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266550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陈玉荣 人类诞生就和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思索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历史。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到人类生存、生产环境的优劣,关系到自然界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遵照古圣先贤的教诲,礼敬生命,感恩自然,与一切有情无情物种和光同尘,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把握人与自然关系趋势走向,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可靠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工程,也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历史必然。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关系。恩格斯

2、说过:“人类历史,首先 应该是一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历史,然后才是别的什么”。人类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在客观上形成了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是自然界上最基本的关系。 人来自自然。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 150 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 45 亿年,在极其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直到 30 亿年前,地球才出现生命,然后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类,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距今 400 多万年前,地壳变动,森林减少,森林古猿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由于环境和身体结构的变异,逐渐 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3、。到距今大约 200 万年前,直立行走并且能够创造和利用工具的古代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把它们称为直立人。人的进化主要靠劳动,随着劳动活动的日趋复杂,劳动工具的逐步革新,劳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意识逐渐增强,人类也就逐步进化成现代人。由此可知,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在和自然界交互作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离不开自然。首先,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大气、水、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大气和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土壤,人类就没有食物,同样无法生存。其次,人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没有自然,人类就没有了劳动对象,也没有了能源和资源,实践活动无从开展,人类与自然的关 系生死攸关,珍惜自然,就

4、是珍惜人类自己,善待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人类从自然中走来,并永远离不开自然而独立存在。 人和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由自然养育,在客观上形成了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现在的自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留下人类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不断地否 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自然界又竭力地反对这种否定,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

5、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自然内部的失衡,人类社会的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同时,自然带给人类的,既有福祉(如资源、能源),也有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这就要求人类,既要科学地利用自然,也要与多种灾害作斗争,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圣贤把世间物种包括植物、矿物称为无情物种,要求对无情物种要与对有情物种一样,具有同情心、恭敬心,也就是孝顺心。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决定着人类在面对自然时应当采取当和则和,当斗则斗,趋利避害,兴利除弊的态度。如果过度强调统一性,就会丧失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如果把对立绝对化,企图一味盲目地去改变自然,就会适得其反

6、,得不偿失。 人和自然关系最重要的是和谐。从相对意义上讲,有平衡才有稳定,有稳定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持续发展。自然界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影响,较大的会造成失衡,严重的会造成破坏。造成自然界变化的,一是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结果可能是进化,也可能是退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二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符合客观规律,就能改善自然,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因此,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自然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自然界内部的平衡。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及趋势。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史的,动态的关系,它随着人类

7、的诞生而建立,随着人类及自然界的发展而发展,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对于我们预测人与自然关系未来走向,掌握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十分重要。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纵观历史,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已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时代,为时上百万年。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域中生存和发展。原始社会,人使用木器、石器、骨器等工具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资料,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十分微弱,人类基本上受自然环境的主宰,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这是人类依赖自然的蒙昧时代。第二阶段是农业时代,为时两万年。农业时代的特点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8、关系开始产生了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人类开始使用铁器,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 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环。但总体上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处在统一和相对平衡的时代,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初步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时代,为时 300 年。人类逐渐摆脱了自然的主宰,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使自然环境更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改善的深入,人类在自然面前开始自信起来,甚至走向自然的对立面,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凡是人的需要都应该得到满足,结果激化了人与自

9、然的矛盾,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爆发了全球性的生态 危机和环境危机,恶化本已脆弱的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展到当代,人由弱势变成了强势,由被动变成了主 动,对自然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使得自然由“温和的自然”变成了“凶恶的自然”,频频向人类施以报复,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十大生态危机,即:森林锐减、气候变暖、湿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水污染、空气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森林植被的减少,全球荒漠化土地已达到 3600 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 1 4,而且还以每年 5 7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缩小, 110个国家, 9 亿人

10、口受到灾害。由于森林锐减和湿地退化造成淡水减少,已形成了世界性水荒,全球 60%的陆地淡水资 源不足, 100 个国家严重缺水, 1 3 的人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之中。而在我国,2005 年,七大水系中,四类以上水质占 59%,其中 27%为五类水质,基本上丧失了使用功能。全国 75%以上的水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劣五类水质的湖泊占 43%, 1 4 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更有 4000-5000 种植物, 258 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当前,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呈现出了掠夺性,在改造自然时呈现出了盲目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因而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紧缺,自然环

11、境的恶化。这些问题导致人类的生存 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坏,发展的道路越来越狭窄,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未来正确的走向。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维度。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有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科学发展观主张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平等的一员,只有所有成员共生共荣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只有建 立起真正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要

12、建立科学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首先必须要感恩自然,慈 心于物,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与自然两者中,人类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发展趋势取决于人对自然的态度,准确定位人与自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自然哺育着人类,因此,大自然是人类之母才是我们应该建立起的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伦理观,把大自然看作是人类的母亲,学会感恩于她,母亲是神圣的,大自然也是神圣的。如果这个世界真有神的话,那么这个神就是自然;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众多神的话,对人类来说,最灵、最大的神就是自然。人类只有在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只有在自然的哺育下才能成长。人类要健康 、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把自然当作

13、母亲之神去尊重、去敬畏、去感恩。其次要学会孝敬自然,把自然当母亲这种科学的伦理关系建立后,人类要做的就是孝敬自然。第一,还是要从重新认识自然开始,有了科学的自然观,才能进一步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的社会实践更加理性,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协调,使自然的生态保持平衡,为人类的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铺就环境条件和奠定物质基础。第二,要关心自然的健康,聆听自然的心声,时刻记挂着自然给予的慈爱, 思考如何才能让自然健康发展,不要一味的向自然索取,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消耗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要学会开源节流和反哺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工程建设就是人类反哺自然最重要

14、的方式。第三,要顺应自然,按自然发展客观规律去规范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人在慈心爱物方面,有很多真诚教诲,今人应当记取。如“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不可“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都是礼敬生命,感恩自然的具体要求。从心底真正承担起人与自然健康发展的责任,本质上也意味着人类自身发展走 向全面和成熟。感恩自然、孝敬自然绝不是回归到受自然支配,唯自然为上的原始社会,不是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自然中心主义”,而是要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重新审视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统筹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使

15、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完美和谐的高度。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及趋势,我认为就是由依赖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改善自然 -感恩自然 -孝敬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人们的生态理性和德性的高度而决定演变过程的长短。感恩自然、孝敬自然将是建立全新人类文明,实 现自然永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孝敬自然要有真行动。笔者在对不少地方的绿色经济调研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满目绿色 的惬意之感。这是因为不少地方的人民饱受风沙盐碱之苦后,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几十年成为老百姓的习惯,才换来了这一成果。每当笔者看到每年植树节栽了不少树,但成活率很低,感到很痛心。 关于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古代的儒、道、佛三教都

16、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论述。儒学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庸中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进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焉。”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皈依,达到“天地与 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把“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佛教则倡导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善待他物,就是善待自己。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的教益是,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孝敬自然。 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7、需要实行由漠视自然到孝敬自然的转变,由掠夺性开发到科学利用的转变,由单纯利用到加强保护的转变,由单一的汲取到双向给予。简言之,就是要从改造自然向改善自然转变,要学会感恩自然, 孝敬自然,学会在发展中回报自然。 要确立科学的自然观。首先要认清自然界的三个特性:第一是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不仅宇宙间各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而且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第二是自然界的先进性。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第三是自然界的前提性。人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自然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另 一方面,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我们有责任努力唤醒那些仍沉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