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型糖尿病简述,1,杨 红 医学联络官团队 2013年9月,SL-001-1309-Basic,目 录,2,目 录,3,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导致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12,4,糖尿病的分类:1999 WHO,5,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12,T1DM的分类(1999 WHO),自身免疫性胰岛细胞遭受自身免疫介导的毁损大部分患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发病高峰在儿童和青春期,
2、但是各年龄均可发病 特发性起病时表现为急性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必须立即使用胰岛素,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阴性血糖控制稳定后,临床过程酷似2型糖尿病,6,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14,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1型DM,又称迟发型1型糖尿病LADA诊断标准(2005 IDF):30岁起病有一种以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诊断DM后至少6个月内需应用胰岛素治疗因诊断时年龄通常偏大,因此常被误以为是2型糖尿病,7,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14,目 录,8,T1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WHO DIA
3、MOND, 50个国家, 14岁儿童调整年龄后发现发病率存在350倍的差异:中国和委内瑞拉发病率:0.1/10万/年芬兰和撒丁岛发病率:36.5/10万/年和36.8/10万/年撒丁岛、芬兰、瑞典、挪威、葡萄牙、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发病率最高中国和南美的发病率最低,9,Maahs DM,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10;39:481-497.,T1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美国 SEARCH, 20岁青少年 小于20岁青少年中T1DM的患病率为2.28/100085%的糖尿病为T1DM 小于10岁的儿童中所有报告的糖尿病均为T1DM 10-
4、19岁儿童中T2DM的比例占6%(非西班牙裔白人)T2DM的比例占76%(美国印第安人),10,Maahs DM,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10;39:481-497.,中国T1DM发病率,2009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型糖尿病的比例大约占5%亚洲的多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型糖尿病发病年龄高峰2029岁,11,翁建平. 广东医学. 2012; 33(18): 2699-2703,中国各城市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12,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2012年,Maahs DM, et al. Endo
5、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10;39:481-497.,流行病学研究:T1DM的危险因素,13,目 录,14,T1DM 发病机制,目前关于T1DM的病因学最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在遗传因素的背景下,环境因素启动的自身免疫造成了胰腺细胞的破坏,15,Maahs DM,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10;39:481-497.,发病机制中的3个关键因素,16,关键因素之遗传因素/基因背景,遗传为多基因性,至今已有20多个易感位点定位在染色体高达15%的T1DM有一个一级亲属也患有T1DM多基因遗传的家族聚集程度比
6、单基因遗传的低的多,一般同卵双生同胞同患T1DM的概率也只有35%-50%,17,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75,T1DM相关基因,HLA是第一个被证实的T1DM易感基因,约占60%的所有基因易感的比重,尤其是HLA 类基因大多数T1DM患者携带HLA DR3 或 DR4 类抗原,30%为DR3/DR4杂合子。,T1DM 非HLA 相关基因,Atkinson MA.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2 Nov 1;2(11). pii: a007641. doi: 10.1101/cshperspect.a007641.,
7、18,关键因素之环境因素,19,关键因素之免疫因素,基因易感的个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改变了的胰腺细胞抗原细胞产生类似病毒蛋白的分子约85%的T1DM患者循环中出现抗胰岛细胞抗体同时大多数人能检测出抗胰岛素抗体大多数的胰岛细胞抗体直接针对胰腺细胞内的谷氨酸脱羧酶(GAD),20,1型糖尿病自然史,遗传易感性,细胞数量,? 病毒诱发,明显的免疫异常,正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进行性减少,血糖正常,糖尿病,仍有C肽,没有C肽,Eisenbarth GS. N Engl J Med. 1986;314:1360-1368,21,年,目 录,22,糖尿病的诊断:2010年中国指南,23,糖尿病症状+随机血
8、糖 11.1 mM/L,空腹血糖 7.0 mM/L,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mM/L,糖尿病症状包括: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无糖尿病症状者需要改日再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或,或,T1DM的诊断,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区分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的“金标准”年轻起病(20岁)、发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或以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时C肽水平低下并需要胰岛素治疗等临床表现是诊断T1DM的主要依据胰岛自身抗体是细胞遭受免疫破坏的标志物,是诊断自身免疫性T1DM的关键指标,24,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2年,T1DM-自身
9、抗体检测,GADA为诊断T1DM的重要标准,见于高达90%的患者。ICA、IAA与GADA同时阳性,发生T1DM的几率可达100%,25,许曼音.糖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73,T1DM与T2DM鉴别要点,26,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2年,黑棘皮病,T1DM的诊断分型流程,27,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2年,28,T1DM的治疗,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2年,T1DM的蜜月期,29,近60%的T1DM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 细胞功能短暂缓解,胰岛素剂量能减少甚至停用,称为蜜月期。,此期一般持续3-6个月,也可达2年。发病年龄越大,越可能出
10、现蜜月期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持续高血糖耗竭了细胞,开始胰岛素治疗缓解了细胞压力,使休眠的细胞能够重新合成胰岛素有关,Van Belle TL, et al. Physiol Rev. 2011; 91:79-118,强化血糖控制:DCCT和EDIC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强化治疗降低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风险35-90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绝对风险与A1C值正相关在并发症发生前早期开始强化治疗疗效最明显强化治疗组中位A1C 7.3,风险降低(常规组9.1),30,DCCT/EDIC Research Group. JAMA. 2002;15;287:2563-2569.,维持强化治疗能够
11、减少糖尿病肾病,Annual Prevalence,Cumulative Incidence,31,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和累积发生率,DCCT/EDIC. JAMA. 2003;290:2159-2167.,维持强化治疗能够减少视网膜病变风险76%,32,DCCT.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平均随访17年发现:强化治疗超过6.5年能够减少57%CVD风险,DCCT/EDIC:早期强化心血管长期获益,33,Nathan DM,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2643-2653.,Ref list,P4-7,17,25许曼英. 糖
12、尿病学. 2010年第2版.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P12P9,10,13,15Maahs DM,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10;39:481-497.P11翁建平. 广东医学. 2012; 33(18): 2699-2703P12,2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P18Atkinson MA.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2 Nov 1;2(11).P21Eisenbarth GS. N Engl J Med. 1986;314:1360-1368P24,26-28 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
13、南. 2012年P29Van Belle TL, et al. Physiol Rev. 2011; 91:79-118P30DCCT/EDIC Research Group. JAMA. 2002;15;287:2563-2569.P31Nathan DM,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2643-2653P32DCCT/EDIC. JAMA. 2003;290:2159-2167P33DCCT.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34,Thank you,35,黑棘皮病,36,back,诊断:T1DM vs. T2DM,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区分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的“金标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