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按-点-压法 按法-用拇指指腹或掌面由受术部位表面向内部逐渐垂直施加压力,按而留之,称按法。 点法-以拇指指尖或屈指指间关节向受术部位垂直施加压力,称点法。或称指针法。 肘压法-屈肘后以尺骨鹰嘴部向受术部位内部垂直施加较大的压力,形成强刺激,称肘压法。 三种手法基本一致,主要为按压着力点不同,相对压强也不同,并根据操作部位和病症状况确定选取。,【要点】 1.用力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加,施加压力要稳重和缓,不宜用迅猛暴力,以免造成组织损伤,或使患者形成保护性肌紧张,影响力量深透。 2.在逐渐加力过程中,注意使力量向组织内深透,以病人有酸、胀、麻、热等感觉为度。用力方向不宜改变。 3.对年老体
2、弱及骨质疏松者,在腹部、背部施用掌按法时力量宜轻。 4.操作结束时,不宜突然松手,应逐渐减轻压力,离开皮肤。,【应用】 按-点-压法临床应用较广,主要适用于穴位及反应压痛点。 具有行经气,散血瘀,止疼痛的作用。 三种手法均常与揉法协同应用,增强其刺激量和柔和感,并有按一揉三之说;用于治疗一些疼痛性病症及气滞性病症。 掌按法因接触面大,主要适用于腰背及下肢部,具有温中散寒,疏松筋经等作用。 点法具有着力点小,力量集中,刺激强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穴位,尤其适合于需要强刺激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穴位及关节周围。故有“以指代针”之称。具有镇静止痛,开闭通塞,解除痉挛等作用。 适用于腰、臀、大腿后侧等肌肉厚实
3、部位。具有疏筋通络等作用。,指按:鱼腰、太阳、四白、颊车、中府、天宗、肾俞、血海等穴。掌按:神阙、背俞诸穴、腰阳关、冲门等穴。点:攒竹、头维-角孙、风府、风池、膻中、鸠尾、中脘、天枢、章门、曲池-合谷、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肘压:肩井、腰阳关、环跳、承扶-殷门等穴。,十二、捻法 以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地夹捏住治疗部位并作快速来回搓捻,称捻法。 【要点】 1.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地夹捏住受术者手指;拇指向前食中指向后搓捻,同时沿被捻动手指纵轴方向循序来回移动;前臂同时作小幅的旋内旋外动作,拇、食、中指沿被捻动手指四周移动,使患指各部位都能捻到;捻动频率每分钟在200次左
4、右。 2.本手法动作幅度小,技巧性强,操作易疲劳,故肩部、肘部要放松。 3.动作要协调,要做到捻动、移动、转动三个动作同时进行而协调一致,不能僵硬呆板;三个动作中,捻动要快,转动略慢,移动最慢。,【临床应用】 捻法主要用于手指关节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作用。常与勒法、拔伸法配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间关节扭伤,劳损等病症。 捻法配合拔伸手指也是保健、休闲推拿常用手法。,十三、拍法 以虚掌拍打受术部位,称拍法。 【要点】 1.五指并拢,掌指、指间关节微屈,形成虚掌;腕关节放松,以掌面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受术部位,使刚劲化为柔和。 2.拍打时全掌边缘同时接触受术部位,使掌内空气压
5、缩形成较清脆的震空声,从而产生共振;两手操作时,应交替拍打,不要同时进行。 【临床应用】 拍法主要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外侧部;具有消除疲劳,解痉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劳损,风湿性肌炎,局部感觉迟钝、麻木及急性扭伤等病症。,十四、击法 击法种类很多,因采用击打的部位、方法而异。 (一)拳击法-以拳背击打受术部位,也叫拳背击法。 【要点】 1.手握空拳,腕平伸使拳背与腕在同一平面;肘关节协调屈伸,以拳背打击受术部位。 2.打击时要使整个拳背面都接触到受术面,加大压强,使打击平稳、深透而不疼痛。 3.打击要稳妥,伸肘打击时不要形成太大的加速度。打击后拳面弹开受术处,不宜太快。 【应用
6、】 拳击法主要用于项、腰部。有舒筋通络作用。 拳击大椎能通调一身阳气。常用于治疗上肢痠痛、麻木等症状。 拳击腰骶部,能补肾壮阳强腰。,(二)掌击法 以掌根打击受术部位,也叫掌根击法。 【要点】 1.手指自然松开,腕关节略背伸;以掌根部为着力点,打击受术部位;击打力量来自前臂,腕部和掌部应挺紧,不能作屈伸动作。 2.打击部位要准确,应打击肌肉厚部位,不能打击骨骼突起处;掌击头顶部时,嘱受术者闭口,上下齿略抵住,以免舌齿损伤。 【应用】 掌击法主要适用于头顶部,腰臀及大腿外侧部肌肉丰厚处。 掌击百会,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作用。 对掌击下肢,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三)指击法-食、中、环
7、指指腹敲打受术部位。 【要点】 1.手指并拢或自然分开,呈屈曲状;通过腕关节屈伸,以指端、指腹敲击受术部位 2.腕关节宜放松,在腕关节屈伸的同时,前臂协调动作,增加敲打的弹性。 【应用】 主要用于头面、胸胁部。,附:叩法 以小指及小鱼际外侧缘轻快地捶击受术部位。 【要点】 1. 腕部放松,有节律地交替叩击;捶击力量宜轻,尽量使小指尺侧面及小鱼际在一个平面上,这样由于空气的压缩可产生清脆悦耳的“啪啪”声,同时产生柔和的震动。 【应用】 本手法适用部位广泛,有消除疲劳,疏筋活络作用,常在治疗结束前施用;是推拿治疗辅助手法和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十五、指拨法 以指及相关部位着力按压于治疗部位,进行单
8、向或双向的滑推和滑拨操作。 指拨疗法是依照“以痛为腧,不痛用力”的原则。【要点】 1.在着力部位上紧按住已转为不疼痛的原痛点,用轻柔、均匀的指力,作与软组织纤维横向的滑拨推动法。 2.施术时可握住病人肢体作拔伸、旋转等活动;并尽量减少刺激强度;反复多次,直至疼痛及活动障碍消失或显著减轻时为止。 【应用】 有较好的止痛和松解粘念的作用,十六、抖法 双手握住患肢远端作小幅度快速上下抖动,使抖动波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传导,形成松动感,称为抖法。 【要点】 1.双手握住受术者手腕部,保持轻拉状态,作上下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使抖动波向相关关节传递;抖动频率尽量快速,但操作者不可屏气。 2.嘱受术者放松患肢,以
9、免影响抖动波传导。注意牵拉与上下抖动力量之间关系,一般抖动的力量大于牵拉的力量。牵拉的力量越大抖动波传导得越远。 【应用】 抖法一般用于四肢,上肢应用较多,具有疏松筋脉,滑利关节的作用。,十七、振法 前臂屈、伸肌群同时对抗收缩产生振颤,通过手掌或手指传导到受术部位,形成较高频率振动刺激,称振法。也称振颤法。 【要点】 1.以指掌着力于受术部位,前臂伸屈肌群同时对抗收缩,前臂肌肉紧张产生振颤,使较高频率振动波通过手掌或手指传导到受术部位;振颤频率约每分钟600800次,尽量持续操作。 2.结合点按操作,适度用力;前臂伸、屈肌群同时对抗收缩形成振颤,是本手法的关键;在这种屈、伸交替中,使肌肉在收缩
10、中得到放松,才能使振颤持久。 3.术者前臂肌肉紧张收缩,其他部位应尽量放松,呼吸自然。,【临床应用】 振法刺激温暖舒适,体现温补作用,常用于胸腹及背部。 掌振胸、腹部,还具有散瘀活血,消热止痛,温中和胃等作用。常作为治疗消化系统疾患的辅助手法;振头面部,兼具醒脑安神作用。,第二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使受术关节在功能范围内被动活动的一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扳法、抻筋法、拔伸法。 (一)摇法 是使关节或半关节做被动的旋转或环转运动。 【要点】 1.摇转的速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2.摇转幅度应限制在生理许可和病人能忍受的范围内,不宜粗暴突然用力。 3.动作要和缓、平稳,除被摇动的
11、关节外,身体其他部位应固定,不要随之晃动。,【应用】 摇法适用于颈、腰、四肢,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 临床各关节摇动方法均有不同,摇颈法、摇肩法、摇腰法、摇髋法、摇踝法等。,二、扳法 以两手分别固定关节近、远两端或肢体的一定部位,分别向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活动度突然加大或关节复位,称扳法。 【要点】 1.操作时要顺应关节的生理功能,因势利导,不能超出或违反关节的生理功能范围,切忌盲目强拉硬扳,急躁从事。 2.扳法要确定受术关节位置,在使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的基础上,即达到扳机点位置,再以寸劲做突发性的、稍大幅度的、有控制的扳动。 3.扳动时动作要干脆利落,用力短暂迅速,力度适当,收力及时
12、;不强求听到关节弹响声。,【应用】 扳法主要有纠正关节错缝、松解粘连等作用。 有扳颈椎法、扳扩胸扳法、扳腰部、扳肩关节等多种扳法。,三、拔伸法 固定肢体或关节一端,牵拉肢体或关节另一端,使关节间隙增宽,称拔伸法。 【要点】 1.牵拉力量应稳定、均匀,并逐步加大,不能一松一拉,切忌暴力操作;掌握好角度、方向,做持续牵拉。 2.拔伸颈椎时,手掌不要挤压颈部两侧,以免压迫其颈动脉引起受术者头晕等不良反应。 【应用】 拔伸颈椎法常与摇颈法和扳颈部法配合运用,具有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作用。,第三节 人体操作程序 一、头面上肢部仰卧位 1开天门,分坎宫(揉按鱼腰穴),揉
13、太阳; 2揉按睛明穴,轻抹(振颤)上眼睑,分推(揉按)四白-太阳穴; 3搓擦迎香-睛明(攒竹)穴、抹推颧髎-耳门,揉按水沟、承浆穴,抹推唇周(迎香); 4轻抹下颌-颊车,揉按颊车穴-轻揉至太阳-头维穴; 5分抹前额(太阳穴、头维穴),推点神庭-百会穴(开天门),揉按、点推攒竹-百会穴,揉按、推顶鱼腰-风池穴;,6点按提揉角孙-率谷穴,抓头风,托枕点揉风池、风府穴,拿揉颈项、肩部,牵、扳头颈; 7抹擦耳前、耳后部,点揉翳风、听宫穴,鼓耳,捻揉耳廓(搓拉耳垂); 8按揉(拨)肩井、缺盆穴,捋揉按岗上肌,抚推肩部(由内向外),一指禅推中府穴; 9拿揉肩臂部,屈举上肢拿揉、缓推(压)上臂部(内侧),轻
14、揉拨极泉、少海、小海穴;单 10拿揉上、前臂,按揉曲池-小海、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列缺-通里、中渚-外劳宫等穴,衮前臂;单,11挤握、抹推上肢(由近向远),挤揉、推抹腕掌部,扣指扳腕、击掌;单 12推(大陵)劳宫,分推掌指(压指),捻指,叩指缝,拔伸指(旋转),勒指;单 13牵摇腕,牵摇肘(内旋、外旋),托肘摇肩,搓上、前臂;单 14提抖上肢,牵抖上肢,扽拉上肢经筋(适度),俯拳叩上肢(上臂);单 15拿揉肩项部(肩井),抹推前额,叩击头,“8”字揉眼眶。,二、胸腹下肢前部仰卧位 1点按缺盆穴,按顶锁骨边缘(由内向外),拿前血浪,揉按中府-周荣穴,掌揉压双肩前部; 2分推胸部-两胁,颤推
15、两胁,揉按期门穴,点振膻中,指抚推(颤推)膻中-中脘;分推腹阴阳,叠掌碟运(揉)腹部(从脐中开始); 3提拿(轻揉)腹直肌(自上而下),一指禅推中脘、天枢穴(跪推),点按揉中脘、丹田、天枢穴,拿抖双天枢; 4拿揉侧腹部(单侧、双侧),揉按章门、带脉穴,收抹侧腹部(单侧、双侧); 5摩腹,摩揉(按)丹田,侧掌托振(颤)腹部;,6深压(放)双冲门穴,捋抹下肢,双掌交替推按下肢内(前)侧(由上而下); 7掌推下肢(单、双手),拿(柔和)下肢(前、内、外侧),衮股(前-内-外侧);单 8按(点)揉风市,按、点揉(挤推揉)血海-梁丘,点揉足三里,合按三阴交-悬钟穴;单 9抱揉、搓擦膝部,点揉双膝眼(稍屈
16、膝),掌磨髌配合按揉;单 10(屈髋膝)捋按揉、推抹胫前肌-足背,配合点按阳陵泉-阴陵泉,丰隆,解溪,太冲穴;单,11(屈髋膝)双掌击下肢(由近向远),掌推抹(交替)大腿转为擦股内外、接提拉股四头肌;单 12(屈髋膝)拿揉小腿肚(内、外、整体),前臂揉小腿肚,分抹小腿肚;单 13屈膝摇髋,屈压伸扳髋膝,扽拉下肢经筋(适度);单 14屈伸、摇、扳踝关节,拍叩下肢;单 15掌捋抹双下肢,压双足背接晃抖双下肢。,三、背腰下肢后部俯卧位 1掌震压背腰部督脉、膀胱经(由上而下),提拿肩井-肩臂部; 2指按揉大杼、肩井、秉风、肩贞穴,指、掌揉天宗穴,揉按(轻拨)菱形肌; 3一指禅推大杼穴,捋按背俞穴(肺、
17、心、膈、肝、脾、肾俞),指揉拨背腰夹脊穴(掌揉按背腰经筋),衮背腰部(顺经、筋); 4轻按揉肾俞,拿揉腰眼,肘压十七椎、次髎,结合前臂揉; 5背部弹筋,背部捏脊,背腰分推法,合推腰眼,背腰直推法(督脉、膀胱经);,6直擦背部督脉、膀胱经,横擦命门、肾俞穴,横擦腰阳关、八髎穴,顶按会阳(会阴)穴; 7拿揉臀部(坐骨结节),拿揉下肢部(后、内、外侧),掌推(单、双手)下肢;单 8肘压环跳、承扶、殷门穴,按揉委中、承山、太溪、昆仑穴,滚下肢(顺经、筋);单 9掌或前臂揉、搓揉下肢,指掌交替逆推承山-委中-承扶穴、并颤推坐骨结节,双掌交替按压下肢(由上而下);单,10(屈膝)拿揉小腿肚,挤揉(拨、搓擦)跟腱,推、搓擦足底,顶压涌泉穴,卷压足趾;单 11屈膝压腿,摇膝,扳摇踝关节,拳叩击足跟,提抖单侧下肢,拍叩下肢;单 12双踝交叉屈膝压足,提双足跟腱牵抖下肢,掌抚推双下肢; 13拍叩背腰部;拿风池颈项,拿肩井(总收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