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一书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也展现了梁家河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仔细品读习近平与梁家河的故事,能深刻感受到总书记为民务实的真挚情怀。尤其是青年习近平身上的宝贵品质,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迪,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站稳人民立场、一心为民办事的情怀,学习他创新发展、善于为民办事的本领,学习他孜孜不倦、读书好学的精神,并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为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习近平 15 岁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 22 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梁家河故事让我认识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由来。初到梁家
2、河,他当过“逃兵”,反思之后努力弥合与村里人的差异,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进而团结带领人民为过上好日子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他不变的理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现在,中国已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这一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 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在梁家河的七年时光里,习总书记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
3、念。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扎根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做实事,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 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与梁家河建立了深厚感情。“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读完梁家河,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不忘初心、知行合一”,为青年成长指明了道路。当代青年要从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自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青年习近平为楷模不负青春韶华,做新时代有担当的新青年。 读梁家河有感
4、习总书记曾说过:“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习总书记如此魂牵梦绕、念念不忘并作出如此之高 的评价呢?直到近期我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我总算有了初步的理解,梁家河这部纪实文学用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生涯和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幕幕场景好像就浮现在眼前。这部书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它足够的真实、情真意切,而我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坚守信念,不忘初心、不忘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陕北高原是习总书记的根,在这里成就了他永恒不变
5、的信念。“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不管他飞 的多么高,走的多么远,梁家河他不曾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 其次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到群众眼中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从一开始村民的不接纳到村民推举他当党支部书记,习总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诺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修淤地坝,打水井,建沼气池,一件件实事无不体现着习总书记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最后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俗话说,“苟富贵,勿相忘”,“黑子” ,“随娃”,“铁锁”,时隔四十多年,习总书记还能一一亲切
6、的喊出当年那些“小伙伴”的小名,这足以表达他与当年小伙伴的深厚感情。吕候生得了骨髓炎,习总书记不仅给他寄来路费,请他来福州看病,更是只要在市里几乎每天都来看望,足见习总书记一颗感恩的心。习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人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敢想敢干、吃苦耐劳、坚守信念、坚守原则、甘于奉献的习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有幸成长在这样一个物质充沛的和平年代,回顾先辈们走过的路,才发现现在的一切得来是 那么的难能可贵。今天我们或许从事的工作、肩负的使命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不畏艰难困苦、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