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2046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段权中医急症针灸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针灸治疗急诊,针灸科 段权,项强痛,项强痛系指以颈项部疼痛、活动不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急诊中多见的颈项部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并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等,项强一名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汉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称之为项背痛。针灸治疗首见于素问.骨空论篇:“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现代医学中的项背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落枕等可归入本证范畴。,项强痛,病因病机本证多因风寒外袭太阳经脉,致气血凝滞,脉络不通,项失所养,引发疼痛;或因颈 项部用力不当、夜寐位置欠佳、外力损伤等造成血瘀气滞,经脉痹阻,而致项强不利,疼痛难忍。,项强痛,辩证分析(一) 风寒强痛:项

2、背疼痛如掣,痛无定处,或项痛拘急而冷,痛连背脊,得温稍缓,脉浮或紧。(二) 气滞血瘀强痛:痛有定处,如锥如剌 ,日轻夜重,难以转侧,脉涩。,项强痛-治疗,(一) 风寒强痛 1.治则:疏风散寒止痛 2.取穴:天柱、后溪、风府、秉风。 3.方义: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足主阳主一身之表,针之可解表而风祛风寒,又属局部取穴,更可疏调项背部经气;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小肠经主表而通于颈项,故取之可增强解表镇痛之功;风府为治项部病症要穴,与天柱穴相伍,相得益彰;秉风亦为手太阳经穴,是古人治疗项强痛的验穴。 4.治法:天柱直剌,进针1.2寸,施提插泻法;后溪,进针后,边施捻转手法,边嘱患者活动头部,行针

3、约2分钟;风府、秉风进针得气后,行泻法。均留针。局部可拔罐。 5.古方辑录针灸甲乙经:颈项强,身寒,后溪主之。神应经:头项强急:风府。循经考穴编:秉风:项强不得回顾,腠理不得致密,风邪恶易入。,项强痛-治疗,(二) 气滞血瘀强痛 1.治则:活血化瘀止痛 2.取穴:风池、委中、肩井、养老、阿是穴。 3.方义:风池、阿是穴均为局部取穴,以疏理项部壅滞阻塞之气血;委中为足太阳经之经穴,又称血郄,足太阳通颈项,取之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养老,为手太阳之郄穴,急病多取郄穴,且为治项部损伤的验穴。 4.治法:风池可采用透剌法,即风池透风池;委中以28号毫针点剌出血;阿是穴剌络拔罐;肩井,进针得气后留针,不可

4、针之过深;养老,直剌至得气后行提插泻法,令患者活动项部,并留针至症状缓解。 5.古方辑录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挫枕项强,不能回顾:少商、承浆、后溪、委中。 针方六集:风池:颈项强急。,急性腰痛,腰痛系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中发病突然,疼痛剧烈,转侧明显不利者,属于急性腰痛。内经叙述颇多,素问刺腰痛篇集中介绍各条经脉病变所致的腰痛证候与针灸之法。内容十分丰富。晋代脉经采用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和阳*足乔的方法治疗“腰背痛”;金元时期的刘完素用经络辨证的方法治疗本证,而窦汉卿则重视八脉交会穴外关、后溪、申脉、列缺对本证的治疗作用。本节主要讨论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现代医学中的腰部软组织急

5、性损伤等可归入本证范畴。,急性腰痛,病因病机本证病因较多,包括外邪侵袭、肾亏体虚、跌仆损伤等。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为跌仆损伤。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击、坠地、或用力不当,损及筋脉,气血瘀滞不通,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急性腰痛,辩证分析瘀血腰痛,症见腰部猝然剧痛强直,腰痛如锥,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不能,坐立不安,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急性腰痛,治疗 1.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处方:水沟、委中、阿是穴。 3.方义:腰部损伤常及督脉,以致经气痹阻,取水沟能通导督脉,行气活血而止痛;如伤在脊柱两侧,多为膀胱经脉,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委中为足太阳之合,用

6、之可疏经气,通瘀滞,且本型血瘀为主,选用“血郄”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触痛最明显处,以祛病所之瘀血。,急性腰痛,4.治法:水沟得气后,平补平泻运针2分钟3分钟,留针,令病人不断活动腰部;委中施泻法,取针后挤出血数滴,如不能挤出,宜加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以三棱针丛刺,或皮肤针重度叩刺,拔罐。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腰痛不得动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脐,取杖度背脊,灸杖头处,随年壮,良”。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阳络神关(志室)二穴毫针针入五分,得气即泻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刺足太阴经委中二穴取经血而愈。凡腰痛刺之不已

7、者,刺八髎穴而愈”。 针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针灸大成卷九:“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急性头痛,头痛系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中起病急骤、头痛剧烈者属急性头痛。头痛病名出自内经,如灵枢,厥病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至晋代脉经采用刺风池、风府、眉冲、颞颥等方法治疗急性“头痛”:偏头痛。元代卫生宝鉴则用头顶放血之法治疗风痰引起的“头偏痛”。明清时期针灸大全则取八脉穴中的公孙、外关、列缺三穴,并配合不同穴组,以治疗各种不同的头痛。东医宝鉴提出了针“阿是穴”的观点。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

8、发热性疾病所致的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可归属于本证范畴。,急性头痛,急性头痛的病因,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多为风、寒、湿、热,但以风为主。其主要病机是:外邪自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阻遏清阳之气;若风挟寒邪,则寒凝血滞,络道受阻,血郁于内而发为头痛;若风挟热邪,则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头痛。内伤头痛,多与伤及肝、脾、肾有关,其急性者,常为肝气郁结,化风化火,循肝胆之经上扰头面,引致偏头痛。,急性头痛,辩证分析 (一) 外感头痛 症见头痛剧烈,痛势陈作。如为风寒外感,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恶风畏寒,遇风尤剧,甚则头皮肿块暴起,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如为风热外感,头痛而胀,甚则头

9、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脉象浮数,舌红苔黄。(二) 偏头痛 其痛骤发,痛势急剧;或左或右;可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反复发作,脉弦实有力,舌质红,舌苔黄。,急性头痛-治疗,外感头痛 1.治则:散寒清热,疏风止痛。 2.处方:(l) 共同取穴:风池;(2) 分部取穴:头顶取百会、通天;前头部取上星、阿是穴、合谷;后头部取天柱、阿是穴、昆仑;(3) 分型取穴:风寒取风门;风热取大椎。 上述穴位。根据头痛症型及所属部位配合选用。 3.方义:风池通于阳维脉,又位于头部之两侧。阳维维系诸阳,主阳主表,“阳维为病苦寒热”(难经),故是穴乃头部通阳驱风、达邪解表之要穴。因头部为诸阳

10、之会,部位不同,属经亦不同,所以,取穴需按部分经,远近相配,重在疏导各经阻滞之经气,含通则不痛之意;其中阿是穴所在,多是病邪结滞之处,针之以通导局部气血。病属风寒,加取风门,风门属膀胱经,太阳主一身之表,该穴可散风寒,解表邪;病属风热,加取大椎,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又是督脉与诸阳之会,能泄凤热,驱阳邪。,急性头痛-治疗,4.治法:风寒、风热初起先补后泻,以泻为主;复发则均用泻法。风寒留针时间可据症情适当延长,风门穴针后以隔姜灸,灸57壮;风热,以皮肤针在头部反复作中强度叩刺。 5.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合谷、天池、丝竹空、鱼际、四白、天冲、三焦俞、风池,治头痛”。“头维、大陵,主头痛如破

11、,目痛如脱”。 神应经头面门:“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医学纲目肝胆部卷十五:“头痛呕吐:神庭、印堂”。 针灸大成卷九:“正头大痛及脑顶痛:百会、合谷、上星。诸阳聚会头上,合用先补后泻,宜补多泻少,其病再发,愈重如前,法宜泻之,无不效也。复针后穴。真头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医者当用心救治,如不然,则难治。神庭、太阳”。,急性头痛-治疗,偏头痛 1.治则:清泄肝胆,通络止痛。 2.处方:丝竹空、率谷、临泣、风池。 3.方义:偏头痛病发少阳之分野,丝竹空属手少阳,率谷属足少阳,两穴相透,最能清肝胆之风火,疏局部之经气,为治偏头痛之要穴。肝胆互为表里,取胆经之输足临泣,平降

12、肝胆之亢火,且临泣通于带脉而与阳*足乔 会合于目锐眦,可止偏头痛;风池属胆经位于头部,取之以通络定痛。,急性头痛-治疗,4. 治法:丝竹空穴平透率谷穴,施平补平泻法,持续运针至痛缓;风池穴,宜朝对侧眼球方向进针,并用气至法导出感应向同侧头颞部扩散,最好能上至巅顶,前达额部,施泻法;临泣亦用泻法。 5.古方辑录 扁鹊心书卷下:“偏头风或左或右,痛连两目及齿,灸脑空穴二十一壮,再灸目窗穴二十一壮,左痛灸右,右痛灸左”。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偏正头痛,刺手少阳经丝竹空二穴,以患人正坐举手,下针,针入三分;次针足少阳经风池二穴针入七分,吸气五口,顶上痛为效,次针手阳明经合谷二穴刺五分,内捻针令病

13、人吸气三口,次外捻针呼气三口,次又内捻针吸气五口,令人觉针下一道痛如线上至头为度。长呼一口气出针”。 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医案,头痛案 有士人患脑热疼,甚则自床投下,以脑拄地,或得冷水粗得,而疼终不已,服诸药不效。人教灸囟会而愈。热疼且可灸,况冷疼乎。凡脑痛、脑旋、脑泻,先宜灸囟会,而强间等穴盖其次也。,医案,腰痛案 吴孚先治君端之腰痛异常,从目内眦进药而愈。或问之曰:是乃睛明穴也,在目内眦红肉中,其脉行足太阳,经于腰背,下应足少阴,通于心。腹腰背之痛,以睛明进药,良有奇验,古来神圣有从耳进药者,病愈而耳聋,针之则愈矣。,医案,项强案 昔魏武帝患风伤项急,华佗治(风府)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