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目: 从世说新语看江南顾氏门风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从世说新语看 江南顾氏门风 摘 要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大量名门望族成员的言行,如占据半壁江山的望族王、谢家族,同时也大量地记载了江南名门望族,他们虽王谢家族有着雄厚的实力,却也孜孜不倦地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关于顾氏家族成员言行的约有 40 篇 ,世代的门风以及魏晋时期的世风使得他们形 成了独特的性情:思想品德上的深厚的感情,爱好文艺的馥雅感情和坦率的真性情。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 顾氏 精神风貌 From the new ShiShui
2、 see GuShi jiangnan common Abstract: Iin ,recorded a lot of famous family memebers,such as Wang and Xie.there are also other famours family located in jiangnan.They may not as strong as Wang Xie,but still work hard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Among,there are about 40 articles of the Gushi.The commo
3、m of there own and Weijin formed the unique temperament: :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deep feelings, love of literature and art Fu jas feelings and frank of true temperament. Key words: the new shi shuo Weijin dynasty GuShi spirit features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一个 非常 重要的时期,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就曾说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
4、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如此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也就造就了许多的名门世族。汉末时期,各郡已经 纷纷 形成了大姓强宗, 有 会稽虞氏、贺氏,钱塘全氏,阳羡周氏,丹阳朱氏 , 吴郡朱氏、张氏、顾氏、陆氏等,汉末的大姓、名士也是魏晋士族的基础,从汉末的大姓世家到魏晋的士族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家族的 继承发展史 ,魏晋时期的士族重视门第,重视家谱,士族与庶族之间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魏晋时期的第一流大士族当属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此外江南也有不少名门望族,顾氏就是其中一个。 史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关于顾氏家族成员的 活动。 三国志陆凯传载
5、陆凯上疏: “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清肃。” 三国志卷五二吴书顾雍传中记载着“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 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顾雍被孙权重用,位及丞相,又封侯还乡,可见当时的顾家在吴地又是名噪一时了。 又见 世说新语德行篇 1“ 顾荣在洛阳 ” 条注引文士传: “ 荣字彦先,吴郡人。其先越王勾践之支庶,封于顾邑,子 孙遂氏焉,世为吴著姓。 ” 顾荣为雍之孙,显名于两晋之际。晋书 卷六八顾荣传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
6、,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这里记 载顾氏为 “ 南土著姓 ” ,建康实录卷五 也称顾氏 “ 世南土著姓 ” 。可见吴郡顾氏世代显名,为 江南 著 姓,名声早已远 扬 。 而究其来源 , 主要有三种说 法 2: 1、出自昆吾氏 相传 帝颛顼有 个 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女贵)为妻, 并且生了 六个儿子,大儿子 叫 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 (在今河南许昌东 ),后代
7、便是昆吾氏。 到了 夏朝 , 昆吾氏有子孙被封 在了 顾国 (今河南范县东南 ),称顾伯。夏末时 顾国被商汤 攻打灭亡了 ,散居 在 各地的顾伯子孙 就 以国名为姓,称为顾氏。 2、出自越王勾践的后裔。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 了 六国,在境内 用 郡县 来代替 分封。 因为 受到强大的秦王朝的压力,东越的首领安朱被迫 向秦称臣 ,东瓯国变为秦的闽中郡,安朱也就成为秦帝国 在闽中的郡守 。秦 末大乱,这支越人在首领驺摇领导下加入楚汉战争。据史记 孝惠本纪 (即汉惠帝本纪 )记载,驺摇和另一位叫无诸的闽越王举族投奔了原秦鄱阳令吴芮, 干涉打击了 项羽的军事活动,为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立下
8、了 功劳。 后因为 其战功,汉惠帝三年 (公元前 192年 )册封安朱之子摇为东海王,都城在东瓯,所以又叫东瓯王。父亲称王,儿孙们封侯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东海王摇的一位庶子 (非正妻所生 )由于受封于顾邑,号为 “ 顾余侯 ” ,其后 代酒 以顾为氏,因此顾余侯就被认为是顾姓的得姓之祖。 3、 为 少数民族 的 姓 满族 ,根据 清通志氏族略记载, 清礼部尚书顾八代, “ 本姓伊尔根觉罗氏,自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 ” 。 锡伯族 , 固尔佳氏改姓顾。 裕固族 , 出于本姓 “ 顾勒都斯 ” ,都是取第一个字谐音而改宗顾姓。 这三种来源说,尤以第二种越王后裔之说著称,无论是哪种起源说,我们都可以
9、看出顾氏家族的悠久历史,这也为这个家族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顾氏作为江南的名门望族,又有着极长的家族历史, 在 世说新语中就大量记载了顾氏成员的一些事例。本文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顾氏成员的言行研究,探究出顾氏成员有着深厚的品德,喜爱文艺的馥雅之情和率真的性情等等众多品 质,以下几则则是 对吴地顾氏的精神风貌略作剖析。 一、德之厚 温柔敦厚 向来都是 中国古代 儒家 的传统诗教 ,礼记经解中有言:“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温柔敦厚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温和,柔润,诚朴,宽厚。这其中尤以“宽厚”更为重要。而敦厚,在汉语大辞典和
10、辞源中都是解释为“诚朴宽厚”。这种“温柔敦厚”是当时上层社会人们应该有的风度气场,礼记借孔子之言,想要表达“厚”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厚”也就一直被沿袭了下来 。 吴郡 顾氏作为吴地四姓之一, 就有 着“顾厚”之称 ,在世说新语赏誉( 8)有记载: “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 世说新语中以下几则可以体现顾氏家族的敦厚。 如 世说新语 雅量 ( 1)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 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 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三国时期,作为吴国的丞相的 顾雍
11、 对于儿子的死, 虽然在众人面前表现了一种气度,但悲愤 难 抑之情, 也 让我们看到顾家 人对于亲人的一份爱厚。 又如 世说新语德行 ( 25)和 世说新语言语 ( 29): 顾荣 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 同坐嗤之,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这是顾荣与行炙人之间的故事, 也是顾荣比较有名的一则故事, 同坐的人都嗤笑,他们觉得常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没吃过鱼,而事实上在水里的,未必都是吃鱼者,顾荣的对于下人的宅心仁厚,让他能够细心地发现送炙的心理活动,并给予了肉吃,当然,后来的行炙人的回馈帮助,
12、也正是 说明了“给予他人一点点,手留余香一大串”的道理。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 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荣跪对曰: 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该则是 一直辅助西晋司马氏政权的顾荣,在当时任骠骑时,因 晋元帝司马睿刚渡江到江南,感伤寄人篱下之苦, 遂以中肯之言来宽慰君王之心,顾荣虽 世代处于江南, 对于 中原不太相熟, 不能了解远渡之人的感情, 但是此情此景下地回答仍是恭谨敦厚的,以宽慰元帝之心,我们姑且不论晋元帝的用心何意,单就顾荣的这种敦厚,就已经显示了 顾氏作为臣子之心了。这两则都是孙吴时期的顾荣在当时表现的“敦厚”之情。 除了“敦厚”之情,
13、 “仁厚”之心也是顾家所倡导的, 他们在与比肩的陆氏家族对峙时,顾氏虽在军事上比不上陆氏,却也是卯足了劲在政治仁义上“欲与陆氏试比高”,他们对于文化修养的沿承更是要求“仁厚”。 “仁厚”之心也是儒家所一直倡导的,一个“仁”字就包含了许多深意, 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史上, 它 包括 了 孝 、 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这种行为准则世代沿袭,虽到了崇尚玄风的魏晋,顾氏成员也没有 忘本。 如世说新 语言语( 37):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
14、,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该则是顾和对王导的关切之情,虽族弟叛变,但是王导仍是丞相,作为丞相,他感到愧对国家,作为兄长,他感到愧对君王,当时的顾和作为扬州官吏,就先问候了王导,对待上级及朋友,顾家人也仍然是本着“仁厚”之心,来竭诚相待。 又如 世说新语言语 ( 51) 张玄之、顾敷是顾 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 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 敷曰: 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冯友兰在论风流 中提到 “ 能忘情比不能忘情高,这也是晋人所都
15、承认底 。 真正风流底人,有情而无我,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底同情。 ”顾敷的 忘情之说, 在延续了先辈的对他人的敦厚中,又融入了更多的自我感情的仁厚, 让我们看的了顾氏家族的对于感情的一 种仁厚。 二、 艺之雅 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全宋文卷三三)有言:“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与豪饮、谈玄、服食一样,漫游山水也已经成为魏晋名士重要的精神表现之一,魏晋名士的山水田园其实正是庄子心目中的江湖,他们用现实的漫游山水的形式来实现了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理想,并将它成功地转化成为一种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精神生活形式 自然审美。魏晋人士普遍染上了恋爱山水之癖。 历来江
16、南地区,是被诗人所游历的美好地方, 流觞曲水,花红柳绿, 江南水乡, 袅袅娜娜, 也是诗人梦境中迤逦 的地方, 自然山水在诗经是被作为起兴的手法使用,在孔子时代,则是以山水比德,如论语 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 雍也) 许多诗人面对江南的山山水水,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怀,已经达到了甚至是超越了北方的雄 壮 景色。诗人们在江南留下足迹、留下笔墨,当然也就留下来一颗赋予颜色的心灵。 顾氏家族作为吴地的名门望族,在吴地的宝林山气中存蕴了许久,被这山水熏陶地有了更加美好的人生体悟以及刚柔并济的品行。 而魏晋时期,社会对于文学的重视也日益提高,具体表现在:这一时期,
17、社 会上流如许多君王在内(曹氏父子),热衷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上层社会既然如此, 士族 更是 重视文学 , 以能文自矜,是普遍的风气 ,如南渡后的西晋,以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最为显赫,谢氏家族中有作品在文选中的就有 6人,至于王氏,“其一门七代,人人有集,为史传所未见”(王筠与诸儿书)。因此,文学在期间实际上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必备的素养,作为名门的顾氏,自然而然地需要禀赋着这些素养。 魏晋 时期 的诗画 , 是 成为了 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山水画 也 开始茁壮发展起来。顾氏家族作为魏晋的名士, 也 附庸高 雅,钟情于山水诗画,古玩乐器。世说新语中的描写顾氏家人工于诗画、
18、喜好音乐大有篇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好音乐, 2.工于诗画。 1.好音乐 。 在音乐之中,魏晋人最 喜欢的当数 琴 了 ,琴之所以为众人所喜 爱 , 究其原因,与其 “ 高雅 ” 的格调 是 密不可分,魏晋时人所做琴赋中, 常 常在琴前 作一“ 雅 ” 字,嵇康 就在 琴赋 里写到 : “ 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 琴 的高 雅,不 仅仅 在 其融入自然之风,合乎自然之数, 更 需要 鼓琴者 具备 丰厚 的 素养 , 超越 其自身的 心境, 以及 高妙 的 意趣, 即 嵇康 在琴赋中所说的 “ 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 静者,不能与之闲止。夫非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
19、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 世说新语 伤逝 ( 7)就有记载顾彦先的爱琴: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渤,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渤,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 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诗书琴画那是必备的,这种文化修养能够熏陶他们的身心,顾彦先也是不例外,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好琴之深,让人对于已经逝世的他还要奏琴数首,为之哀痛。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提出 顾彦先平生好琴 归结为“ 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 一往情深 ! ” 2.工于诗画。 说到画,那么又不得不提到顾家极其杰出的一
20、位人物 顾恺之,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 诗赋 、 书法 , 尤其擅长 绘画 。 精耕 于人像、佛像、禽兽、 山水 等, 当时 人称之为 三绝 :画绝、文绝和痴绝。 他的画绝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大量记载, 谢安就把他的画抬到了人类史上最高的境 地 , 如:世说新语 巧艺 ( 7) 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又如 世说新语 言语 ( 85)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世说新语 言语 ( 88) 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这两首分别是顾恺之
21、为城出品题和品会稽山水之美,都是是对山水的赞美的一种由衷的表现,怡情山水,也赋予了他更加高尚的情操。 尤其是会稽之美,文人 多留有宝墨,如书法家王羲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季,尤难为怀。”“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皆见世说新语 言语 )更有甚者,于永和九年,集聚会稽之兰亭,谱写了一首流觞曲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内容了。 史书记载的顾恺之,是位工于诗画,却又有点奇怪,也就是“痴”的人,中兴书曰:“恺之博学友才气,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人所笑。”比如 顾恺之经常吃甘蔗, 当然也很喜欢吃甘蔗,但是 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
22、“ 渐入佳境 。” 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 把坏的先吃掉,把好的留到最后吃,那放到现在,就要被人称做“傻子”了,而古人就把他的这种性情称为“痴”。又相传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年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一位叫 桓玄 的人代为保管。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两个月后,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恺之,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未动。等 把柜子拿回家,打开一看,一张画也没有了。恺之惊叹道 “ :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 !太妙了 !”艺术家好像普遍都有这种带
23、“痴”的悲观思想,所以他的绘画技术也就在这种如痴如醉的心境中更加高超了。 对于人物绘画,顾恺之更是十分注重,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云:“以行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一像之明珠,不若悟对之通神也。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又在论画中云:神属冥茫,居然有得一之想。制衣服慢(漫)之,亦以助醉神耳。如小吴神灵,居然为神灵之 器,不似世中生人也。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权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 他的 “ 迁想妙得 ”“ 以形写神 ” 等 的 著名 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 许多基础。 如 : 世说新
24、语 巧艺 ( 9)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世说新语。巧艺 ( 11)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世说新语 巧艺 ( 12)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世说新语 巧艺 ( 13)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量,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长康为裴楷画像添三根毛 , 为荆州刺史画像 , 为谢鲲画像 , 画眼珠 , 为我
25、们所熟知的当属“点睛之笔”了,他的重 点都是在于 “ 传神”。讲究形神俱体的风格,为顾家的艺术氛围更添了一层 。 当然,他只是顾家 中 工于诗画的一绝,在顾家中,与之相较的 的也应该不计其数。 三、 情之真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渡后的西晋王朝 地位 岌岌可危,急需笼络江南望族,而这时候的顾氏作为吴地四大家族之一,就得到了青睐。且当世 世风是 崇尚清谈,热衷玄理,饮酒服药,追求谈吐飘然高逸、狂放怪诞 ,也 已经有了“魏晋风流”之称,竹林七贤神散形也散 的风气使得众多 的文人墨客 以此为新意,纷纷 仿效他们, 成为该 时期的风度翩翩,加之世人爱食“五石散”,步履 踉跄 ,更是使世风变得 自由
26、散漫。顾家作为文才方面的爱好者,自然也跟随这班风气,延续了飘然高逸的一贯作风 ,也更加 有了豁达的情怀。世说新语中 对于顾氏成员 率真的本性特征 也作了许多记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与人的 对答机警 。 顾氏 成员 的坦率之情首先表现在与人的 对答机警 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大多不谈世事,尚论玄理,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不务正业。从汉末清议到魏晋玄谈,谈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但是 谈论的风气 却 有增无减,清谈成为士族生活的 必备品 ,人们的才智全倾注于谈辩。玄谈的课题主要有才性四本论、声有无哀乐、养生论、言意 之辩以及圣人有情或无情等。这些玄谈的主题,经由正始到竹林七
27、贤时期大致 结束 。西晋到东晋 时期 ,玄谈 发展到 了 最盛,特别是东晋,几乎全 被 清谈笼罩。 在 这种谈玄之风盛行的时代,顾氏成员的言谈举止也就受到了世风的影响而表现的更加有趣,如 世说新语 方正 ( 29) 顾孟著常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 为衿契 。 顾显劝周伯仁酒,虽只是耍了点小聪明,或是发些感叹之词,却也让人眼前亮了一遭 。 又 如: 世说新语 言语 ( 33) 顾司空未知名,谒王丞相。 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丞相因觉,谓顾曰: 此子珪璋特达,
28、机警有锋。 顾司空,顾和,字君孝,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祖顾容,三国时吴国荆州刺史;其父顾相,西晋临海太守。顾和是顾荣的族子,顾和很小的时候,顾荣就很看重他,说: “ 此子吾家之骐骥也,必振衰族。 ”后来也确实没有让顾荣失望,当然也得到了贵人的相助,就是王导了。这则故事就是讲述顾和拜访王导时的情形的,当时王导名声很大, 晋纪云: “ 晋中兴之功,导实居其首。 ” 所以,未出名时 的顾和初次拜访他,他老人家便以假寐敷衍着。想来,许多与顾和一样有求于人的朋友,对此一定体会深刻。碰到这种场面,不外乎两种结果。一是很 “ 知趣 ” 地退下;二是迎难而上。 然而顾和就在这节骨眼上表现了他的勇敢机警,毅
29、然用巧妙的言语劝醒王导。这 一句 “ 暖心 ” 的话, 使得 王大丞相 也 只得乖乖地从假寐中醒来,入到顾和“ 暖心 ” 之言的 陷阱中,而且 为 他 打开 了 一片美好的天地,前程 也 从此无限光明 。后 官至吏部尚书,拜光禄大夫,死后赠侍中司空。 2.无所畏惧的言语行动 其次是表现在无所畏惧的言语行动中,如: 世说新语 言语 ( 95) 顾长康哭桓温。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人问之曰: 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 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晋书 顾恺之传记载: “ 桓温引恺之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 ”“ 亲昵 ”
30、二 字,可 以看出 桓温对顾恺之 是十分 器 重 的 , 这 不 仅仅 是上下级 的 关系,也还 有着 亲密 的 朋友关系。处于 东晋政府的立场 上 ,真要治顾恺之 一 个大逆不道之罪, 然后 将他五马分尸、诛夷九族,他也 只会 无处申冤。唐德宗时期的日本学问僧海空大师有一本关于汉诗学的著作,叫文镜秘府论 ,他看到了 顾恺之着一行径 问题,在文章 中就 说: “ 忌讳病者,其中意义,有涉于国家之忌是也。如顾长康诗云: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山崩、海竭,于国非所宜言,此忌讳病也。 ” 顾恺之对这些 却 全然不顾, 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地展现 自己 的心情, 体现了他的真性情,也展示了他
31、的 “ 率性 ” 之痴,真正 不 愧于他的大名。 又如世说新语 轻诋 ( 26) 人问顾长康: 何以不作洛生咏? 答曰: 何至作老婢声! 顾长康不作老婢声,觉得那是一种庸俗的表现,是北方文化的一种,而他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对于北方文化的这种表现尤为的 鄙视,甚至是嗤之以鼻的程度。他的强烈的言辞,既是对北方文化的不满,也是对于他真性情的一种体现。 看起来恺之应该是很聪明的一个人, 他的真性情又是那么的豁达, 但又不尽然,晋书 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桓玄尝以一柳叶 给 之曰: “ 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 。 甚以珍之。 顾 恺之竟以为桓玄真
32、的看不见自己,因此很珍爱那片柳叶 , 不知道桓玄有没有尿到他这则故事 , 让大家对于他的“痴”哭笑不得。 3.苦中作乐的泰然 。 再者是体现在苦中作乐的泰然中,如世说新语 雅量 ( 22):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 此中何所有? 顾搏虱如故,徐应曰: 此中最是难测地。 周侯既入,语丞相曰: 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世说新语 排掉 ( 56):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 地名破家,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这两则分别是顾和和顾恺之的一
33、个小故事,顾和停车等候时,边抓虱子边看风景的样子,应该让人忍俊不禁,而他的搏 虱如故的回答,却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作为一个小吏,能够搏虱,能够应答自如,算是一种绝佳的世风了。接下来的顾长康,也就是顾恺之,之前我们已经说了他的“痴”了,在这则中则看到了他苦中作乐的样子,“长风破浪会有时”,云帆是否济沧海了呢?他的回答是“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我们可以看到乘船过会狼狈相的顾恺之,还念念不忘着他的“帆”。 4.演变而来的自信 最后是以之演变而来的自信,如世说新语 文学 ( 98): 或问顾长康: 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 顾曰: 不赏者,作後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顾恺之对于自己 的琴技,很是自信
34、,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了,即使是别人拿他与嵇康比较,他也毫不晦涩。 又看世说新语 品藻 ( 3) 顾邵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 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 曰: 陶冶世俗,与世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庞统称自己比不上顾邵的“尊崇社会风尚,同社会共浮沉”的时事能力,却只能舞刀弄棍,可见顾家人的时政能力还是较强的,而顾邵的这一问 ,也是他自信的一种体现,能够让人评辨能力,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拿的出手的。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中反映顾氏门人的精神风貌的远 远不止这三点,本文仅限最显著的特点简述之。 注释 : 1本文所引用的世说新语篇都出自 王晓毅,张齐明 . 世说新语解读
35、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枝 上 柳 绵 吹 少 . 寻 根 溯 源 .http:/ 2009.10.16 【参考文献】 : 1 余嘉锡 . 世说新语笺疏 . 北京 : . 中华书局 . 1983 2 周一良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 田余庆 . 东晋门阀制度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 罗宗强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 天津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5 张为之 . 世说新语译注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6 王晓毅,张齐明 . 世说新语解读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孟繁治 .魏晋南朝时期江东顾氏考论 .史学月刊 .1997( 3) 8 杨建 .从世说新语看东晋琅邪王氏文人心态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 9宗白华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星期评论 .1940(10) 10冯友兰 .论风流 . 哲学评论 1944(3) 11孔繁 .从 世说新语 看清谈 .文史哲 .1981(6) 12刘强 .20 世纪 世说新语 研究综述 .文史知识 .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