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 常委会班子 2018年度 专题 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发言提纲 范文 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写好总结是秘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职责,是“笔杆子”必备的基本功。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 一、总揽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
2、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古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话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二
3、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 ?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六听”就是全方位去听,意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情况。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
4、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剪切粘贴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 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君不见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部分都用数字在表述。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看现场。 三是“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六听三看三查”是弄清情况的
5、 综合性过程,是总结工作和调查研究的常规过程,其间并无先后程序之分,也无区划界线之别,因人因事因地而宜,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把情况弄清楚。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这是一种高度,是我们经常说的“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度。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
6、”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从每一篇总结报告的写作中追求,更须从长期的学与思的过程中养成。 二、结晶思想 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反映本质特点,找出根本规律,这是撰写总结报告的灵魂。有些总结报告做不到这一点,无思想观点,只是记个流水账。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独创,不是特有,不是仅有,都是些东抄西摘 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
7、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写作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我体会,总结报告包括其他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发展是我们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全党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大的主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是新的主题。我们围绕这样的永恒主题、大主题、新主题,开展工作,搞好总结,从实处着力,
8、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总结效应。 二是题材上创新。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 近社会需求。只有这样的题材,才有总结的更大价值,更大作用,更大效果。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因为重大题材大都与党委、百姓和社会相关联,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从小。 三是支点思想上创新。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可惜常被忽略)。
9、支点思想要具有“三从”、 “三性”:从战略上产生,从全局中产生,从长远处产生;要具有本质性、规律性、指导性。 四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 五是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 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三角形圆柱形立交桥形
10、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 六是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 +时间 +内容 +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太刻板了、太枯燥了、太机械化了。创新就是改变。我的做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 七是语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 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用”。总结语言大可不必“文采飞扬”,大可不必“咬文嚼字”,大可不必“引经据典”,更不可言过其实、夸大其辞。总结报告要有妙语,“文无妙语不出手、语不惊人继续整”,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