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制作者 李凤霞,学 习目 标,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分型,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程序,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病因、病程,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1,2,3,4,目 录,第一节 概 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目 录,一、概念与流行病学,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四、病程与预后,五、诊断、治疗,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概念与流行病学,应激相关障碍 是一组由明显的心理社会 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 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性障碍等,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流
2、行病学特点:,急性应激障碍: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 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创伤后应激障碍: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为1% 14%,而高危人群中(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人群)患病率则高达3% 58%,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适应障碍:国内尚无权威性的流行病学资料。,一、概念概念与流行病学,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1.遗传因素,文献报告: 单卵双生者应激障碍的同病率为29.5%, 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2.2% 。 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第八章 应激
3、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2.社会文化因素,(1)严重的生活事件(2)突发的自然灾害(3)战争场面 (4)日常生活中的困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3.易感素质,(1)患者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2)病前人格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3)缺少社会支持。(4)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5)老年、儿童易患本病。,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1,2,3,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本病发病急剧,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
4、症状, 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3.适应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 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 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5、概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而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还可伴有躯体症状。 成年人多见抑郁或焦虑症状, 在青少年以品行障碍。,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以神经过敏、心烦、心悸、紧张不安、激越等为主要症状。,成年人较常见的适应性障碍。临床表现以明显的抑郁心境为主,但比重度抑郁为轻。,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表现有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不履行法律责任,违反社会公德。如逃学、毁坏公物等。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既有情绪异常,也有上述品行障碍的表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心境及其他情绪异常的综合症状。但严重程度比重
6、度抑郁和焦虑症为轻。,这是不典型的适应性障碍。,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四、病程与预后,1.急性应激障碍 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症状,病程短暂, 一般在几小时至一周内症状消失。,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2.创伤后应激障碍 多数患者在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 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四、病程与预后,3.适应障碍 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 应激因素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四、病程与预后,病程标
7、准: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CCMD-3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病程标准: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 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症状标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8、概述,五、诊断、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并至少有下列1项: (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4)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2)易激惹;(3)集中注意困难;(4)过分地担惊受怕。,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1)极力不想有关伤性经历
9、的人与事;(2)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 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3)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5)选择性遗忘;(6)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病程标准:开始于心理社会 刺激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 个月。应激因素消除 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症状标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适应障碍的症状标准,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
10、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2.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发病起着重要用;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2)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3)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主要用于对症治疗 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患者,可选用地西泮、阿米替林、氟西汀、阿普唑仑等;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可选用
11、少量抗精神病药物及安眠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地西泮等。,1.帮助患者尽快离开应激环境;2.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3.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及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4.指导患者家属给予积极、全面的社会支持应,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的选择。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锂盐等。,患者初期主要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
12、五、诊断、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适应障碍的治疗: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主要采取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五、诊断、治疗,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适应障碍的护理,急性应 激障碍 的护理,应激障碍的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案 例 3天前,赵某的儿子与女朋友驾车旅游时,遭遇车祸死亡,当晚患者获知僵耗后,赶往公安机关。在其子及未婚媳妇尸体旁,患者当即晕厥,数分钟
13、后醒来,出现言语不连贯,意识清晰度下降,拒绝承认尸体是自己的孩子。反复念叨:“我儿子和媳妇到往外面去玩了,她们去旅行结婚了,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不会死的,他们是和妈妈开玩笑,想吓唬妈妈的”。,服用镇静剂后,方安静下来。第二天醒来后,出现情绪波动明显,时常号啕大哭,反复责备自己“那天我要是不让他们出去,把他们留在身边就好了”。对别人的劝解很反感,容易被激怒,情绪波动非常明显。 入院后表现情绪激越,坐立不安,不配合,不愿意多说话,定向力障碍,检查不合作,难以与其正常交谈。,案 例,急性应激障碍的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1.健康史 2.生理心理 状况 3.社会状况,1. 有暴力行为的
14、危险:2. 突发性意识模糊3. 语言沟通障碍,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3.用药护理 4.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急性应激障碍的护理评估,健康史,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对患者社会参与和可利用的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患者是否有遗传因素;既往是否有过重大精神刺激,现在恢复的如何;是否属于易感素质人群;此次发病的应激源。,评估患者的面容、食欲、睡眠等情况;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及精神运动等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对患者是否有自杀的倾向要进行重点评估。,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急性应激障碍的护理诊断,1.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对他人
15、 与行为障碍有关 2. 突发性意识模糊 与急性心因性反应有关3. 语言沟通障碍 与意识障碍和应激情绪反 应有关,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急性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1)做好饮食护理 (2)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3.用药护理 4.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案 例,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今年地震时我因当日下午没课,地震发生时刚好在家,因而幸免于难。但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10岁儿子和班里多名学生,我不敢相信,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他们。地震后这些天,我一方面要
16、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丈夫、家人、同事,不知哪来的力量,在几乎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失去爱子,心如刀绞,儿子的样子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儿子很可爱,地震的前一天5月11日是母亲节,儿子亲手绘制了贺卡,放在了我的桌上。,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那天中午儿子在睡觉,是我把他喊醒的,催他取上学,如果让儿子晚点去学校,儿子就不会死,如果我送儿子去学校,儿子也不一定死,如果让儿子留下来陪自己,儿子根本就不会死。想到这些我更痛苦。我已经决定今后不再当老师了,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剩下的学生,现在看到房子就想到地震,看到孩子就想到儿子,晚上无法入睡。内心极度恐
17、惧,有车经过都以为发生余震了,总感觉地在晃动,不敢到墙边去,非常强的无助感。现在情绪非常低落,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有什么兴趣,每天就是机械地执行校长和家人的指示,记忆很差,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多次的提醒,这学期开学后已不能教课。自己知道地震过去了,应该早点摆脱地震的影响,但就是摆脱不了。地震后坚持住在帐蓬中,不愿意住活动板房。,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案 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1.健康史 2.生理心理 状况 3.社会状况,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2. 睡眠形态紊乱3. 社交障碍 4. 自我形象紊乱,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3.用药护理 4.
18、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估,健康史,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以往是否有应激障碍的病史 有无遗传因素及易感素质。 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 找出此次发病的应激源。,评估患者的面容、心率、食欲及睡眠等情况。对患者的情感、认知、记忆及意志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对患者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要进行重点评估。,对患者生活环境、应对方式、社会参与和可利用的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诊断,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对他人 与应激情绪反应有关 2. 睡眠形态紊乱 与易惊醒
19、及应激情绪反应有关3. 社交障碍 与应激反应及社会功能退缩有关4. 自我形象紊乱 与消极的自我信念有关,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1)做好饮食护理(2)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3)协助患者完成个人照料 3.用药护理 4.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三、适应障碍患者的护理,1.运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接受患者的情感释放,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增加患者的安全感。2.帮助患者改变不利于适应的认知观念,使患者学会应激处理的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技能。3.运用行为疗法,矫正患者的品行障碍,强化适应行为。
20、,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二节 应激障碍的护理,总 结,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其症状的表现与心理、社会刺激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个性特征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等。,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有的则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一般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护理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 护士需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主动接近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着重当前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设专人护理。指导患者学会多种合理的情感表达和心理应对方法,帮助患者渡过心
21、理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接触与创伤情景有关的人、物和环境;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作为护士专心聆听和长时间的陪伴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对有罪恶感以及生不如死之感的患者,护士更要加强观察,以便早期发现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的先兆,防患于未然。鼓励患者回忆自己心理创伤所致应激障碍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接纳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受,并讨论和教会其应对应激相关障碍发作的简易方法。鼓励患者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使其逐渐获得自尊、自信,恢复其社会功能。,思考题,1何谓应激相关障碍?其病程与预后如何?2试述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3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