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666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北京会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样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样题选择12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 B C. D. ,B,样题选择122.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 人类的大脑 B. 人类的意识 C. 人类的生理状况 D.

2、人类的实践活动,D,样题选择12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B. C. D.,B,样题选择12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样题选择12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

3、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A,样题选择12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科学的物质观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样题选择12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A,样题选择128.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

4、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A,样题选择129.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C,样题选择13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

5、要素是 、 和。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B,样题选择13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A,样题选择132.意识一开始就

6、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 B. C. D.,D,样题选择133.“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人类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A. B. C. D. ,C,样题选择134. 右图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C,样题选择13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

7、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 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C,样题选择136.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D,样题选择137.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8、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 B. C. D.,C,样题选择138. 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放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 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 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C,样题选择139.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A,样题选择140.对物质和意

9、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C,样题选择141.“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某个微小因素

10、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B C D,B,样题选择142.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尽量乘坐公交车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 B C. D.,C,样题选择14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必须树立整体

11、观念和全局思想 D.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C,样题选择144.“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 A. 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C. 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A,样题选择14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是 A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A,样题选择146.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 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样题选择147.

12、歌德有一首小诗写道:“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D,样题选择148.感冒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伤风。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大体可以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治疗感冒需要对症下药,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斗争性,B,样题选择149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的

13、是 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C,样题选择150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政府抓住和解决现阶段凸显的主要问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善于解决主要矛盾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C,样题选择151.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D,样题选择15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

14、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 B C D,B,样题选择15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样题选择154.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孟懿子问孝,子曰

15、:“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孝”的方式因人而异 A. B. C. D.,D,样题选择155.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的关系,A,样题选择156.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

16、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辩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永恒发展的观点,D,样题选择157.在循环经济链条中,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 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 . B . C. D. ,B,样题选择158.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 从健康与非健康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7、.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 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A,样题选择159.下列选项中,蕴含量变引起质变道理的是 A.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样题选择160.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B,样题选择161.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

18、的。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 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不具备连续性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 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A,样题选择16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正确的思想出发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办事情成功 C真理不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样题选择163.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

19、,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样题选择16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 A. 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C. 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D,样题选择16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客观物质性 主观

20、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 A B C. D. ,A,样题选择16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样题选择16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实践有联系主观和

21、客观的特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样题选择168.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A,样题选择169.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 B. C. D. ,B,样题选择170.右边漫画表明 A

2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样题简答2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样题简答24.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根本要求,物质性,样题简答2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样题简答26.唯物辩证法和形式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样题简答27.填出下列名言体现的辩证法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

24、一分为二的观点,样题简答28.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样题简答29.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样题简答30.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他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样题问答18.我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5、指出上述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1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样题问答19. 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因为有多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因为走到

26、哪里,那里就成为“罗马”。 三个“罗马”带来了三种“幸福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9. 选择前进目标,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辩证的观点,防止思想僵化。,样题问答20.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浸透着改革先行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政治勇气 ,更见证着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就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什么要坚持“改革不停顿”。,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是社会

27、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改革要不停顿。,21. 结合“木桶”和“木板”的对话,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木桶”所述观点的片面性。,没有看到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木板”所述观点的片面性。,没有看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