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82513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照顾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照顾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区照顾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区照顾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社区照顾模式研究 一 、社区照顾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区照顾起源于 20世纪 50年代的英国,是伴随英国的反院社化运动出现的。 20世纪 60年代英国政府健康部出版了题为健康与福利 :社区照顾的发展报告 ,社区照顾的对象扩展到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英国政府从 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社区照顾计划 ,鼓励更多非正规服务和私人服务参与社区服务 ,社区照顾成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初英国政府颁布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和社区照顾法令 ,进一步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 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 ,这样社区照顾发展成英国的主要养老方式。英国

2、等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对社区照顾的研究, 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均视其为医治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转而加以推广,使社区照顾模式逐渐取代了机构照顾的主导地位成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主流。 在我国,社区照顾模式率先在香港地区开始引入。 1973年地区政府提出“居家照顾”的口号 ,社会工作者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合作 ,协助老年人继续留在社区内生活并成为社区的一分子。 1976年前港督麦理浩倡导“社区建设” ,目的是要把香港变成一个“相互关心和守望相助的社 会”。 1977年地区政府发表安老服务程序计划 ,确认社区照顾为推行安老服务的指导原则。强调为高龄人士建立关怀社区的重要性。 1991年社会福利白皮书提出要扩展“

3、非正规的照顾网络和由家人、朋友和邻舍的支援” ,以他们的支援来补充正规的服务 ,从而令市民有更多的选择和生活的自主权。 1997 2001年连续 5份施政报告中 ,照顾老人是其主要政策目标之一。 但是社区照顾在内地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客观地讲 ,作为一种专业的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和服务理念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历届政府的施政纲领中还没有明确引入社区照顾的概念。 近几年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 ,主要是通过推广社区服务来发展社区照顾。社区照顾已经在中国开始试行 ,为社区照顾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是在社区服务设施的建构上 ,要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方的支持 ,从而获得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 ,为社区

4、照顾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在服务功能的设置上 ,以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为 依据 ,设置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和生活服务项目 ,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和心理支持1 需要 ,为老年人创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环境 ;三是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 ,以街道、社区为依托 ,依靠社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自我发展 ;四是在管理运营上 ,实施规范化管理 ,保障各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行。在“星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组织方法和理念得到运用 ,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 ,从总体上说 ,我国社区养老离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照顾还有许多差距 ,存在着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 ,限制了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全面健康发

5、展。 二、国内外对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 社区照顾在它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基本模型已初具雏形,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原则体系。 l、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大众认识全控机构照顾的局限性和社区照顾的意义。 2、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3、充分发挥社区非正式网络的作用,配合正规的社会服务。 4、提倡自助与互助精神,培养社区居民独立自主的意识。 5、从受助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确定照顾方案,使计划切实可行。 6、发挥民主精神。 我国学者在研究社区照顾模式中还发现了社区照顾的一些优势: 社区照顾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而开展的老人照顾模式 ,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

6、独特的优势而得以实施和推广。其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社区照顾“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拓展了救助的内涵 ,使老年人能公平享有社会福利资源; 2. 社区照顾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有效降低养老成本; 3. 社区照顾实施专业化的正规照顾 ,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服务; 4. 社区照顾还可以有效利用非正规资源 ,形成强大的社会服务网络。 三、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鉴于社区照顾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积极功能 , 社区照顾在我国城乡社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 , 正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 , 社会弱势群体与社区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需要专业化的社区照顾另一方面 , 社会工作专业与

7、社会工作教育正在为社会所逐步认识和接受 ,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必将能够形成社会工作体 制 , 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与机构。就目前情况看 , 必须克服等、靠、要的被动心理 , 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 推进社区照顾的实施。并且,社区照顾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协助政府履行照顾老年人职责的手段。目前我国正向老龄化靠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问题开始在社会中暴露,社区照顾正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 四、社区照顾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1. 社区照顾面临供给与需求的两难困境,社区照顾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2 新途径。老人照顾需求的增长是社区照顾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老人照顾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主要

8、表现在 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老年人的照顾需求不仅在于生活照料 ,而且扩展到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需求 ,这使得老年人的照顾工作难度更大。 2. 缺乏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和专业机构 社区照顾需要一支网络式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发社区资源 ,深化社区支持网络来改善和加强服务的提供。一支由社会工作者推动、指导的服务提供队伍不但可以增大社会支持的程度 ,而且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 社区照顾中的福利性与盈利性冲突 除此之外,社区照顾在我国 的发展还有诸如专业人员的稀缺,专业机构的缺乏,组织协调困难,经费紧张等问题

9、。社区照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社区工作方法,它如何很好的契合到本地的社区工作中去是一个值得探析的问题,并且它对于我国地方的老龄化究竟有多大的帮助,都是需要更细致的探讨的。 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即在我国建立的社区照顾模式应该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但是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目标模式是什么至今仍未被明确提出并加以探讨。相关论述虽有涉及但笔者认为并不完整、系统。笔者认为我们既然要在我国发展、推广社区照顾模式,没有 一个明确的切合我国实际的目标模式作指引无疑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一旦我们确定或者说初步统一了发展的思路,明确了发展的方向,那么在理论上可以深化我们对社区照顾的

10、研究,加深我们对社区照顾模式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探讨社区照顾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其他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 徐祖荣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讨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 2007,(03). 2 陈树强 .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 支持家庭照顾者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3): 82. 3 卫小将,何芸 .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 2007, (01). 4 周沛 .社区照顾: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 .南京大学学报 N,2002, (05). 5 王树新 .社区养老是

11、辅助家庭养老的载体 J.人口研究 , 1999, (2):32. 3 6 徐祖荣 .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研究 .人口学刊 J, 2008, (01). 7 叶军 .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N(社会科学版 )总 58期, 2005, (01). 8 李宗华 ,李伟峰,陈庆滨 .欧美社区照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J.东岳论丛, 2005,26(04). 9 徐永祥 .社区工作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 史柏年 .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7(1). 11 钱宁 .社区照顾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12、. 12 杨蓓蕾 .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J.探索与争鸣, 2000(12). 13 钱宁 .社区照顾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14 M.Bayley. Mental Handicapped and Community care M.London:Rontledge Ann.The Eldercare handbook;Difficult Choice,compas M 2006. 16 Security System Reform and Governance;A DAC Refe M.DAC Guidelines and Reference Series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