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446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赛姆勒先生的 行星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2 赛姆勒先生的 行星 【 摘要 】 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通过赛姆勒的视角,展示了地球和月球两个迥异的生存环境。作者认为, 60 年代美国的现实社会是整个地球的缩影,这里充斥着性放纵和暴力犯罪等,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的居住。而与之相对,作家描绘了纯净安谧的月球,认为月球上的生活充满诗意。贝娄通过对两个星球或两个世界的描写,表达自己对 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对美国 60 年代的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 关键词 】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2、 地球 月球 Mr. Sammlers Planet abstract :Mr. Sammlers Planet shows two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s of the earth and the moon. In 1960s , the American society was the epitome of the earth ,where consisted of sex madness, violence crime and so on,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was no longer the suitable place

3、 for the people to live in. As contrast, the writer describes a complete enveironment, the moon, and thinks it a peaceful place for living. Below expresses his disappointment at the real world and his yearning towards good lif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two planets. Generally speaking, Mr Samm

4、lers Planet shows the authors profound consideration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1960s. keywords: Mr. Sammlers Planet; the earth; the moon 3 索尔贝娄( 1915 2005)的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以主人公阿特赛姆勒三天的活动为中心,多角度透视了 60 年代美国的社会生活。赛姆勒先生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波兰犹太人,曾在纳粹集中营里遭受残酷的迫害,在生理和心理上留下了严重创伤。然而从欧洲移居美国以后,赛姆勒并未真正进入所谓的理想社会,相反,他看到的是混乱而疯狂

5、的美国社会。赛姆勒先生面对社会现实虽然无能为力,但并未完全陷入绝望的精神状态 ,“ 感到自己在这个混乱时代里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1他在种种不幸中依旧对人类怀有美好憧憬。小说中,贝娄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是从地球和月球两个世界表现出来的。作家通过两个星球或两个世界的对比,一方面揭示出美国社会种种丑恶的现实,表达了自己对生存现状的人道主义焦虑;另一方面,作家也刻画了月球上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贝娄笔下,地球和月球成为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投射。 一、地球:此岸世界 小说开头,赛姆勒坐在寓所里思索,地球,这个人类仅有的家园,到底还可以持续长时间呢 ?赛姆勒 之所以要 质疑地球是否能

6、 够继续存在, 是因为他目睹了美国混乱的社会生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失望。 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跌入了蛮夷的世界,充满了肮脏和丑陋,打开宝石的大门迎来的是未开化状态,拜占庭的奢侈豪华是由地底喷薄出来的腐化堕落滋生的。 作品这样写道,“ 我们正处于接近无法无天的境界”。由此,小说展示了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变成小便池的公共电话亭,电话机早已被人砸碎, 赛姆勒先生去当局报案,却没有政府机构采取任何措施。美国虽然号称地球上的重要强国,然而却日益陷入各种危机和困境之中,整个地球环境由此日益恶劣。 地球上最为突出的现象是暴力和犯 罪。小说以较大篇幅聚焦美国社会的犯罪现象。黑人扒手在公交车上肆意行窃,即使

7、被人发现也有恃无恐。赛姆勒看见他时,扒手正“死劲拉着他 (老头 )的衣服,像医生对付一个门诊的病人似的。拉开了他的领带和围巾,取出了钱夹”( 11),这是一个体格强壮、穿着驼毛衣的黑人,“仿佛是出自伦敦西头的菲什先生的手艺这个黑人的用悦目的黄金镶边的、淡紫色的滚圆的眼镜,正朝着塞姆勒转过来,但是他那脸却流露出如一只巨兽般的厚颜无耻。”( 8) 黑人扒手并未因为赛姆勒而有所收敛的意思,相反,他洋洋得意地掏出自己的生殖器,恬不知耻地向赛姆勒炫 耀着。赛姆勒对扒手极为反感和厌恶,经常在回忆中想起他行窃的场景。赛姆勒对黑人扒手的评价多次变化,从“优雅的无耻之徒”到“漂亮的非洲王子”,再到“吃人的怪兽”

8、。 在贝娄看来,这个黑人扒手是当时美国社会暴力犯罪的象征 。这个黑人扒手代表着原始的冲动,他拿出了他的生殖器展示给赛姆勒看,“那是个棕黄色而又带着紫色的,没有割去包皮的大家伙 根管子,一条蛇”( 39) ,作家在描写扒手强盗的原始和邪恶的嘴脸, 使用了蛇,大象的鼻子和食蚁兽等大量动物意象,这些意象意味着破坏和暴力。 尽管扒手戴着时髦眼镜,喷着法国香水,但其举手投足在 所谓的“高贵”中透露出“一只巨兽般的厚颜无耻”( 21),是“非洲王子或者大黑兽”的混合物。他藐视社会道义和国家法律,是文明和进步的对立面。赛姆勒先生认为其生殖器虽然强壮有力,但充其量仍是丑陋不堪的黑人。“黑人扒手是疯狂和暴力的符

9、号” 4,其存在对整个社会文明而言是一种威胁。 地球上还蔓延着放荡和堕落。安吉拉年轻漂亮,自由富有,却有一种永不减退的“色情女人的气质。” 安杰拉思想开放、行为放荡,与周围很多男性保持着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小说写道,“她就知道有个什么家伙在两腿中间 谁都是她的情人。不,任何人都是。” ( 186) 她全身上下每一器官都散发出性的气息,“ 这舌头,女人的舌头 不言而喻,在她自由放浪、爱好奢侈的生活中起着惊人的作用。”( 73) 甚至喉部肌肉里都有着一种生命热量,令无数男性想入非非。安吉拉的人生目标就是 寻欢作乐,她甚至直言不讳地宣称,一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犹太人的头脑,黑人的鸡巴和北欧的美男子。她父

10、亲都认为女儿是个“放荡的娘们”,“谁都是她的情人”。安吉拉并不奢望什么感情和精神生活,更渴望肉体上的放纵享4 乐。正如 “从这个优雅女人身上他看到另一个粗俗的女人。 嘴唇红红的,舌头却往往是苍白色。 一代年轻人生活 在腐化堕落之中。小说进而指出这不仅是安杰拉的悲哀,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悲哀, “有些可怜的姑娘身上有股臭味,生活豪放不羁的主张害苦了她们女性生来容易粗野,身上的气味更多,需要更多的冲洗、修剪、绑扎、删除、修饰、洒香水和训练。 ”这些可怜的小妞儿也许决定大伙儿一起发臭,借此来蔑视充满着虚伪和神经质的腐败传统。但是赛姆勒先生认为一个无法预见的后果将从她们这样的生活方式中产生 女性气质和自尊

11、消失殆尽。作家不无惋惜地指出 带着股骚臭味的姑娘,放荡的生活残害了她们。 在赛姆勒先生的眼里,不光女人的生活如此,男人也变得日益 堕落、 丧失操守,整个社会都是混乱的,变得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男人们“长发蓄须,肮脏,缺乏风度,是一些愚蠢的平等主义者。”( 39)在赛姆勒参加一个讨论会时,会场的年轻学生打断他的演讲,并进行着人生攻击。一个蓬头垢面的学生用粗鲁的语气,阻止了他,并且回头对着听众张牙舞爪地叫嚷着 大家不要听这个老废物的话,他不能告诉你任何东西,因为他的星球没有了,他是个不中用的死人。这种性交与粪便所混合的斗争意识,恶意中伤的言语,深深地伤害了赛姆勒先生。只是,当时青年学生骚乱,吸毒、乱

12、交、等问题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组成部分。世事变 迁,今非昔比。化为乌有的清教主义;已从黑暗转为明亮的邪恶的工厂;穆斯林妻妾的闺房里,被摒弃的恶棍成了欢乐的宠儿;刚果丛林里的性方式,为解放的群众所沿用。这便是所谓的启蒙运动,它通向的只是自由、博爱、平等、暴力行为、通奸。 地球上纽约看起来很干净,但在大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扭曲,除了赤裸的金钱和物质而外,人类已经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已经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义和准则。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 就是“娼妓” 。尽管青霉素阻止了脸被梅毒入侵,使鼻孔不会裂开,纽约看起来很干净。贝娄还是无限悲怆地指出,现代人正在 使用淫猥的方式来接近着上帝 用头发,

13、衣服,化妆品,毒品,性的放纵等行为,沉浸在邪恶罪行和放荡的生活中。贝娄对相关场景和人物描绘的怵目惊心。淫乱的性梦,光怪陆离的事物比比出现,他称纽约为“撒旦的城市” 5,街道疯狂的像一所令人作呕的疯人院。在市中心,有酒醉者,性变态者,以及流氓之人在庆祝他们的绝望。 纽约市是肮脏、混乱和不安 全的。 人们不能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活的“原动力” 2便是对金钱的渴望。赛姆勒先生对这座城市没有好印象,并且十分的厌恶这个城市。让赛姆勒先生觉得人世是恐怖的,充满着压抑、毫无生 趣,对人类的存在感到焦虑和失望。赛姆勒先生感受到人得可怕的体积的意识正在积累,人类愈发的不正常。 纽约是一个被犯罪,暴力和混

14、乱充斥的不安全城市,理查德图尔克曾说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 ,已经被剥落了的文明虚饰 ,露出了城市里面的混乱不堪。 由此可见,地球上充斥着性的疯狂,金钱的贪婪,黑人犯罪等种种丑恶现象。在 赛姆勒先生看来,地球已经被人类糟蹋的一无是处,人们只顾享受却忘记了照顾地球。 赛姆勒先生无法忍受地球上的现实生活,他希望人类能进入地球之外的星球,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理想的栖居之所。 二、月球:彼岸世界 小说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描写的另外一个世界是月球。 在第二章开篇,作品这样描述了这个彼岸世界,“月球的平均半径为 1737 公里,地球的平均半径则为 6371 公里。月球的引力为 161 公分 /秒平方,地球的引

15、力为 981 公分 /秒平方在月球的真空状态下,石头、沙、灰尘或勘探者的躯体,坠落的速度都一样,所以在尝试攀登月球之前必须研究来自四面八方的崩落的危险”( 55)之后,小说多次描写了过月球。 月球有着与地球上完全不一样的环境。月球遥远而 皎洁,是一个 充满诗意的理想中的世界。作家猜想由于远离人类污浊的现实世界,月球上肯定是另外 一番状况。首先,月球上的生活必然是简单有序的。逃离后的生活便只需安静的住所,简单的生活。在 真空中用塑料5 建造小屋,喝矿泉水,不需担忧复杂问题。其次, 月球是贞洁美好的象征,月球上的生活是平和安谧的,没有现实中充斥着的混乱。在月球上,人们会在精神上感到相当满足。所以,

16、他才会很愉快的沉浸在自己勾勒的未来星球的生活。“ 像这位赛姆勒先生有时比以往更愉快地被梦幻中月球上的事物所萦绕。” 月球上的人们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放纵情欲,也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道德沦丧。这与青年一代的代表 安吉拉和费弗尔性解放行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中,拉尔博士正在创作一部专著 月球的未来,提出人类应该“向月球移民” 3。毋庸置疑,拉尔博士的移民月球计划与美国五六十年代空间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苏联 1957 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新英格兰民众更是感到震惊,“这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上下均认为如果不开始大力发展空间科技,在太空占领一席之地,很可

17、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输给苏联。” 6美国逐渐在宇宙空间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以期增加美国的空间科学力量。 1961 年,前苏联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再一次令美国民众 震惊不已,“美国人感到自己在太空探索上有一次落后了,下决心要追赶上来。” 9美国在 60 年代加大了资金、人力的投入,全力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探索。令美国民众甚感欣慰的是,阿波罗飞船果然在 1969 年 7 月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表面。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 11 个年头,花费 255 亿美元巨资,有 2000家企业、 200 所大学、 80 个研究机构、 30 万研究人员参与了计划。 作者也多次表示自己赞成移民月球的计划。

18、在作者看来,移民月球首先是一种情势所迫。既然地球的生存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不再适宜人类居住,那么移民月球 也许能改变生存危机。假如人类正在被迫使踏入其他星球上去。就像月球,这不是出于爱好,而是这地球本该被抛弃了。从长远的角度看,人类停留在地球上只能自取灭亡, “书里的火星人最后终于决定要灭绝人类。他们对待我们人类就像美国人对待美洲水牛或其他动物一样,或者就像对待美洲印第安人一样,灭绝。”( 213)充分表现了贝娄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苦恼以及悲观,对所生存的现实世界的绝望态度。 人类只有移民月球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也只有移民月球,人类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小说中赛姆勒先生也认为,移民月球

19、虽是一种冒险行动,但这种 冒险是可贵的是值得的。 “月球对于咱们是富有冒险意味的东西的话,那么我完全赞成飞向月球”。( 93)由此可以看出,月球上的一切与地球是相反的。 地球上充斥的是犯罪,暴力,性的荒诞,现实世界已与人的生存格格不入。赛姆勒先生渴望找个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的栖居之所,一个人类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而月球正是这一纯洁美丽世界的象征。 这场声势浩大的登月行动计划,对作家贝娄也产生重大影响,他在小说中自觉地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该作品是人类积极寻找精神家园的新路历程的一种完美体现。 塞姆勒先生之所以选择月球作为精神上的避难所,是因为,在 历史上,月亮一直以来就是理想的象征,赛姆勒先生充分肯定

20、了其正义性及合理性。在人类开始计划登上月球的时候,它便丧失了神秘性,也变得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三、从地球到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是赛姆勒先生的信念和动力的推动;贝娄借赛姆勒的视角,表达自身想要脱离水深火热的此岸,奔赴光明美好的彼岸,深刻表明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 小说反映了美国 60 年代的精神危机。塞姆勒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面临道德缺失,社会暴力泛滥,世界混乱时,对 人类是否要继续等问题发出了拷问。小说通过主人公三天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荒诞的地球形象。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生存困境,贝娄先生试图将理想寄托在赛姆勒先生身上,渴望寻求一个适宜人类栖居的精神家园。 塞姆勒先生之所以对

21、月球极为神往,甚至连做梦都与月球有关,是因为他目睹了地球上极端的生存状况,内心怀有一种强烈的生存焦虑。在小说中,地球上的资源即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已经将地球糟蹋得不成样子,人必须在地球以外寻求发展空间,移民月球则是人类向外6 太空拓展空间的开始。作品中这样描写地球上的生存状况,地球已经像一位疲惫不堪的老人,无 法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给养。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如此,像印度人对人类的过剩感到非常的敏感,人口稠密,像活火山一样,到处都挤得满满的,所以,当人类觉得他们自己的智力和技能,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冲出人类如今的生活环境。于是飞向月球的计划便应运而生。在作家眼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生存问

22、题。那么移民月球、开发太空则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从表面看,赛姆勒先生渴望在“现实生活中 ,找出基本的、 持久的、 本质的东西”。7塞姆勒先生对月球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幻想有朝一日能够移民月球。被赛姆勒先生过分美化了月 球的环境,实质上是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把月球看作是理想的逃离之地,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的忧虑和关系。小说中, 所谓的政治压力,即是当时当权统治者忽略的人道主义。整个社会充斥着暴力,犯罪,对金钱的贪婪和性的解放。富足的物质,空虚和堕落的精神道德构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赛姆勒先生用独眼孤独的审视着地球上的一切。在痛苦中挣扎着,苦于看穿一切,却无力去改变去行动;苦于全世界都没有意识到人类的

23、堕落,地球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在赛姆勒先生与小个子的印度学者之间展开了的一段对话中,赛勒姆和这个主张开拓月球的学者讨论了自己对人生的 体验。既有道德崩溃、文明失落无能为力的绝望,又有对人类品质尚能存在抱着一丝希望。“我们是在伦敦住过,在沃朋广场,靠近大英博物馆。与这位老人一起散步。在那些日子,我自己没有多少见解,所以听他的。科学人道主义,对于一个解放的未来的信心,对主动仁慈的信仰,对理性、对文明的信仰。目下这些见解已经不流了。当然,我们有文明,但是这种文明使人深恶痛绝。我想你懂我的意思,拉尔教授。”( 213) 事实上,移民月球根本就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至少从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移民月

24、球是完全虚妄的和不可能的。虽然人类自 20 世纪中叶能幸 运地登上月球,但这并不表明月球是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众所周知,月球上缺少人类生存的水和氧气,还有难以克服的失重状态,人在月球上是否能够存活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作家竟然对一个根本没谱的事情竭力渲染,甚至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月球的环境,不断鼓吹人类要向月球进发,这显然是出于一种生存的忧患意识。贝娄是一位深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他一直都在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渴望人类能够摆脱生存困境,进入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然而现实生活实在令人失望,社会几乎陷入了无序的混乱状态,贝娄对此极为焦虑 ,“贝娄关切的是文明自身的命运”。8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贝娄先生积

25、极寻找栖息场所和探索精神出路的路程体现。小说主人公塞姆勒先生在面临着文化危机,文明衰落的现状时,在被金钱与性及暴力的冲击,良知和责任感被谴责时,塞姆勒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不安,“意识到价值标准的存在”9。赛姆勒先生期望能得到精神上的进步与成长,呼吁人们应该摒弃异化了的金钱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价值价值取向。赛姆勒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对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表现出不满与愤恨的同时。也积极的去找寻着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小说中蕴含着追求美好的人生信条,肯定了人性的积极面。 而通过这部小说,贝娄为人们提供了一丝救赎,让人能够在黑暗中看到精神的曙光。 7 注释: 论文中所有小说引文,均出于作品塞姆勒先

26、生的行星(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2.) 1洪增流,姚学丽 .自我 故我他人 谈索尔 贝娄的人物塑造 . 安徽大学学报 ,2005(3) 第 38 页。 2 刘芳 .悖论的世界 贝娄的黑人观 .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第 135 页。 3于向红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异化主题分析 .兰州大学, 2011-11 4朱路平 .试论索尔 贝娄作品的主题 .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1)第 17 页。 5张丽华 .论索尔贝娄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 , 2006 第 27 页。 6 9张先恩 .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第 149 页 ,第 155 页。 7 索尔 贝娄 .受奖演说 A .赫索格 Z.桂林 :漓江出版社 , 1985 .第 483 页。 8陶家俊 郑百倩 论格列佛游记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反社会人性母题 . 外国文学研究 . 2004(4),第 145 页。 10汪汉利 .索尔 贝娄的犹太书写 .世界文化 2008 (10),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