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海洋科学 城市生活粪便生化处理工艺研究 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综合各国城市粪便处理系统的不同模式,依据粪便收运与处理方式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欧美模式、日本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其中:欧美模式是以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作为粪便收运和处理基础,也可称作污水粪便合并处理的高成本模式;日本模式是除污水粪便合并处理之外,还采用车辆收运集中处理和现场净化池分散处理相结合的粪便单独处理的中成本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则是以旱厕、沼气池等多样化的粪便处理系统的低成本模 式。 粪便的处理程度与各国家的发达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其处理率与国家的发
2、达程度成正比。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粪便处理率都很高,如欧美国家的粪便处理率达到 90以上,日本为 100。随着下水道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粪便由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比例也不断提高,粪便作为一种单独处理的对象在欧洲有人研究。没有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住宅的粪便一般直接排入污水池,污水池的污水通过小型曝气装置进行处理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很多国家规定独立的住宅建设必须配备相应的独立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处理技术是处理非下水道粪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被日本广泛使用, 日本约有 50的粪便处理厂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其余的则采用焚烧或化学处理的方法来处理。日本的厌氧处理工艺是按照废水处理要求来设计的,处理后的粪便要求达到废水排放
3、标准。 2 选题依据和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城市产生的粪便量越来越大,许多城市在重视对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生活软垃圾 -粪便的处理。在过去,粪便绝大部分被运往农田果园等作为肥料施用。由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作业,粪便的农用生产效率较低,加之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许多大城市卫生防疫的要求,粪便未经熟化不能直接施肥,因此粪便的受 纳量日益减少。在有些城市粪便污水向城区附近的荒野空地、池塘、甚至向河道中违法倾倒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产生潜在的威胁居民健康的影响。 城市粪便污水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据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国有近 600个城市需要解
4、决粪便污水处理的工作。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气候差异较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素质有差异,城市水准也不一,再加上使用的卫生器具形式不同等因素,城市产生的生活粪便水成份性状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不同城市的粪便水处理,应根据其粪便水的成份性状和处理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处理 流程和机械设备。 目前,我国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和改造越发重视,环保部门对生态城市和卫生城市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粪便处理一项中明确规定“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要求 70%”,可见一个城市拥有的垃圾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成为卫生达标城市的硬性指标和先决条件,在此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都纷纷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力度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高
5、度重视并且在经济上予以大力支持,此外各级政府还在积极摸索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寻求最恰当,高效科学而先进的管理方式,建设机械化处理、资源化模式、产业化管理的粪便无害化设施,以此来消除粪 便污染,实现粪便“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因而城市粪便的生化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设施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本论文以目前城市公共厕所的粪便(尿液)为处理对象,依靠自筛选的细菌,采用预处理 -除臭-生活处理 -造粒等过程,将城市生活粪便(尿液)转化成为绿色肥料。实现城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并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样品采集较难,实验过程
6、较复杂,资料查找资源较少。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 月 1 日 2 月 28 日:查阅历史文献 ; 3 月 1 日 4 月 30 日,按计划进行实验; 5 月 1 日 5 月 20 日:列论文编写提纲,制定论文撰写进度,撰写论文; 5 月 21 日 6 月 5 日:材料归整,准备答辩。 方法及措施: 1.细菌筛选:平板涂布法。 2.粪便运输:市政专用运输车,无缝接口输入处理系统。 3.脱水后固废造粒。 四、参考文献 1 陈朱蕾 . 国内外城市粪便处理系统模式比较的研究 J.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0,17(1):12-15 2王士芬,夏群 .城市粪便处理技术及方法 J.环境卫生工程 ,2000,8(1):14-16 3陈朱蕾 ,唐赢中 .中国城市粪便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12(2):42-44 4唐赢中 .粪便清运处理系统指标在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差异性分析 J.武汉城市建设学 院学报 ,1997,14(2):20-22 5陈东华,郑金伟 .我国粪便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发展 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28(增刊 ):171-172. 6郭芳芳 .不同基质处理人体粪便的对比分析 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19):8368-836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