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问题研究 学 院: 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 专 业: 行政管理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1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前 言 . 2 一、后现代主义语境的界定及沟通的概念 . 2 (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 2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 3 批判性的视角 . 3 2价值、观念的碎片化 . 3 3反对二元对立 . 3 (三)沟通的概念 . 4 二、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的现状与问题 . 4 (一)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的现状 . 4 (二)我国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中的主要问题 . 5 1沟通理念上的逻
2、各斯中心主义 . 5 2沟通模式上的官僚制结构 . 6 3沟通内容上的同质化倾向 . 6 4,沟通中公民参与的无序与混乱 . 6 三、后现代主义对政府与公民沟通问题改善的启示 . 6 (一)沟通中应提倡自我反思 . 6 (二)沟通要体现对于公民话语权的尊重 . 7 (三)沟通要更加关注边缘的事物 . 7 (四)沟通更在于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发展 . 7 四、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沟通机制的重塑 . 7 (一)转变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理念 . 7 (二)打破官僚制下的沟通模式 . 8 (三)加强基层政府与公民的沟通 . 9 (四)构建政府与公民双向的沟通机制 . 9 结 语 . 10 参考文献 .
3、10 后 记 . 12 1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问题研究 摘 要 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无中心的、多元主义的、自我反思的方式对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全方位的批 判与反思,它批判性的视角、价值观念的破碎化特征及其反对二元对立的主张,为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问题的解决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目前,我国政府与公民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理念上存在着逻各斯中心主义,沟通模式上官僚色彩明显,沟通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同质化倾向,沟通中的公民参与显现出无序与混乱的景象。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思路,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应提倡自我反思,体现对于公民话语权的尊重,更加关注边缘群体,重视个体创造性的发展。由此,应该转变
4、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理念,打破官僚主义下的沟通模式,加强基层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构建政府与公民的双向沟 通机制。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政府;公民;沟通 The Postmodern context government and citizen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bstract: Rise in the western society of postmodernism, with a kind of no center, pluralism, self reflection of the way the modernity of industria
5、l society to carry on the omni-directional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it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value of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gainst of binary opposition advocating for our government and citizen communication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revealed a new possibility. At present, Chi
6、nas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in communication process, communicate idea there on logos centralism,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ShangGuanLiao color clear, communication content has significant homogeneity tendency, communicate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disorder and chaos appeared out of sight. Refere
7、nce of the postmodern ideas,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 communication should advocate the self-reflection, embodies the respect for civil discour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rginal groups,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creativity. Thus, should change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
8、n communication concept, break bureaucracy to the communication mode, strengthen 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and citizen of communication, structur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itizens of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Postmodernism;Government; Citizen; Communication 2 前 言 21 世纪是知识、信息主导
9、的世纪,互联网的产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使社会文化变得更为多元而无序。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对自然的肆意支配破坏了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对生存危机的担忧;对个人主义的过度宣扬造成了个人的主体性的消退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对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的歪曲利用致使社会公共领域不断缩小,个体的公民权不断丧失。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现代主义的解释力显得捉襟见肘,以解构现代主义为主要趣旨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并逐渐展现其世界影响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时期,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出追求思想的异质性与反对价值的统一性等后现代主义趋势,这对于政府与公民间的沟通带来了 巨大挑战
10、: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公民诉求,另一方面却是缓步前进的政府反馈能力,现阶段公共事件的频发正揭示了这一矛盾的日益激化,一种崭新的沟通机制亟待提出。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另一种美好的可能 即以后现代主义的思维范式重塑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机制:多元的价值取向提醒我们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去中心意识启发我们更多地关注社会边缘,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使我们更加清醒的直面现代社会的缺陷与不足。诚如埃尔弗森所述:“后现代主义把极端的质疑调动起来,为我们重新思索努力的另一种可能提供了强劲动力。” 1在后现代主义 语境下探讨政府与公民沟通问题,有助于我们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公权与私权二元对立的矛盾,为
11、构建新时期下政府与公民沟通机制辟道路。 一、后现代主义语境的界定及沟通的概念 在进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沟通机制的研究前,我们需要先弄清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语境,另一个则是什么是沟通。语境即我们在谈论或者评判一个事物之前所设立的语言环境,简单的讲即某种前提与假设,它包含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以及与之对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逻辑。所谓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即以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评判事物,并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 式与行为逻辑对其进行改造。所以,要弄清后现代主义的语境的含义,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
12、代的的欧洲,八九十年代开始向全球扩散并逐渐发展成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以现代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提出了全方位的尖锐批评,严厉指责现代性的理念与后果。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西方 60 年代激进社会运动失败的刺激,而根本原因则源自于人们对社会现代化中日益暴露的诸多弊端的不满。 虽然后现代话语已经成为晚近的时尚并且仍在蓬勃发展,但有关于后 现代主义的定义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后现代一词几乎被学者们视作当代最具混乱性的理论术语之一。” 这是由后现代主义本身对“元叙事”与“原文本”的反对所决定的。然而我们仍能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中窥探出它的大致面貌,几乎所有的后现代
13、主义理论,都是从对现代性的解构与批判开始的:后现代主义排斥现代主义的“整体”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与去中心化;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统一的解释,强调个体私个的地方性叙述;反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真理”与“进步”,强调价值的相对性与多元性。3 由此,我们 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概念:后现代主义是以拒斥现代性、张扬后现代性为基本特征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文化产物,他的核心内容即是对现代主义的质疑、批判和扬弃。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虽然后现代主义理论者的观点都不甚统一,甚至相互间可能存在激烈的争论,且不同领域内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也差异较大,但概括起来,依旧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特征: 批判性的视角 后现代主
14、义的核心内容即是对于现代性的质疑、批判和扬弃,尼采与海德格尔对现代的启蒙与理性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利奥塔和博德里批判现代性的一切普遍价值与共识,哈贝马斯则对 批判理论进行了发展,认为批判必须建立在某一规范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史更像一部批判理论的发展史。它批判现代性对自然的支配,否定方法论的普遍主义,质疑现代性意义含糊的个人主义,力图从多个视角对现代性进行全方位的解构与批判,诚如斯马特所言:“后现代性这个概念指的是我们和现代思维、现代情境和现代性生活形式的关系和经验的修正和改变。” 4它所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批判性的视角与自我反思的思维方式。 2价值、观念的碎片化 从 20 世纪
15、70 年代开始,社会发生了一些列的重大变革。媒体、电脑及新技术的爆炸、资 本主义的重新调整、政治的激烈变动、新的文化形式以及新的空间经验等等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与观念。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于“元叙事”的信任危机。从笛卡尔、孔德、马克思再到韦伯,先前的现代理论思想家们因为对知识的基础的探究,对普遍化、总体化的追求,以及对提供绝对真理的傲慢宣称而开始遭受普遍的批评。一切元规定、元叙事由于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意识形态的支持,因而对它们的谈论变得毫无根据甚至直接就是虚妄的。 5 “元叙事”神话的破灭直接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念的破碎化,曾经一度稳固的社会秩序和思想模式开始瓦解,在社会层面引发了 广泛的不协调感
16、、破碎感、混乱和无序感,由此引发的反常常常变现为绝望的、悲观的、惊慌而又夸张的话语。诚如涂尔干所述:“在社会的脚下没有什么坚实的基础。不再有固定不变的事物 由此,人们在某种政体中看到了属于混沌现象的持续变迁性与不稳定性。我们从中获得存在的这个社会,乃是一个支离破碎、步履蹒跚、筋疲力尽的社会。” 6 3反对二元对立 后现代主义反对二元对立。它指出现代社会通常假定了某种形式的二元对立,并假定对立双方中的一方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另一方则被边缘化。正如德里达描述的那样,支配着西方哲学和文化的二元 对立(主体 /客体,表象 /现实,言谈 /写作等等),建构了一种非常有害的价值等级体系,这一等级体系不仅试
17、图为真理提供保证,而且还排斥和贬抑那些被说成是低级的方面和立场。这种二元形而上学一方面让现实凌驾于表象之上,言谈凌驾于写作之上,男人凌驾于女人之上,理性凌驾于本能之上,因而另一方面也就否定了据说是低劣的一方。这种中心论加二元论的结构间接造成了现实中的文化垄断与政治霸权。后现代主义倡导一种更具开放性、流动性与多元性的结构,即没有中心、没有对立、没有边缘的一种状态。 4 (三)沟通的概念 沟通 (communication),原意为两水通过开沟使其相通,它指的是沟通主体通过符号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 otbeocmmon;一个是 otshaer。它们分别是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和
18、共享的意思。目前关于沟通的定义概括来说,有以下各个类型: (1)共享说:强调沟通是发送者与接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2)交流说:强调沟通是有来有往的双向互动。 (3)影响 (劝服 )说:强调沟通是发送者欲对接受者 (通过劝服 )施加影响的行为; (4)符号说,强调沟通是符号 (或信息 )的流动。结合现今信息社会广泛互动的现状与信息共享的时代特点,本文认 为,所谓沟通是指主体间借助各种传播渠道相互传递信息的动态与循环的过程过程,其本质是在信息的交换中实现意义。在信息的传播、解码与反馈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不断转换,信息在循环中不断被解码重制,最终实现主体间共同理解的达成与关系的改良。 按照巴
19、纳德的组织理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而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意见交流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才具有意义和效果。有组织目标而无良好沟通,将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合理行动。因 此良好的沟通是组织内一切活动的基础,沟通对于组织,正如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没有信息沟通,组织就会趋于死亡。 同时,在一个广泛联系的社会,组织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广大社会的细胞,它必然要与其他社会个人或组织发生联系,因此良好的沟通也是促进组织与各种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基础,良好的沟通为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和谐的
20、社会环境。 二、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的现状与问题 “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即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互构的概念,即含了政府 自上而下的政令宣达 ,也包含了公民 自下 而上的民意上传 ,其最终目的是 达成 政府与公民的相互理解 。 7实现良性的沟通,能够使政府更为深入了解公民的政治观点和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从而获得及时有效的政治信息, 提高政府运转效能和行政管理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根本利益。 (一)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的现状 在政治、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与公民间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互
21、联网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 使信息的全球性传递和即时共享成为可能。 由此带来的是公民话语权的大解放和民主意识的全面复苏。社会文化日趋多元,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形成舆论形态的民意表达。以往潜藏于表象之下的各种社会诉求如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并开始产生激烈的碰撞,社会舆论的多元化与乱象无疑对政府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浪潮,我国政府亦做出了积极的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成就主要体现在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公民的网络问政两方面,政府的信息公开反应了政府方面的沟通意愿,而公民的网络问政,则代表了公民层面沟通意愿的表达,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与公民的沟
22、通现状。 从 2003 年 1 月 1 日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颁布到 2008 年 5 月 1 日中华人民5 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我国 在政府信息的公开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制度上而言,政府大致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 。 从平台上而言,电子政府的迅速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 早在 2007 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的目标,并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直至今日,全国各级政府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提供部分的政府服务功能,部分的政府 机构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23、与微博与公民互动。 政府信息的公开 能够起到规范和制约行政权、防止权力滥用的效果 ,体现出政府对公民信息获取权和参与权的尊重。顺应了建设服务型政府与透明政府的时代要求 ,符合政府愈加透明、行政过程愈加开放、公民参与愈加广泛的公共治理要求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公民的主流问政方式。它主要表现为体制内的网络问政与体制外的网络问政两方面。体制外的网络问政主要以网络舆情的形式来实现,网络上浩若繁星的各类社区、论坛与门户网站为公民观点的交流与诉求的表达提供了平台,由此形 成的力量强大的网络舆论冲击着政府的行政体制,督促并加速了政府相关决策的出台与体制改革的进程;体制内的网
24、络参与则表现在公民配合政府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上,在政府各种的电子政务平台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公民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博客与微博等官方渠道参与到了与政府的互动交流中。体制内的网络问政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了保证。 (二)我国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现阶段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政府的沟通理念的滞后、沟通模式上的官僚主义以及公民参与的无序与混乱等等,概括起来主 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沟通理念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主要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社会治理类型之中。一种是农业社会下“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在农业社会之中,社会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25、而君王则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在农业社会下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中,政府与社会是二元的,且政府始终凌驾于社会之上,沟通的方向也是政府向社会单向的政令宣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施社会统治;第二种是工业社会下的“管制型”社会治理。在工业社会之中,社会阶层相对平等,政府基于“社会契约”而存在,在这样的沟通中,政府与社会虽然也是二元的 ,但与社会的地位相对平等,且沟通中社会存在一定的反馈,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行政的效率;第三种是后工业社会下“服务型”的社会治理。在后工业社会之中,政府与社会趋于一元,政府不是孤立的政府,而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的政府,在沟通中,政府通过其外围的各种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实现与广大公民的
26、沟通,这样的沟通时双向互动与多中心的,其最终目的是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政府正处于从工业社会的“管制型”治理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治理的转型阶段。虽然在各方面的制度上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趋势,但在沟通理念上 却依旧没有完成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政府在与公民的沟通中总是将公民置于受管制的地位,而自己则一直理所当然地扮演着大权在握的管制者的角色。这样的管理理念事实上是已经假设了一种以政府公权为核心的政府公权与社会公权的对立。其本质便是将6 自己置于沟通中的逻各斯中心的地位,因为政府始终是“在场”的,所以是优先的、主导的;而公民则相对处于“不在场”的边缘地位,所以
27、是次要的,被否定的。 8若是政府将与公民的沟通视作一种让步甚至是施舍,那么平等的良性沟通又从何谈起呢? 2沟通模式上的官僚制结构 因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是 一种官僚制的管理结构,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反对权力的平衡,提倡进步应通过一种有计划的管制社会予以实现,由此产生的是层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体现在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中便是层级化的沟通,如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信访制度等,都要求公民按照既定的程序逐级上访。这种层级化的沟通模式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等级色彩,使沟通中的公民处于弱势和不平等的地位。这与后现代沟通平等与互构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沟通内容上的同质化倾向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与实
28、证主义三大理论为哲学基础。这导致了政府在与公民的沟通内容上的同 质化倾向。实用主义即注重手段的效率,认为效率即是理性与真理,对效率的过分追求造成了政府在沟通中对于社会道德的相对忽视;功利主义追求的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由此带来的是政府在沟通中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忽视;实证主义反对无形的标准,提倡“用测量来代替形而上学”,由此带来的是政府行政政策、方式的同质化。 9这些倾向共同导致了政府在沟通中的同质化倾向,从而忽略了社会本身的异质化特征。如近段时间铁道部实行的网上购票便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推进,不应忽视网络数字鸿沟的存在。就社会现状而言,现阶段任 何大而化一的政策都是不合
29、时宜的。 4,沟通中公民参与的无序与混乱 后现代社会本身具有文化与价值的异质化取向,价值观念的破碎化导致了公民本身思想诉求的混乱。诚如多恩所言,一切皆支离破碎,所有的一致性均已不复存在。由于后现代性本身对于统一的、稳定的、确定的观念、制度的否定,大多数公民本身很难形成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沟通理念。加之互联网的普及, 电子网络技术虽然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是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客观上为网民政治参与的随意性、非法性提供了条件,这样加剧了政府与公民的 沟通中公民参与的无序与混乱。 三、后现代主义对政府与公民沟通问题改善的启示 理解与研究后现代主义对于我国政府
30、与公民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后现代主义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公共舆论中的后现代性表现,同时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也为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沟通中应提倡自我反思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否定的理论,倡导的是一种批判性的、自我反思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公众而言,在沟通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及自己所在的世界,都是大有裨益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与批判现代性的一切 ,揭示的是一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积极思考的态度;同时,后现代主义对于自身的解构又体现了其自我反思的谦卑态度。这启示政府与公民双方在沟通中都应该更加主动地思考彼此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 7
31、 (二)沟通要体现对于公民话语权的尊重 后现代主义对于“元叙事”与“元文本”的否定向我们揭示了沟通中个体的地方性叙事的重要意义,每个个体的地方性叙事从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社会的真实面貌,是由每一个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所描绘出来的。每一种都不可能代表“全部”,而“全部”却离不开每一个的地方性叙事。在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理念上, 它启示政府要将公民置于对话的平等地位,更加尊重公民的话语权。这体现在公共行政上则表现为保证公民发表言论的权力和增加倾听公民话语的渠道两方面。 (三)沟通要更加关注边缘的事物 后现代主义对二元对立的解构,消除了中心与边缘的对立,于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被忽略了的事物、抵抗
32、的领域、被遗忘之物、非理性的东西、无意义的东西、被压抑之物、模棱两可之物、经典之物、神圣之物、传统之物、怪诞之物、极端之物 ” 10这些中心或边缘的事物 ,统统成为后现代理论关注和考察的对象。对边缘的关注让这个世界的内容变得更加 的丰富。在政府与公民沟通的理念上,这启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边缘的人和事,用更为宽广的视角看世界。 (四)沟通更在于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发展 后现代主义者建议用后现代个体取代“现代主体”,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主体已经丧失了主体性。 11它对理性、提倡价值的相对性,这些都启示我们在沟通中要更加注重个体的创造性发展。对于主体性的批判向我们揭示了客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在沟通中要注重
33、公民的积极参与;对于理性的反对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逻辑,启示我们在沟通中要重视对于事物多角度的思考;而对于价值相对性的揭示,则揭示了价值追 求的多元可能,其实我们在沟通中要注重对于多元价值观的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只要钱财不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人的社会地位也不再依赖于他的财富,人们便可以在基本的经济保障下过一种健康而有创造力的生活。 12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四、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沟通机制的重塑 尽管后现代主义倡导解构与质疑的方式显得有些消极,但在许多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观点中,却也存在着一些建构性的内容。如米尔斯对于快乐的机器人的后现代社会的批判,体现的是一
34、种担心人类个体主动性丧失的积极关怀,还有埃茨奥尼对于 “积极社会”的拥护以及贝尔对于复兴宗教价值的呼吁等等,都体现出了其潜在的建构倾向。后现代主义虽然反对统一的价值观念与评判标准,但在其批判现代性的同时,又必然提出了另一种新的统一标准与价值观念;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但在诉求的结果上又无法舍弃对于理性的追求。诚如史密斯所述:“后现代主义的怀疑主义和不确定性只是向另一种只是观点的过渡状态,它对于现代性的全面批判昭示着社会普遍价值的新一轮重建与复兴。” 11而在我国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中实现这一复兴,则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转变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理念 现阶段政府在 沟通理念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公众社
35、会意识层面的破碎化现状面前显8 得非常的格格不入,而公民沟通参与的无序与混乱也阻碍了良性沟通的达成。要改善这一情况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完成沟政府通理念的转变,树立地位平等、观念包容的后现代沟通理念。然后要完成公民沟通理念的转变,树立公民理性沟通的沟通理念。 政府与公民沟通理念的改造,应该从后现代社会的破碎化特征出发。后现代主义对于二元对立的消解消除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所以在沟通中也就不再有逻各斯中心的存在,沟通的双方都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所以在与公民的沟通中,政府应树立平等的沟 通理念;由于传统的“元叙事”合理性的丧失,任何地方性的叙事从本质上看来都再不存在优劣之分。且社会的“真实”是由一个个
36、具体的地方性叙事描述而成,所以在沟通中,每一个地方性叙事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这要求政府还要树立观念包容的沟通理念。这样的理念对公民的沟通同样具有启示作用,树立平等、包容的共同理念能使公民在与政府的沟通中保持理性,防止非理性的局部宣泄,最终养成理性沟通的沟通习惯。具体政策上可以 通过公民教育、社区自治、发展非营利组织等手段 培养公民理性沟通的意识,使 社会中的部分公民普遍具有去私从公的胸怀 。 关心并参 与各项公共事务 中去。 (二)打破官僚制下的沟通模式 传统的政府是官僚制的封闭系统。这主要体现在层级化和规章制度式的管理模式。基于这一体制下的沟通,自然也就带有层级制与封闭性的官僚色彩,如信访
37、制度、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等。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恰恰能打破官僚制封闭性、稳定性与层级化的弊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改造官僚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做好组织内部的改造,即加强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性以及调动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可以对现行的公务员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引入更为灵活的绩效考评机制和问责制等鞭策机制,对出现 过失或者无所作为的公务员进行辞退,以此来解构公务员制度的永久性与稳定性,逐步瓦解政府组织的官僚色彩。还可以引入解制型政府理念,适当地解除政府内部各种繁文缛节的限制,释放公共部门蕴藏的能量,使政府的活动更具创造力、效率和效能。 12 在完成对于政府主体的改造之后,还要改造原先的
38、层级化的封闭式管理结构。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化,使政府的治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现阶段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主要可以从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平台入手。在结构建设上,需要统筹兼顾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全面建设,即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行政府的信息公开,具体而言,可以从建设 政府 机构的 网站、 发行 政府出版物、 利用 大众传播媒介、 建设 政务服务中心、 召开 新闻发布会 、举行 政务听证会和咨询会、 设立 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 开展 信访 活动等八个方面入手,尽量做到公开渠道对于社会的全面覆盖;在完成政府信息公开体系的整体建构之后,还要选取一些更为有效的信息公开渠道进行重点建设。要重点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公开平台,如政府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等等。以发展电子政务为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时效性和受众广泛的优势。同时要继续利用大众传媒的权威优势 ,重点做好电视、报纸等平台的建设。在维护上,要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建立更为详尽与合理的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清楚地界定好政府各部门在信息公开中的相关职责。防止各部门互相推诿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不明确、不彻底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各信息公开平台的有效运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让官员主动地走到群众当中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