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病病例报告规范和管理要求,性病病例管理要求,内容概要,性病病例报告背景,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1,2,3,一、性病病例报告背景,(一)政策背景,性病是指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1986年9月15日,原卫生部下发性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监测病种为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1991年8月12日,原卫生部下发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明确性病包括8种: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2006年5月19日,原卫生部下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报告病种:艾滋病、淋病、梅毒;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们政府决定按照按照乙类、丙
2、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2008年1月1日起,国家CDC性病控制中心印发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 ,性病监测和报告病种由8种调整为5种;5种性病病种均要求网络直报,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性病报告病种五种,乙类传染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二)疫情概况,全省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数均位居全国第2。梅毒和淋病的报告病例数在全省甲乙类传染病中分别位居前第1和第3。,“十二五”期间五种性病流行趋势图,全省2015年5种性病报告病例数、构成及与2014年比较,2015年梅毒分期/分类构成比,一期:4846例二期:5711例三期:290例胎传:41例隐性:22756
3、例,I期:II期比为0.85:1,2016年1-3季度全省性病疫情概况,2016年1-3季度全省梅毒分期/分类构成比,一期:二期=0.91,二、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一)梅毒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诊断原则: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三者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梅毒的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皮损: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TRUST阳性,TPPA/TPHA/TP-ELISA阳性疑似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硬下疳、 腹
4、股沟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未做TPPA/TPHA/TP-ELISA,未做TP暗视野检查,诊断要点:硬下疳,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形性皮损,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等: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TRUST阳性,和TPPA/TPHA/TP-ELISA阳性疑似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形性皮损,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未做TPPA/TPHA/TP-ELISA,诊断要点:多形皮损,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确诊
5、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和TPPA/TPHA/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异常,VDRL或FTA-ABS阳性;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疑似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未做TPPA/TPHA/TP-ELISA,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
6、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和TPPA/TPHA/TP-ELISA阳性;和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无异常疑似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未做TPPA/TPHA/TP-ELISA,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二期梅毒表现;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三期梅毒的表现。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实验室检查皮损或胎盘检查: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4倍(2个稀释度)
7、,其中滴度低者需随访;和TPPA/TPHA阳性疑似病例病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二期梅毒表现;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三期梅毒的表现。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实验室检查RPR/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4倍(2个稀释度),未做TPPA/TPHA,应取婴儿静脉血,而非脐带血检测,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病例按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进行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复诊与随访者不报告。,梅毒病例报告要求,新生儿静脉血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TPHA、TP-ELISA、TP-R
8、T等,下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下同)阳性且其滴度高于生母4倍及以上,作为胎传梅毒报告。新生儿静脉血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但其滴度低于生母4倍,随访3个月后滴度升高者,作为胎传梅毒报告。 出生6个月后若未转阴,始终维持在低滴度水平,应每3个月检测TPPA 至产后18个月,若 TPPA 转阴,可排除感染,否则,可以诊断先天梅毒。(若抗体来自母体,非梅毒螺旋体抗体一般出生后6个月转阴,梅毒螺旋体抗体一般出生后15个月转阴),胎传梅毒报告要求,无症状的胎传梅毒。筛查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与体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
9、原血清试验阴性者。筛查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与体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阴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者。,以下情况不做隐性梅毒病例报告,筛查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与体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经询问病史,过去有明确梅毒诊断史,经过规范治疗者。献血员梅毒检测阳性者不作病例报告,应转诊以进一步确诊。术前、孕产妇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不作病例报告,应由有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生进一步确诊。,以下情况不做隐性梅毒病例报告,督导考核发现:全省性病病例报告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国家对我省四市14家医疗机构性病疫情报告和规范化诊疗服务工作现场督导,疫情报告、临床诊疗、实验
10、室检测仍存在一些问题,梅毒病例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1.分期错误:医疗机构住院部各科室将入住院、术前病人梅毒血清检测双阳者的隐性梅毒错报为一期梅毒,或二期梅毒。判断方法:一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多于二期,提示可能存在隐性梅毒错报问题。解决方法:尽快核实,发现问题,订正诊断。在传报卡“备注”栏目中填写如下内容: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结果(包括滴度):如RPR阳性,滴度116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结果:如TPPA阳性临床特征表现:如硬下疳、梅毒疹等报告科室,26,2015年全国各省梅毒核查准确率情况,27,我国梅毒报告准确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1-2015年全国梅毒报告病例准确率%,2.认识错误:以非梅毒螺
11、旋体血清试验滴度高低来进行报病:个别地区以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如RPR,或TRUST)的滴度作为后天梅毒病例诊断和报告的标准,错误地认为RPR或TRUST滴度在18以下(包括14、12、11或原倍滴度)者不报病,仅滴度在18及以上者才需要报病。,3.过度报告:单阳病例报病处理方法:单阳病例暂不报病,13个月后随访复查,符合报告标准者报病,不符合者不报病 4.重复报告:病人多处就诊,医疗机构作为“首诊病例”进行报告。处理方法:督查接诊医生询问该病例是否既往已诊治过梅毒,如果既往已诊治,则不需报病。复诊记录备注:*年*月*日在*医疗机构确诊为*梅毒,防保人员加强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防保人员审核报
12、卡质量,当好“守门员”角色常规内容:报卡填写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特殊内容:对于非皮科(尤其是住院部)医生报告的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主动询问报卡医生:该病例是否有临床表现,如硬下疳、梅毒疹等。如无临床表现,则应为隐性梅毒,防保人员将报卡返回填卡医生,填卡医生订正诊断该病例是否既往已诊治过梅毒,如果既往已诊治,则不需报病审卡时要做好书面记录,疾控机构加强网络审核和现场核查,CDC/皮防治机构网络审核与现场核查如果发现某医疗机构报告一期梅毒病例数多于二期,提示可能存在梅毒分期错误问题,需及时到该医疗机构现场核查:访谈相关诊疗医生、检查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或病案室已存档的病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重点
13、关注非皮科门诊和住院部报告的一期、二期或三期梅毒病例。这些病例是否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如无,则为错报(隐性梅毒错报为一期或二期)反馈医疗机构:填写订正报卡,网络订正报告,或网上删除。,(二)淋病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确诊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男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宫颈炎,其它表现实验室检查:男性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临床标本淋球菌培养阳性。疑似病例病史:性接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男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宫颈炎,其它表现实验室检查:未开展,淋病的诊断标准,病例分为疑似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仅报告以前未做出
14、诊断的首诊病例,复诊与随访病例不报告。淋球菌培养或涂片(男性)阳性者可作为报告依据;核酸检测阳性者应同时符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或淋球菌培养或涂片(男性)阳性,才能报告。,淋病病例报告要求,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5-2003),(三)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殖器、肛门部位的赘生物损害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殖器、肛门部位的赘生物损害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或HPV DNA检测阳性,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每例尖锐湿疣病人只报
15、告一次,复发和随访病例不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阳性,或HP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不报告。,尖锐湿疣病例报告要求,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 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6-2003),(四)生殖器疱疹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原发性、复发性,肛门生殖器部位的水疱、糜烂、溃疡、结痂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原发性、复发性,肛门生殖器部位的水疱、糜烂、溃疡、结痂实验室检查:细胞学检查阳性,或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或单纯疱疹病毒培养阳性,生殖器疱疹的诊断标准,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仅报告以前未做出
16、诊断的首诊病例,每例生殖器疱疹病人只报告一次,复发和随访病例不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HSV-2)血清抗体阳性者不报告。,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要求,(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暂无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进行诊断。,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男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宫颈炎,其它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或细胞培养阳性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无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或细胞培养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
17、断标准,病例分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复诊与随访病例不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报告要求,三、性病病例管理要求,(一)病例报告管理要求,按照国家要求,传染病报告管理原则是属地管理。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是性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做出性病诊断的具有性病诊疗资质的医务人员是性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性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按照规定报告性病疫情,不得隐瞒、谎报、缓报、误报疫情,并做好五种性病的资料汇总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性病诊疗机构、各级性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人员要严格管理网络用户账号与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发现帐号、密
18、码泄露或被盗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泄露性病病例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医务人员按要求做好性病病例主动随访工作。,随访要求:应尽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随访者进行复查和判愈,并作好记录随访的次数、频率时间长短等应依据不同的感染而定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后随访23年,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晚期梅毒患者随访时间至少3年。淋病应在治疗结束47天后随访,判断是否治愈。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疗程结束后2周左右;对于女性患者,建议在治疗后34个月再次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二)病例随访管理要求,开展性病诊疗服务并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推荐方案及时
19、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提供治疗,并为其婴幼儿提供必要的预防性治疗、随访、梅毒相关检测服务等。对确诊的胎传梅毒的患儿根据国家推荐治疗方案给予治疗或者转诊。,孕产妇梅毒病例的管理,一、孕产期保健及咨询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结合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梅毒预防与母婴传播的咨询服务,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二、检测与诊断孕前检查和产前保健进行梅毒血清学的筛查;两类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均为阳性方可诊断为梅毒感染;三、治疗妊娠早期:治疗孕妇梅毒的同时,避免胎儿感染;妊娠中晚期:使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痊愈。梅毒感染孕妇应接受全程足量的规范治疗。,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1
20、.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2.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二)替代方案。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天;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梅毒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管理,预防性治疗的对象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
21、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双臀肌肉注射。,先天梅毒病例的管理,一旦诊断,应立即给予全程规范的治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需要对先天梅毒患儿做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梅毒感染。,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方案(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1次注射(分两侧臀肌)。(二)脑脊液异常者。 水剂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注,连续1014天。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特殊病例随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每3月复查1次;连续两次呈阴性,且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除外梅毒感染。任何一次血清学检测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者,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为先天梅毒。6个月后若未转阴,始终维持在低滴度水平,应每3个月检测TPPA 至产后18个月,若 TPPA 转阴,可排除感染,否则,可以诊断先天梅毒。(若抗体来自母体,非梅毒螺旋体抗体一般出生后6个月转阴,梅毒螺旋体抗体一般出生后15个月转阴),贯彻落实,落实分级培训方案,加强院内培训工作医疗机构防保医生严格把关,县市两级疫情管理员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有效的会诊、转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