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受到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日趋增多。 国内外大多有研究证明了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缓冲焦虑的机制而对心理健康起到保护的作用。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社会行为结果进行推断和解释原因的过程。个体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究其原因都有不同倾向的归因,倾向于内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努
2、力能控制事情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的后果,倾向于外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命运、运气等因素对行为后果的影响。 韦纳认为内外控的归因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外控者相比,内控者更注重自我对事件的控制能力,是社会适应的良好表现。 利用对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联系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整体心理状态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二、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含论文提纲)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研究 自尊水平 对 归因 方式 的 相关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主要包括内容: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 自尊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2.2 归因
3、方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1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 思路 3.1.1 研究模型 3.1.2 研究假设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方法 四、 数据分析 4.1 样本的基本情况 4.2 人口统计学因素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3 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五、 结论和建议 5.1 假设结论 5.2 研究结果 5.3 研究不足 5.4 提出建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研究采用量表作为问卷,对杭州地区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 Rosenberg 的 SES 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自尊水平进行测量。同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 MMCS,共
4、48 题,包含两个维度,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 24 题与人际关系 24题,从这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进行测量。 调查对象确定为江浙沪地区的本科大学生群体,分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镇乡村不同群体,计划有 400 名大学生进行上述量表的问卷调查。 结合两个量表的数据,使用 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同时结合人口 统计学变量,对不同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的差异情况。 四、参考文献 1 赵莹 , 吕勇 , 吴国来 . 大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9, 7(1): 67-70 2 田录梅 . 不同归因方式的诱导对自尊不同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 .
5、心理学发展与教育, 2003, 4 (1): 62-65 2 3 王纯 , 张宁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14 (6): 629-631 4 窦温暖 , 王敬群 , 邵淑娟 . 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 . 江西教育科研 , 2007, 6 (3): 57-59 5 张晓宏 . 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特点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 心理科学 , 2006, 29 (6): 1474-1476 6 袁莉敏 , 张日 . 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7, (2): 111-115
6、 7 张索玲 , 张丽华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9, 17 (3): 327-329 8 罗钟桓 , 关铁峰 , 王丽敏 , 王秀丽 .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与自尊、应对、归因关系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 16 (4): 364-368 9 贺小华 , 张建育 .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 28 (1): 71 - 73 10 陈舜蓬 , 陈美芬 . 研究生归因风格极其与自尊的关系的研究 . 心理科学 , 2010, 33 (1): 201-203 11 高丽
7、, 张向葵 , 田录梅 . 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0, 18 (1): 111-113 12 陈娟,雷丹 . 自考生自尊与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12 (3) 13 张妍 , 张瑞娟 , 许芳 , 赵凌燕 . 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14(5): 513-516 14 Turner LA, Pickering S, Johnson RB. The Relationship of Attributional Beliefs to Self-
8、esteem. Adolescence, 1998, 33: 477-484 15 Joseph C, Patrick CL, Fiona D.The Impact of Hope, Self-esteem,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on Adolescents School Grade and Emotional Well -be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7, 1161-1178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步骤、时间) 12 月至 1 月 主要完成
9、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并交由导师修改。 3 2 月至 3 月 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完成问卷调查。预计总的调查样本在 200 人左右。 3 月中旬 完成数据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调查结果。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并交由导师修改。 3 月至 4 月 由导师帮助修改指导论文,并最终完成论文成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这里我就将自尊与归因方式联系在一起展开研究。据资料显示,目前,自尊研究有三种理论取向影响最大,即自我决定论、恐惧 应对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自我决定论是有关于人格发展和自我动机行为的一种理论。而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即是成就动机。人际关系理论是从自尊动机的本质为出发点来解释的,就如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的,人类处于社会中就是有归属感需求的,要将自己融入社会,就必定有人际关系的存在。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又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压力也来源于课业与人际交往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是,便以此为切入点,将成就动机与人际关系这两方面的归因方式与自尊的关系联系起来。 国内有关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研究 相对较少,此外,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比如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干部与非干部等的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差异性比较研究更是少有。而实际上,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必然是存在差异的。我就这些群体差异对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影响,从学业成就与人际交往
11、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更多方面完善了这种联系的影响因素。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同时,大学生也是受到了各方面压力的影响,高考的得失、课程学习、人际交往的突出以及就业问题等都是或大或小的困扰。自尊本来就不是先天形成的,它主要形成于 后天的习得,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比如说童年经历、自我定位、未来目标、以及文化水平等。有研究表明,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期望、行为、自评以及对他人的评价都有着重要影响。自尊与归因方式理论的提出,对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完善作用,从中发现的问题都会有针对性的一一解决。并且可以以此对当前的状况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对推进国民心理素质的提高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