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与输液反应.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0602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粒与输液反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微粒与输液反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微粒与输液反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微粒与输液反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微粒与输液反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 液 中 的 微 粒 与 输 液 反 应,一次性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使用意义,静脉输液治疗存在两大危害。 第一: “ 输液传染 ” 由于器械重复使用(人物人)而导致的交叉感染。 第二: “ 输液污染 ” 由于器械和药物自身存在的、以及在输液过程中产 生的异物杂质随药液进入人体( 物-人),而导致 对人体的污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案呼吁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记 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多高? 周超凡:双黄连注射剂,北京、江苏等6省 市16家三级医院2001年- 2002年的 不良反应病历有3746例,其中,用药 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

2、约占5%。,穿琥宁注射液,有报道在用药的74例成人 患者中4例出现血小板极度减少,发生率 5.4%; 而1500余例用药患儿中,发生率仅为0.4%。 清开灵注射液,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的占25%左右,其中静脉注射的95%可见不 良反应。,记 者:您认为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 反应的 因素都有哪些? 周超凡:有合并用药的问题。中药注射剂多 用于危急重症,经常和其他药物合并 使用.,据统计: 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合并用药数不多于5种, 占 58%,合并用药数在610种占32%。 而多药合并用往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 升。这是因为合用药可因化学成分、PH值 等变化使微粒数增加. 微粒进入血管后,引起局部

3、栓塞性出血、 血肿、损伤和坏死,产生微血管阻塞、发 炎反应、抗原性反应等不良反应。 如穿琥宁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微粒数就显著 增加。,有报道,多种药物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种占4%,610种占10%,1115 种占28%。临床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不同 药物合并使用的为77.6%,其中不乏存 在配伍禁忌。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低分子右旋糖 酐,其中同瓶静滴的占88.2 %这样配伍 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过敏性 休克危很大。,1、药液中存在微粒的种类 来源和数量比较2、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3、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一、药液中存在微粒的种类 来源和数量比较,药液中

4、存在着大量的不溶性微粒,目前已鉴别出常见的微粒主要有八大类: 1、钙、硅、铝、铁和铅等无机微粒; 2、碳黑; 3、纤维素; 4、结晶体; 5、塑料微粒; 6、橡胶微粒; 7、玻璃屑; 8、胶体微粒。,1、钙、硅、铝、铁和铅等无机微粒 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制剂用水,第一组: 0.9%生理盐水中无机微粒的含量 单位:个/mL,500毫升0.9%NaCl注射液中含有大约200万个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第二组 5%葡萄糖注射液中无机微粒的含量 单位:个/mL,25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含有大约500万个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第三组: 部分抗生素100mL溶液中的无机微粒含量 单位:个/mL,100毫升注射

5、液中含有大约20-100万个对人体有害的颗粒。,2、碳黑颗粒 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的制水设备,9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发布文件,要求医院停止使用自制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碳黑就是主要原因之一。,3、纤维素 主要来源于 1、生产过程的制水设备 2、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研究表明:1、普通输液器一次输液可产生几十至几 百个纤维微粒。 2、纤维微粒是导致肺肉芽肿最主要的原 因之一。,4、塑料颗粒 主要来源于 1、输液和输血器具 2、药液容器,测试结果表明:1、一支普通的输液器大约含有40万个细小 颗粒。 2、500mL的普通PVC塑料软袋(输液或输 血)含有大约150万个细小颗粒。,5、橡胶颗粒 主

6、要来源于:1、生产过程 2、输液穿刺过程,实验证实:1、一次穿刺可产生几百至几千个橡胶颗 粒,且主要是肉眼可见的颗粒明显增 加,但对小颗粒数量的影响不大。 2、橡胶颗粒进入体内主要沉积在肺部。,6、玻璃屑颗粒 主要来源于:1、玻璃瓶大输液 2、切割安瓶,实验证实: 1、在切割安瓶过程中,玻璃屑的产生不可避免。 2、在规范操作情况下,切割一支安瓶大约会产 生1万个细小玻璃屑。 3、玻璃屑微粒进入体内,首先是划伤血管内壁, 最终会沉积在肺部。,7、胶体颗粒 主要存在于中药制剂,刺 五 加 水 针,部分中药静脉注射液在相应溶媒中的微粒数(个/ml ),8、结晶体 由于2种或多种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

7、用或因温度、光照、PH值的变化以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而产生的新的 微粒。,以下是有关输液过程中添加药物的实验数据统计:,1、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临床有95%以上的输液中添加了 药物,一般1-2种,多者达十几种,而且加入的量比 较大,加药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大大增加,高 达 67.24% 。2、一次添加的药物品种越多, 产生的微粒越多。而且 添加药物时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3、由于生产提纯工艺的不同,中草药注射液中存在着大 量的鞣质微粒,添加中草药试剂会产生大量微粒,有 时甚至会使输液中微粒增加几十到几百倍。,1、纤维微粒 每支普通输液器可产生几十至几百个2、橡胶微粒 一次穿刺可产生

8、 几千个3、玻璃屑 切割一支安瓶可产生 1万个4、塑料微粒 一支输液器约含 40万个 500mL输液袋约含 150万个5、无机微粒 500mL盐水约含 200万个 250mL葡萄糖约含 200万个6、胶体微粒 250mL约含 150万-500万个7、结晶体 由于药物的混合导致微粒增加几倍至 几百倍,各 种 微 粒 大 致 数 量 比 较,药 液 中 微 粒 的 基 本 分 布,研究表明: 不论是原液还是因输液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药液中不同粒径微粒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10m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4左右,而大于10m以上的微粒仅占1.6。其中较大的颗粒会沉积在肺部,较小的颗粒会通

9、过肺部进入体循环,最终沉积在肾脏等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脏器。,毛细血管上限,毛细血管下限,药典控制点,输液器标准要求,建 议:,能不输液尽量不要输液。 因为一次简单的补液,至少会有500万个细 小颗粒进入体内,而其中70%的颗粒会终身沉积 在体内。,二、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什么是热原反应, 20世纪30年代,Shwartzman 教授提出一 种学说,认为细菌内毒素可以造成组织坏死 , 称为Shwartzman 学说。也称雪瓦氏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研究表明:葛兰氏阴性杆菌被杀死后自菌体内分离 出内毒素,这种内毒

10、素可以在人体内产 生局部反应(静脉炎),也可以产生全 身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由细菌内毒素而导致的输液反应,我们 称之为 热原反应。也称 急性雪瓦氏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目前各临床医院或生产企业通常都采用鲎试剂 法,来检测药品或器械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一旦 发现含有热原物质,则严禁使用该药品或器械。,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在确立和统一了热原检验方法后,研究人员发 现:在药品和器械没有热原的情况下,一些患 者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输液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1、1997年,北京,刺五加。2、1998-99年,全国,

11、双黄连、清开灵 3、1999年,全国,穿唬灵4、2000年,北京,万古霉素5、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布法令,禁止使用鱼腥 草中药注射剂6、时常出现输液反应的药物还有:丹参、生脉、葛根素、 茵栀黄等,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2004年11月,上海召开的医院不良反应年会 公布的统计数据: 2004年,共报道1万多例临床输液不良反应, 其中15%是由于中药制剂静脉输液而导致的。,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2006年8月,在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首届中药 注射剂研究论坛上,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处钱忠直教授公布的统计数据。 据统计,2005年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共14万人次,

12、中药占其中的14,中药注射剂又占14中的75。,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20世纪50年代,山本教授通过实验证实: 一切高分子物质,包括陶土类无机微粒,都 可以导致雪瓦氏反应的发生。,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研究人员将因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而导 致的输液反应称之为 慢性雪瓦氏反应。 由于这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与热原反应基 本一致,因此 也称 热原样反应。,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热原反应 急性雪瓦氏反应 1、多数发生在输液刚开始的时候。 2、按照目前医院的常规检验方法,可以在输液 器具或药品中可以检测出热原物质。,二、如何区分

13、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热原样反应 慢性雪瓦氏反应 1、发生的时间比较慢,有三种形态。 2、在输液器或输液药品中检测不出热原。,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第一种:急性的慢性雪瓦氏反应 通常发生在输液后数小时。 第二种:亚急性的慢性雪瓦氏反应 通常发生在输液后十数小时。 第三种:慢性的慢性雪瓦氏反应 通常发生在连续输液数日后,由于药物中存在 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患者体内积累到一定的 数量后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 ?,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目前尚没有确立统一的方法,但反应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1、多发生在严重的

14、感染病例。 2、大手术之后,由于手术的打击必然引发机体 的应激状态,输液中微粒易引发雪瓦氏反应。 3、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过程中。 4、婴幼儿、老年患者属于高发人群。 有统计表明,60岁以下者ADR发生率为6.3%, 60岁以上为15.4%,80岁以上为25%。,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另外,从目前积累的资料看,国内目前出现的输 液反应有以下较为明显的特点: 1、多发生在中药、抗生素输液过程中。 2、全营养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出现输液反应。 3、在某一时间内,通常集中发生在某几种药物的 输液过程中。,二、如何区分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 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我 们建议用以下几

15、个步骤来分析 。,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 1、首先按照目前的常规步骤和方法,对输液器 具和药品进行热原检测 。,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 2、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就要考虑是否是由 于微粒而导致的热原样反应 。,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 3、具体方法是:按照药品输注的先后顺序进行 模拟,应用高精度的粒度分析 仪,分析因药物的配伍而导致 的微粒变化。,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 4、依据测试结果,重点分析导致微粒剧烈变化 的主要原因。(药物分子极性的作用、PH值 的变化等等。),如何鉴别慢性雪瓦氏反应,第一例: 1、用药:5%葡萄糖250ml,拉法3.0g,静脉滴注。 2、时间:上午9:10分输

16、液,10:45分发生反应。 3、症状:寒颤、呕吐、腋温39.80,P160次/分, BP120/90mmHg,第二例: 1、用药(2组) 第1组:5%葡萄糖250ml,拉法3.0g,静脉滴注。 第2组:5%葡萄糖50ml,鱼腥草50ml,静脉滴注。 2、时间:下午4:50分开始输液,6:30分发生反应。 3、症状:两组液体输完后,患者出现寒颤,末梢循环差。 腋温38 ,P80次/分,BP90/60 mmHg。, 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意义: 作为补救性的、也是最终的一个手段,使 用精细过滤器可有效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不仅可以避免微粒对患者造成的近期和远期伤 害,同时也会降低因药物的混合等

17、因素而导致 的输液风险。,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国内外专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 1、孔径小于 5微米 的终端过滤器可有效预防 热原样反应的发生。 2、孔径小于 3微米 的终端过滤器可有效降低 输液疼痛、延缓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三、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1、输液前应严格进行澄明度的检查。 切记:发现可见异物严禁输液。,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人肉眼的分辨能力为50 m,通常情况下, 如果在药液中发现一个可见异物: 1、5-8m直径的微粒大约有 400 个; 2、2-3m直径的微粒大约有 4000 个。,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2、应尽可能

18、采取单成份输液方式对患者进行输 液治疗。尤其是针对那些已被临床证实易出 现输液反应的药物,更应采取单成分输液的 方式。,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研究表明:药物混合是目前输液治疗过程中产生 微粒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临床存在 输液反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3、在 添加药物 和 更换输液瓶 的过程中,一定 要注意大输液中或滴斗中可见异物的变化。 建议:停留10 - 15秒,以便及时观察滴斗中 微粒的变化。,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 4、在进行中药制剂、抗生素和肿瘤药物输液 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定期观察患者输液状态 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有关临床输液操

19、作的几点建议, 5、尽可能应用精细过滤输液器,以纯化药物。 尤其是针对那些易出反应的药物,如中药制 剂等。,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药 液 中 微 粒 的 基 本 分 布,研究表明: 不论是原液还是因输液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药液中不同粒径微粒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10m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4左右,而大于10m以上的微粒仅占1.6。其中较大的颗粒会沉积在肺部,较小的颗粒会通过肺部进入体循环,最终沉积在肾脏等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脏器。,毛细血管上限,毛细血管下限,药典控制点,输液器标准要求,总 结 导致热原样反应的两大原因:1、普通输液器的过滤精度太低。2、临床输液过程中添加过多的药物。,有关临床输液操作的几点建议,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