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社会领域也相应地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新趋势,诸如利益主题多元化、个体主体性的日益彰显以及社会结构分层加速等等,这些新的重要的趋势广泛地显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分层现象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其中,大学生群体因其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独特地位与角色而受到了学界相当的关注。但国内目前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析关注多是个体或一般性 群体,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少。现将笔者能收集到的文献材料做一综述: 首
2、先关于群体的概念:“社会何以为社会”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命题,意思是单个个体如何构成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一般认为,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规模与类型的群体之中。人们通过加入各种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群体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社会通过群体对个体进行社会化过程或施加影响。社会通过群体对个体进行社会化过程或施加影响。所以群体即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由于社会群体的多样性,不同社会学家从不 同的角度对社会群体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有的侧重于社会群体的功能,有的侧重于社会群体的性质。例如,有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群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社会群体包括社
3、会组织,指人类一切社会共同体。从狭义而言,社会群体仅指那些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包括家庭、邻里组织、及各种小团体。”也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群体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集体。它即同个人和社会相区别,又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并且是联系两 者的中介。群体有非常广泛的外延,因此,很难确定一个明显的界限。”综合上述各种观点,我们可以认为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群体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通过持续的社会交往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实现一定目标的集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是
4、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其次关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研究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把社会群体划分1 成不同类型。依据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程度,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依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的,其成员的权利、义务 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受正式规范制约。常见的正式群体时各类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然结合的、组织结构无固定形式的群体。 1932 年,美国心理学家梅耶通过霍桑实验,最早将工作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它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的,以私人方式互动,没有固定规章计划而自愿建成个人关系的小群体,如老
5、乡会,联谊会等,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 然后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各高校中。梁静曾在对大学生非正式 群体客观存在的认识与管理中指出大学生参与非正式群体的情况是当问及“你或你周围的同学加入过非正式群体吗”时有 50.8%的同学表示参加过;当你问及“你所在非正式群体有多少人时”有 34.2%的同学选择“ 2 至 3 人”, 37.3%的同学选择“ 4 至 10 人”,可见现阶段非正式群体规模以小群体居多,人数大多数为 2 7 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界分是与大学生正式群体相比较而言的。饶生来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
6、及其教育干预中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所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与指为国家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禁止或不鼓励、具有随意性且 无规章制度的学生非正式组织。应当指出的是,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多数的并非总是与“非法”或“犯罪”相关,有些非正式群体组织其正面与积极影响远大于其负面作用。例如,各大学普遍存在的同乡会,这些大学同乡会所开展的活动尽管不多,但基本囊括了该地域的所有学生,甚至吸引了不少已毕业的校友和外校同乡学生参加,其主要活动内容为迎接新生,让新生在新的环境中有“家”的感觉,提供学生社交的空间,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就业知识与情感交流等。不论是刚进校门的新生,还是已经熟稔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他们并不缺乏
7、应有的社会判断能力与自立精神 ,之所以选择参与或组织各种非正式组织多源于以下出发点:其一是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选择增加自己社交能力与信息储备,为自己积累日后进入职业生涯的社会资本;其二是满足情感交流与志向来联合的需要,结交知心朋友;其三是对学校或社会的不合意现象进行组织化的排遣、宣泄。当然,在缺乏有效地引导与约束情况下,这些非正式群体组织有可能走向社会的相反面,成为学校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叶银生在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利用中写到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不容小觑。主要包括抵制变革、传播谣言和结群谋私。抵制变革是指学校的改革伤及到学 生非正式群体利益时,会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和抵制,如因学校学生
8、的流失2 要将两个小班级合成一个大班,就会遭到部分学生的极力反对。传播谣言是指学生非正式群体由于相互信任,认同感强,大家在一起无话不说,因此谣言在非正式群体中传播较快,有时以以讹传讹,对学校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群谋私是指如果学校对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不予以重视,不进行良好教育,非正式群体就可能划入歧途,相互勾结,损害学校或其他学生的利益,将集体或其他个人的财物据为己有,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盗窃团伙就是如此。 古语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时大学生生活中的小环境。如何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史每一所高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从参考文献中整理出以下几类比较
9、典型的对策。郑月爱的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中强调从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角度入手。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准则,强化道德训练机制,对个体的道德实践给与行为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强化。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则提倡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科学色思维及认知方式,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 最后关于社会 工作实务视角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统一性,都致力服务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社会输送人才。而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控制与约束,忽视对学生主体性、
10、能动性的激发,其工作内容和形式不适应学生实际需求,手段和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变化,吕青在主编社会工作实务一书中提出将学校社会工作纳入高校学生体系。刘丽晶,陈英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中详细地阐述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意义, 也实际分析了其开展的困境,大略作出了我国高校社会工作机制的架构与展望。陈奇娟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具体地介绍了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并呈现了“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咨询服务”等为形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实际开展案例。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所以作为高校中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由学校社会工
11、作开展引导乃为上策。笔者的本篇论文是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学生工作中,运用访谈法、问卷法进行调查,采取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式来开展研究,希望通过学校社会工作队大学 生非正式群体的介入对高校学生工作有所启发,加快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在本次论文中,预计会碰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文献资料调查方面,关于大学生非3 正式群体,相关资料中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多,从社会工作研究的角度相对较少,各方面的实际经验,理论总结资料都不丰富,并且也主要集中在港台地区和上海、广州之类的发达城市。浙江省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搜索难度大,如何获取科学地资料,并将资料转化成为对自己有利
12、的信息,是问题的关键。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必须深入实地,开展访谈,并通过整理学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典型案例,做好大量的研究调查工作和分析整理工作。第三段在文章后半段的思考部分,它是之前内容的概括和衍生,对于如何解决现存高线学生工作的缺陷、如何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思考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解决措施和发展模式。使论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 21 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本次论文重点在于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研究高校引入社会工
13、作的可行性;通过 对一些相关文献资料的查看,结合现在存在的问题;接着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将所做调查加以整理和归纳,进一步探索解决措施和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有利于创新和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关注,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 ,净化灵魂 ,升华人格 ,完善自己。我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韦克森 、沈光明 .社会学概论 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2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 .现代社会学 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 3王康 .社 会学词典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4黄蓉生
14、 .青年学研究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5梁静 .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的认识与管理 J.岱宗学刊 .2008-12(4). 6 饶来生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 J.龙岩学院学报 .2010-12:28-6. 7屈琳琳、宋菁 . 对青少年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的若干思考 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7( 4) . 8陈春林、薛勇 .健全人格视野视野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用研究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2. 9叶银生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利用 J.广东白云技术学院学报 .2002-8 10吕青 .社会工作实务 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15、社, 2009 年版 . 4 10刘丽晶、陈英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思考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5 11陈奇娟 .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J.社会工作(下半月) .2008-1. 12刘婷婷、崔香芬、刘洪生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 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5 13 Factors influencing informal group of adolescents , HAROLD R. PHELPS and JOHN E. HORROCKS, Child Development . 14Social Comparison and Informal Group Influence, GEORGE.MOSCHI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XIII(August 1976),2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