有生命的生物都会老化,前 言,并非所有的老化现象都构成对生命与健康的威胁个体发生老化的时间差异很大,如有些人40岁体力及精神状态就呈现衰老状态;而有些人虽年过60仍然精力充沛,各器官功能良好与维持生命没有直接关系的组织,如骨、软骨、肌肉、皮肤等老化发生的比较早担负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如心、肺、肝、肾、脑等则老化较迟了解老年人各系统的变化特点和老化特征,对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前 言,目 录,1,第二节 正常老化特点,老化的特征,老化的

31、个体变化,各系统的老化改变,2,3,老化的特征,一、老化的特征,(一)累积性 :是轻微的变化积累的结果,不可逆转(二)普遍性 : 是生物具备的共同性质,是生命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三)渐进性:持续的、渐进的演变过程(四)内生性:老化是生物固有特性,不是环境造成的,但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衰老造成影响(五)危害性:机体不断老化的最终结果是衰老,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力逐渐减退,功能下降乃至丧失,机体越来越容易出现疾病,终至死亡,衰老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表现出来的,疾病能加速这一过程衰老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不断发生的不可逆变化的结果,到了一定年龄,变化的总和使人感到老了衰老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衰老并

32、不一定伴随疾病老年人的疾病不是衰老直接引起的,有其真正的病因衰老和疾病往往并存,是生理性衰老还是病理性衰老较难区别,一、老化的特征,老化的个体变化,二、老化的身体外形变化,(二)身体组成成分的改变,(三)功能的改变,其他生理功能下降的幅度,各系统的老化改变,(一)神经系统的老化改变,神经系统在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稳定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衰老变化始于25岁或更早。随年龄的增长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疲劳、视力、听力下降等衰老的表现神经系统生理性老化,易转化为病理性改变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震颤麻痹、脑血管疾病等,1.形态改变,(1)脑外观和重量改变

33、脑的体积逐渐缩小,重量逐渐减轻。解剖学上首先可看到脑回缩小,其主要原因为大量神经细胞的脱落、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所致。老年痴呆患者的脑重量减轻更加明显,1.形态改变,(2)神经细胞的改变 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通常人出生后神经细胞(即神经元)即停止分裂,一旦缺失,由胶质细胞增生填充神经元胞体结构的改变 :神经元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出现肿胀和断裂,尼氏小体和RNA含量减少,各细胞器的膜和核膜折叠,致使这些结构的外形扭曲,1.形态改变,(3) 脑血管的改变 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脑屏障退化,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梗死、神经系统感染性等疾病动脉壁的中膜萎缩导致老年人椎动脉与基底 动脉环的主要血管支可菲薄如纸

34、,是脑出血的病理基础,2.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神经传导减慢: 老年人可出现步态不稳,蹒跚步态,或出现“拖足”状态,手的摆幅减小,转身时不稳,易跌倒感知能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思维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正常老化时对掌握牢固的知识或保留的观念一般不受影响,痴呆患者的记忆力下降常不可逆且进行性加重反射功能受到抑制:腹壁松弛使腹壁反射迟钝或消失;深反射减弱,如踝反射、膝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改变,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起到共同调节机体的功能,使其适应外界环境,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内分泌腺衰老的一般规律是腺体萎缩、重量减轻、纤维化、血管改变、伴或不伴腺瘤形成最明显的变化

35、是生殖功能的终止和对外界适应能力的降低,1.下丘脑,下丘脑是体内自主神经中枢,其老化是各器官组织功能老化的启动机构,故又称下丘脑为“老化钟”老化使下丘脑的重量减轻、血液供给减少、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老年人下丘脑中调控内分泌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生物胺减少,导致调控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2.垂体,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正常成年人脑垂体重0.41.1g,女性垂体较男性稍大。老年人垂体重量减轻,有些高龄老年人可减轻20%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等,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2.垂体,生长激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随

36、年龄增长而降低肌肉萎缩,脂肪增多,蛋白质合成减少和骨质疏松等抗利尿激素:神经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老年期减少,以致肾小管的再吸收减少,出现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现象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从40岁开始,男女血中FSH和LH水平均增高,FSH比LH增高更显著。FSH和LH增高幅度女性比男性更大,主要是因为性腺功能衰退女性比男性更明显,3.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棕红色,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称峡部),呈“H”形,约2030克,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

37、对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前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3.甲状腺,老年人甲状腺发生纤维化和萎缩,导致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结节化,4.甲状旁腺,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旁腺素(Garathyrin Hormone, PTH)主要生理功能:调节钙、磷代谢,升高血Ca2+、降低血磷,与维生素D密切配合维持血钙的恒定。PTH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老年人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减少,Ca2+吸收减少,转运

38、减慢,血清总钙和离子钙均比年轻人低老年女性由于缺乏能抑制PTH的雌激素,可引起骨代谢障碍,导致骨质疏松,5.肾上腺,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为肾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肾上腺皮质变薄,出现以纤维化为特征的退行性改变和腺体增生,肾上腺皮质细胞内有脂褐质沉积,有多发性的小腺瘤形成,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两侧共重10-15克,5.肾上腺,6.胰腺,20%出现老年人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机制为: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萎缩,细胞释放胰岛素延迟,糖代谢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升糖激素变化

39、: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增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7.性腺,(1)男性:从5059岁开始,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生成和分泌能力下降,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下降,受体数目减少或其敏感性降低输精管基底膜增厚,生精上皮细胞减少,管腔变窄,出现性功能减退,并出现头痛、抑郁和不合群等更年期综合征。造成骨密度、肌肉组织、造血功能等减退,7.性腺,(2)女性:3540岁雌激素特别是雌二醇急剧减少,60岁降至最低水平,60岁以后稳定于低水平。雌激素减少,反馈激活丘脑垂体轴而促使促性腺激素LH、FSH浓度增高卵巢滤泡丧失,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可出现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减退,月经停止,易出现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子宫和阴

40、道萎缩、分泌物减少、乳酸菌减少等易导致老年性阴道炎等的发生,(三)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改变,1.心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包绕在心脏外面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多,束缚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瓣膜由于纤维化而增厚,易产生狭窄及关闭不全,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造成心功能不全,(1)心肌老化及心功能减退,心肌老化:心肌的重要变化是发生褐色萎缩,心肌纤维内有脂褐素沉积,心脏重量减轻心功能减退:因静脉壁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成分改变,静脉腔变大和血流缓慢,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壁顺应性下降,心室舒张终末期压力增高,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搏出量减少心脏储备力降低,70岁时只相当于40岁

41、的50%。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或心肌梗死时易发生心力衰竭,(2)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神经调节能力进行性下降心脏节律细胞数目减少,特别是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传导细胞数目的减少,增加了心肌的不稳定性,也降低了对交感神经冲动的反应力,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2.血管,老年人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发生老化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及钙沉积使血管变硬、韧性降低、管腔缩小,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使动脉血压波动过大,全身血流缓慢,2.血管,动脉硬化:始于周围血管,下肢血管改变比上肢明显钙沉积于血管内膜导致管腔狭窄,血管壁中层常钙

42、化,使老年人血管增厚变硬,弹性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一般以收缩压升高最为常见(正常老化一般不影响舒张压)冠状动脉血管以及脑血管的老化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发生率增高血管硬化,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功能减弱,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血管,微循环:单位面积内有功能的毛细血管数减少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出现周围组织水肿末梢血管阻力增加,导致组织灌流量减少静脉回流不佳,增加了静脉曲张的发生概率,(四)呼吸系统的老化改变,1.鼻、咽、喉 老年人鼻咽腔周围组织萎缩、气流阻力增加鼻粘膜变薄,加上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易破裂,容易发生鼻出血、嗅觉功能减退腺体萎缩,分泌功能减

43、退鼻道变宽,鼻粘膜的加温、加湿和防御功能下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减退,咽黏膜和淋巴组织、腭扁桃体萎缩,容易患鼻窦炎及呼吸道感染,1.鼻、咽、喉,喉老化:喉部肌肉和弹性组织萎缩,声带弹性下降,发音的洪亮度减弱咽喉黏膜、肌肉退行性变或神经通路障碍、防御反射迟钝老化导致:吞咽功能失调进食流质食物易发生呛咳,食团误入咽部和气管,造成窒息吸入性肺炎,2.气管和支气管,老年人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和粘液腺退行性变纤毛运动减弱,防御和清除能力下降,容易患老年性支气管炎容易患老年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的感染及患病率较年轻人高,且症状不典型,3.肺,“老年人肺”:肺组织萎缩,体积变小、硬度加大,弹性下降。肺不能有效扩张

44、,通气不足肺弹性回缩能力减弱,顺应性增加,肺活量与最大呼气量减少,3.肺,(1)肺泡: 老年人肺泡萎缩、弹性回缩能力下降,导致肺不能有效扩张,肺通气不足;肺泡弹性减退还可使周围小气道(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失去支持,于呼气时过早陷闭,肺泡内气体潴留,促使肺气肿发生(2)肺动脉: 肺动脉壁出现肥厚、纤维化等,使肺动脉压力增高。肺毛细血管床减少,导致换气功能减退。肺活量逐渐减低,残气量上升,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能力减弱,换气效率明显降低,3.肺,(3)呼吸道粘膜:纤毛受损,局部防御屏障减弱,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细支气管黏膜萎缩、粘液分泌增加,可导致管腔狭窄,增加气道内在阻力,影响分泌

45、物的排出,而易致感染(4)呼吸中枢:因脑血管硬化、血流量减少或发生微栓塞导致中枢性呼吸功能紊乱,出现呼吸频率增高、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出现潮式呼吸呼吸中枢调节障碍而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尤其在心肺功能不全,血液循环缓慢时更易出现上述呼吸紊乱,4.胸廓及呼吸肌,胸廓前后径增大,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接近1或大于1,肋骨斜度变小、肋间隙增宽饱满,出现桶状胸椎间盘软骨变形,关节活动受限,胸廓顺应性变小,从而导致呼吸费力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呈进行性下降,使肺通气和呼吸容量下降,通气储备功能较青年人明显降低老年人易胸闷、气短,咳嗽、排痰动作减弱,致使痰液不易咳出,造成呼吸道阻塞,5.肺功能的变化,(1)通气功能变

46、化: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均随增龄而减少(2)通气量变化:残气量增大,最大通气量减少(3)弥散功能变化:弥散功能降低。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动脉血氧分压逐年降低,1.口腔 老年人出现牙齿和牙周组织的退行性变,以及牙齿脱落而引起的上、下颌骨和下颌关节的改变(1)牙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磨损:使釉质下牙本质神经末梢外露,对冷、热、酸、甜、咸、苦、辣等刺激过敏,易产生酸痛牙髓的暴露:引起疼痛,并易发生感染,(五)消化系统,(2)口腔粘膜和唾液腺,口腔粘膜萎缩易于角化,舌乳头逐渐萎缩消失,味蕾明显减少,味觉阈值升高

47、,产生味觉障碍,对酸、甜、苦、辣、咸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影响食欲唾液分泌更加减少,口腔的自洁和保护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与损伤,常出现口干、说话不畅等唾液中淀粉酶含量明显降低,对淀粉消化能力减弱由于老年人咀嚼无力,加之唾液分泌减少等因素,可导致吞咽困难,2.食管,老年人食管粘膜逐渐萎缩,食管上段的骨骼肌和下段的平滑肌肌层变薄,收缩力减弱,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由于食管扩张,食管蠕动性收缩减少,蠕动能力下降,非蠕动性收缩增加,使食管排空延迟食管平滑肌的萎缩,食管裂孔增宽,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增高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反流,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癌的发病率增高,同时增加误吸的危险,3.胃、肠,(1

48、)胃:老年人胃粘膜萎缩变薄、变白,胃腔扩大,易出现胃下垂胃壁细胞数目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对细菌杀灭作用减弱,上皮细胞数量减少,胃液分泌和胃粘膜血流量均减少,故易患慢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及出血等胃蛋白酶、脂肪酶及盐酸等分泌减少,导致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胃平滑肌层萎缩而变薄,收缩功能降低,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代谢产物、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2)小肠,消化功能明显下降:老年人小肠腺萎缩,小肠液分泌减少。胰蛋白酶、肽酶、小肠淀粉酶、肠致活酶以及分解双糖的酶水平明显降低小肠的吸收功能大大减退:肠绒毛变宽和卷曲,且显著缩短。粘膜上皮细胞减少或萎缩,平滑肌层变薄,蠕动无力,使,影响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易发生营养不良或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