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基础.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356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7.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成药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成药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成药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成药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成药商品,问题一 林伯,因天气炎热睡觉开空调不慎着凉, 出现鼻塞流清涕和畏寒症状,还有些发 热,到药店买了两盒维c银翘片,但一连 吃了几天都不见好,原因是什么?,问题二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通用之成药吗?,警 惕补药吃出更多病。由于不明情况,误服补药,一些人出现鼻出血、齿龈和口腔粘膜肿胀、头昏头痛、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周身瘙痒等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己经成为当今全球的第四号杀手。缺乏医药学专业知识,家庭用药存在安全隐患。,警 惕,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 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成药的应用受到 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中成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成药又含有许多

2、组分,作用机制复杂。选择用药时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要 顾及辨证分型,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所谓中成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结合适宜的制药工艺,赋予特定的剂型,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具有确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可以直接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买的一类药物,简称为成药。研究中成药相关课题的这门学科则为中成药学,它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前 言中成药和中成药学的含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它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的特点,中成药的发展简史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病斗争密切相关的。

3、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制成剂型,成为中成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成药的初步形成阶段。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收载有13个方剂,其中有 9个中成药,具备了丸、散、膏、丹、酒多种剂型。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收载有 10余种成药剂型。经专家考证,马王堆帛书还早于内经成书的年代。,先秦时期,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收载有方剂112首,其中有成药11种,后者收载有方剂258首,其中有成药50余

4、种。如理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丸等,因其疗效确切,至今仍沿用。,两汉时期,晋代葛洪(公元284364或343)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收藏有方剂101首,其 中成药过半,在配方、制法上又有新的发展,并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所著千金方及千金翼方 分别收载有成方5300首和2000首, 其中著名的有磁朱丸、紫雪丹、 定志丸等,剂型有丸、散、膏、 丹、灸剂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王焘(公元702-772年)所著外台秘要收方6000余首,在每个病名的门下都附有处方、制备方法等。如苏合香丸(原名乞力伽丸),擅长于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5、, 现在用于心绞痛等疾病治疗卓有成效,常用的中成药新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及舒心口服液即由此方精简而成。,宋代的圣惠选方(何希彭辑)、圣济总录 (赵徽宗敕撰)等,收载成方达数十万首之多,并有膏药、丹剂等专篇介绍。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制药规范,收载中成药788种,如清心开窍的至宝丹、疏肝解郁的逍遥散、解表和中的藿香正气散等,至今仍在应用。,宋金元时期,宋代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载方114首,成药占80%-85%,这是因为儿科用药汤剂不如成药方便的缘故。钱氏还将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去肉桂、附子改为六味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

6、药。后又衍化成不少成药,如治血虚头痛的归芍地黄丸、治肾虚目暗的杞菊地黄丸、治肺肾虚喘的麦味地黄丸、治肾虚耳聋的耳聋左慈丸。,宋金元时期,金元时代产生了四个主要的医学流派,即金元四大家:刘河间擅长寒凉泻火,创表里双解剂(治外感风寒, 兼内热盛者)之防风通圣散,又有六一散、益元散 等清暑利湿之剂。李东垣重视脾胃功能,创补中益气汤(后世制成补 中益气丸),益气升阳;又创朱砂安神丸,镇心安 神等。李氏还将其师张洁古的枳术丸加味,衍化成 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香砂枳术丸等,都为后 世常用的健脾消食药。,宋金元时期,张子和善用汗吐下三法,创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又创禹功散,攻逐水饮。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

7、常不足之说,创滋阴降火的大补阴丸、清肝和胃的左金丸、丹溪心法中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功能的玉屏风散(现研发制成颗粒剂),还有理气和胃消食的越鞠丸及保和丸等。,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代医著颇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中药成方及其剂型相应有较大发展。明代普济方,收载药方61739首,其中许多是成方,并按圣惠方的格式对外用的膏药、丹药及药酒列专篇介绍。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虽以药物为主,也很重视方剂, 附方10000余首,剂型近40种。,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收载成方2000余首,其中二至丸、水陆二仙丹等沿用至今。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收方400余首,其中成药211种,如治口腔咽痛的冰硼散、外敷疖肿的如

8、意金黄散等,疗效显著。,明清时期,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更促进了方剂学和中成药的发展。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创造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疏散风热、宣肺止咳的桑菊饮,清热开窍、镇心安神的安宫牛黄丸等一系列中成药,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而且还衍化成现代多种剂型。可谓长盛不衰,发扬光大。,明清时期,近代发展史,一个世纪以前,中成药的发展处于低潮期。鸦片战争后,西药不断传入中国,大的西药房兴起,经营西药,规模庞大。中成药的生产多在私营国药店,前店后作坊,设备简单,加工技术落后,产量低,处于竞争的劣势。但由于中成药特有的疗效,深得国人的信任,它的生产和应用仍然有一定缓慢发展。,北京同仁堂300年来,其药物以

9、制作精细、优质 高效著称,享誉国内外,生产种类达1170多种, 有上百种名牌产品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大活络丹及同仁堂药酒等中成药。1889年刊同仁堂药目,记载495种中成药配 方及制作工艺。,近代发展史,武汉叶开泰以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等著名。杭州胡庆余堂刊有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载丸、散、膏、丹、酒、露等成方400余种。苏州雷允上诵芬堂创建于1754年,以六神丸、小金丹、行军散等扬名于世。,近代发展史,重庆桐君阁创建于1908年,经销丸、散、膏、丹240余种。上海中药店在1840年有70余家,1930年有350家, 1945年有778家,著名的国药店有衍泽堂(创建于 16

10、68年)、童涵春(创建于1783年)以及外地来沪开设分店等,各家均有传统特色产品。,近代发展史,现代发展状况,我国中成药有近50种剂型,5000多个品种,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现代中医药体系正在形成。其中有些产品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某些方面优于西药,已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了全人类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在中成药生产中,传统剂型丸、汤、膏剂等改制成片剂(如银翘解毒片) ,颗粒剂(如感冒清冲剂)、注射剂(如醒脑静注射液)、滴丸剂(如苏冰滴丸)等;规模已由过去的前店后坊形式发展到目前具有大规模的机械化新生产方式。,中成药处方来源,历代医籍文献中研制 流传验方中研制 优选传统古

11、方中创制 已知中药成分中研制新药 改造已知生物活性成分结构研制新药 市售中成药改变剂型 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处方开发新药 医院研制的内部验方中开发新药,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医学治病特别强调理法方药,其处方是在辩证论证思想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治法,选择恰当的药物配伍而成。君、臣、佐、使(主、辅、佐、使)是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也是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一个完整的中药处方,由下列4部分药物组成。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 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 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

12、君药。,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佐药:有三层意义,一是佐助药,能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药物。 佐药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使药:有两层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起到向导作用,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膝为引;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以使性味归经不同的药物能够协同作用,如麻黄汤中的甘草。,例方一,牛黄解毒片【处方】 牛黄 大黄 黄芩 石膏 冰片 雄黄 桔梗 甘草【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

13、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处方分析】 方用牛黄、大黄、黄芩、石膏为君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以冰片、雄黄解毒清热、消肿为臣;佐以桔梗清利咽喉;使以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例方二,复方丹参滴丸【处方】丹参 三七 冰片【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冠心病之心绞痛证属气滞血瘀者。【处方分析】 方用丹参为君药,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三七化瘀通络止痛为臣药。冰片芳香开窍,通阳定痛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中成药的组方原则,在组方中,每个中成药(或方剂)君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简单的中成药中,臣、佐、使药三者则不一定均有。若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

14、即可奏效。君、臣药无毒烈之性,便不须要加用佐药。主病药物能至病所,则不必再加引经的使药。,中成药的组方特点,按配伍原则组方 按现代科学组方:是根据药物化学成分, 动物实验结果,或有关报道资料,经临床 验证,研制而成。,以成药来源命名:以该方的原始出处命名。 如金匮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 济生肾气丸源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以成药组成命名:将该方的全部组成药物为命名依据,多为药味较少的小方。 如良附丸,由高良姜和香附组成;茵栀黄注射液,由茵陈、山栀和黄芩组成。有的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磁朱丸。还有的是以组成药物的比例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中成药新药用此法命名的也不少如板蓝根冲

15、剂、银黄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成药的命名,以成药功效命名 如养血安神糖浆指其养血安神之效;理中丸指其有调理中焦脾胃之功;逍遥丸治肝郁气滞、胁胀烦闷等症,服之病去,有逍遥之乐;失笑散治血淤腹痛,药到病除,病者不禁欣喜失笑。以主药和功用命名 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有散风解表之功;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藿香正气丸以藿香为主药,治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之症等;三七伤药胶囊以三七为主药,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中成药的命名,以成药性状命名:以成药制成后的性状特点为依据 如云南白药(白色粉末)、紫雪丹(色呈深紫,质松如霜雪) 、小金丹(原用金箔包衣) 、一捻金(金黄色 粉

16、末)、桃花散(粉红色粉末)等。 以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命名 如十滴水、九分散、七厘散、 五粒回春丹等,都是指一次 服用的常用剂量,并提醒用 药者注意用量,多为毒剧药; 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 茶调散,以清茶调服。,中成药的命名,以所治病名命名 此命名方法比较直观,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的中成药多采用所治病名命名。 如鼻炎康(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便秘通(治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和脾肾两虚型便秘);肾炎舒片(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炎引起的水肿、腰痛、头晕、乏力等症);感冒灵冲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症);通心络胶囊(用于中医络病)等;如寒喘丸,主治肺寒哮喘

17、;白带丸,主治赤白带下。,中成药的命名,以中医术语命名 此类命名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特色。如百合固金丸,肺在五行中属金,百合固金丸功效实为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又如导赤丹,赤在五行中与心对应,此丹能引导心火从小便而去,故名;其他如补中益气口服液、泻白丸、养血归脾丸、金水宝等皆属此类。 按成药产地或成药中主药产地或生产企业命名 如云南白药、沈阳红药贴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中成药的命名,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还有华佗再造丸也属此类命名。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 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

18、从中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此类命名方法,如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蓝苷片即属此类命名。,中成药的命名,是指中药材经过加工而 制成的制剂类型。在选用中成药的剂型时, 应对患者的病情、体质 认真分析,并根据剂型 的特点,加以合理选用, 充分发挥临床疗效和使 用效果。,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剂型,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剂型种类繁多。1985年药品管理法颁布后的近20年来,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成药研究、剂型改革、新剂型开发、速效高效中成药的研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中成药剂型达40多种,常用的有10多种。,中成药剂型,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

19、物加适宜的赋形剂如水、酒、药汁、醋、蜜等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具有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传统剂型。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八珍丸;亦有用于急症的,如安宫牛黄丸等。临床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丸剂,1.水丸:又称水泛丸,是指药材细粉用水(或用黄酒、醋、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水丸与蜜丸比较具有溶散快,显效速,体积小,易吞服,成本低等优点。 2.蜜丸:系指药材的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具有崩解与吸收缓慢,作用缓和,成本高等特点。多用于治疗慢性或需要滋补的疾病。 用水和蜂蜜兑合做黏合剂的叫“水蜜丸”。,3.浓缩丸:系

20、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具有含药浓度高,服用剂量小等优点,但崩解较慢。多用于水丸改型。4.滴丸:是指将药物与基质(聚乙二醇、明胶)加热熔化混匀后,用滴制法制成的剂型。具有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质量易控制、重量小、含药量准、质量稳定等优点。其不足是含药量低、服用量大。,丸剂,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根据临床用途不同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两种。内服散剂有研为极细末直接冲服,如参苓白术散;有研成粗末,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用,如银翘散。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撒布或调敷患处,如金黄散、冰硼散

21、等。散剂的主要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使用,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节省药物,易于贮藏保管等。缺点:口感不良、服用较困难、易吸潮。,膏剂 根据医疗要求和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煎膏剂、 软膏剂、硬膏剂三种。 1.煎膏剂是将配方药物用水煎煮,去渣,经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的稠厚状半流体内服制剂。以滋补作用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又称膏滋。具有浓度高、体积小、口感好,便于服用、易于吸收、疗效迅速等特点,又因含有糖或蜜而营养丰富,具有滋补、润肺作用,较适合久病体虚者长期服用,如益母草膏、二冬膏等。,2.软膏剂又称油膏、药膏,系用适宜基质(植物油、蜂蜡、乳胶剂等)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外用制剂。多用于皮肤

22、或黏膜,具局部治疗作用,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疾病。 3.硬膏剂又称黑膏药,是主要用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再与铅丹化合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制剂。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等疾病。橡胶膏剂:基质为橡胶,药材提取物与之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固体剂型。,栓剂是药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后制成供人体不同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按使用腔道不同,可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三种。具有比口服给药快,药物利用度高,且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可防止药物的变化和减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减少对胃的刺激等优点。,丹剂是指用水银、芒硝、雄黄等矿物加热烧制而升华或熔合炼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

23、丹剂多外用,是中医治疗疮疡等症的主要药物,特点是用量小,药效确切,可直接使用于疮面,也可制成药条、药线或外用膏剂。传统的丹剂并非指单一剂型,除上述丹剂外,尚有典型的散、丸、锭剂等亦称为丹的,而且这些丹往往是疗效较好的内服药,如紫雪丹、仁丹、五粒回春丹等。,酒剂也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是 用白酒或黄酒,通过冷浸或热浸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浸出所制得的澄明的浸出液。酒剂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奏效迅速的特点。酒本身可以温通血脉、散寒,故用散寒除湿、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药物制成酒剂则效果更佳。强壮滋补药也可采用这一剂型,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 对于有酒精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酊剂是将药材

24、用酒精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片剂是将药物加工、粉碎、提取、混合后,加入适当的赋形剂混合压制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具有体积小、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贮存、疗效比丸剂快、成本低廉、便于现代化生产等优点。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需要,可将其做成包衣片(外包糖衣、薄膜衣或肠溶衣)及不包衣片(素片)。糖衣片可掩盖不适臭味、苦味等,很受人们欢迎,如首乌片、复方丹参片、晕复静片等。另外,中药片剂还有口含片、泡腾片。,胶囊剂是指将药物装于空胶囊或将药物密封于球形、椭圆形的胶丸内制成的制剂。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胶丸)和肠溶胶囊剂。胶囊剂具有外观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分散快,吸

25、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等优点。,颗粒剂颗粒剂是近二十年来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媒提取浓缩成稠膏,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如淀粉、糊精、糖粉等)或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服用时用热开水溶解冲服。按其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颗粒剂有体积小、含药量大, 疗效迅速、口感好、药味小, 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如板兰根颗粒剂。,糖浆剂是将药物分别煎煮提取药液后去渣,再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蔗糖制成的液体制剂。一般糖浆剂中含糖量60%-65%。糖浆剂的特点是味甜可口、吸收快,便于服用,慢性病患者和儿童服用尤为

26、适宜,也比较适于制备滋补药。,注射剂也称针剂,是将药材经过提取、精制,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配置成灭菌溶液,供皮下、肌肉、静脉等注射使用的一种制剂。它具有吸收快、显效速、剂量准确、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而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适合于多种疾病,尤其对急救、神志昏迷和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更为适宜。常用的注射剂有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口服液(合剂)是在汤剂和注射剂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药 材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 制成,以无菌操作法灌装于安瓿内的内服液体制 剂,单剂量灌装者称口服液。口服液具有剂量小、口感好、服用方便、吸收快、奏效迅速、疗效好

27、、便于携带贮存等优点。一般加有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中成药剂型,其它剂型 除上述常用剂型外,中成药剂型还有胶剂、锭剂、茶剂、露剂、油剂、灸剂、熨剂等多种剂型,有的现代已不常用。,中成药的保管,1.药库、药店、药房等单位保管中成药 做好进出库收发登记手续。了解中成药贮存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及其 原因。若发现有变质现象,原则上不能用。保持药柜、药架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微 生物污染。,中成药的保管,1.药库、药店、药房等单位保管中成药加强药品检查。入库贮存中成药要检查包装是否 完整,有无渗漏、潮湿、发霉及包装破损等。如 有问题,经加工整理后仍不合格者,不宜贮存。加强温度、湿度管理。若柜内温度、湿

28、度高于室 内,或药库内温度、湿度高于室外,应适当打开 柜门、库房门通风;反之则应紧闭柜门、库门, 尽量少打开。必要时,可在柜内、库内放吸潮剂。,中成药的保管,1.药库、药店、药房等单位保管中成药分类贮存。内服药、外用药分开贮放;剧毒药、贵重药单独加锁另放;怕光药避光贮存;怕热、怕潮药放阴凉、干燥处;一般药亦宜放阴凉、干燥处。看清批号、有效期,做到先生产的先使用,严防过期失效。过期药品未经检验许可,不得发放使用。,中成药的保管,2家庭个人保管中成药要放在妥当的地方,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及防备小儿误拿误吃误用。剧毒药尤应妥善存放。已经启用的瓶装成药应注意按瓶签说明保管(如加盖、防潮等)。注意检

29、查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以免使用过期药品或引起中成药浪费。,中成药的保管,2家庭个人保管中成药注意有无发霉变质现象。遇有变质,不得应用。贮放中成药一定要有标签,写清药名、规格, 切勿凭记忆无标签存放。对名称、规格有疑问的药,切勿冒然使用,以 免发生意外。,中成药的保管,2家庭个人保管中成药糖浆剂、口服液、合剂等易发霉、发酵变质的药,开后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最好放冰箱内,并尽早用完。遇有变质,及时扔掉。有时液体药剂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能使所装瓶炸破,应多加注意。瓶装成药用多少取多少,以免污染。对瓶装液体药更应注意,只能倒出,不宜再往回倒入,更不宜将瓶口直接对嘴服药。,中成药的鉴别,方法:主要采用

30、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两类方法 例:六一散的鉴别【处方】 滑石粉 600g 甘草 100g 【性状】 本品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 手捻有润滑感。,中成药的鉴别,例:六一散的鉴别【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块片状,无色,有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2g,加盐酸1ml、氯仿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中成药的鉴别,例:六一散的鉴别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各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

31、, 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 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斑点。,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特点: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中成药与汤药的对比,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的组成是

3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而设方遣药,不同的成药有其不同的功效与主治范围,选用时必须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否则轻则造成浪费药品,重则贻误病情,以至引起不良后果。 要想合理选用中成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药证相符 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是通过“证”的形式表现于临床,通过辨证去认识疾病的病理基础,进而立法、选药。例如感冒属“表证”,中医采用解表法(解表药)治疗。有些患者自购成药服用,由于不加辨证(辨其寒、热)。而将适用于风寒表症的辛温解表类成药用于风热感冒,或将适用于风热感冒的辛凉解表类成药用于风寒感冒,结果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加重。 再如瘀血阻滞不宜再

33、用收敛止血的中成药,痰多咳嗽不宜再用敛肺止咳中成药。,1.药证相符 通常情况下,中成药并非是固定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的特效药,应该辨证用药。例如,因夏季着凉所致呕吐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水);若因食积内停引起的呕吐,则成选用保和丸;如因脾胃虚弱产生的呕吐,宜选用香砂六君丸。在辨证基础上可以异病同治。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乃至高血压病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者都属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均能取得治疗效果。,1.药证相符 中药注射液也要辨证使用。如对冠心病(CAD) 病人伴有高血压,肺心病伴有呼吸系统急性感染痰多者,病毒性心肌炎伴有表证发热者等虚中挟实者,使用生

34、脉注射液宜慎重!说明临床使用中成药要以中医辨证为依据,不能完全按西医病名,对号入座。要想达到最佳疗效,必须做到这一点!,2.剂型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成药剂型,方能产生良好疗效。 通常情况下,中成药多以口服剂型为主。近年来,结合药效与临床,开展中成药新剂型的改进、开发、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既方便了应用,又提高了疗效,受到了医患双方的欢迎。,3.配伍用药 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固定,都是针对某一证型疾病最一般的表现而设计的,但在临床上,患者的具体表现却不尽相同,如同为风寒感冒,有的以咳嗽为主,有的以发热头痛为主,因此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具体病证,除通过辨证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外,有时还可

35、配伍其他药物,以期获得更佳效果。,(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1.功效相近似的中成药配伍使用,以扩大治疗范围 或增强疗效。 如治疗胃热牙痛、口臭咽痛用牛黄解毒丸加清胃 黄连丸;治疗心火舌肿、尿赤用牛黄解毒丸加导 赤丹;治五更泻用四神丸加理中丸;治疗胃下垂、重症肌无力、低血压等可用补中益气丸加归脾丸。,(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 2.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使用,可补充和提高治疗 效果。 如外感风热而咳嗽明显者用银翘解毒胶囊加通宣 理肺丸;受寒腹痛而腹泻较重时,用附子理中丸 加六合定中丸;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兼消化不良 者,用八珍益母丸加香砂枳术丸;小儿伤风咳嗽、 痰多明显时用小儿百寿丹加白金丸。,(

36、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 3.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中成药配伍使用,使彼此相互 制约,减少偏性或副作用。 如用青娥丸治疗肾虚腰痛,因方中有杜仲、补骨 脂、胡桃肉等温肾助阳之品,久服易有升火之弊, 故可加服二至丸以补肾阴,而纠温药之偏。,(二)中成药配伍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可将中成药配伍中药,以增强疗效,常见有以下几种配伍。 1.中成药与汤药配伍。 例如,一些贵重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等,在服用时就可以配伍清热解毒凉血之汤剂同服,以利于服用和增强疗效。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报道:有人以云南白药胶囊配伍六味地黄汤,再加其他滋阴补阳药合用治疗白血病,获得满意效果。,2.中成药与药引配伍。 如活络丹、醒消

37、丸、七厘散用黄酒送服;附子理 中丸用姜汤送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用淡盐 水送服;清热导滞的至宝丹用焦三仙煎汤送服等。,(二)中成药配伍中药,(三)中成药配伍西药,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中成药配伍西药应用的机会将不断增加。而中成药和西药分属两个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两者合用自然要产生很多新问题,有利有弊。,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注意中成药名称与功效 中成药品种繁多,在药名上颇多近似而易混淆者,而且不能从药名上去揣测其功效,才不至于误用 误治。 例如:有人误将用于筋骨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挛的“人参再造丸”作为补药;将驱蛔消积的“肥儿丸”当成小儿滋补品。,中

38、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注意用药剂量与次数 用法:内服,外用 用量:以年龄、药效等为影响要素。通常每日2-3次,少数是每日1次;1次用量则视 剂型而不同。应遵守剂量规定或遭医嘱。 凡含有剧毒药如番木鳖、朱砂等成药更应遵守 剂量规定或遭医嘱,不应擅自增加用量,也不能 无端减少用量。,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注意用药剂量与次数对小儿和老人用药,更宜注意。10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差不大10岁以下至5岁,可用成人药量的1/2 5岁以下至2岁,可用成人药量的1/3 1岁以内婴儿可用成人药量的1/4(毒性、剧烈性药不在此例)一般以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给药的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通

39、常口服药于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2-3次/日)。,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注意精简用药 单用中药(中成药)或西药能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合用的效果若不比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优越,就没有合用的理由。如有一定的指征,确需中西药物合用,也应以尽可能少的中西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滥用和浪费。中西药合用,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加服某些药物(中药或西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4.注意用药禁忌与不良反应禁忌:1)饮食禁忌 2)妊娠禁忌 3)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1)毒副作用 2)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原因:1)剂量过大 2)用药时间过长 3)炮制或工艺不当 4)剂型不当 5)配伍不当 6)辨证不当 7)误用成药 8)过敏体质不良反应防治:1)辨证论治 2)注重炮制 3)配伍合理 4)讲究工艺 5)加强监管 6)注意过敏史 7)严密观察用药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