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350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 ) 国内外研究动态 人文情怀 更多的是指人文素养,是指 “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淀和升华 ”,内涵极为丰富,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以及民族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等等自然为其应有之意。在这种意义上 ,我国古代士大夫继承发扬了这种人文情怀,具体表现在 治国参政的理想抱负、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忧国恤民思想以及对人情、国法和天理的知识、观念 等。那么,作为 “士大夫化”的典型代表,苏轼,又是如何阐释“人文情怀”的呢? 作为

2、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家, 苏轼散文充分彰显着他的才气,豪气和“仙气”。那么,从这些不朽名篇中,我们又是如何看到苏轼的“内宇宙”的呢? 关于苏轼人文情怀的探究,古往今来,可谓众说纷纭。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 :“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 ,“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 , 变化其人心 , 听书声之琅琅 , 弦歌四起 , 不独 千山动鳞甲 , 万谷酣笙钟 辟南荒之诗境也。 ”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 :“ 东坡先生此赋 ,楚骚之一变也 ;

3、此书 , 兰亭 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赵翼瓯北诗话说: “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李志强教师认为,“苏轼散文最根本的美学价值和哲理性思考 , 莫过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他的创作视角始终关注着自然万物的支配者 , 天地万物之灵的 “ 人 ” 的独立价值与品格 , 他的文学巨笔始终高唱着独立人格的颂歌 。” “他是在一种矛

4、盾和痛苦中 , 经受了精神的历炼 , 才一步步完成对于艺术功业的追求和创造的。”在周先慎(北大中文系)看来,“他的人格魅力 , 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 ,都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王萍(广西师范学院)觉得, “在普遍意义层次 , 旷达与痛苦以及由痛苦生出的悲感其实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 因悲而生旷 , 以旷来淡化悲而已 。 而苏轼作品中表层的旷达与深层的 悲感 , 正是上述这种普遍性的具体化体现 。” “苏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不论在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中,他都不会屈从于外在的压力,他始终保持着独立、通达的心态。”根据许振(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对苏轼的研究,“苏轼对于别

5、人的观点并不盲从,他有渊博的知识,对错误或者与自己相异的观点时有批驳。体现了苏轼独立的批判意识,而且还体现了苏轼对自我、对人生特有的通达。” 宋倬在 平静中蕴含激情旷达内潜藏忧愤 浅谈苏轼散文的内蕴中写道,“ 从中不难看出苏轼有为于国、有益于民的精神 , 无私无畏的胸怀 , 光 明磊落的人品都在冷静平和中表达出来 , 形成 平静中蕴激情的特有风格。”“他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 宏富的作品 , 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 。” 在苏轼人生观的形成及文化意义中,林光华认为,“ 苏轼的人生观既是出世的 :“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 ,又是入世的 :“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 (

6、墨妙亭记 )。 孙兰廷在论苏轼散文的成就中,写道“ 不同的音响描写是诗人艺术独创的表现 , 它印刻着诗人的独特的精神个性和创作个性。 音响音象的创造不仅标志着诗人不同的创作心境 , 而且也标志着诗人不同的 美学追求、风格和个性。” 邓立勋在论苏轼的处事哲学中指出,“苏轼是有大本源者 ,这个大本源 ,即是他对国家、人民、亲人、朋友真诚无伪的挚爱 ,是对自己人格理想的十分自信 ,是对自我心性的无比尊重与肯定。” 马 马银华在浅论苏轼的人生哲学及其渊源中写道,“苏轼在生活上的乐观并非盲目的、肤浅的 , 那是一种思想者的乐观 , 一种类似于对生活获得了哲学超越的乐观 , 苏轼自己有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

7、, 即追求一种淡泊、通达、荣辱得失无系于心的“ 静而达” 的人生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苏轼 的散文创作有一条明显的文化心迹:关 注人情世态,关注社会现实,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主张通过人自身道德修养去实现人生理想。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人文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他笔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这种独特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独立人格的创作立场,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审美的创作追求等几方面。 面对时代对人文教育的强烈需求,不少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古代士人的人文情怀。古代士人的人文情怀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若想世人充盈人文情怀,必先弘扬古代中华之人文精神。 苏轼 饱受诗书浸染

8、,对诗意的生活的向往和美好事物的赞赏在其作品中 有着鲜明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刻意蕴加以领悟,从作品的形象中看到生活的本质、诗歌的内在美,进而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 (二)选题的依据 1研究资料充分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系统科学方法 ) 3研究思路清晰 4思想准备充分(暑假已经完成初稿) ( 三 ) 选题的意义 其一,我们可以挖掘一股精神动力,一代文豪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那么深刻久远,是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的,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和弘扬; 其二,苏轼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面旗帜,作为典型,以小见大,可以深入探究我国历史士大夫的人物形象; 其三, 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苏轼的人文情怀,对构建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独立人格的创作立场,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审美的创作追求等四方面探索分析苏轼散文中的人文情怀,探讨苏轼散文的独特的人文情怀形成的具体原因。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 确定选题; 2、 搜集资料,阅读并整合资料(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 3、 完成开题报告; 4、 撰写文献综述; 5、 完成论文初稿,请指导教师修改; 6、 多次修改后,完成定稿和外文翻译。 (二)方法及措施 毕业 论文的撰写需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所需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还可以通过资料收集,关注研究研究动态等加深论文的深度性。认真且及时填写日志,定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 四、参考文献 苏轼文集(第 47卷)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吴小林 . 唐宋八大家 M. 安徽人民出版社 梁廷楠 ,汤开建 , 陈文源 . 东坡事类 M. 广州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1992 庄子 M.中华书局 1982.19 王水照 .苏轼传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东坡志林 中华书局 第 1版 ( 2007.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